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主题征文获奖作品分析
2023-12-19本刊编辑部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的成败。广东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作为“十四五”教育改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突破口和先手棋,下“硬功夫”啃教育改革中的“硬骨头”。为展示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省先行先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广东省教育厅连续开展教育评价改革主题征文活动。征文覆盖面广、质量高,围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从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改革学校评价、改革教师评价、改革学生评价、改革用人评价等方面展开,参加对象涵盖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教研机构教研员,各级政府督学等。2023年,将继续遴选优秀作品集结成册,公开出版《蹄疾步稳 教育评价改革走深走实——广东省2023年教育评价改革征文活动优秀作品汇编》。
一、评选总体情况
本次教育评价改革主题征文活动于2023年3月9日启动,经各地和各高校逐级遴选推荐,截至2023年7月10日,收到有效作品共1421篇具体(具体见下表),其中,本科组149篇、高职高专组186篇、中小幼组1086篇。全省21个地市全部参加征文,另有47所本科高校、53所高职高专院校和3所省直学校参加。
相比2021年“五‘破五‘立,深化新時代教育评价改革”主题征文活动,社会各界对教育评价改革征文活动的关注度更高、参与面更广,评奖的影响力更大。各级教育部门、中小学、幼儿园和高校高职等都更加关注并高度重视,作品整体水平得到较大程度提升。
二、评选结果分析
经统计进入评选作品数量为985篇,分为3个组别,经专家评选后,获奖作品共427篇。其中一等奖41篇,二等奖75篇,三等奖141篇,优秀奖170篇,另有20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1.按地区分析
广东省21个地市均参加教育评价改革主题征文活动,各市报送积极,所有地市均有获奖,共计获奖数量325篇,其中深圳、东莞获奖率高。一等奖24篇,除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获得一篇外,其余由广州、深圳、佛山、河源、东莞、清远、揭阳7个地市获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但21个地市呈现出区域之间获奖数量不均、报送质量差距较大等特点。
2.按写作主体分析
从组别分布上看,中小幼组主要参与主体为一线教师,本科组主要参与主体为讲师、助教,高职高专主要参与主体为学院领导、研究员。从区域分布上看,21个地市中18个地市参加的主体里均有校长,教研员总体占比不大,广州有6名教研员参与,在地市中数量最多,一些地市则没有教研员参与。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有评价改革专班专员参加。整体来看,写作主体的参与单位多,包括教育研究机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特教;参与人员广泛,不仅仅有教育研究人员、学校领导,更有大量的一线教师。这体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评价改革的关注和积极参与。
三、评选工作特点
本次评选在借鉴2021年“五‘破五‘立,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主题征文评选经验的基础上,对评选指标体系、评选办法作了调整和改进,整个评选过程体现如下特点:
1.主题鲜明:突出改革导向
在2023年教育评价改革主题征文活动中,要求作品“突出教育评价改革导向,必须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时代精神,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着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之前征文活动的基础上,专家对评选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将“方向引领”作为首要指标,更加凸显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方向性和引领性。
2.联系实际:聚焦真实问题
此次征文活动要求针对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难点,聚焦当前教育评价改革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面临的未来挑战。征文中必须充分体现教育评价改革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并且能够真正把理论书写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对现实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成效。不鼓励为了创新而创新,提出一些冷门生僻的概念和名词,或者是使用“双基”“图音体”等不符合新课标的用语,严格淘汰出现重形式不重内涵,缺少真正思考与实践探索的征文。
3.推广价值:注重改革成效
征文要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特别针对薄弱环节,如评价指标单一、评价结果泛化、评价结果应用不当等方面,且评选出的征文需具备推广价值,要求以理论研究使问题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破解的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推广应用价值,能够在一定范围和领域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4.技术保障:确保公平公正
征文评选坚持质量第一,要求内容紧密联系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实际,主题鲜明,条理清楚,语言通顺,真实原创,突出成效、严禁抄袭。为保障公平公正,所有征文分组后由评选专家根据评分指标和评分档次进行严格打分。汇总专家评选结果和意见后,依据分数排位确定获奖名单并进行公示。
四、获奖作品特点分析
教育评价改革主题获奖征文充分体现广东省下“硬功夫”去啃教育改革中的“硬骨头”,也展示了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省先行先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凸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厚的教育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严谨的科学精神和自觉的创新意识。
1.坚持正确方向,体现教育评价改革风向标
获奖成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很好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征文中无论是改革教师评价,还是改革学生评价、改革评价体系等,都注意结合基础教育实际,在各领域的评价不止落在思考层面,还落到实处,小到一节课怎么评,大到区域教学质量评价,都有较为详细的实践经验总结,体现了广东教育评价改革的多层次发展。如一等奖作品《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高教评价改革的根本逻辑、重大意义与基本倾向》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政策导向性,不断引领并服务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成就。
2.聚焦关键环节,实现重难点突破
教师是促进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以往存在的问题是由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师进行间接评价,评价缺乏客观性。针对这一点,教育评价改革获奖征文中出现教师评价关键字的作品共62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提出建立教师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突出教学实绩,把师德作为评价的基本要求。关注教师在情感领域的需求,让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归属感,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教师荣誉体系,搭建专业成长阶梯,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和荣誉标杆。
学生评价上打破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学生。获奖征文站在学生终身成长的角度来看待每个学段的教育,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学生评价体系;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将各类评价信息和指标转化为能够进行量化分析和研究。如一等奖作品《基于多重角色认知一致的学生评价改革研究》,构建一种基于多重角色认知一致的学生评价体系,以学生认知和发展的实际情况为评价基础的要求,使得学生在不同角色中最终达成的目标保持一致,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多元且精准的“画像”。
除改革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之外,不少作者还将视角集中在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改革学校评价、改革用人评价等方面。获奖作品中内容有关改革评价体系共65篇,如二等奖作品《中国设计教育评价体系建构的理论探索》尝试探索建立中国设计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模型,为建立常态化、数据化和多元化的中国教育评价体系进行理论探索。有关改革教学评价作品共85篇,如《新时代党建引领下高职院校教学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文显示出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的探索与应用。
改革用人评价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和智慧结晶里获取灵感,探索新做法,如一等奖作品《幼儿园改革用人评价的思考》尝试将“广收、慎用、勤教、严绳”用人思想融入幼儿园改革用人评价实践中,探索科学适宜的选人用人策略和人才管理机制。
3.区域化特色显著,注重实践创新
不少区域形成了个性化的特色经验,攻坚初见成效。整体来看地区间的差异明显,经济发达地区多立足于大视角、跨学科、信息化等,结合工作实际,善于提炼主题,并深入探索、分析客观到位;经济欠发达地区多立足于单学科,或笼统地就“五育”作评价的简单论述,有些容易陷入泛泛而谈的误区,如流于表面形式的评价内容的罗列,缺少对评价本质的深入探索。一些征文选题较为新颖,视角独特。如《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以CSMS促进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反思》中提到的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系统CSMS,它为教师进行课堂评价提供了人工智能量化工具,使教师可以避开主观课堂评价需要同仁或专家实时协助的窘境,更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删繁就简地发现并诊断课堂教学问题,以便对症改进,提升课堂评价素养和教学水平。
4.提供经验与借鉴,显示改善之处
开展教育评价改革主题征文活动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获奖作品聚焦教育评价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措施,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进一步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助力于深化教育综合领域改革。如一等奖作品《基于“三维评价”理念的教育评价改革研究》聚焦教育评价,从“三维评价”包括静态型质量、动态型质量和生态型质量评价三个方面,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评价系统,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获奖征文系统总结出教育评价改革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加以推广,将产生积极广泛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但征文中也发现了目前教育评价改革过程中一些需要优化的地方,如征文解决问题策略老套,表达俗套。地区虽显示区域化特色但也呈现出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如深圳将信息化工具运用于评价,东莞基于区域和校本问题,注重采用实证研究方式,普遍引用具体案例分析,创新运用技术手段,也反映了区域经济水平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粤东粤西粤北还存在进步空间,主要表现在观念落后,题目大如“深化评价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之类,在规定字数内根本无法深入展开,容易陷入“大而空”的误区,建议切入点小一点,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点展开。在基础教育板块中,幼儿园征文质量相对较差,高中小学相对较好。
五、结语
教育评价改革主题征文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方、单位评价改革推进的情况,获奖征文以其真知灼见为各地、學校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要把征文活动长期做下去,形成品牌效应,成为改良教育生态的抓手,激发教育系统各主体全员参与,展开不同维度的学术碰撞,产生新火花、新思路,为教育评价改革共同献策,成为推动教育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韦英哲.下“硬功夫” 啃“硬骨头”——广东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1(11):6-10.
[2]本刊编辑部.广东加快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细[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3(5):6-7.
[3]广东省教育厅.五“破”五“立”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征文优秀作品汇编[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