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课”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索

2023-12-19刘广东张骏

成才之路 2023年33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思政课程大思政

刘广东 张骏

摘要:文章简述旅游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内涵,指出旅游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旅游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大思政课”理念下旅游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高职院校要做好以下四点: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健全协同育人机制;转变认知误区,强化课程联动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拓展协同育人思路;打造行走课堂,提升协同育人实效。

关键词:大思政;旅游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3-0001-04

基金项目:2023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3SJSZ0401);2022年度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新时代旅游类职业教育大思政课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2JSSZZD09);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大思政理念下旅游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ZCZ127)

作为旅游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输送的重要渠道,旅游类高职院校不仅要为满足旅游行业的服务需求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而且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文件,为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提供了思想引领、制度支撑和机制保障。因此,旅游类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力,以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文化强国和世界旅游强国建设大任的时代新人。

1.旅游职业教育思政课程建设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有三门课程: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旅游职业教育思政课程建设,就是旅游类高职院校根据教育部2018年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等文件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系统传授政治理论、唯物史观、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教育和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操和人格修养[2]。要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特点,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思政课程专题教学,帮助学生明确旅游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旅游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其他各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行培养和价值塑造[3]。具体到旅游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指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紧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挖掘“前厅数字化运营”“导游概论”等旅游类课程和“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通识类课程中的旅游人文要素与思政要素,如爱国情怀、环境保护意识、创新思维、奉献精神等,将其升华为学生的内在精神涵养和价值追求,从而实现育人育才“润物无声”。课程思政可以更好地弥补以往旅游类专业课和通识课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育人不足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为旅游行业输送高素质的储备人才。

可见,思政课程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统一安排教学内容,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属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要求在各类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容较为分散。旅游业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受众群体多,本身就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教育、生态文明思想、“知行合一”思想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发力,可以更好地发挥专业课程在旅游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融合、熔化作用[4]。

二、旅游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思政课程是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加强思政工作的新举措、新路径,它秉持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方向,从课程系统的构建入手,深度开发各类课程的价值意义,将教书育人融入实践活动中,为社会主义大学培育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保障。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可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培养德技并修旅游人才的需要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培养六大朝阳产业之首———旅游业人才的摇篮,旅游類高职院校更需把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放在首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在保证旅游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合理兼顾了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为旅游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3.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动权的需要

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面对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处于价值观重塑关键期的大学生有时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产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观念。同时,多元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给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因此,要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取得实效,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其他各类课程教师积极参与进来,多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贯彻“三全育人”工作要求的需要

坚持“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五项基本原则之一,其要义是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高校改革发展、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覆盖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画好立德树人“同心圆”。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耦合联动可以更好地搭建育人共同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1.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合力尚未形成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体验。旅游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旅游人才,更应关注学生品德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大思政课”工作结构的全面规划和设计,在商讨拟定政策的过程中,很难全方位覆盖所考虑的问题,导致顶层设计系统性不足,影响了协同育人的顺利开展。此外,学校不同的部门如教务处、人事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互之间有时缺少沟通交流,使得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困难和阻力。

2.思政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对协同育人存在误解

在实际教学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存在着误区。例如,部分教师认为思政课程包含课程思政,思政课程进一步发展就是课程思政。部分思政课教师在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结合的过程中,淡化了思政课自身教学内容的意识形态性。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政育人是思政课教师的事,消极应付,授课时或简单照搬照抄思政课内容,或淡化专业教学,使得专业课程“思政化”。

3.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方式单一

目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多通过显性教育方式来进行,具体体现为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育人效果一般。当代大学生为“00后”,他们思维活跃、主体意识鲜明、接受新事物快,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他们对思政教育的需求。

4.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质量不高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与本科院校相比起步较晚,且高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弱,生源结构也多样,因此,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良性互动的过程中困难和挑战也相对较多。并且高职院校公开发布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典型案例偏少,可供旅游类高职院校参考借鉴的更是少之又少。

1.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大思政课”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理念,也是当前培育时代新人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旅游类高职院校要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育人。但是单靠某个部门或某几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党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组织协调的领导核心作用,站在学校未来发展的大局和高度,有效对接旅游行业企业需求,进行统筹谋划,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利用校内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动校内专任教师、行政人员、三产人员和校外企业导师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托校园文化载体,切实在其他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旅游类高职院校要制定明确的政策文件,规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的要求,明确学校和教师的职责与义务。要重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水平。要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评估,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和优化。要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支持,包括教材、教辅资料、多媒体设备等,为教师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提供有力支持。要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督促,确保各项工作符合党委的要求,推动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运行。

2.转变认知误区,强化课程联动教学

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意識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显性教育的具体课程。课程思政是通过知识承载,发挥隐性教育作用价值的课程[5]。旅游类高职院校要引导教师明晰二者的功能定位,思政课程重在立德与育人,课程思政重在树人与育才。思政课程要通过传播好党的先进科学理论,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实现思想理论铸魂育人的要求,还要帮助其他课程找到课程本身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其他课程要结合行业、职业特点及实际需要,区分思政元素类别,将蕴含的中华优秀文化、生态文明思想、大国工匠等旅游类思政元素和课程教学的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把红色资源、榜样人物、感人事迹等思政教育资源变成鲜活教材,助推爱国情、强国志与报国行深度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无论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都要做到显隐结合,避免隐而不显或者只显不隐倾向[6]。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要充分整合思政元素,使其与课程内容相辅相成。要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创新,组织具有思政特色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引导他们将思政课程中的观点与其他课程的知识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跨专业思维能力。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对联动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要通过评估结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联动效果。

3.创新教学方式,拓展协同育人思路

旅游职业教育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形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教师可以依托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组织学生到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景点开展现场教学、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地传承弘扬红色文化。针对中餐、西餐和冷菜专项等专业,教师除了在课程教学中适当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饮食文化、茶文化等内容外,还可在实操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实践环节,教师可将抽象的思想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并体验思政教育内容。要设置小组项目或团队任务,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和共享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技巧和合作能力,促进他们在实践中思考思政问题。要构建情境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进行思考和决策,如模拟法庭辩论、社会事件讨论等,使学生能够运用思政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4.打造行走课堂,提升协同育人实效

如果说世界是诗和远方,那么旅行就是书和散步。旅游类高职院校可以以研学课程为依托,深挖地域文化特色,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当地红色资源设计研学旅行活动内容。要积极打造行走课堂,大力挖掘旅游资源、旅游活动、旅游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深入基层,走进社区、乡村,通过旅游旅行、研学研修、实习实训等方式,实地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在社会实践中上好“大思政课”。要依托旅游专业实践舞台,把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安排学生结合专业特点策划活动、设计主题等。如导游专业可以编写红色旅游导游词面向校内外进行讲解,旅游英语专业可以进行双语朗诵,酒店管理专业可以设计一场时装秀。这样,能使思政教育形式更加鲜活,让学生的感受更加立体、感悟更加深刻。例如,在考察环境保护问题时,教师可引入地理、生态学等专业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全面了解并思考环境问题。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行走课堂中提出问题,并通过调查研究、采集资料等方式进行探究和解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思政课程的理解。在行走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如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思想碰撞,提高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总之,旅游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都是为文化强国和世界旅游强国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文旅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旅游类高职院校要针对办学特色,紧扣学生实际,統筹谋划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坚持既立德又树人、既育人又育才,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重育人”。

参考文献:

[1]黄睿,殷红卫.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内涵与融合教学模式探讨[J].江苏高职教育,2022,22(05):73-78.

[2]刘宇菲.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22.

[3]赖金茂.“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建设难点及其解决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04):149-152.

[4]谢雨萍.建设一流专业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初探———以桂林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0):70-71.

[5]张美玲.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

[6]刘艳,栾云镪.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探讨[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0(01): 52-57.

Exploration of the Synergistic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Courses in Tourism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Liu Guangdong, Zhang Jun

(Nanjing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1100,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ourism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ourism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roblems faced b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ourism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path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ourism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do four things well: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ership role of the Party committee, and improve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transforming cognitive misconceptions and strengthening curriculum linkage teaching;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exp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deas; create a walking classroom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Key words: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ourism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s; collaborativeeducation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思政课程大思政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