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茶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情况、问题及对策

2023-12-19陈娉婷罗治情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湖北省茶叶

官 波,陈娉婷,罗治情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武汉 430064)

湖北省是产茶大省,产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鄂东北大别山、鄂西南武陵山、鄂西北秦巴山、鄂南幕阜山和鄂中大洪山五大优势茶区[1]。全省茶园面积达35.8 万hm2,茶叶总产量达36.1 万t,茶叶出口货值2.04 亿美元,在全国20 多个产茶省中,均居第四位。茶产业作为湖北省特色优势产业,已成为促进山区脱贫、带动农民增收、服务市民康养、助推生态建设的重点产业[2]。龙头企业作为带动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火车头”,在延长茶产业链、价值链,实现茶叶小生产对接大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

1 湖北省茶产业龙头企业发展情况

1.1 企业发展初具规模

从国家级层面来看,湖北省现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82 家,其中,茶叶类企业10 家,占全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12.2%,在各类农产品中占比最高。从省级层面来看,全省现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69 家,其中,茶叶类企业92家,占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13.8%。从企业类型来看,全省现有茶叶加工企业5 085 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 819 家。此外,湖北省有65 家茶企通过ISO 国家质量体系认证,16 家茶企曾获中国茶叶百强称号。

1.2 企业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湖北省现有茶叶商标中,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2 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3 个,省著名商标84 个。2017 年首届中国国际茶博会上,武当道茶、恩施玉露获“中国优秀区域公用品牌”,分别排全国第11 名和第13 名。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湖北省荣获10 个金奖,与安徽省并列全国第三名。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武当道茶、恩施玉露、襄阳高香茶被推选为2019 年中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二十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利川红荣获金奖。此外,还有“川”字牌等3 个中华老字号,18 个湖北省老字号茶品牌和3 项传统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2020 年,湖北英山云雾茶、宜都宜红茶、宣恩五家台贡茶、赤壁青砖茶、襄阳高香茶、麻城福白菊6 个区域茶类公共品牌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协定保护范围。

1.3 企业产品品质显著提升

湖北省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精湛的加工工艺,铸就了湖北茶优异的品质[4]。湖北省地处北纬29°—33°,是世界公认的优良茶树生长黄金地带。全省大力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大力推广茶叶绿色生产集成技术模式,绿色防控、有机肥、专用肥替代化肥大面积示范应用,2020 年,湖北省生态茶园总面积达10 万hm2,有机茶园面积2.87万hm2,25 个县市200 多家企业获得国内外有机茶认证,9 万hm2茶园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有机茶认证的茶叶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二位,茶叶质量合格率均达100%。

2 湖北省茶产业龙头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综合实力不强

湖北省龙头茶企数量虽多,但从资金、产量、销售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实力并不突出。一是注册资金不大。湖北省注册资本规模在100 万~200 万元的茶叶企业有607 家,不到100 万元的有2 557 家。二是产量不大。全省年产值2 千万元以上的134 家茶叶企业中,年产量1 千t 以下的有91 家,占企业总数的67.9%;2 千t 以上的仅12 家,占企业总数的9.0%;5 千t 以上的仅4 家,只占企业总数的3%。三是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湖北省茶产业龙头企业生产的茶产品特色不明显,生产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缺乏。四是销售额不大。全省年销售额1 千万元以下的龙头企业数量占50%以上,2 千万元以上规模龙头企业134 家,产值过亿的龙头企业仅13 家。五是没有茶企上市。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数据显示,湖北省现有上市公司115 家,其中,农业企业6 家,但没有茶企在新三板托管。

2.2 企业品牌知名度不高

湖北省龙头茶企的茶叶质量虽优,但品牌不响。一是著名的区域公用品牌少。湖北省现有全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仅3 个,没有一个产茶县(市)进入全国茶叶品牌建设十强县。二是没有全国十大茶叶区域品牌。在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全国十大茶叶区域品牌评选中,没有湖北省茶叶品牌入选。三是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全省茶叶注册商标达300 多个,但在大中城市常年上市且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产品很少,特别是在广东芳村、北京马连道、上海帝芙特、浙江松阳等全国行业标杆性的大型茶叶贸易市场,很难看到湖北省的茶叶产品。四是品牌价值有待提升。2021 年中国茶叶区域共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参评108 个品牌的平均价值为22.18 亿元,位居前五的品牌均超过50 亿元。湖北省有10 个品牌参评,其中,排名最高的是赤壁青砖茶,居第22位,价值33.65 亿元,有6 个品牌的价值在平均值以下。

2.3 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

湖北省龙头茶企对省内外市场的开拓乏力,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一二线大中城市茶叶销售市场很少看到湖北茶叶,省内湖北品牌茶叶营销点也比较欠缺,与福建、云南、湖南、河南等省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茶店林立的盛况形成巨大的反差[5]。究其原因,一是生产成本连年攀升,企业开拓市场的成本增加。湖北省茶叶采摘、施肥等用工成本以每年5%~20%的速度上涨,仅工资成本就达到每人每天100~150 元,加上生活成本每人每天200 元,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导致茶企开拓省内外乃至国际市场的成本大幅提高。二是茶企流动资金普遍不足,市场开拓资金受限。受规模实力、资信状况、企业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影响,加之难以提供足够且符合银行抵押要求的资产抵押物来获取贷款,茶企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难度较大,即使获得银行贷款,额度也不高。三是品牌比较优势减弱,市场开拓底气不足。“西湖龙井”“竹叶青”“太平猴魁”等绿茶品牌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对湖北省绿茶品牌的冲击明显。“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的强势崛起,降低了湖北省黑茶品牌的市场统治力。“祁红”“滇红”“金骏眉”等红茶的风靡,挤占了湖北省宜红茶等知名历史红茶的市场空间。

2.4 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有限

受资金投入、管理制度、专业人才等因素限制,湖北省龙头茶企整体的创新发展能力不足。一是研发平台缺乏。多数龙头企业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创新发展平台,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支撑,没有开展科技创新的基础;少数龙头企业虽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研发机构,但受人员配置和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研发机构缺乏活力,成果产出少。二是研发投入不足。湖北省龙头茶企中大多数处于初级加工生产阶段,自身实力不强,难以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创新能力建设。同时,各级政府对茶产业的研发投入也少,已有的茶产业扶持项目资金中基本没有列支研发费用。三是缺乏成果转化资金。尽管政策导向是鼓励开展成果转化,但在政府层面,还没有设立茶产业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来支持相关技术成果落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湖北省龙头茶企进行创新研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5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作为产茶大省,湖北省在2009 年发布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2021年安排了5 0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茶产业链建设。但与福建、湖南、贵州等省相比,在政策支持的数量上和资金扶持的总量上仍有一定差距。福建省颁布实施了全国第一部茶产业地方性法规《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之后又相继出台了《关于提升现代茶产业发展水平六条措施》《关于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八条措施》等政策,率先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湖南省先后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湖南省发改委关于加快大湘西地区茶叶公共品牌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政策,直指茶产业千亿目标;同时,湖南省专门拨出5 亿元专项发展资金用于发展潇湘茶品牌。贵州省相继出台《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 年)》《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等政策,并通过《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力保茶树种植面积全国第一的规模体量;同时,贵州省还成立农业现代化发展基金,2020 年前每年保持1 亿元用于发展茶产业,2021 年达到2.8 亿元。

3 促进湖北省茶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规划引领,多维推进龙头企业健康发展

立足湖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湖北省茶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实际,从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企业实力提升和推动品牌打造3 个维度,加强对促进湖北省茶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的规划引领。在优化湖北省茶产业发展布局方面,根据全省茶产业发展基础、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面向国内国际2 个市场,瞄准现实和潜在消费需求,考虑不同层次市场需求特点,进行产业布局。在促进湖北省茶产业龙头企业实力提升方面,面向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针对湖北省茶产业龙头企业发展面临的“卡脖子”问题,设计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全面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在加强湖北省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方面,打造湖北特色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系列,支持和引导茶产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市场融资、连锁加盟等方式组建产业发展集团[6],实现资源优势互补、链条分工分业,从而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品牌。

3.2 聚焦重点环节,合力促进品种、品质、品牌提升

从生产和消费两端共同发力,促进品种、品质、品牌同步提升。在生产端,茶产业龙头企业要推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装备在生产环节的集成应用,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同时,根据自身生产的茶产品特点,依据现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建立内部生产标准体系,实现标准化生产。在消费端,企业需要探索与旅游、文化、餐饮等领域融合发展新模式[7],挖掘消费潜力,拓展消费空间,打造多样化、差异化产品供给体系。在品种提升方面,企业要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茶产品消费需求,调整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种类;同时,积极与科研院校开展长期合作,进行功能化、营养化、方便化新产品研发。在品质提升方面,企业需要加强高标准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发展有机、绿色茶产品,并将产品纳入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在品牌提升方面,企业需立足产品特色,塑造品牌价值,借助互联网、电视台、报刊等媒体,打造明星战略单品和网络爆款,创造个性化品牌标识,建立差异化品牌矩阵[8]。

3.3 强化资金支持,充分调动龙头企业创新内驱力

由省一级和茶叶主产区相关政府部门统筹安排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项目形式,鼓励龙头茶企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重点支持龙头企业生产硬件设施设备的改造升级,引导企业应用先进机械装备和现代信息技术,主动投资安装自动化生产设备、部署物联网设施,进行茶园、生产线、生产车间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同时,采取后补助方式,鼓励龙头企业围绕湖北省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和瓶颈问题联合科研院所,共同开展产品创新研究和技术攻关;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龙头企业打造特色茶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此外,设立湖北省茶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引导基金,围绕湖北省茶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激发企业在创新活力环节进行投资运作,放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杠杆效应,吸引社会投资主体资金,形成政府、企业、银行多元化的出资结构,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探索发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等新模式,推动、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对接。

3.4 注重赋能增值,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

加快科技赋能步伐,面向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和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推进茶叶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有机融合,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汇聚湖北省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龙头企业力量,以科技创新和推动茶产业发展为目标,形成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发展联盟,创建省级茶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支撑茶产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稳定、持续性开展。同时,注重文化赋能,挖掘湖北省茶文化丰富内涵,依托楚文化弘扬万里茶道精神、振兴东方茶港,开展弘扬茶文化、宣传茶知识、推广茶品牌的活动[9],培养懂湖北茶、爱湖北茶、买湖北茶、喝湖北茶的消费群体,提升湖北茶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茶乡旅游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导茶产业与旅游、休闲、文化、科普、康养等深度融合,建设以茶为载体的休闲农业景区,打造主题公园、主题酒店、特色小镇、特色餐厅[10],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茶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3.5 加强人才培养,切实保障龙头企业发展活力

在优秀企业家培养方面,由龙头茶企选送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到培训机构、知名大学研修,采取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现代管理理念,拓宽国际视野,提高战略思维和变革创新能力,真正培养一批有格局、有眼界、有能力、有经验、有知识、有情怀的企业家。高层次管理人才培养方面,龙头茶企可与知名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每年从应届毕业生中筛选若干优秀人才进行定向跟踪培养,造就一批未来企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专业化管理人才;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一批企业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培训基地,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学研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真正培养一批又专又博、善于谋划、能够为企业提供科学决策的高层人才。在销售人才培养方面,龙头茶企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着力培养销售人员学习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尤其是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要求。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湖北省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香喷喷的茶叶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便携式茶叶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