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鱼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

2023-12-20沅江市农业农村局李翠英

湖南农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灰白色养殖池全池

沅江市农业农村局 李翠英

1.细菌性败血症又称红底板、红脖子,水质不良、饲料突然变更等应激因素,均可成为细菌性败血症的诱因。发病症状:发病初期,甲鱼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厌食,常钻入泥中不动,随后颈部、腹甲充血,出现红斑,体色变黑,腹甲布满红斑,有斑块状腐皮出现。防治方法:一是泼洒含氯消毒剂,可选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强氯精等;二是用鳖治灵1号,剂量为每千克甲鱼15克,每天喂2次,连续喂5~7天;三是注射硫酸链霉素(20万国际单位/千克),然后隔离饲养,若3天后未见效可再注射1次。

2.烂脚病 是工厂化养殖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病害,不但病情长,而且难以治愈,即使治好了也会留下疤痕而影响销售。发病症状:发病甲鱼活动减少,反应迟钝,食欲下降甚至停食,脚面糜烂变质,严重的脚爪脱落,四肢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四脚肿胀,失去爬行能力,死亡时多趴在食台边沿或池角,解剖可见肝肿大并呈灰白色。防治方法:一是采用合理的饲养模式,工厂化养殖时最好采用采光棚无沙叠板晒台式,采用晒背台可使鳖栖息在水上,减少与水中病原物的接触时间,增加光照晒背的时间,预防烂脚病;二是放养时一定要肥水下塘,养殖池的肥水中有丰富的生物饵料,减少对甲鱼的刺激,稳定水体,使甲鱼在活动时不易破损体表;三是养殖管理中不要大换水,每次调水时,换水量应不超过池水的1/3。

3.水霉病水霉病是甲鱼养殖中的常见病,一般在冬春季多发。发病症状:甲鱼四肢、颈部、尾部等处,出现肉眼可见的水霉,呈灰白色或有白色絮状物。防治方法: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杀灭养殖池塘中的有害生物;养殖池平时要用0.6毫克/升水霉净溶液,进行全池泼洒,连续泼洒3天,甲鱼体表的霉菌会自然脱落;或者用0.04%的氯化钠和0.04%的碳酸氢钠合剂,进行全池泼洒;还可用1%~3%的氯化钠溶液洗浴,洗去甲鱼体表的霉状物。

4.疖疮病甲鱼感染该病后,体色会有变化,一些部位出现疖疮状增生物。一般当气温在20~30℃时均可发病,高温期易发。温室养殖的全年可发该病。室外养殖多发生于3—10月,5—8月为发病高峰期。该病在闷湿天气或养殖密度大、水质条件差的养殖池塘易发,一般发病率为20%~50%。发病症状:患病甲鱼身体变黑,活动力下降,背甲、腹甲、颈部、四肢、裙边等部位长出疖疮。患病的甲鱼食欲减退,消瘦,头只伸不缩。防治方法:一是用50~60毫克/升生石灰水全池泼洒2次,每隔5天1次,或用季胺碘盐溶液(0.2毫克/升)浸洗,白天让甲鱼在湿润河沙上晒背数小时,然后移至阴凉处暂养,3天后放回养殖池饲养;二是每100千克甲鱼用磺胺嘧啶15克,或磺胺异噁唑20~40克饲喂,连喂6天,结合用手术挑去病甲鱼疖疮,然后用碘酒涂抹患处。

5.穿孔病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混养的甲鱼池中。池塘内混养鱼类的排泄物粪便、残渣增加,并聚集在池底,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底质恶化,降低了养殖池塘中甲鱼的免疫力,为病菌的侵入提供了条件。发病症状:发病后甲鱼的食量明显下降,反应迟钝,最初底板和背甲形成白点,慢慢扩大并溃烂穿孔、化脓,用力压有血水渗出,严重时露出骨骼。防治方法:发生穿孔病后将饲料投喂量减少到八成,并结合药物治疗。第一天用强效改底剂改底,同时施用增氧剂;第二天使用腐皮烂身灵和腮血康各5瓶,3天后用EM菌液(每667平方米池塘施用500毫升)连续调水2次。治疗期间每天下午投喂1次药饵,饵料中拌入氟苯尼考、三黄散、免疫多糖和维生素C,连续用药5天。

猜你喜欢

灰白色养殖池全池
行走在雾里
水体消毒防病用药称量分配的简捷方法
相对弧宽比对双通道方形养殖池的流场优化研究
窗:姜彦希
持续阴雨期间鳜鱼养殖池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1989—2019年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
不惧遥远的勇敢鸟
草鱼病防治咋用中草药
淡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28)——鳗鲡疾病(五)
常见蟹病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