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区临床患者Rh表型的分布及输血对策
2023-12-20郝宝岚董晓锋邵树军
郝宝岚,董晓锋,邵树军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输血科,郑州 450008)
在人类已知的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重要的是ABO和Rh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是其中最复杂、多形态的血型系统[1],现已确定的Rh 血型抗原共有50多个[1-2],有临床意义的主要有5个抗原,其中最重要的是D抗原,其次为C、E、c、e抗原,习惯将有D抗原的血型称为RhD阳性,缺乏D抗原则称为RhD阴性,ABO和RhD现在被列为输血前的常规检测。虽然现在输血技术规范没有规定 Rh血型系统中C、E、c、e抗原需要同型输注,但在实际工作中,输入不同Rh抗原表型的ABO同型血可能会导致同种免疫和继发性输血反应,特别是对于多次反复输血的患者,因此目前Rh表型检测多是作为输血反应和疑难配血的辅助检测项目。本研究调查了我院1 446例RhD阳性患者血样标本中 Rh分型的检测结果,了解Rh血型系统主要抗原(C、E、c、e)的表型分布特征及抗原分布频率,并对输血前进行Rh血型抗原分型检测的重要性进行探讨,研究其对于临床输血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选取2021年11月1日—2021年11月30日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患者,需要血型鉴定的Rh(D)阳性血液标本共1 446例,包括手术患者和非手术患者,其中男605例,年龄5~83岁,平均53.23岁;女841例,年龄3~79岁,平均52.62岁。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可进行输血。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既往有血液、免疫系统疾病史的患者。1 446例患者中,在进行血型鉴定之后进行输血治疗者145例,占10.03%,其中男74例,年龄8~83岁,平均51.58岁;女71例,年龄4~78岁,平均47.67岁。
1.2 试剂与仪器 Rh血型抗原微柱凝胶检测卡(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210901);TD-3A 型血型血清学用离心机(长春博研医学生物仪器公司);全自动血型分析仪Microlab STAR IVD(瑞士哈美顿博纳图斯股份公司)。
1.3 方法 抽取患者静脉血样放入含枸橼酸钠抗凝剂的试管中,应用Rh血型抗原检测卡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上进行检测。仪器将血样中的红细胞配制成 0.8%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分别加入Rh 血型抗原检测卡的1~6 孔中(第1~5 孔分别有IgM 抗-D、抗-C、抗-c、抗-E、抗-e单克隆抗体,第6 孔为阴性对照),每孔加入50 μL;使用专用离心机离心 5 min(900 rpm离心 2 min,1 500 rpm 离心3 min),取出后自动或人工判定结果。判读结果标准: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微柱凝胶中形成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浮在凝胶表面或胶中,为阳性反应;被检红细胞无相应的抗原,无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游离的红细胞沉于微柱凝胶的底部,为阴性反应。Rh血型抗原判定:待检者红细胞与抗体结合呈阳性反应,说明待检者红细胞表面有相应的抗原,待检者红细胞不与抗体结合呈阴性反应,说明待检者红细胞表面无相应的抗原。
1.4 统计学处理 抗原表型占比为该表型例数与统计的总例数之比;抗原频率计算为该抗原阳性例数与统计的总例数之比。
2 结果
2.1 Rh血型系统主要抗原表型的检测结果 1 446例样本中共测得Rh血型抗原表型8种,结果见表1。抗原表型例数从多至少分别为CCee 574例(39.7%)、CcEe 542例(37.48%)、Ccee 143例(9.89%)、ccEE 123例(8.51%)、ccEe 48例(3.32%)、ccee 7例(0.48%)、CCEe 6例(0.41%)、CcEE 3例(0.21%)。
表1 Rh血型抗原表型的分布情况[n(%)]
2.2 Rh血型抗原C、c、E、e的分布频率 1 446例样本中,4种抗原的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91.29%)、 C+(87.69%)、c+(59.89%)、E+(49.93%),C+ 抗原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c+ (87.69%/59.89%),e+抗原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E+抗原(91.29%vs49.93%),见表2。抗原的分布频率与国内其他地区相关研究[3-8]报道结果相比较,见表3。
表2 Rh血型抗原C、c、E、e的分布频率[n(%)]
表3 我院RhD阳性患者C、c、E、e 抗原阳性频率与国内报道数据比较
3 讨论
Rh血型系统重要性仅次于ABO 血型系统。RH 抗原的基因位点位于1号染色体(1p36.11),由两个独立的基因构成:RHD / RHCE[1]。不同的RHD / CE 基因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不一致,而且基因突变的情况也不一样,使用基因分型检测出的Rh抗原变异体有数百种之多[2]。所以, RH 系统的各个抗原在各人群中表达也不一样[1],其所含抗原数目众多,其中具有较强免疫原性、与临床关系最密切的抗原为D、C、c、E、e,抗原性强弱依次为 D>E>C>c>e[3],C、c、E、e目前还未被列入常规血型检测。由于 Rh 血型系统抗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时会诱发同种免疫,即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后,当再次输注有相应抗原成分的血液成分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造成红细胞破坏等继发性免疫输血反应,甚至是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4]。
本次对我院1 446例RhD阳性标本的检测结果显示,Rh血型主要抗原C、c、E、e的表型分布情况和抗原频率大体分布与国内南京、长春、兰州等地的相关研究报道数据基本相符[5-11]。值得一提的是,CCEE这种表现型出现的概率总体来说很低。在此次研究中,我们未检出CCEE的表型。在丁佳栋等[7]的研究中, 4 034 份样本中出现了 2 例CCEE(0.05%);在李育等[12]的调查中,献血者3 499 例中没有发现CCEE 表型,而在受血者4 210例中发现6 例 CCEE表型(0.14%),两者差距较大。在蒋召志等[13]在对吉林地区Rh血型抗原表型分布情况调查中,552例RhD阳性标本中,共检出CCDEE 3例(0.54%), CCDEE检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种差距是由于CCEE本身的出现概率很低,调查部分样本不能体现整体本地区状况,所以会出现一些偏差,今后会增加样本量调查做进一步的研究。
多次输注Rh血型抗原不同的红细胞会导致同种免疫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临床常有反复输血的患者产生Rh系统的相关抗体。在江晓明等[11]的研究中,11 644例住院患者样本中,检测到Rh血型抗体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中占48.84%;在马砚敏等[14]和赵学礼等[15]的研究中,不规则抗体阳性样本中,Rh血型系统相关抗体检出率分别为55.00%和60.00%,这都证实了在临床检出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病例中,Rh血型系统抗体占了主要成分,且抗E的例数相对较多,这可能与E抗原的分布频率最低以及抗原性较强有关。
就拿此次检测数据而言,Rh血型表型中CCee占比最高,Ccee占第三位,这两种分型都没有E抗原,而E抗原分布频率虽然最低,也达到49.93%,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随机配血,给CCee和Ccee患者发送 E+的红细胞的概率就会达到很高(49.93%),这样可能会刺激机体产生抗-E抗体,一方面导致患者血样在后续检测中出现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以及交叉配血困难,贻误输血时机,另一方面在后续输血时发生免疫性输血反应,大大增加了输血风险,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反复输血的血液病患者。在江灵等[16]的研究中,RhCcEe抗原配合性输血组的患者不规则抗体发生率为1.30%,且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而对照组的不规则抗体发生率高达10.26%,有6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以迟发性的血清学反应为主,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在王磊等[17]对受血者与供血者Rh抗原相容情况的回顾性分析中,受血者输注多个供血者血液时,发生Rh抗原不相容性输血的概率最高。因此,对需要反复多次输血的患者进行C、c、E、e抗原配合性输血,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患者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血液输注的安全性,提升输血治疗的科学有效性。
实现Rh血型同型输注,需要同时对患者和供血者红细胞 Rh血型抗原进行检测,无疑大大增加了科室工作成本和工作量,目前还没有被列为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的必查项目,这需要科室根据具体情况量力而行,甚至有条件时可以联合血站建立一个红细胞抗原的供者数据库[18],再根据本院输血患者的Rh血型抗原分布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制定用血计划,以实现Rh 系统C、c、E、e抗原的完全相容性输血,是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