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乡县民俗体育活动罗汉灯开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2023-12-19黄永天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31期
关键词:东乡县罗汉民俗

黄永天

(宜春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宜春 336000)

当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工业化的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大批青壮年从城镇到大城市务工,从而导致原居住地所特有的民俗体育活动减少,民俗体育文化渐渐衰退。而罗汉灯作为东乡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也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下逐渐衰落。罗汉灯来源于祭祀表演活动,是东乡传统舞蹈中的一种舞蹈,属民俗体育活动,不仅与东乡人民的生活与娱乐有关,还与生产劳动息息相关[1]。该文通过研究东乡县罗汉灯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状况,并结合当地群众生活的人文环境,来探讨罗汉灯的体育文化价值与意义,探讨罗汉灯组织形式、传承机制以及发展策略,为民俗体育活动的良好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罗汉灯为研究对象,探讨罗汉灯的体育价值、时代功能与意义,剖析有机传承机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信息搜索相关信息,从中摘录相关文献内容。从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索相关的文献并下载进行阅读,摘录部分所需文献资料,以获得不同思考方向的理论知识。

1.2.2 实地调查法

获得最直观、最直接的资料的首要途径就是实地调查,以录像、拍照等手段获得关于罗汉灯的文字及其影像资料。

1.2.3 访谈法

对东乡县罗汉灯举办地周边的群众进行访谈,了解罗汉灯的发展及传承现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东乡县民俗体育活动罗汉灯的概况

罗汉灯是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的一种灯彩活动,融傩舞、杂耍、武术于一体,配以打击乐伴奏,以力与美的叠加造型,表达繁衍生息、祈福辟邪的主题,表演难度很大,颇具观赏性和艺术性。罗汉灯表演中的需要团结协作的“十八罗汉”的造型,便是模仿历史故事中罗汉唐美角产子时的情景,“人”两边下的“人”便是“众”,也正是罗汉灯表演中人体结构呈不同叠法的本质动作的文化来源[2]。罗汉灯表演中虽然没有出现灯具,但罗汉灯被称为“灯”的原因有3个。第一,罗汉灯这个名字是从祖上一直流传下来的,由罗汉为民众来庙宇跪拜祈福时上香火,打油灯,剪灯花的一系列情节,手提彩灯,几个罗汉一起表演几组动作,所以叫罗汉灯。第二,古代东乡流行灯彩,龙灯、狮子灯、车马灯很普遍,罗汉灯的叫法是跟随东乡其他灯彩的潮流。第三,学者王文娟在调研罗汉灯后认为,罗汉灯中的“灯”有“丁”的意思[3],罗汉灯表演中的“装灯”就类似于“添丁”一意,以此来表示对“观音娘娘”的由衷感谢以及祈祷家庭顺利、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2.2 东乡县民俗体育活动“罗汉灯”的组织活动流程

2.2.1 祖传行规

根据当地老者叙述,并查询江西文化馆的档案可知,活动从正月初一下午开始,有罗汉灯活动,由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将打麻子(一种糯米食品),有序派发到各家各户,也代表前呈送祝福。这些麻子在年前会准备好,吃了麻子的人,都会参加操灯,一次次分送,直到操灯人员齐全为止。至此,正月初一吃麻子,出操灯人,已经成为一种习俗。

2.2.2 揖拜仪式

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二,在表演前,寻找祠堂或者类似的地方,随后要将堂前打扫干净,设香案,呈贡品,供牌位,上写“金花小娘,银花小姐,朗朗先师,铁板桥头”,牌前放置罗汉头面具,边上放其他器具,点燃蜡烛及香,类似于佛教庙宇景象,有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守香人及掌控流程。长者带众人祈福完毕后,全体表演有序进场,面对香案而立,罗汉头带小罗汉在一排,下一层的人员在第二排,再下一层的人员在第三排,最底下的人员则在第四排,而乐手等其他人员则在最后一排。守香人装香,(守香人)师傅训话,全体揖拜,放鞭炮,师傅率众列队出门,依次到村头祖庙揖拜。从揖拜完后到第二天表演这段时间,香火一次都不能中断,守香人必须日夜都不能离开祠堂,而且灯彩不能熄灭。此类行为是寓意向祖宗寻求保佑,祈求家庭美满,身体健康的愿望。

2.2.3 操灯表演

罗汉灯表演,共有24人参与,大罗汉14人、小罗汉4 人、罗汉头1 人、领队1 人、乐队4 人。表演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为罗汉头舞蹈,由师傅表演,主要表现罗汉扛寿棍、开门、拂灰尘、洒水、扫地、点罗汉数、装灯、添油、剪灯花、装香、撞钟、击鼓、拜菩萨、肚痛、洗澡、生崽、谢天谢地等一系列情节。后半部由众罗汉崽和童子表演,通过武打和竞技造型,表现人丁兴旺和众罗汉在民间做善事的情景[4]。全套造型有60多种,如“喜鹊搭桥”“猴子钻洞”“扑甑”“坐栖桶旁”“单双演社”“金线吊葫芦”“观音坐莲”“捆柴”“佛佛神仙”“鲤鱼跳龙门”“摇莲花”“树牌坊”“牵象进亭”“顶天立地”等[3]。罗汉头舞时,须戴罗汉面具,手持拂帚表演,全套罗汉灯表演大约需3 h。

2.3 东乡县民俗体育活动“罗汉灯”表演中的基本动作特点及体育价值

2.3.1 基本动作特点

罗汉灯表演的基本动作特点有翻滚、倒位、跳跃、平稳、抛接等一些技巧性动作,而罗汉灯中最主要的动作技巧,就是将翻滚、倒位、跳跃、平稳、抛接等技巧动作,通过结合力学中的借力、转力的巧妙运用展示出完美的组合,既有杂技表演中惊心动魄的场面,又有武术功夫中飘逸洒脱的架势,更有古老傩舞中美好愿望的寓意。

2.3.2 体育价值

罗汉灯作为一种传统民俗体育活动,是一项将健身性、娱乐性、艺术性融合为一体的综合性身体活动,其动作幅度大,需要群体具有较好的配合意识,不仅起到帮助老百姓锻炼身体的作用,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为了做到罗汉灯中各式各样的高难度造型,罗汉必须从幼儿时期就要进行专门的指导练习。就拿“竖牌坊”来说,第一层有五个人,第二层也是五个人,分别骑在第一层的五个人身上,第三层则是三个人分别骑在第二、三、四的位置上的人,第四层则是罗汉崽,骑在第三个人的位置上,还有两人在第一层前呈倒立姿态由第一层第二、四人员扶住腿,整体呈一个竖着的牌坊的形状。其中,摆动作时,身体需要一直保持直立,第一层每个人身上至少要承受一个人的重量,有时候还得承受三四个人的重量,这需要表演者有极好的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力量、耐力及柔韧性,并且一些体重较轻的罗汉还是要掌握一些武术的基本功,这些都是从幼儿时期就要练起,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身体的各部分力量、柔韧、协调、耐力、爆发力等,让其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表演时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生龙活虎,同时也磨炼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2.4 东乡县民俗体育活动“罗汉灯”技艺的传承途径

根据所收集的资料以及访谈结果得知,罗汉灯的传承的途径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血缘传承,罗汉灯历代传承人的传承形式皆是通过血缘传承,是只传男的,不传女的。通常是以直系血缘关系相传,比如爷爷传给爸爸,爸爸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但是传到第28 代,传人孙进堂先生并没有儿子,所以将罗汉灯这门手艺传给了他最为出色的徒弟,同样也是他的侄子。第二种则是师徒传承,罗汉灯的传承,除直系传承外,其他都是以师傅教徒弟的形式进行,传承人则担任师傅的责任,老罗汉成员一起对新罗汉进行专业性、系统性的训练,传承人还兼顾保管表演所用的服装道具等。

2.5 东乡县民俗体育活动“罗汉灯”发展的困境

通过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及一些调研,发现东乡县罗汉灯的发展目前的困境有以下几点。

2.5.1 思想观念转变,成员大量流失

当国家进入经济社会时代,以商品经济为主导,物价上涨,农民靠种地所能获得的财富非常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罗汉灯的表演收入在经济大时代面前也显得微乎其微。于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质财富,只能背井离乡,前往大城市发展。罗汉灯表演的主要成员年龄分布在8~50岁,而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的人员的年龄分布在18~40 岁。因此,罗汉灯表演的中坚力量大多数都常年在外打工,只有收到表演通知时,才会返乡练习,应对表演。由于各位表演者长期在外务工,缺乏系统训练,对于部分技术已经生疏了很多,也没有之前的默契[5-6]。时常有些青年不参与表演活动,依靠村里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来参演,如此反复,青壮年的罗汉成员能参加表演的机会也就更少了,技艺也一落千丈,如此下去,待到60岁表演主力退位,罗汉灯表演将会自然解体。

2.5.2 重视程度不高,经济投入不足

本次实地调研得知,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村里筹集资金,但随着社会变迁,罗汉灯体育活动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活动规模逐渐缩小,甚至处于失传边缘。直到2000年,东乡罗汉灯参加江西省首届农民艺术节获一等奖。2002 年11 月,应台湾东乡同乡会邀请,赴台演出十多天,受到台湾同胞的欢迎和好评。2008 年,“罗汉灯”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会逐渐重视该体育活动,政府给予2 万元发展经费,但就算加上参加表演的营业性收入也只是杯水车薪,经费极其短缺,想要组织一些活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5.3 民众认识不深,传承途径单一

现如今,知识价值不断提高,许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努力学习,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好的专业,能有一份高薪的工作,不希望小孩辛苦训练而影响学习成绩,更害怕在训练时受伤。根据所采访的几户人家论述,大多不愿意把孩子送去练习罗汉灯。罗汉灯的后备人才严重不足,罗汉灯队伍整体呈青黄不接之态势,保护与传承动力不足。罗汉灯传承方式是以家族传承,且传承对象都为直系血缘,以往失传的传统技艺、民俗体育活动、文化等失传的主要原因是一脉单传,有些传承人膝下无男,便不往下传,导致失传[7-8]。虽说练习罗汉灯的人员皆是村内孙姓人氏,但村里姓孙且适龄的青少年愿意练罗汉灯的寥寥无几,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罗汉灯队伍必然会出现青黄不接之态,自然解体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根据研究的结果得出,罗汉灯表演的发展,目前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思想观念、经济投入、传承途径三个方面。第一,思想观念中影响较大的是,部分人认为从事农业活动已经无法满足物质需要,只能选择外出务工,进而导致罗汉灯表演的人员流失过多。第二,经济投入的不足,导致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无法进行正常的器械检修、场地布置以及人员正常训练等。第三,传承途径单一,在之前基本上罗汉灯传承的对象是直系亲属,其他人根本难以学习这些罗汉灯的技术。体育运动特点相较于其他活动而言,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还需要通过结合力学中借力、转力的巧妙运用,将翻滚、倒位、跳跃、平稳、抛接等简单技巧性动作进行完美组合,这些都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很高的默契程度才能完成。要解决东乡县民俗体育活动罗汉灯的发展问题,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才切实可行。

3.2 建议

要改变东乡罗汉灯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要想得到发展就要紧跟上现在的信息化时代,抓住发展的时机。第二,提高当地传承人及成员的薪资待遇,并联手加强人才的培养。第三,发掘罗汉灯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积极开发地方特色校本课程,将部分动作精简创编,深化体教结合,大力发展区域文化。第四,鼓励乡村企业家积极资助。第五,以当地组织为主导,传承人作为核心,发挥罗汉灯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这样才能将罗汉灯更好地保持和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东乡县罗汉民俗
甘肃省东乡县第六中学晨曦文学社
冬季民俗节
岭上花开
——东乡县韩则岭学校校歌
民俗中的“牛”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高质量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东乡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民俗节
少林功夫拳(四)
贪珠罗汉
李宏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