APP下载

多模态MRI 鉴别诊断肝硬化增生性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价值

2023-12-21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9期
关键词:影像学肝硬化结节

李 琴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苏州 215500)

小肝癌是一种肝脏恶性肿瘤,常在慢性肝病背景下发展,其可源自长期的炎症、肝硬化、肝细胞损伤以及肝脏内其他病理学过程,一般而言,小肝癌的发展过程包括基因突变、异常细胞增殖、抗凋亡逃逸和血管生成的变化[1]。肝硬化增生性结节是肝硬化患者中的一种形态学病变,是在纤维化和瘢痕化的环境中形成的小结节,为肝细胞的增生反应,虽然这些结节通常为良性,但仍存在演变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2]。因此,对肝硬化增生性结节患者进行早期识别,从而开展针对性干预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但由于二者在影像学及组织学上的相似性,在临床鉴别中存在一定的困难[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MRI 技术也逐渐在临床上普及应用,其具有高分辨率的优势,并且多模态检查还可从多角度对病灶分子运动情况、血供变化、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反映,从而提高临床上对疾病的检出情况[4]。基于上述,本研究探究多模态MRI 在临床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 年1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45 例肝硬化伴肝内结节患者纳入肝硬化增生结节组,另选取同期44 例小肝癌患者纳入小肝癌组。肝硬化增生结节组中男40 例,女5 例;年龄40 ~82 岁,平均(65.37±7.14)岁。小肝癌组男39 例,女5 例;年龄40 ~82 岁,平均(65.43±7.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经经皮穿刺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为肝硬化伴肝内结节或小肝癌;②肝硬化伴肝内结节患者均符合《肝硬化诊疗指南》[5]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测肝脏组织存在单一结节病变;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无缺漏。排除标准:①转移性肝癌;②接受化疗、手术等治疗者;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④体内含有动脉瘤夹、钢板、假肢等金属器件。

1.2 方法

采用GE Discovery 750w 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多模态MRI 检查,包括常规轴位T1WI、T2WI 脂肪抑制、DWI、DCE 以及梯形回波T1WI 同/反相位。具体参数设置如下,T1WI:回波时间(echo time,TE)2.5 ms,脂肪抑制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130 ms;T2WI:TE 98 ms,脂肪抑制TR 1 500 ms,两者下列参数一致,视野(field of view,FOV)285 mm×285 mm,矩阵336×640,厚层为6 mm,层间距1.2 mm,随后分别对病灶边界、大小、各序列信号等进行观察;梯度回波T1WI 同/ 反相位TE 2.5 ms,TR 1500 ms,FOV 285 mm×285 mm,矩阵336×640,厚层为5 mm,层间距1.2 mm;DWI 检查时分别以400、1 000 s/mm22 个b 值依次进行,TE 78 ms,TR 8 000 ms,FOV 285 mm×285 mm,矩阵220×336,厚层为6 mm,层间距1.2 mm,对DWI 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进行观察;DCE 采取0.025 mmol/kg Gd-EOB-DTPA 作为对比剂,选取肘静脉部位为注射点,流速为1 mL/s,随后以20 mL 0.9%氯化钠溶液进行冲管,在动脉期(16 s)、门静脉期(22 s)、平衡期(90 s)扫描,TE 1.99 ms,TR 4.36 ms,FOV 285 mm×285 mm, 矩阵336×640,厚层3 mm,层间距0.6 mm;横轴面延迟期图像可在延迟180 s 后扫描获得,TE 1.29 ms,TR 3.97 ms,矩阵336×640,FOV 380 mm×380 mm,层厚3 mm,层间距0.6 mm,分别对伪扩散系数(D*)、纯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进行记录。参照DCE-MRI 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大小和位置,对病灶强化明显区域ADC 进行测定,一共测定3 次,并取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影像图片分析肝硬化增生结节、小肝癌的MRI 成像特点;②MRI 参数:统计两组患者ADC、D、D*、f值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③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 参数分别鉴别诊断肝硬化增生结节、小肝癌的临床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绘制ROC 曲线,分析MRI 参数分别鉴别诊断肝硬化增生结节、小肝癌的临床价值。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硬化增生结节、小肝癌多模态MRI 成像特点

小肝癌病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再采取T1WI、T2WI检查时,分别可见结节处略高信号、病灶中心低信号与结节处略低信号,病灶中心高信号,而通过采取DCE 检查,可发现四种类型病灶,平台型(动脉期稍高信号、门静脉期等信号)、速升速降型(动脉期高信号、门静脉期低信号)、缓升速降型(动脉期高信号、门静脉期高信号)、无明显强化型(动脉期与门静脉期均表现为未见明显强化),而DWI 检查时,可呈现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并且当b 值升高时,ADC 值不断下降。肝硬化增生结节采取T1WI、T2WI 检查时分别呈现高信号及低或等信号,并且在T1WI 同/反向检查时可见部分/整体信号衰减,说明有脂肪变的情形存在。DCE 检查可见均匀增强或环形强化病灶,且动脉期信号可等、可低、可稍高。DWI 检查时,可呈现等或低信号,并且当b 值升高时,ADC 值不断下降。

2.2 MRI 参数

肝硬化增生结节组ADC、D、D*水平均高于小肝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ADC、D、D*、f 值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ADC、D、D*、f 值水平比较(±s)

组别例数 ADC/(×10-3 mm2/s) D/(×10-3 mm2/s)肝硬化增生结节组451.33±0.281.24±0.23小肝癌组440.79±0.220.93±0.24 t 10.102 6.222 P<0.001<0.001组别例数 D*/(×10-3 mm2/s)f 值/%肝硬化增生结节组4581.04±12.7542.57±9.24小肝癌组4445.97±10.1545.06±9.13 t 14.336 1.279 P<0.0010.204

2.3 ADC、D、D*对肝硬化增生结节、小肝癌临床鉴别的ROC 曲线分析

以ADC、D、D*为检验变量,1=肝硬化增生结节组、0=小肝癌组为效应变量绘制ROC 曲线,ADC 的AUC:0.954,95%CI:0.915 ~0.992;D的AUC:0.882,95% C I:0.816 ~0.949;D*的AUC:0.981,95%CI:0.959 ~1.000。见表2、图1。

图1 ADC、D、D*对肝硬化增生结节、小肝癌临床鉴别的ROC 曲线

表2 ADC、D、D*对肝硬化增生结节、小肝癌临床鉴别的ROC 曲线分析

3 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区分小肝癌和肝硬化增生性结节所面临的难题源于二者在多个方面的相似性:①影像学相似性,二者在影像学上呈现出的相似性可增加其区分的困难程度,如:小肝癌和肝硬化增生性结节在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中常常表现出类似的大小、形态、边缘特点以及强化模式,这种相似性使得在临床鉴别时,难以简单地就凭借影像学特征对疾病类型做出准确的判断;②形态学相似性,在肝硬化中,肝组织结构会发生广泛的纤维化和变性,从而使得肝硬化增生性结节的组织学特点与小肝癌的组织学特点在某些情况下产生交叉重合;③病因及临床症状,肝硬化与小肝癌具有共同病因,如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另外,临床症状也均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和乏力等[6]。因此,既往对于肝硬化增生性结节、小肝癌的临床鉴别时需通过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评估后得出定论。

多模态MRI 是一种高级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磁场、射频脉冲以及信号采集与处理过程,呈现出多维度和多参数的体内图像信息,旨在全面解析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特征[7]。故多模态MRI 在小肝癌和肝硬化增生性结节鉴别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可以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协助临床上更为准确地区分两者病变。本研究比较两种病变多模态MRI 成像特点,其结果显示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肝硬化增生性结节患者的肝脏状况仍处于较为健康状况,依旧为双重供血状态,并以门静脉供血为主,所以其病灶信号值较低;而小肝癌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伴有新生血管形成以及侵害血管壁,且以肝动脉供血为主,故其进行扫描时,病灶表现为明显强化,另外由于动脉血快速流出,从而造成其门静脉期、延迟期强化程度显著降低,这也是小肝癌的典型影像学特征[8]。

DWI 检查成像的机理是自由水分子运动状态,ADC 值则是反映水分子在组织中扩散情况,结果显示,肝硬化增生性结节患者ADC 值高于小肝癌组,其原因可能是小肝癌患者的肿瘤细胞过度繁殖,从而致使组织间隙缩小,因此,ADC 值缩小[9];D值、D*值主要代表对比剂在组织中扩散能力的情况,也正因为小肝癌患者病灶密度高、细胞间隙小,从而导致对比剂扩散速度低,致使D值、D*值水平较低,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0]。最后比较多模态MRI 单一参数鉴别肝硬化增生性结节、小肝癌的价值,其AUC 值均在0.8 左右,且其与临床病理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也再一次论证,在鉴别二者上多模态MRI 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由于研究所选取样本量降低,这可能致使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这需后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增进结果可靠性。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鉴别肝硬化增生性结节与小肝癌时,可采取多模态MRI 进行鉴别。首先,MRI 能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从而能对肝脏的微小结构和异常变化进行详细观察;其次,多模态MRI 使用不同的成像模式和参数,包括T1加权、T2加权和弥散加权图像等,可提供多种信息,以帮助对病变的性质进行评估;最后,多模态MRI 还允许在不同平面上对病变进行观察,并提供出色的软组织对比,这有助于更好地区分不同组织类型。重要的是,MRI 作为一项非侵入性成像技术,且不使用放射性物质,这能明显提高患者在接受检查时的依从性。简而言之,多模态MRI 可提供各类全面丰富的信息,从而提高临床上对小肝癌与肝硬化增生性结节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影像学肝硬化结节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从气、虚、痰、瘀辨治肺结节术后咳嗽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