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谱系融入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3-12-19王晖
王晖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体育部 陕西西安 712046)
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以来形成的红色精神谱系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精神的记忆表达[1],是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红色法宝,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依靠的精神源泉。在武术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作为重要的思政元素,与学生道德品质与武术精神的形成具有天然的联系,不仅是武术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在武术课程与教学中加强学生红色精神教育、拓展红色精神培育形式的重要通路。研究以“红色精神谱系融入武术课程思政建设”为主题,期许通过武术课程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深入挖掘红色精神谱系的时代意蕴,既是弘扬伟大红色精神的时代需求,也是当前开展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迫切需求,对于在守正创新中做好新时代武术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红色精神谱系融入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意蕴
1.1 提供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政治引导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的红色精神谱系是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资源。红色精神谱系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留下的精神内核和物质载体的统一体,在武术课程中以真实的红色精神谱系史料,对树立红色理想目标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和教育意义[2]。它不仅是引领学生学习党史,增强理想信念的优质资源,还是以其政治功能与武术课程思政中的价值目标一脉相承的特质。一方面,红色精神谱系显著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无论是在政治方向上,还是在主要意涵上,都带有明显的政治属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所形成的具有思政育人功能的历史遗存。另一方面,通过挖掘红色精神谱系的政治功能,丰富武术课程思政的政治内涵,进而体现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精神的张力和吸引力,具有精神唤醒、感召人民、弘扬精神的历史意蕴。为此,红色资源融入武术课程思政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实现民族国家复兴的伟大事业中,还能深化学生的政治意识实现政治引导。
1.2 引领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指向
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本质,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机融入武术课程的教学体系之中,实现人格的发展与思想的内化。武术课程中所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进取精神、坚强刚毅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忧国忧民精神等,都与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中的内容要点具有高度一致性。红色精神谱系是从一件件革命与英雄主义的故事中提炼得来的,“凝结着红色基因的传承、精神血脉的绵延,是理想信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永续发展。”[3]
从教学意义来看,红色精神谱系与武术课程都倾向于对学生的人生理想信念进行重塑和升华,将红色精神谱系中的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精神与武术课程思政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课程教学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不仅能够确保武术课程思政沿着正确的方向建设,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红色精神谱系如何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价值内核凝聚起来。
1.3 强化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道德熏陶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拯救国家、拯救民族之重任的奋斗历程中创造的文化谱系,是经过百年检验的能奋斗、肯吃苦,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等优秀道德品质的高度凝结,具有激励、凝聚和驱动三者相统一的育人作用[4]。武术课程思政建设,正需要这种高度凝结的红色育人精神作为支撑与推进学生道德建设的思政素材。武术课程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勇”的武德原则与红色精神中蕴含的能奋斗、肯吃苦,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等优秀道德品质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在此意义上,红色精神所展现出的特质和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向在价值方面是共通的,武术课程可以成为这一资源的介质和载体,从而为培养学生爱党报国、强国有我的家国情怀与志向提供一定的条件。红色精神谱系具有跨越时空的伟力,将其融入武术课程思政中,能唤醒学生的精神自觉,使学生主动地投身爱国、报国的社会实践中,从而形成一种精神积淀的良性道德循环。
2 红色精神谱系融入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组构
2.1 红船精神:能够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容
1921年,13名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色小船上聚商建党之大事,伟大的组织由此在“红船”上启航。在长达28年的革命战争期间,有的党员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成为人民和民族的英雄;有的面临挫折和困难而放弃了革命;有的为个人欲望而脱离党派。最后,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位同志站在了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亲眼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着坚定的信仰和百折不挠的红船精神,一位位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5]。红船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映射了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历史成就,可以通过融入武术课程思政的形式进行延续与传承。在武术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弘扬红船精神,把握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想,坚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理想信念是今后人生奋斗目标前进方向的灯塔。
2.2 抗战精神:能够厚植爱国情怀的内容
首先,伟大抗战精神以“爱国、拼搏、团结、自强”为核心内涵,面对即将国破家亡的民族现状,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屈服,而是自觉地与敌人血战到底,捍卫了中华民族的主权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6]。其次,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和侵略,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牺牲在日本帝国主义刀下,却依旧没有向侵略者低头屈服,彰显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拼搏精神。再次,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少数民族和汉族大众精诚合作,各民主党派冰释前嫌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团结精神的重要体现。最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并没有被日本帝国主义强大的军事力量吓倒,而是依靠“小米加步枪”简陋的装备向敌人发起猛烈反攻,最终取得胜利。伟大抗战精神中的历史事迹为强化武术课程思政的精神文明建设,滋养丰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方向指引[7],能够培养学生凝心聚力、铸魂育人的优质武术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更是武术课程思政建设中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精神来源。在武术课程教学中融入伟大抗战精神,不仅可以有效促进红色文化基因的生成,还能厚植爱国情怀,为将来肩扛民族复兴大旗夯实思想之基。
2.3 长征精神:能够彰显时代价值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战胜一个个挑战,化解一个个风险,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具有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畏任何强大敌人,敢于斗争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理念与特质的体现。在武术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融入展现时代价值的长征精神是激励广大学生不断奋进的力量源泉[8]。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期间纵横两万五千里,途经的许多地区都属于生命禁区,翻越过无数悬崖峭壁的山头,徒手攀爬海拔5 000 m的雪山,走过号称“死亡陷阱”的沼泽草地,强渡过大渡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险恶程度远非其他国家历史上的军事远征所能“企及”[9]。红军能够在武器装备极其落后、衣食弹药极度匮乏的条件下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万水千山、千难万险,突破敌人的万千重围,就是靠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长征精神。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基于长征精神的历史底蕴,及时融入具有强烈时代价值的长征素材,激励学生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以长征精神为指引,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3 红色精神谱系融入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3.1 凸显红色精神谱系的价值意涵,凝练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主题
红色精神谱系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其中包括培育学生积极进取的开拓创新精神、振兴中华的团结奋斗精神、百炼成钢的艰苦奋斗精神、顽强拼搏的发愤图强精神,这些精神意涵都是能成为实现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育的武术课程教学主题[10]。为此,将红色精神谱系融入武术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对相应的教学主题进行系统性凝练,使红色精神谱系的育人内涵能够有效地贯穿于武术课程与教学的全过程。首先,应该明确武术课程思政的知识主题,教师在讲解武术技术的基础上,需要适时融入红色人物的武术故事,促使学生在红色武术人物及其事迹的感召和激励下,培育他们的红色精神。其次,明确武术课程思政的情感主题,教师通过介绍民族文化中的“尚武自强精神”,凸显武术为维护民族统一作出的重要贡献,在武术课堂上将学生的理想信念升华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层面中,对学生的精神认同层面着重进行引导,培养以尊重对手、尚武重德、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武术精神,使学生在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征程中始终保有昂扬的精气神。
3.2 明确红色精神谱系的现实意义,拓展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
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中的精神资源起源于革命战争时期,而如今学生身处和平年代,很难对此产生共情。为此,红色精神谱系融入武术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让教师和学生明确当前红色精神谱系的现实教育意义,以此为基础来纵向拓展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红色精神谱系中都渗透着共同的价值理念,承载着共同的价值目标,这些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目标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引领着无数共产党人不懈奋斗,挺立潮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往无前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这即红色精神谱系的现实意义所在。在此基础上,武术课程以红色精神谱系为价值引领,以武术的技术教学为实践支撑,将价值引领有机融入武术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的技术传授中。武术教师还可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增强红色精神谱系融入课程的交流和整体设计,使武术课程思政与红色精神谱系之间蕴藏的内容互相补充、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显隐结合、功能互补的武术课程思政体系。
3.3 遵循红色精神谱系的核心理念,创新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是在历史实践中淬炼生成的,其中的理想信念在道德践履、创新奋斗方面具有持久的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力不会自发形成,它有赖于精神培育实践活动的广度与深度。红色精神谱系融入武术课程思政,为其核心理念的传承提供了切实载体。为此,将红色精神谱系以课程思政建设的形式在武术教学中有所体现,有所效应,就必须立足遵循红色精神谱系的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武术课程教学方法。首先,在武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精准嵌入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的思政元素,充分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总体把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的互动性。其次,红色精神谱系思政元素的嵌入,要做到精准,教师需要在课前深入挖掘、精心设计,在课堂上不动声色、寓教于乐地适时嵌入,使学生在课后回味无穷。只有这样,才能让选择武术课程的学生在身体力行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对红色精神文化建设的参与度,引领现代学生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转化为自律的规范行为,使他们自觉地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4 结语
红色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在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历史进程中锤炼形成的,对提升武术课程教学的思政性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基于课程思政视域,深入挖掘红色精神谱系的课程思政时代意蕴,可以为武术教学提供必要的政治引导、价值指向与道德熏陶。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中的红船精神、抗战精神、长征精神与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要求结合起来,有助于使其成为武术课程思政建设中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容、厚植爱国情怀的内容、彰显时代价值的内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需要不断探索红色精神谱系融入武术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做到凸显红色精神谱系的价值意涵,凝练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主题;明确红色精神谱系的现实意义,拓展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遵循红色精神谱系的核心理念,创新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