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综合防控羊布鲁氏菌病
2023-12-20岳红
岳红
(青海省刚察县畜牧兽医站 青海海北 812399)
羊布鲁氏菌病,简称羊布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是危害羊只健康及养羊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杀手”,甚至部分养殖场户一度产生了“谈布色变”的现象。布病,具有传染性强、危害性大、传播速度快等特征,患病羊主要表现为公用睾丸炎、母羊流产等,严重影响羊群的健康繁殖,因此做好布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病原及流行特点
羊布病的病原为布鲁氏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呈短杆状,有的呈球杆状。病菌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土壤、粪便、饮水中可生存数月,因此羊、人一接触被病原污染的环境极易患病。布鲁氏杆菌对常规消毒剂均敏感,如:1%甲酚皂溶液、5%生石灰乳、2%甲醛等,均可快速灭活。布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以及品种的羊,相比较而言,北方放牧羊发病率更高,母羊发病率高于公羊。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在夏季和秋季较流行,冬季基本不发病。患病羊和带菌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羊一旦接触病羊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就会感染病菌发病。或者间接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后亦可患病。人员长期接触患病羊及其乳汁、尿液、粪便、流产羊胎衣,亦可引发布鲁氏菌病。
2 临床症状
患布病的羊,初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不易于被察觉,发现时已晚。妊娠母羊3~4 月时突然流产,流产前食欲下降,喜饮水,体温升高,阴道流出一些黏液,颜色为黄色,产下的胎儿大多为死胎、僵尸胎。流产母羊往往胎衣迟迟不下,极易引发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疾病,进而对后期受胎产生不良影响。乳羊泌乳量明显减少,乳汁结块,乳质下降。公羊患病后,会出现睾丸炎、附睾炎,阴囊肿胀,关节炎,跛行,影响正常行走,弓背,不愿进食,日渐消瘦,后期丧失配种能力[1]。
3 病理变化
患布病的羊,其生殖器官会出现明显的病变,胎盘绒毛膜下组织胶样浸润,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充血表现,有的糜烂、坏死。流产胎儿真胃内部积聚大量的黏液絮状物,颜色呈淡黄色,有的呈白色,脾脏体积增大数倍,淋巴结肿大,肝脏有坏死灶,胃肠道及膀胱黏膜出现点状出血。流产母羊产下的胎衣增厚,同时覆盖大量的纤维蛋白脓液。公羊精囊出血,睾丸及附睾坏死,其他部位没有明显病变。
4 综合防控技术
4.1 加大宣传力度
羊布病高发背景下,各个部门要充分意识到布病的巨大危害性,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广大养殖场户积极做好布病防控工作。宣传工作中,一方面要继续发挥传统方式方法的作用,如:发放宣传单页和手册,悬挂横幅等,提高养殖场户的布病防控意识以及自我防护意识,尤其是在处理病死羊、接产时,要佩戴专门的防护服,污染物要消毒深埋处理,防止布病对羊、人的传播。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抖音、微信的利用,通过制作短视频的方式,并将其推送给养殖场户,帮助其了解羊布病流行特点、病因、症状以及防治措施,树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养羊观念,有效降低羊布病的发病率。
4.2 合理规划引种
引种是导致布病传播扩散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做好引种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养殖场户要树立自繁自养意识,培育健康优质羊群。为改良品种及扩大养殖规模必须引种时,要尽可能地从较近距离的正规羊场引种,增强引种检疫意识,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防止从疫区引种,避免引入患病羊。要控制好引种季节,最好在春季、秋季引种,避开高温夏季和寒冷冬季,减轻冷热应激。引种前可饲喂适量的抗生素等药物,同时引种运输时要做好防护工作,减轻应激反应。引种羊至少需要隔离饲养4 周以上,隔离期间做好防护工作,隔离期满且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方可合群饲养,切记不可急忙合群,防止布病的传播扩散。
4.3 增强消毒意识
消毒是羊养殖以及布病防控时的一项关键工作,通过喷施消毒剂,可杀灭致病菌,保障羊群健康生长。因此养殖场户要提高消毒意识,制定科学的消毒计划和制度,灵活控制消毒频率。如:夏季、秋季是布病高发期,因此要增加消毒频率,建议每周消毒3~4次;发生布病时,建议消毒1 次/d。要正确选用消毒剂,优先选用对布鲁氏杆菌敏感的消毒剂,如:甲酚皂溶液、石灰乳、高锰酸钾、氢氧化钠等,消毒剂最好轮换使用,避免长期单一使用消毒剂影响消毒效果。消毒时,应控制好消毒剂浓度,避免产生毒害。要重点做好对羊舍地面、墙壁、水槽、料槽、道路、进出入人员及车辆、流产胎儿、粪便、胎儿的消毒工作,做到不留死角,保证消毒的全面性和彻底性,有效杀灭环境中潜藏的布鲁氏杆菌,防控布病的发生[2]。
4.4 精细饲养管理
有布病流行史的羊场,要认真做好羊群饲养管理工作,制定精细化饲养管理制度,提高精细化养殖管理水平,确保羊群的健康生长。首先,要合理控制养殖密度,结合羊的日龄、用途、性别等因素及时分群饲养,避免拥挤,同时也能够避免相互争斗。其次,要保持羊舍有充足的光照,避免羊舍潮湿。要保持羊舍通风良好,及时将氨气、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排出,避免对羊只健康造成威胁。再次,要做好防寒避暑工作,冬季及时御寒,防止贼风侵袭导致羊抵抗力下降诱发布病。夏季及时避暑,预防热应激。最后,要做好日粮管理工作,结合羊的日龄、用途等因素科学配制日粮,保证日粮营养均衡,满足羊生长对多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同时要妥善储存饲料饲草,防止发霉变质。定期检查饲料饲草,若发现有霉变现象禁止喂食羊群。
4.5 制定免疫程序
现阶段,羊布病防控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广大养殖场户要充分意识到免疫接种的重要性,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羊群免疫工作。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计划,正确选用疫苗。疫区建议使用羊布病活疫苗(S2 株),该疫苗可口服可注射,口服时按照每只羊服用200 亿菌体计算,2d 分2 次口服,注射时每只羊臀部肌注1 mL。需要注意,该疫苗不可用于怀孕母羊,羔羊3 月龄后再免疫,种公羊不免疫,每年接种1 次即可。规范免疫接种流程,做到一羊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要从正规厂商购买疫苗,使用疫苗前检查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疫苗及有杂质、破损的疫苗。接种疫苗前后3 d,禁止注射、口服土霉素等抗生素、抗菌素,避免影响疫苗效力的发挥,保证免疫效果,提升羊布病防控水平[3]。
4.6 严格监测检疫
羊布病属人畜共患病,危害性巨大,为实现对布病的有效防控,要高度重视布病监测及检疫工作,及时发现阳性羊并处置,避免羊布病的暴发和流行。一方面,基层防疫部门应定期开展血清学监测,特别是进入布病高发期之后,要重点对区域内有布病流行史的养殖场户实施严格的监测,全面掌握布病流行动态及羊群健康状况,做好记录及备档工作,为后续布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布病流行病学情况制定科学的检疫计划,建议对区域内羊场每年实施检疫2 次,确保检疫密度达到100%。针对检疫中所发现的阳性羊及带菌羊,要及时隔离淘汰,实现对羊群布病的有效净化处理。针对区域内调运的羊,也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落实场地检疫工作,确保调运羊有检疫合格证明,若发现有阳性病例,应及早就地扑杀处理,杜绝布病传播。此外,屠宰环节也要高度重视检疫工作,重点检验内脏器官是否出现布病病变,若发现符合布病特征,要实施无害化处理,避免携带病菌的羊肉流入市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4.7 紧急隔离处理
养殖场户在羊养殖时,要密切留意羊群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异常,应及早隔离诊断,针对确诊为布病的羊,要立即启动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及时将疫病信息上报防控中心,封锁疫区,暂停一切羊只调运活动,避免布病的传出。目前,羊布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患病羊建议直接淘汰扑杀,尸体及流产的胎儿、胎衣等污染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如:焚烧、深埋、化制等。以深埋为例,是最为常用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在远离羊场的空旷场地上挖掘2 m 深坑,坑底撒生石灰,然后投入病死羊尸体及胎衣等污染物,接着再撒漂白粉,最后覆土压实。禁止将病死羊尸体及其污染物随意丢弃到河流、荒野中,避免对自然环境、水源以及土壤造成污染,同时也避免布病的传播。禁止违法屠宰、销售病死羊,避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针对症状较轻、经济价值较高的病羊,可在严格的隔离环境下尝试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子宫,同时注射磺胺类药物、链霉素等药物治疗。
5 结语
综上所述,羊布病高发背景下,要充分意识到该病的巨大危害性,进而提高防控意识,结合羊布病的流行特点,制定健全完善的综合防控措施,掌握羊布病防控技术要点,有效降低羊布病的发生率。针对患病羊,建议及早淘汰处理。针对经济价值较高、尚有治疗意义的病羊,可尝试隔离治疗,减少经济损失,保证养殖效益,推动养羊业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