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沙门氏菌病的防控要点

2023-12-20耿兵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11期
关键词:本场消杀沙门氏菌

耿兵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察所 辽宁抚顺 113200)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学和发病原因

沙门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菌体两端呈钝圆形,形状似鸡蛋,无荚膜,不能形成芽孢,多数存在鞭毛。沙门氏菌有不同的血清型,并且不同的菌型也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但是各菌型之间也存在相似的抗原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地区,往往存在不同菌型的沙门氏菌。猪沙门氏菌主要的传染源为携带病菌的猪,其感染后可通过体液、尿液、粪便等将病原体排出,污染周边环境和猪群[1]。沙门氏菌对环境具有极高的耐受性,一般的打扫、清洗等方式无法将其杀灭。当未感染的猪食用了被污染的水源和饲料,也会发生感染。

猪沙门氏菌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猪舍饲养密度大,饲养环境较差以及猪群营养不良等。首先,当猪群饲养密度较大或猪舍空间太小,导致猪舍内空气流通不畅,此时离携带病菌的猪较近的健康猪就极容易发生感染。其次,当饲养密度过大时,单位面积内的湿度较大,容易对猪的鼻腔和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给病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大大增加了猪感染沙门氏菌病的风险。再次,猪群的生活空间过小时,更加容易出现打斗情况,给一些个体较小或体质较差的猪增加感染的概率。

1.2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传染源主要包括携带病菌的猪只,分为无症状感染的猪和出现临床症状的猪。无症状感染的猪,虽不出现临床症状,但是仍能不断从体内排出沙门氏菌。并且,不同的猪只潜伏期存在差异,有的会在感染后极短的时间内表现出临床症状;而有的猪只则可以终身携带病菌,而不表现任何的发病症状。正因为存在无症状感染的猪,给沙门氏菌的防控带来了极大困难,也给健康猪带来了安全隐患。临床症状特别显著的病猪,体内存在大量的沙门氏菌,并且病菌能够随着体液、尿液和粪便等不断地排出体外,污染其他猪只和周围环境,此时的猪为最强传染源。要对处于此状态的猪进行隔离,对饲养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杀,防止沙门氏菌进一步的传播。如果不慎让沙门氏菌连续感染猪群,病菌的毒力会不断加强,传播能力更强,从而使病情在更大的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养殖业带来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2 临床症状

在临床上,猪沙门氏菌病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猪沙门氏菌病又被称为败血型,最常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主要原因在于此阶段的猪抵抗力较弱。发病时,病猪体温持续高热,一般在40~41.5 ℃,精神不振并且喜欢聚集取暖。除此之外,病猪前期常表现便秘,发病后期常有水样下痢等腹泻症状。机体迅速消瘦,被毛凌乱且无光泽感,病猪一周内常因多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除急性型外,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沙门氏菌病更为常见。发病时,病猪出现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被毛凌乱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此外,便秘和水样下痢常呈交替出现状态。病猪机体脱水,体型逐渐消瘦,持续两周以上常因器官衰竭而死亡。而有幸康复的猪只,也常因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无法正常发育,多成为僵猪。急性型和慢性型沙门氏菌病虽在病程时间上存在差距,但最终结果往往导致病猪器官衰竭死亡,严重影响产业生产效益[2]。

3 剖检变化

根据临床表现可对病猪进行初步诊断,但确诊还需配合病理剖检等诊断方式。剖检急性型沙门氏菌病的猪,常看到各内脏器官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全身黏膜和浆膜有明显出血点;肺脏呈现水肿出血状态,易发现干酪样肺炎病灶;肝脏出现灰黄色坏死灶;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亚急性和慢性型病猪的肠壁较厚,黏膜常附着有灰黄色物质,剥离后暴露出红色糜烂组织。各器官病变状态与急性型类似。此外,肺尖叶、心叶、心尖和膈叶常出现卡他性炎症[3]。

4 鉴别诊断

猪丹毒、猪瘟和猪沙门氏菌病三者在临床症状上非常接近。就猪丹毒来讲,病猪皮肤表面出现丘疹,甚至皮肤出现大面积坏死。首先,对于感染新型猪丹毒的病猪,皮肤表面慢性出血,特别是在耳鼻喉等组织部位。与猪沙门氏菌病一致的临床症状还包括肺脏水肿和淋巴结出血肿胀等,严重时都出现心外膜病变。二者一般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初步区分,但若要确诊,还需配合实验室诊断[4]。其次,对于感染猪瘟的病猪,其临床症状与猪沙门氏菌病尤为接近。病猪体温升高,皮肤表面出些紫红色斑点,有些病猪出现下痢症状。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猪沙门氏菌病常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一般都为4 月龄以下的仔猪,多因断奶导致此阶段的猪抵抗力较弱,易感染沙门氏菌。而猪瘟病则在不同日龄的猪中都有发生。并且,猪沙门氏菌病会出现剖检肠壁增厚,表面凹凸不平等病理变化,这也是区分猪沙门氏菌病和猪瘟的主要病理变化。最后,除病理剖检外,实验室需做进一步诊断进行确诊。首先,一般在无菌环境下对病猪进行解剖,摘取病变较为明显的脏器,对细菌进行分离。用无菌的手术刀切开脏器,取适量组织,放入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TTB)中,在37 ℃恒温有氧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24 h 后,即培养的第2 天,取出观察菌体生长情况,并对典型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后镜检,确认病菌是否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5 治疗方案

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技术人员每日需多次密切观察猪群状况,以便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防止病情蔓延。发现猪只异常情况后,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来确认病情。当病猪确诊为沙门氏菌感染后,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且选用合适的药物对病猪进行治疗。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选择中西药结合的方式来治疗该病,能够帮助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使病猪尽可能地快速康复。另外,在治疗期间,应保持圈舍环境,给病猪提供合适的温度、干净通风的环境、营养全面易消化的饲料和干净充足的饮水。为了保持猪舍干净卫生,应及时清理病猪排泄物,每日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碘制剂或氯制剂对猪舍地面和墙面等进行喷洒消毒。

对于病猪的药物治疗,一般按体重采取肌肉注射0.5 mL/kg 恩诺沙星,1 次/d,并连续注射5 d 左右,直至病猪情况好转。同时,可在饲料中混匀加入白头翁、车前子和黄连各10 g,苍术6 g/头猪,连用5d。在使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同时,也可以在饲料里添加维生素等成分,有利于提高病猪免疫力,减少因疾病带来的应激反应,帮助病猪尽快康复。

6 预防措施

猪场发生沙门氏菌感染通常由于引种不当、饲养环境恶劣、影响不良和消杀不到位等原因等引起。因此,需根据每一条可能发生感染的因素,制定合理的措施来有效规避感染风险。

6.1 严格控制引种质量

养猪场应尽量坚持自繁自养的养殖原则,尽量减少引入外来猪场品种。确需引种时,应该严格做好疾病调查工作,防止引进携带有沙门氏菌等病原的猪只。所引进的猪种,必须经过动物检疫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引进。当猪种运输到达本场时,首先应采取隔离措施。在隔离期间,密切观察猪只健康情况。如若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疾病感染本场猪群。对于隔离期无异常猪只,应在隔离期满后经实验室检验合格后再混入本场猪群进行集中饲养[4]。

6.2 科学制定免疫程序

在猪场指定免疫程序时,应结合本地区各传染病流行情况和本场实际经验,科学地指定符合本场实际情况的免疫程序。为了保证疫苗质量,应从正规渠道购买疫苗,并且按照说明进行运输、储存和使用。对于沙门氏菌高发的地区,必要时可对1 月龄以上的断奶仔猪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另外,也可以采集本场患病猪的肝脏,由科研单位研制成适用于本场病菌的疫苗,再对健康猪群进行接种。使用这种疫苗,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沙门氏菌病的传播和流行。

6.3 规范处理本场疫情

发现本场有猪患病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对于患病猪,做好隔离饲养,注意环境保持干净卫生;对于病死猪,应及时执行无害化处理;对于健康猪群,应更加精心管理,做好猪舍日常消杀工作[5]。同时,还要预防沙门氏菌病传染饲养管理人员。因此,平时需对饲养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加强培训,注意日常的个人防护,防止本病的感染和蔓延[6]。另外,要特别注意养猪场的消杀工作。并且,不可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液,以免病菌产生耐药性,降低消杀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还需做好杀灭蚊虫、老鼠、苍蝇等工作,防止其传播病原,威胁猪群健康[3]。■

猜你喜欢

本场消杀沙门氏菌
疫情防护
校园消杀 迎接开学
“蜘蛛侠”
执行消杀任务的无人机
得分王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积分榜
兔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报告
MSL抗菌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作用
商品肉鸭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