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五径”经典赏读教学模式下诗歌意境领悟策略
2023-12-19姚霞晖周婷
姚霞晖?周婷
“三步五径”经典赏读教学模式,是教授古诗词曲文的有效模式。“三步五径”中的第三步“释诗(文)意,明诗(文)境”,尤其是“明诗(文)境”,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为了攻克教学重难点,我们探究出“立足文本,理解内容;重视诵读,品味诗韵;多方关联,体悟情感;想象画面,感触情境;拓展延伸,升华思想”等诗歌意境领悟策略。下面,就“三步五径”古诗词曲文赏读教学模式下诗歌意境领悟策略展开阐述。
一、“三步五径”经典赏读教学模式的操作与运用
“三步五径”经典赏读教学模式,也可以称为“三步五径”古诗词曲文教学法。
第一步是课前自学,整体了解。学生通过预学完成一个预学案,学案中包含“五径”教学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第二个层面是自主发展,学会学习是所包含的两大素养之一。学会学习,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其乐学善学。
这个预学案的设计,可以说是教给了学生学习古诗词曲文的一个方法,或者可以说是给了一个支架,学生熟练掌握这“五步径”学习法,也就掌握了自主学习古诗词曲文的金钥匙,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第二步是课堂研讨、深刻感悟,其中包含“五径”,即是“知诗(文)人,解诗(文)题”“读诗(文)文,正诗(文)音”“释诗(文)意,明诗(文)境” “想诗(文)画,诵诗(文)情”“拓诗(文)篇,悟诗(文)魂”。
第三步是课后巩固、诵背积累。课后还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复习巩固,以达到熟背成诵、厚积薄发。我们一般通过评价表督促学生诵背。
“三步五径”只是为古诗词曲文赏读教学搭建了一个支架或框架,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都可以千变万化,灵活运用。并且,这“五步径”的教学是必须有所侧重的,一般来说,第一、二、四、五步的教学要求比较明白易懂,也容易操作,第三步“释诗(文)意,明诗(文)境”一般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尤其是“明诗(文)境”最难懂,也最难教。我们必须采用一些诗歌意境领悟策略以便攻坚克难。
二、诗歌意境领悟策略
(一)立足文本,理解内容
1.读懂题目意思
诗歌的题目好比是了解诗歌主旨的一个窗口,它往往揭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意思,而理解诗歌主旨是感悟作品意境的前提。当我们理解了诗歌题目的意思,也就基本知道诗歌所要讲述或描述的主要内容了。
2.理解关键词句
诗句中有些词语或者蕴含事理,或者表现事物、人物特点,或者生涩难懂,只要理解了这些词语,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明白清晰了,这样的词语,可以称作关键词语;有些诗句直接就是诗歌的主要内容所在或直接表现了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诗句可以称为关键句子,当我们抓住这些关键词句,理解其含义或深意,整首诗歌的意思也就明白易懂了。
3.把握主要内容
诗歌的主要内容须在理解诗歌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有的诗歌通过所咏之物展现或寄托诗人的品质或理想,有的诗歌因一事引发感慨而创作出来,有的诗歌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我们只有把握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才能很好地感悟诗人借诗歌来表达的思想情感或志趣理想。例如,《赠汪伦》主要描述了诗人李白即将乘船离开时,好友汪伦带领村民踏歌而行来送别李白的情景,诗人有感而发,道出汪伦对自己的深情厚意比千尺深的桃花潭水还要深。
(二)重视诵读,品味诗韵
对于诗歌,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诵读,读出韵律,理解诗意,表现情感。我们必须重视诵读,通过诵读来品味诗韵。诵读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有朗读,也有吟诵。吟诵是一种像唱歌一样的诵读方式,好处在于集字音、韵律、情感于一体,学生能声情并茂地吟诵作品,对于诗歌韵律、词句含义、思想情感能够了然于心。这是“三步五径”古诗词曲文赏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诵读法。
(三)关联多方,体悟情感
1.联系作者际遇
了解诗人写作时的生平际遇,能够很好地理解当时诗人所怀的“志”和“情”。课题研究团队成员周婷老师教学《天净沙·秋》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第三句“一点飞鸿影下”中的“飞鸿”是作者的自喻这一难点,在带领学生分别理解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所描绘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秋景图后,抛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同样是写秋天,为什么作者眼中有两种不同的风格?白朴更喜欢哪一种?接下来,介绍白朴的生平际遇:白朴出生于金末一个大官僚家庭,在年幼时遭遇金亡变故,与父母失散,随父母好友著名诗人元好问流亡山东,得到元好问的培育。长大后,看到当时元朝的政府和官员欺压百姓,很是气愤,拒绝入朝当官,遷居金陵(现江苏省南京市),过上了纵情山水、以诗酒为乐的隐居生活。
老师接着问学生:“了解到这里,同学们说,那只大雁指谁?”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是作者自己。老师再小结:“‘飞鸿其实暗喻了作者自己,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机的地方,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乐土。”最后,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这两种不同的景色表现出来,把白朴的心声读出来。
2.结合写作背景
诗人所要抒写的“情”和“志”和当时诗人写作时的即时即事即景即物(也就是作品的写作背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理解了写作背景,作品的内容和“情”“志”也就更容易把握了。
3.引用格言名句
一些出自名人名著中的金句格言,正好可以印证诗歌中所要表现的“情”“志”,我们可以引用之,以此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领悟。
(四)想象画面,感触情境
“三步五径”经典赏读教学模式的“五径”中有一步是“想诗(文)画,诵诗(文)情”,要求学生将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或用语言描述出来。
为了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我们可以在理解诗歌主要内容、感受诗歌中蕴含的鲜明形象的基础上,通过想象组合成脑海中或眼前可“见”的画面,再现情境,感触情境,进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五)拓展延伸,升华思想
拓展,就是举一反三,例举其他同类的诗歌,进一步感受诗人思想、精神和情怀。拓展的内容可以是同一作者同一系列中的作品或风格迥异的作品;可以是不同作者的风格相同或风格不同的作品,从中可以进一步窥见诗人的情志所向和作品所表现主旨的异同。我们在教学《忆江南三首·其一》这首词时,一般都会拓展《忆江南三首·其二》和《忆江南三首·其三》,通过读一读知道,作者白居易最难忘的不仅是江南的景美、人好,还有风物人情,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江南的无限眷念之情。
以上诗歌意境领悟策略,在实际运用时,有的是一环扣一环,顺承运用,有的是视具体情况综合运用……无论如何,要注意运用的灵活性,突破诗歌意境领悟的重点、难点。这样,“三步五径” 经典赏读教学模式将会是一种更加实用的古诗词曲文赏读教学范式。
注:本文系广东省2022年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重点课题“基于‘三步五径古诗词文赏读教学模式下诗歌意境领悟的策略研究”(编号:GDJY-2021-A-a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黄铭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