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墒情监测及等级评价

2023-12-20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张盛军

湖南农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墒情土壤水分含水量

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张盛军

土壤墒情是评价农田水分状况满足作物需要程度的指标。土壤墒情监测是指长期对不同层次土壤的含水量进行测定,调查作物长势长相,掌握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评价土壤水分状况,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合理灌溉、科学抗旱保墒、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等提供依据。其特点是以田间水分监测为基础,围绕作物需水规律和生长状况,综合考虑土壤、施肥、栽培等因素,提出农田水分管理措施,服务农业生产,促进高效用水、节约用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土壤墒情监测以农田为对象,在不同的生态气候区,在当地主导耕作土壤和主导作物上,根据种植模式和采用的农业技术的不同建立监测站点。通过定点、定期的土壤水分及降水等气候因子的测定和农业生产管理、作物表象等的观测记载,及时了解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有效水含量。土壤墒情监测的目的如下:①反映作物当前水分需求和土壤水分利用状况,了解是否因土壤水分不足而影响播种或作物正常生长,以此决定灌溉、施肥、播种等农事操作;②反映大气干旱与土壤干旱的相关规律,了解旱灾发生的趋向和程度,提出干旱预警预报;③反映不同农业技术对土壤水分蓄、保、用的调控作用及对作物的影响,为节水农业技术的科学推广应用提供支撑;④通过长期定位土壤墒情监测数据,掌握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技术模式应用条件下的土壤墒情变化规律,结合各地气象和水文资料完善区域土壤墒情分级和预警制度,探索土壤墒情变化的预测预报。

土壤墒情等级是指土壤含水量与对应的作物生长发育阶段的适宜程度。在不同的作物生长发育阶段,作物根系对土壤含水量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期对土壤水分的需求及作物根系分布层土壤含水量对作物的满足程度,进行土壤墒情等级划分,让人们更加形象地理解土壤含水量的意义。土壤墒情等级主要的评价因子是作物需水情况、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土壤凋萎含水量、根系分布层深度。根据作物主要根系分布层土壤含水量对作物的满足程度,划分为渍涝、过多、适宜、不足、干旱、严重干旱6个等级。

水浇地和旱地的6个等级标准如下:①渍涝。土壤水分饱和,田面出现积水持续超过3天;不能播种,作物生长停滞。②过多。土壤水分超过作物播种出苗或生长发育适宜含水量上限(通常为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80%),田面积水3天内可排除,对作物播种或生长产生不利影响。③适宜。土壤水分满足作物播种出苗或生长发育需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80%),有利于作物正常生长。④不足。土壤水分低于作物播种出苗或生长发育适宜含水量的下限(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60%),不能满足作物需求,作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午间叶片出现短期萎蔫、卷叶等现象。⑤干旱。土壤水分供应持续不足(通常为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0%),干土层深5厘米以上,作物生长发育受到危害,叶片出现持续萎蔫、干枯等现象。⑥严重干旱。土壤水分供应持续不足,干土层深10厘米以上,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危害,干枯死亡。

水田的6个等级标准如下:①渍涝。淹水深度20厘米以上,3天内不能排出,严重危害作物生长。②过多。淹水深度8~20厘米,3天内不能排出,危害作物生长。③适宜。淹水深度8厘米以下,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④不足。田面无水、开裂,裂缝宽1厘米以下,午间高温时禾苗出现萎蔫,影响作物生长。⑤干旱。田间严重开裂,裂缝宽1厘米以上,禾苗出现卷叶,叶尖干枯,危害作物生长。⑥严重干旱。土壤水分供应持续不足,禾苗干枯死亡。

猜你喜欢

墒情土壤水分含水量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结合Sentinel- 1B和Landsat8数据的针叶林叶片含水量反演研究
一次冰雹过程成雹机理的数值模拟
西藏高原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基于两相混合流理论PEMFC含水量特性分析
开封市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建设研究
额尔古纳市2013年春季土壤墒情分析
不同覆盖措施对枣园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液氯中含水量测定注意事项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