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房产出租管理的思考
2023-12-19张之谦
张之谦
(作者单位: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未按规定履行审批备案程序
根据《农业农村部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出借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十二条“部属单位(不含行政单位、部机关服务中心)出租、出借房产,单项或批量价值(账面价值)800 万元及以上的(含800 万元)的,对于6 个月以内(含6 个月)的,由农业农村部审批;对于6 个月以上的,经农业农村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单项或批量价值(账面价值)800 万元以下的,授权部属各单位自行审批”的有关规定,在单位房产出租审批权限外的出租事项,未经批复,部属事业单位不得擅自对外出租房产。但是仍存在部分单位未按要求履行审批备案程序就直接出租的问题,存在决策风险。
(二)未按规定进行公开招租
根据《农业农村部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出借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六条“房产出租、出借应遵循权属清晰、安全完整、严格控制、防范风险、注重绩效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有关规定,事业单位房产出租应公开、公正,原则上应采取公开竞价招租的形式,可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招租工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是存在部分事业单位在确定承租对象、租金价格时未按规定采取公开、公正和透明的方式进行招租,也未采取评审或者资产评估等方式确定出租价格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出租价格偏低和转租等情况,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和廉政风险。
(三)以开展技术合作等名义,规避房产出租管理
根据《农业农村部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出借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四条“房屋出租、出借主要包括的形式”的有关规定,将房产有偿提供给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以不变更房产权属为前提利用房产与他人联营、入股经营、承包经营的,都属于房产出租行为。但是存在部分事业单位、科研单位以开展技术合作、合作共建研发中心等名义,与企业签订技术合作合同,向合作单位提供房产场地从事经营等活动,但无实质上的技术合作内容,给出租房产行为披上华丽外衣,从而逃避房产出租监管的问题,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和廉政风险。
(四)房产出租未进行详细论证
根据《农业农村部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出借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五条“房产出租、出借,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同时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按照规定程序履行审批手续”的有关规定,部属事业单位在申报房产出租、出借事项前,应当认真履行单位内部决策程序,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是存在部分事业单位在房产出租的过程中,未进行可行性论证,未对出租的风险、收益等进行分析的问题,导致房产出租的安全性、可控性和经济性方面得不到有效保障,部分出租行为还面临法律风险。
(五)出租合同签订不规范
根据《农业农村部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出借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十七条“房产出租,期限一般最长不得超过5 年”的有关规定,房产出租租期原则上不超过5 年。但是存在部分事业单位房产出租合同签订不规范,签订的房产租赁合同出租期限超过5 年,甚至长达20 年之久的问题。对于超期限出租,虽然租赁合同或协议不符合房产出租管理规定,但由于没有违背有关法律要求,导致相关单位既不能解除合约也无法采取其他追讨措施,租金长期处于低水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六)租金收入收取不及时
根据《农业农村部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出借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二十九条“各单位必须按照合同规定及时收取租金”的有关规定,应当按时根据签订的房屋出租合同收取房屋出租租金。但是存在部分事业单位房产出租后疏于管理,没有做好日常维护和跟踪工作的问题,导致未按照合同规定及时收取租金的情况,甚至有房产承租单位出现连续几年未上交房产租金且数额巨大,有的承租户擅自改变租赁用途甚至违规转租,造成房产短期内无法收回等问题。
(七)账务处理不规范
根据《农业农村部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出借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三十条“部属事业单位房产出租取得的收入,应纳入单位预决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有关规定,事业单位房产出租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决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但是存在部分单位房产出租收取的租金存放在往来账户管理,未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问题,造成会计信息不准确;还有的单位未按有关税务管理规定缴纳税款,对于承租方不要求开票的情况,也未及时开票和申报纳税。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单位重视不足,资产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单位对资产管理重视不足,单位资产管理主体责任的意识比较淡薄,资产管理中存在“重资金轻资产”的现象,同时,部分单位资产管理机构队伍建设不健全,未设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人员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有的单位没有专职资产管理人员,而是安排兼职从事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管理人员变动频繁,资产管理人员对房产出租出借管理制度和业务审批备案流程不熟悉,难以适应规范管理的要求。
(二)依法依规办事的意识不够
国家关于资产管理、房产出租管理都有一系列的规定,农业农村部每年都举办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培训班,开展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有关财经法规和制度的培训,但在房产出租过程中仍存在违规行为,相关管理人员依法依规办事的意识不够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逃避税费
事业单位出租房产需要缴纳的税费包括:增值税、附加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率约占房产租金收入的17%~20%。如果以签订技术合作合同变相出租房产所取得的收入,则可以少缴纳税费,甚至有的可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发放职工奖励;如果将房产出租收入计入往来科目核算,同样也规避了税费的缴纳。
(四)房产产权登记手续不全
一是存在部分事业单位房产因建设历史久远、建设手续或建设资料不完备等原因无法及时登记资产和办理产权证;二是部分事业单位基建建设部门与财务、资产管理部门衔接不紧密,单位内新建房产没有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登记和房产产权登记等,为后续资产管理留下后遗症;三是部分事业单位临时房、简易房在完成临时或应急任务后继续保留使用甚至用于出租,没有进行产权登记;四是部分事业单位房产因土地权属或资金安排渠道等原因,房产登记管理单位与占有使用单位不一致。根据房产出租管理要求,如果出租房产没有登记入账且权属清晰,房产出租单位与权属单位不一致时,则很难正常履行出租审批程序和备案管理,这也是产生房产出租问题的原因之一。
(五)单位内部管理部门衔接不紧密
单位内部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在房产出租过程中衔接不紧密,导致管理脱节,财务部门未及时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对账,租金不能及时收取,最终导致房产出租租金流失。
三、规范房产出租管理的措施建议
针对房产出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房产出租管理有关规定和管理工作实际,提出以下规范加强和规范房产出租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领导重视,压实管理责任
加强和规范房产出租管理,领导重视是关键,提高认识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资产资源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要完善国有资产资源监管制度,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加强房产出租管理是当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全部工作负责,因而也是单位房产出租管理的责任人。因此,建议事业单位负责人从提高单位内部治理水平、防范廉政风险和提高房产使用效益的角度,高度重视房产出租管理,树立依法依规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对房产出租事项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认真落实本单位房产出租的具体管理职责,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运行顺畅的房产出租管理机制。
(二)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机构和队伍,为强化房产出租管理提供保障
针对资产管理和房产出租管理薄弱问题,事业单位应加强资产管理机构设置,明确资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人员,单位固定资产超过1 亿元的单位原则上要设立专岗专职的资产管理员,资产管理人员和负责房产出租人员要保持稳定,保证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其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有条件的单位要尽可能地设置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目前,有的单位负责房产出租管理的部门在后勤管理等部门,房产出租管理人员常常不能参加上级部门组织举办的相关培训,对房产出租管理有关政策掌握不够,建议将房产出租职责整合到资产管理部门。鼓励资产管理人员和负责房产出租管理人员积极参加业务培训,熟悉国家有关资产管理和房产出租出借管理政策和制度,确保房产出租管理人员熟悉公开招租要求和程序,房产审批备案等工作程序,确保房产出租程序规范。同时,建立健全房产出租业务和财务管理工作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及时收取房产出租收入。
(三)加强房产基础管理,确保房产权属清晰
一是加强资产会计核算工作。根据政府会计准则有关制度、国有资产管理、房产出租出借管理等制度和办法要求,设置固定资产账簿,针对房产类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应当及时进行有关会计处理,定期与房产类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核对,确保账卡一致。对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但是已经投入使用的房产,应当及时按规定转入固定资产进行后续管理。对未登记资产的房产,具备资产登记条件的推进及时登记资产,对于因建设时间久远或建设资料缺失等不具备登记条件的房产,推动通过资产评估等方式确定资产价值,完成资产登记。二是强化房产权属管理。事业单位对需要办理权属登记的房产应依法及时办理产权登记证,但在现实中,事业单位普遍存在“有账簿登记但权证手续不全”的长期占有使用并实际控制的房产,这类房产给办理出租审批和备案手续带来一定困难。《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中第四十条规定,“对有账簿记录但权证手续不全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可以向本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提出确认资产权属申请,及时办理权属登记”。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对存在这类历史遗留问题的房产,可据此规定,积极向主管部门申请解决。
(四)严格履行审批备案程序,规范出租行为
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农业农村部行政事业单位房产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履行房产出租审批、备案管理程序。重点落实好三项要求:一是履行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策。严格控制房产出租行为,确需出租的房产,要进行可行性论证,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讨论决策后,按照规定权限履行审批备案手续。二是公开招租。房产对外出租时,应当履行公开竞价招租程序,必要时可以采取评审或者资产评估等方式确定出租价格,确保出租过程公正透明。三是公开信息。单位确定意向承租方后,应在办理批复文件和签订合同前,向单位全体职工公开拟出租房屋基本情况。每年3 月底前,单位应及时汇总分析上年度房产出租情况,并将上年度房产出租实际情况和租金收入向全体职工公开。
(五)加强对房产承租方监督管理,防范有关风险
纪检监察部门指出,有承租部属事业单位房产的企业,挂牌“中国”“国家”等未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冠名”行为,给相关单位带来连带法律责任和风险,有的企业甚至侵犯相关单位名称权、名誉权以及相关知识产权。因此,事业单位在房屋出租过程中,应当增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房产承租方的管理和监督,维护单位利益,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一是在选择房屋承租方时,要对承租方机构名称和相关业务进行审查,确保其不存在挂牌“中国”“国家”等未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冠名”行为,不存在误导其是房产单位下属企业的问题,不存在重大违法违纪行为、不存在不良诚信道德问题。二是对已经签订的租赁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违反规定的事项并在第一时间处理,对不按时支付租金的行为要及时进行督促,对连续两次不能按时支付租金的,要调查其财务状况,如不能履约的要及时止损。
(六)强化监督检查,及时整改相关问题
一是主动接受审计部门和上级单位的审计、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二是对照《农业农村部行政事业单位房产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问题清单,开展经常性的自查,对存在不符合办法要求的房产出租行为,立即进行整改,年底前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