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
2023-12-19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李玉玲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 李玉玲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要平衡应试策略与审美鉴赏。尤其是当前提出核心素养教学理论,对语文诗词审美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语文诗词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要考虑学生学情、教学进度等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顺利完成诗词审美教育目标。
一、高中语文诗词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一)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开展诗词审美教育,有助于落实教育改革目标。诗词审美教育需要培养多方面能力,在评价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侧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学生的人格发展。高效课堂下要求学生自学或小组合作获得相关知识,逐步实现教育目标。另外,还要求在教学目标落实的同时又能达到核心素养目标。语文课程中开展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全面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创新语文教学模式
传统语文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频率较低,多以一问一答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语文课程开展审美教育,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师生之间高效互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提高师生互动频率。
(三)培养学生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过程中学生采取单一的学习方式,实际中多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语文课程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可以转变这种被动学习状态。同时,诗词审美教育要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与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强化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此外,进行诗词审美教育时需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问题并提出疑问的意识。教师通过建设高效课堂转变传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科学设计古文教学,感受诗词文化之美
截至目前,古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颇多,除了传统古诗词教学外,还包括一些文言文教学,其内容中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教师在对高中生开展日常语文教学活动时,对于涉及传统文化的古文内容一定要科学设计,仔细把握,通过品读,在鉴赏的基础上,探讨和挖掘其中的内涵,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以此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比如古诗《元日》,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的是元日热闹的氛围和万象更新的气象。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先为学生讲解“元日”的含义,即新的一年的开始,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春节。而春节属于我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而在距离现今1000多年前的宋朝,人们是怎样庆祝春节的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注释对其内容进行理解,思考其表达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组织语言对诗中宋人过年的氛围、民俗民情等进行描述,包括贴春联、放爆竹、喝屠苏酒等。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就当前人们的春节习俗进行讨论,加深对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印象,从而在了解的基础上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诗词品味与鉴赏的主要方式就是吟诵。高中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吟诵可以感受到诗词的韵律感,体验其独特的韵律美。这也是学生语言实践的主要方式,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体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不愿意在同学面前吟诵,觉得摇头晃脑有损形象。因此,要想学生真正参与到吟诵中,需要端正其对吟诵的看法,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叶嘉莹先生吟诵诗词的视频,激发学生吟诵兴趣。也可以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感受同龄人吟诵时的美感体验,学习吟诵技巧。诗词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从古诗词的押韵特点着手,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声调、强弱等变化,逐步掌握诗词吟诵技巧,最终感受到诗词中的声调节奏之美。
(二)合理设置问题,在探究中体察文学之美
我国之所以被称为诗词国度,是因为在漫长岁月中,不断涌现出杰出诗人、词人以及他们创作的优美且感人至极的作品。而高中语文课本所收录的诗词更是其中的经典,是在经受漫长时间洗礼后却依然熠熠生辉、闪闪发亮的佳作。于学生而言,这好比一场盛宴,而这一首首佳作就是宴会上的珍馐美馔,想要完美享用这一顿美餐,就必须具备一定审美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对审美要素、方向等进行梳理,通过一步步引导,帮助学生探究、感受我国文学之美。
在开展具体诗词教学时,教师需要提前帮助学生对诗词的鉴赏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反复品读、研习、主动设疑等形式开展探究活动,掌握古诗词审美的方法,提升自身审美能力。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既是课堂的引导者也是参与者,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履行好自身职责,不越俎代庖,以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通过观察、思考,窥得诗词古堡大门的入口,并深入其中,领略其所蕴含的文学之美。
比如,在学习《声声慢》时,教师为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探索问题:在这首词中,李清照是如何抒发她内心愁苦之情的?围绕该问题,学生展开了一场深入的探究活动,不仅对古诗词中叠词的妙用进行梳理,同时就联想、想象、直抒胸臆等抒情手法的作用进行总结,更是通过一次次激烈的讨论,深刻体会到女词人无处排解的哀怨与愁思。
(三)课堂拓展延伸,在体悟中获得精神之美
互动教学主要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思考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动和交流,主要基于学生思考并表达自身观点的过程中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内容就是沟通、理解及写作,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沟通来提升理解和写作能力,而互动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师设计提问以及学生回答来实现。实际上,诗词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品读和审美的过程,要求学生既要能 “深入其中”又要能“感乎其外”。高中生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认知水平都已到达一定高度,教师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活动时,既要能深入诗词描绘的意境,又要能透过文本,对当时诗人所处境地、社会背景、历史发展等进行清晰认知。通过不断引导,帮助学生在古诗词审美中逐渐形成独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感悟和深层次认知,从思想上领略我国古诗词的精神之美。
比如,在学习《归园田居》时,教师可以通过《饮酒二十首(其五)》进行导入,由浅至深,逐步推进,帮助学生在思想和精神上进行拓展和延伸,通过研究陶渊明在历史上的影响,感悟其精神之美。虽身处世俗,却能在本性和世俗较量和挣扎中顺从天性,放弃名利回归田园,享受平淡朴实的田园生活。而他这种恬淡的生活状态也在同组诗中的第三首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其中讲到“但使愿无违”,此刻回想他的愿望或许就是真的将自己当作一个种豆的老农,在经过一季辛勤劳作后,内心也在期待着丰收时节的到来。
可我们透过诗词,看到的却是 “草盛豆苗稀”这样的场景。叶嘉莹曾评价陶渊明说:“他不得不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即劳苦饥寒。”但这又如何,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纠葛中,他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了归宿,找到了化解人生苦难的方法。当几百年后,同样遭遇人生苦难的苏轼在被贬惠州时,也曾抒发出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的感慨。如此,对于陶渊明的选择或许就不那么难以理解。
三、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诗词教学长期处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中,在开展审美教育时,需要充分借助各种新型教育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审美鉴赏的积极性。另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侧重审美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诗词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