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身边的数字设备
2023-12-20张勤坚
张勤坚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
tczqj@163.com
“身边的数字设备”是江苏信息科技新教材第二单元“用好数字设备”的第一课,本单元另外两课分别为“规范使用数字设备”和“按需选用数字设备”。教材的编写有它的逻辑顺序,首先是认识并了解身边的数字设备,然后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最后还要知道怎么挑选合适的数字设备。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三个环节往往是相互关联且难以明确划分的。
很多老师问我,怎么理解“身边”的数字设备?我把这个“身边”划分出了至少三个圈层:触手可及、目之所及和遥不可及。
那些就在身边“触手可及”的数字设备,孩子们可以直接上手。例如,课堂里的数字设备就是孩子们日常使用和参与管理维护的;又如,当我偷偷唤醒“小爱”同学后,会放任孩子们七手八脚又七嘴八舌地闹腾十来分钟(摄录和听歌最想上手)。当然,课后一定是要有几个“家庭作业”的:“双十一”的在线购物体验,在常规操作之外,在家长的指导下还要学一学比价和评价;独立完成一次从学校到家的导航设置,重点要对汽车、电动车或步行的路线做一个比较研究(这样设计的实践作业可以尽可能地覆盖到每一个学生)。
那些见过(听过)“目之所及”的数字设备,在没有机会亲自动手时可以看看别人是怎么“整活”的。当课上有小朋友给大家有声有色又有些不清不楚地描述自家的某个智能产品时,我会请他回去拍一个一分钟短视频做二次分享。很多时候,你的“触手可及”正是我的“遥不可及”,伙伴“身边”的数字设备,也就在这一次次分享里,成了我们“身边”(认识)的数字设备。
那些闻所未闻和传说中“遥不可及”的数字设备,也是可以和孩子们放开了不着边际地畅想和展望一番的,如当下流行的各种AI神器的神奇、杭州亚运会上的各种“黑科技”、“华为”问界如何问鼎世界等。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或许就蕴藏在这样一次次无边界的畅想之中。
写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这一圈又一圈的,无非就是把所有数字设备都包罗进去。教材指导我们从“身边”生活中熟悉环境里的数字设备开始的学习,怎么又糊弄成了一锅乱炖?
但我的本意绝非如此。狭义地理解“触手可及”,虽然贴近各自生活环境,但盲人摸象般的认知范围毕竟有限,如果拓展到“目之所及”乃至“遥不可及”处,则天马行空下的未来便有了无数的可能性。
教育就像烹饪,每个厨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手法和调味方法,让每道菜都拥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如果所有的西红柿炒蛋和红烧肉们都必须按照流程化的操作和标准化的计量来制作,这样的“预制”程序将会让我们失去刻入基因里的“妈妈的味道”,失去“家乡的味道”,也会失去各种各样的“烟火气”,并最终影响到我们与生俱来的辨别味道的本能。
人工智能时代似乎也更容易形成教育的标准化,一切皆可计算的结果必定会让优质教育(或称之为高标准高效率的教育)进一步程式化,这也正是我们最应该担忧并必须要破的局。衷心希望我们未来的教育,在全面消除技术代沟、信息鸿沟的同时,能给予我们更多一点的自主、更多一些的自由、再多一点不逾矩的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