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策略探析

2023-12-19谭茗月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文化

谭茗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1]这是党中央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传播力作出的战略部署,凸显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紧迫性,体现了我们党的重要理论创新,为新时代加强中华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一、新时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的重要意义

加强中华文明传播,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能脱离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时代发展的语境。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贯通,“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2]更是中华文明传播的历史责任。

(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演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通过创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历史故事、讲好中国发展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使每个受众都能从每个故事中找到情感的代入点,加快构建起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助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三)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加强中华文明传播是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尤其是面对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等新形势,要着力防范化解可能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领域风险挑战,需要我们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四)营造改革发展有利环境

当前国际舆论场的博弈交锋,很大程度上是话语之争、叙事之争,特别是面对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更加凸显了话语和叙事的重要性。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理论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3]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促进中华文明和各国文化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为建设命运与共的美好世界提供持续而深厚的精神动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扰乱人心,加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就是要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新时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既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也面临着新的风险挑战。

(一)中华文明传播面临的机遇

1.有不断完善的传播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文明传播经历了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比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4]2023 年6 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5]这些都对文化传播提出了明确要求及政策和战略支持。

2.有日益雄厚的经济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6]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建立在经济实力的基础之上,雄厚的经济实力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坚实后盾、技术支持,又提高了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推动文化走出去的积极性、主动性。

3.有不断扩大的开放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伴随着开放步伐不断加大,我国现代化建设迎来了全新发展环境,[7]有力促进了国际文化贸易,逐步推进世界范围内文化产品消费市场的形成;积极推动了世界各国文化融合,促进文化资源全球共享。

4.有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积极融入国际社会,摈弃意识形态差异,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在推动未来世界文明新秩序的重构、推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等方面不断做出努力;在兼顾国家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致力于增进人类共同利益。我们的和平发展理念、和平崛起形象更容易为全世界所理解和认同。

5.有日益进步的媒介技术。媒介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模式,进一步拓宽了传播的范围。新媒体的创新,导致传播更加具有创造性和趣味性,激发了文化学者以及喜爱中华文明的受众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媒介技术丰富了中华文明的表现形式,以影像视频、动图、动漫等形式将中华文明重新解构与创新,在不同的传播媒介中制作差异化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原本缺乏感染力或者晦涩难懂的内容,以新颖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作中。

(二)中华文明传播面临的挑战

1.对中华文明还需要进一步认识。一些西方民众对中国进行神秘、原始与蒙昧的概念化、脸谱化想象,文化偏见遮蔽了真实的中华文明,对中华文明产生理解失误、评价失衡、认识错位,看不到文明发展是民族性与时代性、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统一的存在,为西方提供所谓合理化支持而鄙视中华文明的价值、贬低中华文明的作用。

2.国际话语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进程中,由于对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视度不足、国际话语传播领域和范围存在短板、国际话语权的主体范围狭窄、国际话语权传播能力不足,崛起的中国并没有建立起相匹配的核心话语体系。在国际话语权中中国还处于弱势地位,需要通过话语传播来影响舆论、占据理论制高点、获得话语权。

3.优势文化资源需要进一步开发。中华文明灿烂的文化资源成就了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但距离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还存在差距。国内很多优秀的文化资源被无视、被闲置浪费,变成了发达国家争夺利用的对象和文化传播的资源与材料,经过包装与输出,反过来变成我国文化产品的竞争对手,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发利用。

4.传播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军事防御力量等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文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文化产品的对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对外文化贸易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与我国的大国地位构成强烈反差。

5.新媒体的负面影响需要进一步消除。随着媒介技术的更迭,新媒体的开放性促使内容裂变式扩散,各种具有煽动性、低俗、恶搞的内容出现,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价值观的构建,消解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较多传统文化的精髓、高雅的文化元素被重新解构,为了迎合受众,中华文明产生了很多非理性的表达。这些负面的影响需要坚决消除。

三、新时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的策略建议

中华文明正随着中国的发展,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需要通过增强“六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传播力,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加强党的领导,增强中华文明传播的保障力

党的领导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坚强保证。要加强党对文化传播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及时对标文化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党组)责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巩固文化传播阵地。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服务大局,重视和研究文化传播工作,推动和落实文化传播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在宣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牢牢把握文化传播工作主动权和主导权。

(二)加强顶层设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的指导力

顶层设计是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中华文明传播要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强化传播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制定科学的政策法规,使其更好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体系中,以文化培育国民文化精神,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要把加强中华文明传播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全方位的传播战略,明确传播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指导和推动中华文明传播能力的提升。

(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的内驱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党的二十大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9]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中华文明的传播,要时刻坚定文化自信。要坚守立场,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一脉相承创造中华文明新辉煌。

(四)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明传播的吸引力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要加强中华文明传播,必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10]“要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11]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中华文明的力量。要围绕我们党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通历史和现在,讲好中国历史故事,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

(五)创新传播方式,增强中华文明传播的助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中华文明传播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守中华文明立场之正,紧跟时代步伐之新,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要主动把握新兴媒体手段,拓宽中华文明传播渠道,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积极探索中华文明对外传播平台,开拓新疆域、新阵地。要抓住时代机遇,找准文化传播路径和策略,精准发力,把中华文明融入社交平台等新媒体平台中,大力提高我国在世界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六)培养传播人才,增强中华文明传播的执行力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语言和西方世界语言有较大差别,中华文明中的一些文化理论、文化观点、文化现象、文化研究被翻译或解读成外国文字后就丧失了其特有的生命力和精神内涵,为此,需要培养熟练理解掌握中华文明核心要义、能够以精确的语言向国际社会表达的语言学人才。要培养能够敏锐洞察新闻热点、有深厚文化素养的新闻工作者,培养有志于深入研究挖掘中华文明精神特质,能够完成中华文明理论研究工作的文化学者。

结语:

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需要不断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加需要坚定文化自信。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为传承传播文明,促进国家健康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新闻漫画《实现丰收》 勾建山/作(新华社发)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文化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值守中华文明——解码文化传承
谁远谁近?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