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实施方法
2023-12-19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遄台小学尉风梅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遄台小学 尉风梅
“双减”政策的出台给中小学教育工作带来了显著的影响。这一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课堂效率不高等问题,以期能够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全面成长。可以说,“双减”政策给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给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一定挑战。如何推动 “双减”政策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有效落实,如何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价值,都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探究式教学概述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与发展
简单来说,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实现知识的获取和学习,以提升自己各项能力的教学。
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认为,探究式教学中的 “探究”,是指在科学研究以及社会生活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探究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探索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渐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由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和问题作为思考素材,让学生通过资料查找、实际动手以及沟通交流等方法,来研究各类语文问题,从而实现对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的掌握。探究式教学能够将语言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心理状态三部分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体验性。
(二)探究式教学的应用价值
探究式教学的本质就是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一教学模式既关注学生的学,也关注教师的教,其主要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取的基本途径,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来说,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几点应用价值。
第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探究式教学强调全员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认真选择教学内容,关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能够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第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知识的获取过程。探究式教学以语文知识的获取和语文能力的提高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沉浸式地了解知识的思考与问题的解决过程。第三,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探究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减少对语文学习的排斥心理,真正感受语文的魅力和趣味。
(三)探究式教学与 “双减”的关系
探究式教学与 “双减”政策之间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一方面,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推动 “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够促进学生对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把握,帮助学生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与情感培养的双重目标。这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双减”政策对探究式教学能够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之所以要出台 “双减”政策,主要目的在于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课后时间,减轻他们的作业压力和校外培训压力,让他们有机会发展个人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话题作为讨论素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空间,避免将课上就能完成的内容拖延到课下。
二、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原则
首先,应当遵循目的导向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应当明确教学的主要目的。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探究式教学法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要求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解决语文学习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故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时刻牢记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以此为出发点指导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
其次,应当遵循学生主体原则。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一直都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唯一决定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应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要。这时,教师应当将自己由课堂的管理者转换成知识的引导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切实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应当遵循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语文学习不仅仅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形成基本的语言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故而,教师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时,应当注意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紧密结合,以便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将课堂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以《落花生》为例,该课主要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理解并尊重落花生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优秀品质。在学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短文的形式记录自己遇到的一些无私奉献的案例,这既增加了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小学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不强,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减少干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了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价值,教师应当尝试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知识的学习中来。在创建教学情境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把握学生既有的生活认知,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前提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就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说,教师既可以选择讲故事,也可以选择播放音视频、进行生活情境的迁移等多种模式。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 “本地美食”的探究式学习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本地的美食街进行实地探索。通过让学生亲自感受各种类型的本地美食,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各个感官来加深对本地美食的感受与理解,为他们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通过拍照、记录等方式进行资料积累并从 “食”“作”“人”三个角度对整理好的资料加以分类。这样一来,在面对同一种美食时,学生就能够获得不同的切入点,让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特色。同时,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兴致高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二)整合教学资源,突出重点难点
就探究式教学来说,教学资源的整合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首先,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的关键在于学生之间的探讨与合作。小学生的思维较为跳脱,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性格特点,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也要注意加强教学整合,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其次,教学整合还表现为各学科知识的转化与相互融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的学科知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的基础上转化来的。在教学中,倘若能够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有效分析,便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内容。
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这篇文章时,学生很难发自内心地认识到慈母情深表现在何处。故而,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通读,扫清字词方面的障碍以后,再进行精读,并针对文章的关键点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你认为作者的那本书是否来之不易?主要体现在哪里?”教师的层层追问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获得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也在与同伴的交流和沟通中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切实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三)全员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在探究式教学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沉浸式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包括问题提出、合作交流、问题解决以及成果报告等。其中,小组合作模式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积极调动全班学生的参与热情。应当注意的是,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点等要素进行合理分组,注意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为每一个小组布置相应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沟通与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开展综合性学习《垃圾去哪儿了》时,教师可以先以视频为切入点引出探究的主题:垃圾为什么可以成为资源?为了解答学生的问题,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在周末带领他们到垃圾处理中心进行实地调研,并邀请从事环保行业的家长来到学校开展讲座。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通过查阅书籍、在互联网上搜索等途径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随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本地的垃圾分类情况怎么样?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每组可以推举一名报告人,将本组的学习探究成果在全班进行汇报,号召大家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四)创新作业形式,鼓励多元思考
就 “双减”政策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贯彻落实来说,一个重点任务就在于作业的创新性设计。从 “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来看,作业完成时间受到了明确的限制,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当把握好作业的数量和难度,以便将作业完成时间控制在预期范围内。而课后作业也是探究式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探究式教学的水平和效率。故而,教师应当转变过去的默写型、抄写型作业,不断创新课后作业形式。这样一来,能够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激发他们的多元性思考。
例如,《将相和》这篇文章,主要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对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体悟其表现出的精神品质。课后,教师避免布置传统作业,而是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在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情节中选择一个作为表演范本。在教材文章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仅要认真设计对话中运用的语言词汇,还需要根据故事情节的不同对人物的情绪、动作、站位等进行设计。通过这一过程,能够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有更多的理解,并对故事情节有深刻感知。
(五)鼓励实践教学,推动学生成长
相较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来说,探究式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实践教学不仅是提升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办法,也是推动学生成长进步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更是如此。在日常的语言环境之下,生活中每一处都充满学问,都是学生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父母、教师的言行来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可以通过观看新闻来向主持人学习如何进行语言表达等。虽然生活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但需要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而不是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导。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帮助学生建立起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语文敏感度。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电视节目清单,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两个自己感兴趣的节目,要求他们将节目的主题特色、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等进行对比,认真分析不同语言风格所发挥的不同效果。根据这一要求,学生可以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观察两档电视节目,并进行适当的记录与分析。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也会有所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 “双减”背景下加强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入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加强对探究式教学的了解与掌握,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与此同时,教师应当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并非孤立的,只有在与其他教学方法灵活渗透的基础上,才能够最大化地发挥作用。为了保证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当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加强对教学资源的整合,积极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断进行作业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加强语文实践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充实,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多样的语文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