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2023-12-20付勇
付勇
(鄄城县水产服务中心,山东 鄄城 274600)
秋冬季节的水产养殖,受到低温天气的影响,养殖对象活动能力降低,生长速度放缓,养殖户往往忽视养殖管理,导致越冬鱼类的大量死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现通过养殖实践,分析鱼类安全越冬的各项要素,总结了秋冬季节水产养殖技术要点,供养殖户参考。
1 技术要点
1.1 投喂
入秋后根据降温的幅度,适当降低投喂量,以防止降温后,养殖动物因消化能力下降,诱发肠炎等病害。同时要根据水温灵活调整投饵率,投喂优质饲料,确保鱼体健康,有足够的营养越冬。天气晴好时,根据水温3~5 d 投喂1 次,当水温低于0 ℃时,投饵率控制在0.1%~0.5%,以维持鱼体的基础代谢,寒潮来袭时不投喂[1]。
1.2 水质调控
掌握池塘底质状况,采用生石灰等消毒剂进行消毒;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保持水体微生物生态平衡;投喂乳酸菌、丁酸梭菌或者发酵饲料,加量投喂维生素C等,减少因降温引起鱼体产生的应激反应。避免菌类微生物制剂与生石灰或其他消毒剂、抗生素同时使用,防止降低微生物制剂活性以及消毒效果和药效[2]。
1.3 水位
水位较浅的池塘,遭遇严寒天气,易导致鱼类冻死。要逐步加深水位至2 m 以上,以应对冬季可能出现的严寒天气。
1.4 病害
定期检查养殖鱼类健康状况,如锚头蚤、杯体虫等寄生情况,鳃部及消化道的健康状况(消化道有无寄生虫及溃疡),便于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避免其带病越冬。越冬前,对池塘消毒,避免大风、降温引发水体强对流, 从而释放出大量的病原及有机质,为疾病的暴发留下隐患。
1.5 日常
越冬期每25~30 d,对养殖对象检测1 次,经常观察池塘下风处是否有濒死鱼及鱼的吃食状况,掌握降温对鱼类造成的不利影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6 水体冰封后的光照
冬季冰封后的养殖水体,其溶解氧一部分是水体冰封前的储备,另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越冬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增氧。因此,及时清除水面积雪和冰面尘垢,保持水面最佳透明度,使浮游植物得到充足的光照,为光合作用提供条件。
1.7 溶解氧
在冬季,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易受气温变化影响。每7~10 d 监测1 次水体溶解氧含量,掌握其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当水体的溶解氧含量较高、变幅不大时,其监测间隔时间可以延长;当溶解氧偏低、变化幅度较大时,监测间隔时间应缩短,并提高监测频率,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8 养殖环境
降低养殖池塘周围噪声,避免鱼类受到惊吓,可减少鱼类冬季体能消耗。鱼类属非恒温动物,水体温度下降时,其体温也会同步下降。当水体温度为0~4 ℃时,鱼类基本处于冬眠状态,停止摄食。如果此时鱼类因受到惊吓而游动,必然会消耗其体能,导致肌体素质下降,从而加大了鱼类感染疾病的风险,死亡率升高,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冬季不宜进行拉网作业,也不宜投放苗种。如需拉网,应先强化投喂,待其体质恢复后再行操作。
1.9 养殖后期
越冬后期,温度逐步回升,应逐步、缓慢地增加投喂量至正常水平。
2 出现缺氧时措施
影响冬季池塘溶解氧因素较多。例如越冬池塘存塘量大,养殖密度较高;养殖池塘渗漏等原因而导致水位降低,水量减少,造成养殖对象存塘密度增高;池塘底质淤泥过多,耗氧因素多,耗氧量加大;养殖池塘中的浮游动物较多,消耗水体中溶解氧;除积雪和去尘垢不及时,导致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等,均可造成冬季养殖池塘水体缺氧。可以采取化学增氧方法、循环或注水的物理方法、增加浮游植物的生物方法增氧[3]。
2.1 补水或换水
往池塘里加注新水,或者加注新水的同时排放部分老水,提高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加大养殖水体量,降低养殖密度。加注新水时,要选择溶氧量较高的优质水源,尽可能抬高进水口位置,在管口可以放置一木板,使水流形成喷射、溅起的状态,增大注入水与空气的接触面,延长水流在空气中停留时间,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溶入,提高水的溶氧量。
2.2 循环水增氧
如果没有优质水源对池塘进行补水时,可以利用养殖池塘水进行内循环的方法增氧。用水泵将水抽起,产生扬程,然后再注入养殖池塘。在池塘水被扬起的过程中,水和空气接触,利用“曝气”原理,使得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同时水中的一些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等被散溢出来。这种增氧方法不易持续时间太长,否则,会造成水温降低,导致鱼类体温下降,发生冻伤。应选择在晴天的中午进行,避免循环时间过长,导致鱼类冻伤,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4]。
2.3 用化学药物增氧
增氧药被投入养殖水体后,发生化学反应,分解产生氧气。再配合物理增氧方法,使药物通过水循环或随水流冲入,使药物均匀地融入养殖水体。需注意这种增氧方法,要配合物理增氧方法进行,避免养殖水体的溶解氧不均衡,降低增氧效果。
2.4 增加浮游植物的数量
如果养殖水体的水体偏瘦,可采用增加浮游植物数量的方法增氧。如果冬季养殖水体的水源为机井水,其水体较瘦,几乎没有浮游生物,没有生物增氧能力或比较弱。应当根据养殖水体的肥瘦程度,适当追施化肥来增加水体肥度,每667 m21 m 深水施化肥2~3 kg。为使水体的营养成分更全面、效果更佳,建议混合多种肥料使用。肥料溶入水后,配合物理增氧方法,通过水体流动,使肥料趋于均匀,避免鱼类产生不良反应,提高增氧效果。
加强水产品的安全越冬管理,要充分了解养殖对象的特点,根据水温,调整投喂量,为鱼类的安全越冬生产提供必要的保障;利用冬季低温灭杀病原菌,避免天气转暖后发生病害,为来年的渔业丰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