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12-19山东省桓台一中附属学校王晓蕾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4期
关键词:反比例驱动数学知识

山东省桓台一中附属学校 王 琦 王晓蕾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先熟悉学习目标,主动探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向。当教师在应用该教学方法时,从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出发,适当予以学生引导时,则会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有利于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得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理念得到充分落实。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打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课堂增添活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是充满探究乐趣的。随着学生学习状态愈来愈好,必然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将数学知识进一步内化于心。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参与、实践的教育理念,是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所提出的教学途径。因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具有推动作用。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有对自身课堂主导者身份的认识,有责任使学生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助力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愉悦,让学生充分理解探究数学学习任务的乐趣,形成主动参与数学课堂的态度,为初中数学课堂创造生命力。

(一)基于教材内容,提出学习任务

在任何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材都是教学的本源。忽视了教材的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就成为一句空话。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有研究教材的良好习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从而提出能够助力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参与学习任务过程增添自信,使学生以充满动力的学习态度走进学习过程,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实现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活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目标。

比如,在 “图形的旋转”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由对教材的深入分析,能够确定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了解与旋转相关的概念,提高学生运用旋转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导入阶段,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呈现动态图片,使学生在直观情境中形成对旋转现象的初步认识。为学生设计第一个学习任务: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旨在使学生在思考中活跃思维,助力学生建立旋转的概念。然后,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第二个学习任务:从不同的情境当中,分别抽象出点的旋转、线的旋转、面的旋转,旨在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事例认识旋转。之后,教师可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在对图形观察、分析、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练习作出旋转后的图形的动手操作技能,以求丰富学生的图形变换经验。最后,教师可点名学生指出平移和旋转的异同,通过学生的理解进行更加精准的指导,深化学生对图形变换知识的理解。

教师基于教材内容循序渐进地提出学习任务,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升华,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本节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习惯,大大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二)根据学情,合作探究任务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教育实践者愈来愈注重在课堂之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而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恰恰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但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要有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将学生合理地划分成学习小组,保证组内成员能够做到和谐、互助,进而共同探究任务,师生合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学习任务中的数学知识形成更加透彻的理解,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充分发展。

比如,在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经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可知,重点教学内容是要学生对函数图象的作图步骤进一步熟悉,在函数图象的分析中,形成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活动导入阶段,教师可采取复习提问的方式,引入“什么叫作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中需要注意什么?”“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哪些?”以此来判定学情,将学生划分成能够起到互助作用的学习小组。然后,设计合作任务:对于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我们是如何研究的?由此唤醒学生研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记忆,为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奠定基础。之后,设计进一步的合作学习任务:对于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0),我们能否像一次函数那样进行研究呢?你们能够合作画出y=4/x和y=-4/x的图象吗?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学生所画出的两个函数图形,进行总结性的分析,助力学生概括反比例函数的有关性质。

教师基于学情,设计合作探究任务,使学生处在和谐的学习氛围当中,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借助微课视频,总结学习任务

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广大教育实践者都已经具备了创建微课的意识,期望通过简短的视频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通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利用课堂总结的时间,播放微课视频,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系统的认识。还可为学生设计课下观看微课视频的作业,这既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有效落实新时期倡导的 “双减”政策,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愉悦学生的身心。

在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可通过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古诗《题西林壁》的微课视频,通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确定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渗透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于课堂之上,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中也有诗情画意存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认知入手,利用书本、铅笔盒等工具,引导学生从实物图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帮助熟悉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定义。之后,为了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由易到难,设计观察三视图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几何图形中判断其三视图,由此作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推理结果,旨在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可将圆柱、圆锥、球与其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整理成微课视频,由此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鼓励学生课下观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做好评价反馈,提升任务效果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采取的教学方法与现在有很大差距,导致教学效率较低,这就使得课堂时间相对有限,对学生的反馈了解较少,所作出的评价比较笼统。而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在恰当的点拨之下提升学习效率,并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大大节约课堂时间。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有做好评价反馈工作的教学思想,并在留出的课堂时间中与学生展开师生互动,从而更具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学习表现作出评价,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数学学习方向,助力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不断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愈来愈好。

三、结语

总而言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充满了育人价值,是符合新课程标准教育理念、有利于推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途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当始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秉持因材施教的观念,设计更多的类似于分析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学情、借助微课视频、做好评价反馈的策略,使学生能够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之下全面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内化,最终实现促进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反比例驱动数学知识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3.3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难点聚焦
巧用点的坐标解决反比例问题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