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工作探析
2023-12-19王阳阳
王阳阳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研究背景
2023 年2 月9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做好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为推进财会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财会监督内涵丰富,覆盖面广,站在企业的角度如何将财会监督做实做好是一项十分有挑战性的工作,也引发了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正是以此为背景,结合学习成果和实践经验,聚焦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上的重点和难点,对国有企业如何开展财会监督、国有企业财会监督面临的困境、推进财会监督的措施和着力点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能够为国有企业全面宣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推进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裨益。
二、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意见》指出,财会监督是依法依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财政、财务、会计活动实施的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会监督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建立健全现代财经制度、维护规范经济秩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的财会监督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财政监督、财务监督和会计监督的加总,而是把三者有机融合并凝练升华。《意见》明确了财会监督的内涵、定位、要求、体系、机制和重点,提出构建财政部门、有关部门、各单位、相关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的“五位一体”财会监督体系,肯定了财会监督是全面覆盖财政、财务、会计监督的一种监督行为,在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在产权结构、法人治理、考核激励、现代化管理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各地区、各部门、国有企业的领导层和广大职工都在努力跟上改革的步伐,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引领科技创新,探索国有企业的现代化、市场化、竞争化的最优路径。因此,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工作既是对国有企业改革成果的重要保护,也是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国有企业财会监督工作面临的困境
作为基层组织,国有企业在全面贯彻落实财会监督工作中面临的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改革发展路上遇到的新困难。本文着重对国有企业在财务监督和会计监督面临的“人、财、物”困境进行探讨。
(一)“人”的困境
人是开展财会监督的主体。什么人去开展财会监督,什么样的人能够开展财会监督,尤为重要。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在2023 年3 月16 日至19 日,通过微信群、短信等面向有关人群投放调查问卷1 142 份,经筛选后的有效样本为1 035 份。其中:投票人最关心的问题是财会监督的职能边界和投入问题,即调查结果显示73%的人关心企业财务工作者监督职能与会计服务职能的冲突问题。调查结果进一步佐证,企业当前阶段开展财会监督的主体人群仍为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肩负服务与监管的双重身份,一方面要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高水平的财会服务,另一方面要为企业的规范经营实施高质量的财会监督。要解决服务与监管的双重任务,要解决大家最为关注的“冲突”问题,就至少要求企业具备一定“质”“量”的财务人员。
1.财务人员数“量”的合理性
一个企业究竟需要多少财务人员,与企业的规模、经营模式、业务复杂度、信息化水平,财务部门承担的职能等息息相关。因此,企业财务人员数量的合理性研究是解决目前存在的人员数量短缺、频繁借调、工作压力过大等问题的关键,也是能够保障财会监督落实的重要“人”为因素之一。
2.财务人员素“质”的匹配度
一个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财务人员,与企业的人才梯队搭建、经营发展的需要、财务部门的定位等息息相关。因此,有关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的匹配度研究,为企业搭建适配的财务人才梯队,是解决目前存在的财务人员综合水平不高、知识面单一、人才断层、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的关键,也是能够保障财会监督落实的重要“人”为因素之二。
(二)“财”的困境
财务人员管“财”,这是财务人员的最核心职能。但是,财务人员却很少把“财”用到自己身上。很少有企业能舍得在财务人员身上投入大量的培训费用和培养成本,这与企业传统的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定位要求都有很大关系。“财务工作很重要,但是财务不创造价值”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因此,在“不创造价值”的部门和人员身上花费大量的成本就显得并不经济。因此,要解决目前存在的财务人员素质满足不了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逐步推进的财会监督要求的问题,就需要企业重视财务人员的培训和培养,用更多的“财”为企业打造一支“精财务、懂业务、强监督”的财务队伍。这样的专业队伍为企业带来的成本降低、费用节约、风险防范、规范经营等都会清晰的说明财务人员只是“不直接创造价值”而已。
(三)“物”的困境
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速发展令人叹为观止,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然而,当前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化水平却不尽如人意。除却头部央企、大型国企,普通的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不能利用信息化和新技术为企业财务核算和财会监督赋能,仍依靠传统的会计记账、审计监督方法势必会给财务人员带来更大的基础工作压力,也不利于监管各种伴随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而生的创新型经济形态。
四、国有企业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建议
就企业而言,在全面宣传贯彻落实财会监督相关要求时,既要把握《意见》的全面性和普适性,又要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体现出针对性和具体性。
(一)树立新的财会监督理念
新形势下的财会监督已突破传统意义的财政监督、财务监督和会计监督。企业要全面推进落实财会监督就需要有目标统筹、资源统筹、力量统筹的“一盘棋”理念。一是打通企业内部监督的“七经八脉”,避免单打独斗、各自为营,实现有机贯通、形成合力,从而全方位、多角度的推进实施。二是转变监督传统思维,突破原有的静态监督、事后监督、节点监督,向动态监督、事前预警、场景监督转变,从而实现监督的动态完整、数据驱动和全业务场景。新的财会监督理念下,监督不再是零散的业务数据,不再是孤立的流程节点,不再是事后的会计核算,在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帮助下,将会是信息共享、看板数据、业务全场景展示,真正实现全面监督。
(二)健全企业长效治理机制
《意见》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近年来多发、易发、高发的一些突出问题,围绕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企业要对改革发展中重点领域、易错问题健全长效治理机制。一是完善财会监督规章制度,积极构建“1+N”制度体系。“1”即统筹制定抓总的财会监督办法,“N”指针对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项目实施、内部控制、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制定管理办法,全力推进报销支出标准办法建设,配套完善业务流程和操作指引,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规范程序、内控措施,为财会监督工作严谨有序开展提供制度支撑。二是建立财会监督工作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建立部门层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运行体系,为财会监督工作全面宣传贯彻落实提供组织保障。
(三)聚焦内控建设三道防线
对于企业而言,内控建设与风险管理的一体化运行,是贯彻落实《意见》的一项有力举措。企业应将内控建设与风险管理融入日常工作和业务流程中,逐步建立健全企业自身财会监督的三道防线。一是建立健全以业务部门为核心的第一道防线。由业务主责部门,负责开展本业务板块的内控标准制定及业务全过程风险管理措施;二是建立健全以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为核心的第二道防线,统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为业务部门提供专业支持和补充,落实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职能;三是建立健全以纪检、专审等内外部监督机构为核心的第三道防线,负责检查第一、二道防线的有效性,发挥查错纠弊作用,促进企业整个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
(四)提升财会监督数智手段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企业内部贯彻落实财会监督工作要着重加强新技术应用,让科技赋能管理,推动财会监督工作由“人防人控”向“智防智控”转型。一是通过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将预算指标、费用支出标准、绩效考核目标、审批审核流程等关键要素嵌入系统,从科技层面发力推进内部控制风险节点的系统化、标准化。二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分析技术,以财务报表、业务数据为基础,建立企业管理仓数据分析系统、企业财会监督数据平台和数据库,实现历史数据、关键数据的共享对接,提高财会监督的精准度。
(五)构建三方联动监督体系
在企业中,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的工作一般由不同部门履行相应职责。企业要实现目标统筹、资源统筹、力量统筹的“一盘棋”财会监督理念,就需要充分发挥这三个监督部门的联动优势,通过主动联合、深度融合、有机贯通、互通有无,来全方位推进企业财会监督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三方联动监督的顶层设计,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充分意识到三方联动机制的重要性、必要性,为三方联动监督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文化氛围。二是开展三方人员联合培养。“财、审、监”三方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各有侧重,都有着各自的职业优势、思维模式及专业要求。通过联合培训、组织交流、人员互用、岗位轮换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专业知识面和综合能力水平,为打造业务熟练、专业过硬、作风务实的专业监督队伍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强化三方监督成果互认互用。“财、审、监”三方监督职责“不冲突、有交叉、无遗漏”,三方成果的互通共享可以更加及时的识别风险、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并将问题处理纳入干部考核和绩效考评,有效解决财会监督的“后半篇”问题,为夯实财会监督成果,建立监督长效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五、结语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也进入新阶段。财会监督工作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发挥基础性、支撑性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监督体系尚待完善、工作机制有待理顺、法治建设亟须健全、监督能力有待提升、一些领域财经纪律亟须整治等问题需要解决。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更要求我们要在全面履行好担当和表率作用的同时,下大力气解决掉改革路上遇到的一些困难,理顺工作机制,夯实能力基础,着力提高财会监督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不断推动新形势下财会监督工作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