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引发的思考
——以气象部门为例
2023-12-19张京京
张京京
(作者单位:河北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随着全国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2019 年事业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财务会计按照权责发生制计量和报告,预算会计按照收付实现制计量和报告,“双基础、双记账、双报告”的政府会计核算和管理模式成为政府会计制度的一大亮点,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2012 年出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68 号令)中的某些条款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目前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2022 年修订的《规则》与政府会计制度和近几年出台的各项财政改革措施进行了有效衔接,新《规则》的实施将对加强预算刚性预算和资产管理,规范资金支付,提高单位资金安全,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向财务人员提出了如何理解透、执行好《规则》的挑战。
一、《规则》主要变化内容
新《规则》共11 章71 条内容。从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事业单位清算、财务监督等方面,完善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明确了财务管理内容,规范了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进一步推动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迈向新台阶。
此次修订,在保持原有《规则》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新增5 条,删减3 条,修改36 处,无变化24 处。主要修改内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体现了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总基调
新《规则》明确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增加了“一切”这个限定词;第二十三条添加了“厉行节约”字眼,再次强化了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
(二)实现了与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有效衔接
新《规则》完全以政府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基本准则为准绳,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反映各类经济事项,修改了与政府会计基本准则不一致的提法:对“资产”给出了新的定义,从“占有或者使用”拓展到“直接支配”,添增了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的资产类型;随着中央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的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流程发生了重大改革,不再需要使用“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账户进行核算,《规则》也就删减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这一会计核算科目;固定资产的认定标准不再区分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对专用基金的管理不再强调“收支平衡”,不再计提修购基金,专用基金也要纳入预算管理;其他收入中增加了“非本级财政补助收入和租金收入”两种收入类型。
本次《规则》修改最大的亮点之处在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章节,顺应事业单位改革发展要求,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水平,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权责发生制要求,提供的决算报告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提供的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明确了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定义、编制要求和编制内容,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增强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能力。
(三)与《预算法》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辩证统一
为与上位法《预算法》规定保持一致,新《规则》将原“调整预算”改为“预算调剂”,实现了二者相关规定的有效统一。引入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将“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年度决算”修改为“收入预算草案”“支出预算草案”“年度决算草案”;充分考虑了“下放预算调剂权”的规定,指出预算一般不予调剂,如预算确需调剂的,由各单位报主管部门审核后,再上报财政部门调剂;其他预算资金确需调剂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调剂。要求事业单位应当将各项的预算支出全部纳入项目预算管理,实行项目库管理,建立健全各项支出管理制度。并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应当将专用基金纳入预算管理,结合实际需要按照合理规模规定提取,提升使用效益。这些新要求均增强了预算严肃性。
(四)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理念相融合
新《规则》对绩效管理的要求从“实施预算绩效评价”调整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紧跟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进一步深化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健全现代化财经法律纪律的重要内容,加强气象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促进预算评审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为解决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对于预算管理不能只简单进行绩效评价,需要按照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化财政制度。
二、气象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气象部门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实施双重计划管理体制,垂直管理至四级预算单位,具有实行集中核算制、自上而下统一财务管理、自下而上逐级数据汇总、资金渠道多等特点。
(一)固定资产的认定标准及分类
气象部门目前的固定资产价值认定标准为使用年限超过1 年(不含1 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价值在1 000 元以上,专用设备在1 500 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新《规则》删减了专用设备标准及固定资产六大类分类,指出单位价值在1 000 元以上,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即认定为固定资产,对于按新《规则》符合固定资产认定标准的资产,考虑是否按新标准重新确认。重新确认为固定资产的,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及使用年限等要素需要明确[1]。
提高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要求。资产并不仅仅为“占有和使用”而改为“由事业单位依法直接支配”,范围更加广泛;明确了资产管理人、使用人、登记人的岗位责任和职责范围,做到资产专人专管、实物与账目一致。近年来,随着气象灾害性天气的频繁出现,气象工作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气象工作站、雷达等气象观测设备需要不断更新换代。目前,气象部门国有资产的规模不断增加,加之,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执行前,气象部门并未计提折旧,造成每年的固定资产金额呈现递增趋势。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亟待提升,也对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加之,近几年财政资金紧缺,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不断加深,如何以合理又高效节约资金的方式配置资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命题。《规则》的修改为盘活国有资产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不再计提修购基金
修购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照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在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列支(各列50%),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新《规则》删减了原条款“修购基金”的分类和定义,重新规定专用基金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和其他专用基金,按照政府会计准则要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再提取修购基金。气象部门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了大量的修购基金,由于政策变更及历年滚存修购基金数额较大,长期挂账,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应结合气象部门各级预算单位实际,及时盘活存量资金,明确修购基金的使用内容,寻找合规的使用途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减少资金的冗余成本[2]。
(三)专用基金纳入预算管理
专用基金一般是有专门用途的由事业单位从净资产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的,包括职工福利基金、修购基金、其他基金等等。职工福利基金属于专用基金中的一类,按照非财政拨款结余40%以内的比例计提。职工福利基金的使用也有明确的使用范围。修购基金根据单位经营情况自行提取,提取修购基金的单位为不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单位。
按照新《规则》新增第三十四条款的规定,事业单位应将专用基金纳入预算管理,不再要求收支平衡,但支出不能超过基金规模。前些年气象部门各级预算单位经营收入较多,按照政策规定,计提了较大金额的职工福利基金和修购基金,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指示精神和新《规则》的要求,气象部门首先需要将专用基金剩余金额纳入预算管理,实行项目库管理,跟踪绩效评价,需要调整支付用途的,考虑与财政部门协商,出台相应部门内部专用基金管理办法。
(四)建立健全气象部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新《规则》删掉了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不再作统一规定。但是,将事业单位提供的财务报告,修改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对事业单位提供的财务数据又有了新的要求。气象部门作为中央垂直管理的科技型、公益类事业单位,在财务工作方面多注重基础的会计核算,忽略财务分析工作,致使管理层难以全面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通过财务分析了解整个部门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才是财务管理最终的落脚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聚焦气象部门资金管理风险,建立健全气象部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3]。有利于管理层全面系统完整地掌握单位资金使用情况和资产状态,为预算编制和执行以及绩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通过财务分析为管理决策层提供参谋和支撑,真正实现降低公共成本、加强管控、提升效率、支持管理决策等,乃至更好地履行其公共受托责任是气象财务人需要思考的一项重要工作。
建议按照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要素来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目前气象部门的财务分析指标主要集中在收入、支出这两大会计要素。政府会计制度执行前,气象部门的资产不计提折旧,加之在建工程建设周期长,造成各级预算单位账面资产金额较大,虚增了资产,不利于各级单位享受企业所得税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应加强资产要素的分析,定期盘点,随时跟踪单位资产的使用状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对不能用或者不适用的资产及时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处置。
通过对气象部门统计数据的梳理和筛选,建立业务(财务)数据分析模型,依据相关评价指标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准确捕捉气象工作发展“弱信号”,充分发挥统计的监督职能作用,构建完整、高效、实用的气象部门统计监督体系,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三、气象部门贯彻落实新《规则》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规则》的修订主要围绕资产管理、基金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展开,是对财会监督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展现了财经法规纪律制度的最新变化和改革成果。衔接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新要求。加大对《规则》的宣传力度,多途径、多渠道宣传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推动《规则》在气象部门的有效落地。
(二)做好新旧规则的衔接规定,及时修订部门规定
气象部门会计核算指南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规则》编制的。随着《规则》的修订,气象部门需要综合考虑“放管服”改革和事业单位各项改革等要求,如固定资产的认定标准和修购基金的暂停计提等方面要及时修订,针对气象部门的特殊要求,需要制定相应的部门财务管理办法,确保新《规则》在气象部门的有效实施[4]。
(三)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气象部门作为中直单位,机构体量庞大,但是人员较少,县局财务基本由气象人员兼任,业务水平良莠不齐。加之受新冠疫情影响,气象部门贯彻落实新《规则》难度加大。需要开阔思路,拓宽培训途径,采取多形式保证培训效果,切实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学通悟透才能确保新《规则》在气象部门的坚实落地[5]。
(四)持续跟踪,及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气象部门资金来源渠道多,项目核算数量大,财务处理难度较高,特殊情况较多。新《规则》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关注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做好反馈工作,及时上报沟通,搭建有效的问题反馈机制。发挥好财务工作的气象保障作用,助力气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
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给气象部门既带来了新的考验,又对气象部门的工作产生了新的启发。应当在全面理解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基础上,促进新规则在气象部门落地,为气象部门财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进一步推进中央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