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对造办处漆器制作的影响探究
2023-12-19沈荧
摘 要:雍正是位拥有文人雅趣的帝王,他在位期间改革造办处,重视漆器制作,留下了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漆器。雍正朝的漆器在风格上格调高雅端庄,独具特色;在工艺上仿洋漆。这个漆艺品种在这个时期大为兴盛。这种鲜明的特点离不开雍正皇帝个人的审美喜好。雍正的审美喜好直接影响了这个时期造办处的发展和漆器制作,使得这个时期的漆器呈现出新风貌。通过雍正对造办处的改革和在漆器制作过程中的所发挥的作用探究雍正对造办处漆器制作的影响。
关键词:雍正;造办处;漆器
清代作为封建帝制的最后一个王朝,其漆器制作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又达到新的高峰,尤其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漆器制作更为繁盛。雍正朝从1723年至1736年虽只有13年时间,但却是清宫漆器制作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为漆艺发展提供环境保障,商业手工业的兴盛也为漆器制作工艺带来新的发展。雍正朝历时虽短,但清宫造办处却留下了很多精美漆器作品。雍正朝的漆器格调高雅、端庄秀气,与康熙乾隆朝的漆器相比有着明显的时代特点,这些特点与雍正个人审美密切相关。雍正通过造办处的改革和事必躬亲的管理方式使得漆器的制作更为高效,并且更加符合雍正的品味要求,从而使得这个时期的漆器独树一帜。
一、宫廷制漆机构造办处
(一)造办处的形成
清代宫廷制漆机构为造办处。造办处是由内务府管理的为清朝皇室制造宫廷各种器物的造物机构。内务府的职责是“奉天子之家事”,其下设的造办处“专司内庭交发造办等事”,更是直接为皇室服务,成为清朝皇室的御用作坊。因此统治者的个人因素会直接影响造办处的运行与发展。造办处初设于康熙朝,初设时间有1680年和1691年之说,具体并无确切定论。康熙时的造办处有武英殿和养心殿两处,造办处内部又可分为不同的作、处、厂、馆等。武英殿造办处主要制作为皇宫小物件,印刊修书。养心殿造办处主要是为皇宫制作统治者所需要的各种器具。康熙时期的造办处已经初具规模,但此时造办处各个作房之间较为分散,技艺发展不平衡,内部管理依然存在不完善的现象。
(二)雍正对造办处的改革
到了雍正时期,雍正对造办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规范了造办处的行为制度。雍正即位后,首先收权于造办处,让造办处管理更为集中,方便造办处运作。并于雍正二年在圆明园增设造办处,形成紫禁城和圆明园统筹一体的造办处格局,使造办处规模扩大。另一方面,雍正命养心殿造办处设置档房编写《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以下简称《清档》)来记录造办处各项事宜。《清档》中详细记载了造办处漆器制作情况,这让漆器制作条目清晰,造办处办事更为方便规范。
对于造办处的管理,雍正事必躬亲。在造办处管理人员上,雍正指派怡亲王为造办处最高管理员。怡亲王审美水平高,与雍正感情交好深知其喜好,任命怡亲王为最高管理员是造办处运作顺利的关键一环。此外,雍正还命庄亲王、裕亲王、信郡王进行协助管理,使得造办处的管理团队更加完善。在造办处办事人员上,选拔海望、赵元、满毗、沈喻、唐英、马尔汉等人在官与工匠之间传达指令。
对于造办处漆作工匠,雍正亦赏罚有度,使造办处漆作更好地执行皇帝指示。《清档》记载,雍正九年因洋漆器制作甚好,雍正因此赏了参与制作的工匠赏银共计155两,其中洋漆匠李贤,洋金匠吴云章每人十两银;彩漆匠王维新、秦景严,家里漆匠王四、柳邦显,每人五两银;家内漆匠达子、段六,每人三两银。雍正的奖励是对工匠制漆精良的鼓励与关怀,以此能更好激励工匠的创作热情,为皇家服务。除了有奖励机制,还有惩罚措施与之相配合。如雍正十年,因彩漆匠秦景颜懒滑将其革退,并招募老成手艺好的郑子玉替换。对于消极怠工的工匠,雍正直接将其革退,体现出其对于造办处漆匠管理的严格性。而正是由于雍正的严格,造办处漆器制作效率才会提高。雍正对造办处漆作工匠赏罚分明,表现出他对漆器的重视,恩威并施的手段激发造办处漆作工匠创作积极性,提高制漆效率,也使得漆器制作精致上乘符合帝王心意。雍正对于造办处官员选跋、工匠赏罚上的严谨认真体现出他管理事必躬亲的行为准则。规范的管理团队以及技艺高超的工匠使造办处能快速执行雍正的旨意,制作出品质精良的漆器工艺品。
(三)雍正对于漆器制作流程的影响
雍正不仅在造办处人员管理上亲自过问,而且在漆器制作流程上,雍正也表现得十分上心,经常在漆器制作过程中提出具体的制作要求。如《清档》中记载雍正二年漆作,“郎中保德交喜相逢绿漆盒一件。传旨:照此形盖上画寿桃二个,底子画寿桃一个,周围墙子画暗八仙,再照此形盖上画洪福四个,周围墙子上下俱画寿字九个,画样呈览……于本月十九日画得捧盒样一件,保德呈览。奉旨:照样准做。钦此。”[1]49从《清档》记录中可以看出,雍正造办处漆器制作流程:先是由皇帝传旨,然后官吏向造办处传达指令,之后工匠制作样品,紧接着样品向皇帝呈览。如果皇帝满意,则制作成品;如果皇帝不满意,皇帝提出意见工匠修改直至皇帝满意为止。在这个制作流程中,雍正的喜好有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可见雍正对漆器制作参与度之高,对漆器的制作严格把控。雍正事必躬亲的处事方式使这个时期造办处漆器的制作与管理更为规范,并为后世造办处的管理运作奠定基础。
二、雍正对造办处漆器种类制作的影响
雍正时期,由于雍正对于漆器的喜爱与重视,因此这一时期造办处漆器制作种类繁多,主要有描金漆、彩漆、金漆、填漆、螺钿漆、漆与其他工艺相结合的品种等,这一时期的漆器百花齐放、绚彩纷呈。在雍正朝众多漆器品种中,关于描金漆的制作尤为突出。《髹饰录》中称:“描金,一名泥金画漆,即纯金花文也。朱地、黑质共宜焉。”[2]雍正朝《清档》中将描金漆一律称为“洋漆”或“仿洋漆”[3]。《清档》漆作中显示仿洋漆尤其受到雍正倾心,是雍正朝的重点制作工艺。
(一)雍正钟爱仿洋漆的渊源
所谓“仿洋漆”是指模仿日本莳绘技艺的漆器品种。这种日本漆艺自宋代就曾随贡品进入中国,到了明代开放海禁,明代与日本建立朝贡贸易,蒔绘随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明代陈霆在《两山墨谈》中记载:“近世泥金画漆之法本出于倭国。宣德间尝遣漆工杨某至倭国,传其法以归。杨之子埙遂习之,又能出新意,以五色金钿并施,不止循其旧法。于是物色各称,天真烂然。”[4]从中可见明代时洋漆在民间就已兴盛开来。洋漆在明代的繁盛也一直延续到了清代,并且尤其受到清代皇家喜爱。康熙帝就曾对洋漆大加赞赏“漆器之中,洋漆最佳。故人皆以洋人为巧,所作为佳”[5]。康熙对洋漆评价甚高,认为中国漆器不及洋漆。但事实上据王世襄先生考证,战国时中国就有描金漆器,因此描金漆应是由中国传往日本,在日本结合本土漆艺的改变后发展出新的制作式样后再影响中国。现藏日本京都仁和寺的“三十贴册子”经箱是唐朝时日本名僧空海从大唐装佛经带回日本的箱子,上面的漆艺纹饰有明显的唐朝风韵,这亦是日本莳绘受中国漆艺影响的证据。而在清代,洋漆对中国的影响却是越来越大,雍正受其父影响对洋漆也颇为钟爱,《清档》中经常可见雍正对于仿洋漆制作要求和评价的记载,亦可证明雍正对于仿洋漆制作的重视。并且雍正为发展仿洋漆,在雍正七年扩建洋漆窖来制作洋漆器。仿洋漆在雍正的高度重视与推崇下达到了新的高峰。
(二)雍正对仿洋漆制作的影响
雍正朝的部分仿洋漆将日本莳绘与中国传统技艺相结合,有黑漆描金和红漆描金两种。受到雍正偏爱黑色的影响,仿洋漆中的黑漆描金漆器数量较多,黑漆描金也就成了雍正朝造办处漆器制作的代表性工艺品种。如雍正元年的黑漆描金长方套箱,套箱整体施以黑漆,再用泥金在上面勾画金龙、流云等图案,整体上制作精细,高贵典雅。
另一件雍正年制的黑金描金百寿字碗(如图1),碗内外通体黑漆,在碗内壁上以描金法绘四簇团花,每朵团花间以团寿字纹相间,碗内中心以泥金绘金色大团花;碗外壁饰有百个异体“寿”字。此碗造型端庄,纹饰雍容华贵而有雅趣,是雍正时期黑漆描金漆器不可多得的佳作。
此外,还有明显受到雍正个人审美倾向影响的漆器,如黑漆描金山水楼阁纹壶(如图2)。壶如鸭蛋式鼓腹,直口矮颈,通体黑漆,壶的腹部采用描金技法绘山水楼阁,山水右侧绘有五只鸟在空中飞翔,整个壶的图案充满诗情画意,使观赏者观之如入自然之境,令人心旷神怡。这件充满人文关怀的仿洋漆器以描金技法附着于黑漆之上,华贵之余又有人文情怀。这种高雅文艺的黑漆描金器也与雍正的审美情趣相呼应,反映出雍正的文人审美意趣。
雍正朝黑漆描金漆器技艺高超,品格高雅,透露出沉着端庄的品格。这个时期精良的仿洋漆制作是在承袭前代制作经验的基础上的新发展成果,而漆器制作的精良则与技艺高超的工匠和雍正的审美意趣密不可分。
三、雍正对于漆器制作风格的影响
(一)定内廷恭造式样
雍正对于造办处漆器制作的偏好不仅表现在对于仿洋漆的重视上,而且在漆器风格上亦有指导。雍正朝漆器的风格与雍正的审美戚戚相关,从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雍正对于漆器制作的要求在《清档》中有着详细的记载。《清档》中记录雍正五年,郎中海望奉上谕“朕看从前造办处所造的活计好的甚少,还是内廷恭造式样,近来虽其巧妙,大有外造之气,尔等再造时不要失其内廷恭造之式。钦此”[1]116。从中可见雍正对于造办处漆器制作的要求是要有内廷恭造式样,而少外造之气。根据这则谕旨还可以推出,雍正对于其即位后的前五年造办处的制作并不是很满意,如雍正四年造办处交来桃式攒盒十二个,雍正却对此评价“盒内桃碟颜色俱不好”[1]104,表明他对于这个时期造办处漆器制作风格的不喜。从雍正五年(1727年)开始,造办处漆器越来越朝向雍正的审美靠拢。此后雍正在对造办处生产的漆器中多有“甚好”的评价,由此可见内廷恭造式样成为雍正朝漆器制作的准则。内廷恭造式样是指清宫内廷所制作的符合皇家标准的器物,这种样式标准由雍正制定,体现出皇家气象,这是艺术与政治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之相对的外造之气则是指民间充满市井气的作品。作为帝王的雍正排斥外造之气表现出其对于民间风俗气息的不喜,体现其对于高雅肃穆的宫廷艺术的追求。雍正鲜明的审美倾向也在造办处漆器制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内廷恭造式样的审美标准
内廷恭造式样的具体含义体现在雍正对漆器提出的各种要求之中。《清档》对此中记载:“九洲清晏陈设的洋漆书架甚文雅,着照样做几张。”[1]225“牙子做秀气些,宽边水栏高一二分……此盒做的甚糙,再做时精细着。”[1]226“胎骨要淳厚,款式亦要文雅。”[1]312“今日呈进的红漆茶盘略宽大,再做时做秀气着。”[1]345。从这些谕旨中可见雍正对于漆器制作的要求中反复出现“文雅”“精细”“秀气”的字样,因此可得出内廷恭造式样的标准就是雍正反复提倡的文雅、精细、秀气,如若不符合这些标准,雍正则会令其再改。为了使雅秀精细的标准更形象,雍正还会让优秀的漆器存样,以便工匠能直观感受到其制作要求。雍正严谨的态度使得这一标准能够贯彻执行。
雍正雅秀精细的审美标准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在视觉层面上要清新脱俗,使观者第一眼就感觉在样式上文秀雅致,与众不同;第二,在制作上要精细,制作过程中就要考虑到漆器的所呈现的品质,因此需要工匠在制作时就要严格考虑到制作款式、颜色、尺寸等因素;第三,要格调高雅,符合皇家气派,有区别于民间外造之气。雍正虽提倡简朴,但简朴不等于普通,而是简约华美、精致文秀,体现出高雅的皇家审美倾向。雅秀精细的标准让雍正朝的漆器制作有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雍正的个人审美喜好造就了一个时期的漆器造型风格。在封建主义社会,统治者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最高指示,因此,造办处的漆器制作活动也可算作与政治紧密结合的艺术工艺品。雍正的审美情趣也附着于漆器中被具象地保存下来,通过雍正朝的漆器品可以直观感受到这种鲜明的个人风貌。雍正高雅的艺术品味使得造办处漆器制作逐渐往文秀轻巧的方向上转变,并且这种雅秀精致的审美倾向也逐渐影响了整个社会。雍正通过将造办处漆器赏赐大臣的同时,其对于漆器的审美倾向在不经意间传播开来,成为这个时期漆器制作的新风尚。
四、结语
雍正在位期间勤勉执政,提倡简朴,也是一个拥有文人雅趣的帝王,他对于精致工艺品的追求也是他对于权力施展的渴望。雍正是个非常喜爱漆器的帝王,对于漆器的制造十分重视。雍正即位后对造办处进行改革,规范造办处行事章法,在管理上亲自指派管理人员,对漆作工匠有着合理的奖惩机制,并且对制漆流程严格把控,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能够制作出符合其审美的漆器。雍正对造办处的改革也为漆器制作提供了保障。
雍正朝的漆器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大发展,漆器种类增多。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漆器也多与手工业进行融合发展,是漆器发展蓬勃发展时期。雍正作为封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其思想意志渗透到这个时代的方方面面,对造办处漆器的影响更是弥久深远的。雍正时期的造办处,由于雍正对于洋漆的喜爱,因此仿洋漆制作是这个时期的重点。由于雍正对于黑色的钟爱,所以仿洋漆中的黑漆描金漆器制作数量较多,这也成为雍正朝的代表性漆器。雍正对于漆器的要求還包括制定内廷恭造式样作为漆器制造准则以此来体现皇家气派。其高雅的文人情趣审美对漆器制作有着深厚的影响。在他制定的准则下,漆器表现出文雅、秀气、精细的特点。可以说雍正把他的文人审美带入漆器作品之中,使漆器呈现出区别于其他时代的特有的雅致端庄的造型品格,这种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的漆器成为雍正朝漆器的显著特色。
参考文献
[1]朱家溍,朱传荣.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 第1辑 雍正朝[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3.
[2]王世襄.髹饰录解说[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85.
[3]张荣.见诸档案与实物的清雍正朝造办处漆器[J].紫禁城,2009(11):66-77.
[4]张小庄,陈期凡.明代笔记日记绘画史料汇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64.
[5]陈生玺,贾乃谦.庭训格言 几暇格物编[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88.
作者简介:沈荧,扬州大学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史研究(明清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