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高原夏菜与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3-12-19石小强师立伟魏春雷

蔬菜 2023年11期
关键词:岷县农艺高原

石小强,王 琼,师立伟 ,杨 春,魏春雷

(1.岷县园艺指导站,甘肃 定西 748400;2.定西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甘肃 定西 743000)

岷县地处甘肃省南部,洮河中游,是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境内海拔2 040~3 754 m,属于温带半湿润向高寒湿润气候过渡带,高寒阴湿,年平均气温为5.5 ℃,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6 ℃,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6.9 ℃;年降水量为635 mm,雨水集中在7—9月;年无霜期123 d,平均相对湿度68%,平均日照时数2 214.9 h,独特的气候环境特别适宜高原夏菜的生产。近年来,岷县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南来北往”的总体思路,将高原夏菜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兴产业,结合《定西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壮大蔬菜产业的意见》《岷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方案》等相关政策要求,采取政策扶持、典型带动、技术引进等有效措施,积极引导高原夏菜产业发展,大力推广中药材蔬菜轮作栽培技术,依据不同区域的地势、地形、光照、温度等特点,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两河一片区”的蔬菜产业重点乡镇重点村社。本文综述了岷县高原夏菜发展及农机农艺融合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旨在为岷县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岷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高原夏菜生产初具规模

目前,岷县高原夏菜已经初具规模,截至202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 073.7 hm2,其中高原夏菜1 000 hm2、设施蔬菜73.3 hm2,总产量5.64万t,总产值1.02亿元。建设完成高原夏菜标准化种植面积666.7 hm2,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620 hm2;建设6.7 hm2以上相对集中连片高原夏菜基地19个,面积301.3 hm2;建设高原夏菜新品种引进及种苗繁育基地1个,完成繁育高原夏菜种苗580万株;完成高原夏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培育项目,引进高原夏菜新品种96个、新技术8项。已形成了麻子川的莴笋、甘蓝、花椰菜,闾井的甘蓝、萝卜、花椰菜,秦许的红莴笋,梅川的早熟甘蓝、大棚辣椒等区域特色优势品种。

1.2 农机农艺融合初步进行

2022年,岷县高原夏菜引进的甘蓝、花椰菜、西兰花、甘蓝、莴笋、抱子芥、笋子芥等优良蔬菜新品种30个以上,筛选出5~8个适宜岷县高原夏菜栽培的优良新品种,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购置相关机械设备,包括开展机械化作业的旋耕机、整地机、起垄覆膜机、点播机、蔬菜移栽机等,成功在蒲麻、闾井、申都、秦许4个重点乡镇合作社进行试点,在整地、起垄覆膜、点播、移栽环节初步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

1.3 生产、销售网络初见雏形

依据区位优势,积极拓展市场,提升产销对接率,防止出现“菜贱伤农”现象,由生产向市场流通拓展,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流通体系,形成集基地生产、市场流通、加工包装、终端销售于一体的信息网络;注重蔬菜物流和贮存保鲜产业的发展,建成仓储保鲜冷库,形成规范性的蔬菜运输、分级、贮藏、保鲜技术;同时积极培育蔬菜品牌,培育了“粒博沣”“蔬江园”“甜蜜蜜”等区域特色品牌。由于岷县高原夏菜品相好、品质优,除供给当地和周边市县外,还远销到四川、青岛、武汉、北京、上海、泉州等地,受到了省内外客商的高度认可。

2 岷县高原夏菜产业存在问题

尽管岷县高原夏菜产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种植面积、集中连片种植示范基地不断增加,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机械化在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环节上的发展还不充分,重要农时农机作业的技术指导还有欠缺,严重制约了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步伐和农机农艺融合的紧密度,与全程、全面机械化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2.1 种植品种杂

岷县高原夏菜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引进的蔬菜种类多、品种杂,产业还未形成合理布局,缺乏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品种,种植区域分散,统一育苗、统一移栽、统一采收难度大,育苗、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等环节机械化程度低。种植品种、模式多样,且农艺措施不规范,导致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不紧密,加之不同蔬菜的生长习性和田间管理措施不同,一种机械无法满足多种蔬菜生产需求,更加制约了机械化的发展和农机农艺融合的步伐[1]。

2.2 集约化水平低

机械化移栽必须有高质量的种苗作为保证,岷县高原夏菜生产起步晚,从事专业化育苗的企业较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大部分企业的育苗设施和设备不完善,结构简陋,空间较小,不便于机械化作业,保温性能较差,基本没有环境调控设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在基质装盘、播种、水肥管理、种苗转运等关键环节均以人工作业为主,管理不够科学,导致种苗长势参差不齐,质量不能保证,后期采收、加工、贮藏、运输设施配套不完善,现代化装备水平比较低,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农艺融合程度。

2.3 技术和劳动力短缺

农艺的标准化有利于实现农机农艺紧密融合,岷县高原夏菜处于发展初期,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基地少,基地面积小,未实现集约化生产,在实际生产中,不同种植户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且大多未形成标准化配套栽培模式,无法进行统一管理与种植,对机械化的推进和农机农艺融合造成阻碍。加之传统蔬菜种植需人工移栽,费工费时、效率较低,目前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低,对机械化操作的接受度低,直接成为机械化生产的瓶颈。

3 高原夏菜生产与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建议

3.1 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

高原夏菜生产中,购置机械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极大地影响了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购买的积极性;因此,政府部门要持续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补贴力度,激发种植企业推进机械化生产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提升技术水平;做好技术培训和示范点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的带动作用;集成一批农机农艺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先进技术,把高原夏菜生产中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最大限度地融合起来。

3.2 品种合理布局

综合岷县的实际情况来看,甘蓝、花椰菜、西兰花、大白菜、莴笋、抱子芥、笋子芥等优良蔬菜比较适宜岷县种植,下一步要积极进行适宜机械化专用新品种的选择,推动蔬菜品种、种植栽培、采收、产后初加工“宜机化”,并与农业机械集成配套。岷县高原夏菜生产区连片地块面积小,部分区域坡度大,要因地制宜地种植适宜的品种,将适宜机械化作为品种选择和种植布局的前提条件[2],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研究区域化、标准化的蔬菜种植模式和生产技术标准,集成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规范农艺操作流程。依据农艺和机械化作业要求,制定种植标准,依据实际需求购置农机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和改进措施,不断探究符合实际的农机化生产技术模式[3],以推动蔬菜机械化生产和农艺操作标准化的紧密融合[4],进而促进岷县高原夏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3.3 提升集约化育苗水平

加强对高原夏菜进行优质种苗培育技术的研究,建立集约化育苗基地,实现蔬菜种苗的集约化生产,进而提高蔬菜种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蔬菜的稳定生产。在优质种苗培育技术方面,可采取的主要育苗设施包括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同时围绕优质种苗培育进行多项技术研究,包括基质配制、种子处理、养分供给、精量播种、环境调控、嫁接与病虫害防治等,通过这些不同技术的应用为岷县高原夏菜种植的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3.4 集成轻简化栽培技术

研究工厂化育苗、机械耕整地、机械移栽播种、机械采收等环节关键技术,集成岷县高原夏菜轻简化栽培技术,特别是对移栽、收获等环节装备技术进行改进,提升装备技术在使用中的适应性与稳定性,重视关键环节装备技术试验与选型,集成专用新品种、集约化育苗技术、机械化耕种技术、水肥精准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缓效肥、有机肥、化肥、有益微生物菌肥等综合应用技术研究,并提出高效低残留专用农药、生物农药的安全使用技术,推动岷县高原夏菜粮菜轮作、药菜轮作、轻简及生态高效生产模式的形成,以农机农艺融合为突破口,攻破关键技术,推进良种、良地、良机、良法配套,应用新农机,融合新农艺,加强农田、农艺、农机、农服高效融合,以促进岷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岷县农艺高原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甘肃省岷县城郊初级中学师生书画作品选登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
中共第一任岷县张明远“县长”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