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形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系列教材开发探索

2023-12-20张翊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2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课赛新形态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职业需求的不断演变,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新形态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岗课赛证”的融通模式,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课程教材开发变得尤为关键,因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职业发展。旨在探讨如何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形态,开发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系列教材,并提供关键策略和需求,以满足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关    键   词]  岗课赛证;新形态教材;开发;城市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2-0125-04

当前传统教育模式逐渐面临挑战,而新兴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岗课赛证”的融通模式,正迅速发展。这一新形态的教育模式旨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职业需求,通过将课程、职业和竞赛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并提升职业竞争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包含客运组织管理、乘客服务管理、行车组织管理、机电设备运用与维护管理和安全应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是这一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满足这一领域的职业发展需求,学校需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新形态下的教材开发,以更好地培养适应这一时代发展的专业人才。

一、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形态教材开发的重要性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形态教材开发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这一教育模式融合了岗位实践、课堂教学、赛事竞争和证书认证,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综合和实际的学习体验。首先,这种教育模式强调学习的实际应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基于“岗课赛证”的新形态教材开发则紧密结合岗位实际需求,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和应用真实世界的技能和知识。这有助于打破传统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工作挑战。其次,这一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赛事竞争,学生在实际项目中与同学竞争,提高了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多方面能力。此外,证书认证为学生提供了有力的学术和职业背书,增强了他们的求职竞争力[1]。最后,基于“岗课赛证”的新形态教材开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學习和职业发展意识。学生通过岗位实践和赛事竞争,不仅积累了实际经验,还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这有助于他们更加自主地规划学业和职业生涯,提高了未来就业和发展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二、“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形态下教材开发的现实需求

(一)丰富教材形态

在“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形态下,教材开发面临迫切的现实需求,其中一个重要的需求是丰富教材形态。传统的教材形态通常以纸质教材和课堂讲义为主,虽然这些教材在知识传授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却无法满足新时代学习的多样性和互动性需求。现代学习环境日益多元化,学生希望通过不同形式的教材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丰富的教材形态包括数字化教材、在线课程、多媒体教材、互动式教材等,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数字化教材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提供了更灵活的学习体验;在线课程和多媒体教材可以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方式呈现内容,使学习更生动、直观;互动式教材可以提供练习、测验和模拟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此外,丰富的教材形态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在“岗课赛证”教育模式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实践和竞赛,而多样化的教材形态可以鼓励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动力和兴趣。“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形态下丰富教材形态,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性学习需求,提高教育的灵活性和互动性,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育机构和教材开发者需要积极采用多种教材形态,以适应现代学习环境的要求,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二)提升教材类型的适应性

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喜好,有些人更喜欢阅读,而有些人更喜欢通过视觉、听觉或实际操作来学习。提供多种类型的教材,如数字化教材、多媒体教材、互动式教材和实践性教材,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吸收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进度、兴趣和水平上存在差异,提供不同类型的教材允许他们更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的目标。“岗课赛证”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获得经验和技能,因此教材需要能够模拟和反映真实工作环境,以便学生能够直接应用所学知识,可以包括虚拟实境教材、实践案例、模拟项目等。提升教材类型的适应性是“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形态下教材开发的迫切需求之一,有助于满足多样性的学习需求,促进实际应用和个性化学习,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这就需要教育机构和教材开发者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提供多样化的教材类型,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三)需要完善的教材评估和审核标准

新教育模式强调实践性、综合性、职业性教育,因此需要新的评估和审核标准,以确保教材的质量、适应性和实际价值。新形态教材应该反映实际岗位需求和行业趋势,所以评估标准需要包括对教材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匹配程度的评估,以确保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职业生涯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教材开发的新模式还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所以评估标准需要包括对教材是否提供了实际应用的机会、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评估。此外,教材开发涉及多种形态的教材,包括数字化教材、在线课程、实践项目等。因此,评估标准需要考虑不同类型教材的特点和优势,以确保它们能够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可见,教材评估和审核标准需要反映实际需求、综合素质培养、多样性和适应性,以确保教材的质量和实际效果,同时促进新教育模式的成功实施。

(四)推进教材开发团队的校企合作

在“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形态下,教材开发面临迫切的现实需求,即推进教材开发团队的校企合作。传统的教材开发通常由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团队完成,但在新教育模式下,校企合作变得更为重要。“岗课赛证”教育模式强调实际应用和综合素质培养,通常需要学校教师团队与企业技术团队的合作,确保教材涵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校企合作有助于教材开发的创新。学校和企业人员有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促进教材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这对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非常重要。新教育模式强调实践性和职业性教育,这意味着教材需要与实际岗位和行业需求密切相关,跨界合作可以促进与行业专家的合作,确保教材反映最新的行业趋势和需求[2]。最重要的是加强校企合作还可以促进教材开发的综合性和全面性,综合性教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传授知识,还培养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系列教材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强调理论知识,对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不足

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系列教材往往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客运组织管理、乘客服务管理、行车组织管理、机电设备管理和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的理论概念和原则上,导致学生在完成课程后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和技能。虽然理论知识对于理解基本城轨规章和岗位作业原理至关重要,但如果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学生将难以应对现实工作中的挑战。还有现有教材往往未能提供足够的与城轨运营实际工作的站务人员、维修人员、调度人員岗位相关的内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和实践性的领域,需要学生具备特定的技能,了解行业内部的工作流程。然而,现有教材通常偏离了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工作环境,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前景,还浪费了他们宝贵的时间资源[3]。综合来看,过度强调理论知识和对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不足是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系列教材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新审视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与实际岗位的联系,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成功地应对职业挑战。

(二)原有教材内容单一,边缘化政策性引导和技能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系列教材在现有形式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原有教材内容单一,边缘化职业素养引导和技能发展,侧重于理论和操作的基本知识,但却忽视了这一领域的政策背景和专业技能的全面培养,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仅仅拥有有限的知识,却不具备应对智慧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所需的职业素养意识和实际技能[4]。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政策和规章对于运营和管理至关重要,然而现有教材往往忽略了政策性引导的重要性,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使他们能够理解并遵守相关规章。这可能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违规或不合规的情况,给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带来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此外,原有教材也边缘化技能的全面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需要学生具备多种技能,包括客运组织、乘客服务、行车组织、机电设备运用与维护等。然而,传统教材通常只关注其中一些方面的单一技能,而忽视了其他技能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面临技能不足的问题,难以胜任城市轨道交通多职能队伍的工作要求。原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系列教材存在内容单一、政策性引导不足和技能发展被边缘化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职业岗位的要求,需要职业素养引导,以及全面培养学生的技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领域的竞争力和综合素养。

(三)原有教材教学目标单一,没有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系列教材通常仅关注教授学生岗位工作的具体技能和知识,但忽视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领导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虽然可能具备一些专业技能,但缺乏应对职场挑战所需的综合素质。城市轨道交通票务工作涉及与不同人群的互动,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沟通和乘客服务技能。此外,他们还需要处理车站乘客票务事务和乘客服务事务,甚至需要整个班组配合完成车站应急处置。然而,原有教材通常没有强调这些方面的培养,而只关注具体操作的传授,这可能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胜任需要与人打交道和解决复杂问题的任务。同时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技术和知识,还需要具备领导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以便在职场中更好地融入和取得成功。然而,原有教材未能注重这些方面的培养,可能影响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前景。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需要重新审视教材的教学目标,加强综合素质培养的内容和方法,以确保学生在职场中具备全面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5]。

四、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形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系列教材开发策略

(一)立足岗位需求,明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系列教材定位

在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形态下开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系列教材时,一个关键策略是立足岗位需求,明确教材的定位,这意味着教材的设计和内容应紧密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材的定位应侧重于传授客运组织管理、乘客服务管理、行车组织管理、机电设备运用与维护和安全应急管理的核心技能、核心职责和技能要求,使学生能够胜任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工作。同时教材开发应关注行业趋势和最佳实践,因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不断发展,新技术和政策不断涌现。因此,教材定位应确保学生了解并能够适应这些变化,以保持与行业的同步。此外,教材的定位还应考虑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岗位管理层级由低到高设置教学项目,根据“‘一带一路’暨金砖大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赛”的比赛内容,按照1+X城市轨道交通站务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从初级、中级到高级职位,不同级别需要不同水平的知识和技能。教材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阶段和目标,提供不同层次的内容和深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立足岗位需求明确教材定位能够确保教材与实际岗位需求紧密契合,为学生提供与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和适应性[6]。

(二)顺应技能发展需求和学情变化,搭建教材结构

顺应技能发展需求和学情变化,搭建教材结构能够使教材设计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和学生的学情,以提供更有效的教学和学习体验。这就需要在教材开发过程中首先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起点和学习进度,某些学生可能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和技能,而其他学生可能是初学者,教材可以采用模塊化的结构,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求选择适当的内容和难度,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其次,教材应顺应技能发展需求,这意味着教材结构应该按照技能发展的逻辑和阶段来组织,从基础技能到高级技能逐步展开,例如可以将教材划分为不同的项目,每个项目涵盖特定的技能或知识模块,并按照学习进度的逻辑排列,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最后,教材结构还应考虑学情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节奏可能因人而异,因此教材结构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应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可以通过提供不同形式的学习资源,如文本、视频、互动练习等来实现。

(三)融合多元化评价体系,全方位反映学生习得成果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系列教材开发中融合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方位反映学生的习得成果,能够确保教材的教学目标与评价方式相互匹配,全面评估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学习表现和能力提升。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应该在其中融入多种评价工具和方法,以确保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包括传统的考试、测验,也可以包括项目作业、实际案例研究、模拟练习和实地实践等多种形式的评估。不同类型的评估工具可以评估学生的不同能力,如知识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实际操作技能、沟通能力等。评价时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包括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能力、领导力、职业道德和沟通技巧等。这些素质在“岗课赛证”融通教育模式中同样重要,有助于学生在职场中取得成功。除此之外,教材开发中应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学生参与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与同学互相评估和反馈。这种互动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进步。

(四)开发信息化教材资源,打造线上课程学习方式

在信息化时代下,开发信息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系列教材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就需要在教材开发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灵活、便捷的学习体验,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求。开发信息化教材资源意味着将课程内容数字化,以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可以通过创建在线教材、电子书、教学视频、互动模拟等方式实现,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和时间来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性[7]。线上课程学习方式可以包括虚拟课堂、在线讨论、协作工具等,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团队合作、沟通和问题解决等重要技能,这些技能在“岗课赛证”融通教育模式中非常关键。此外,信息化教材资源还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分析和智能推荐系统,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需求,为他们推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果。开发信息化教材资源并打造线上课程学习方式是为适应“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形态下教育而采取的关键策略,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便捷、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同时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中所需的技能和素质,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五)在教材中融合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任何学科的教育中不能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还要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度关注,这就需要在教材开发中融入课程思政,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融合课程思政意味着在教材中引入关于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会获得技术和操作技能,还会了解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中获得的大国工匠、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等的榜样。这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注重服务质量、安全和社会责任。融合课程思政还可以提供关于社会和职业环境的背景知识,学生将了解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对城市交通系统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他们的工作如何与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相互关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此外,综合素养也包括与他人协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合课程思政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职业生涯中的挑战和机遇。融合课程思政的策略有助于将职业教育与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这样的综合素养将有助于学生在职业领域获得成功,同时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职业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在新形态教育下,特别是“岗课赛证”的融通教育模式下,教材开发变得尤为关键。上文通过讨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系列教材开发的策略和需求,强调了满足学生需求、培养综合素质、融合课程思政、开发信息化教材资源等方面的重要性。教育者和教材开发者应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具备与实际岗位需求相匹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学生职业生涯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雪姣,侯娅品.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形态教材开发:以“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及仿真”为例[J].装备制造技术,2022(9):222-224.

[2]窦芳.“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逻辑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6):65-71.

[3]刘朝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探索[J].时代汽车,2023(17):89-91.

[4]漆静.“岗课赛证”融通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以《机械传动设计》课程为例[J].汽车实用技术,2023,48(16):165-170.

[5]丁木涵,库波.基于“岗课赛证”高职院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西青年,2023(15):133-135.

[6]张翊华,张晋荣.“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城市轨道交通票务工作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32):46-48.

[7]孟亭婷.基于微课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探究:以《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为例[J].山西青年,2023(7):100-102.

①基金项目:2023年度柳州市职业教育重点立项课题“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形态教材开发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LZJ2023 B011)。

作者简介:张翊华(1987—),女,壮族,广西来宾人,本科,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课赛新形态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赛”融通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形态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