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研究

2023-12-19罗云方

法制博览 2023年32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高校学生培育

罗云方

塔里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思维培育已经成为时代教育的必要任务。法治思维是一种强大的组织思维,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自身言行的控制意识,引导学生实施正确的合法合规行为[1]。高校教育必须积极融入法治教育,营造法治校园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思维,避免学生出现失范违法行为,对推进法治中国法治校园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分析高校学生法治思维的内涵与培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培育措施。

一、法治思维的内涵

(一)法律至上

法治思维的内涵首层要义为法律至上,强调了法律在一切社会行为规范中的至高地位与绝对效力,在社会生活中,一切伦理道德、纪律规范都不得逾越法律,更不可与法律效力相冲突。培育学生法治思维,首要工作在于帮助学生明确法律至上意识,具体可概述为“三性”:第一,普遍适用性,在中国主权范围内,所有个体的行为实施必须受到法律的规范与约束,学生自身要懂法,更要引导身边的人遵守法律规范;第二,优先适用性,法律在社会规范中具有统治地位,当与其他社会规范出现矛盾冲突以后,应优先适用法律规范;第三,不可违抗性,所有个体不得出现违法行为,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高校学生必须具备法律底线意识[2]。

(二)权力制约

权力制约是指法律制约国家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权力的行使,即职权由法律授予并受到法律的监督与制约,任何职权不得出现滥用行为,而超越法律授予权限的滥用行为属无效,而该行为一旦造成社会不良影响,也需要根据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制裁。权力制约是权责对等的体现,法律在授予相关工作人员职权的同时,也规定了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在使用职权过程中受到法律监督,以及在出现违法行为后对其结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高校在培育学生权力制约意识时,需要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中,帮助其养成正确对待权力的思维[3]。

(三)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强调了对社会各方利益关系的维护与协调,以法律规范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与社会矛盾提供有效途径。公平正义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权利公平,强调了权利主体的平等地位,国家需要对弱势主体予以保护与救济,而对于强势主体则予以规范与制约;第二,机会公平,强调了国家以法律消除歧视与不公行为,为所有个体提供平等的享受与发展的机会;第三,规则公平,国家以法律强调了权利规则、救济规则等的公平,规则公平彰显了时代的进步性,对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第四,救济公平,国家以法律为弱势群体以及正当权益受侵害者提供法律援助,以维护此类群体的合法权益。高校培育学生正确的公平观,有利于引导学生成为公平秩序的建设者与维护者,并有助于帮助学生落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权利保障

权利保障是指我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具体是以宪法保护、立法保护、行政保护以及司法保护形成全方位立法保护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我国根本大法,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根本保障;立法保护是广大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关键性条件;行政保护是指政府行政管理活动不得出现损害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行为,也不得出现享受权力而不作为的情况,并以法律监督与惩处来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司法保护是指以法律手段对侵害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进行制裁。高校培育学生正确的权利保障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二、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问题

(一)学习意识有待提升

高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问题不仅要关注外部因素,更要考虑到学生自身因素。笔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出于就业优先与学业至上的思想,不愿意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而对于法律课程也大多保持完成学业的态度,造成了高校学生法治思维养成难等问题。当前,虽然我国已经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不再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然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仍然较强,还是以就业或者考研为主,因此很难分出精力去学习法律知识。而且,大部分学生认为法治思维培育对自身就业或者考研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因此没有意识到法治思维培育的重要性,无法提起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

(二)法律认知有待纠偏

我国强调素质教育的改革时间较短,不可否认,当前大部分高校学生仍然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表现出极为强烈的功利心,而且因为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诱导,部分学生表现出“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再加之近些年高校教育不断扩招,高校学生数量攀升,有限的教育资源已经难以满足面向全体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更是加剧了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难问题。种种因素下,部分高校学生难免将关注点集中在如何通过学习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对于诸如法治思维培育等却全然束之高阁,大学生犯罪事件频频发生。在这种法律认知存在偏差的状态下,高校学生学习法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自然大打折扣,并因为缺乏法律学习而加大法律认知偏差,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三)培育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体系尚不完善,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课程内容不合理,高校法律课程多注重法律条文讲授,提升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忽略了法治思维培育;第二,法律教材知识更新不够,高校法律教材多采用《思想道德与法治》进行授课,教材内容多以思想道德为主,法律知识占比较少,部分法律知识来不及更新,而且法治思维培育内容较少,教师在教学中也难以透过教材内容融合法治思维培育的相关教学内容;第三,授课教师不够专业,高校法律授课多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甚至其他专业教师承担,很多教师没有系统接受过法治教育,更没有开展法治教育的经验。

(四)实践教育有待归位

法治思维是理论与实践融合的产物,高校对法律的理论知识教学尚不够注重,更难以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实践教育活动。一方面,高校法治思维的培育活动大多为法治宣传活动,而部分法治宣传活动无异于理论知识教学,学生普遍对此难以提起参与兴趣;另一方面,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在实践教育活动上多与专业挂钩,很少涉及法律相关内容,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难以联系到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较为严重。

三、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对策

(一)提升高校学生法治学习自觉

高校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要求学生个体明晰规则边界,能够对自我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学生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应强化自身的学习意识与自觉性,认识到态度对行为的引导作用。依法治国背景下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思维,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驱动为主,在内驱动力引导下提升其法治认知能力。

第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观的培育要以提升法治素养为主,实现将法治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法治思想,注重以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到法治思想学习中。大学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利用好各类教育资源提升法治意识与实践能力,在学生主动性驱使下,高校应做好教育体系完善工作,积极推进法治教学工作的系统化推进。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兴趣,应改变传统的法治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与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思维能力与正确的法治思想,如组织开展法治教学相关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提升法治思维能力。根据学习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在参与过程中增强学习兴趣。

第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法治观的形成要根据学习内容的差异性和高校学生学习特点予以适应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且能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创新与自我发展。因此,在全面治国背景下应将培育重点放在学生法律运用上来,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树立高校学生正确法治观念

第一,树立正确的法治权利观念。当前,虽然高校学生的法治维权意识与维权行为具有明显变化,但当遭遇侵权行为时学生对于法律维权方式的使用和相关维权知识内容仍然缺乏了解,因此需要帮助大学生通过法治学习树立正确的法治权利观念,了解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在遇到侵权行为时能够拿起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大学生在法治教育学习中应不断提升自己的辨别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法治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法治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维权意识与法治权利观念。

第二,明确与情理的相互关系。在高等教育阶段应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逻辑,明晰认清法理与情理之间的关系,明确社会规则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感和法治认知能力。高等院校的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从学生需求层面对教育的时代地位进行重新审视,根据学生需求进行精准化的法学教育教学供给,法治培育工作中应帮助学生在教育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形态、发展状况,并以坚定的信念和正确价值观参与到法治中国建设中来。

(三)完善法治教育“三全育人”体系

第一,构建全员育人网络。高校作为培养法治人才的主场所,应同时做好法律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重点授课工作和非法律专业的法治观念思维培育工作,始终将法治观念作为教育重点内容和教学发展的长期目标。法治人才培养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理念思想为引导,为现代化法治中国建设培养一大批忠于党和国家、忠于人民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完善全过程育人体系。体系建构中,应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法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包含法学学科体系、课程内容、教材体系等方面,推动法学教学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为引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法学教育与研究阵地,推进中国特色法治理论走进法学教学的各个角落。

第三,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全方位育人格局应覆盖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法治思维培育中应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传统育人作用,并根据法治教育需求开展针对性教学工作,通过教学方式创新,提升学生的法治思维认知能力。此外,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校内组织的法治文化活动中去,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高校法治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同教学目标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建设活动丰富学生的法治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提升认知水平。

(四)创设法治教育实践育人内容

高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和法治人才的培养是现阶段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也是法学人才发展建设的新要求。在高等教育教学目标下,应积极创设法治教育实践育人活动,将法学教育中的专业理论知识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在高校的学生真实感受与了解法治实践的过程,熟悉法律职业的基本工作流程,掌握基本的法律职业技能,在社会法治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法治思维,养成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逐渐形成法治责任担当意识。

法治实践活动的创设还可打破高等院校与社会之间的隔阂,将法治实践工作内容与实践教学资源引入校园,通过与法律部门单位合作有利于精准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和认知情况。通过法治教学实践可了解社会对法治人才发展的真实需求,通过法学教育实践平台针对职业需求开展人才培养专项活动,打造具有丰富社会法治实践经验的师资团队,创新教学方法,形成优势互补、共通共赢的法治教学机制,为全面依法治国下学生法治思维培育和法治人才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四、结语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学生法治思维培育必将成为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此,各大高校必须审视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现状,从问题出发来采取培育措施,提升学生法治思维培育效力,把广大高校学生培育成为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力军。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高校学生培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