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冬残奥会遗产的公共服务转化路径

2023-12-19邹新娴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赛会遗产残疾人

沈 澈,邹新娴

(1.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2.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3.北京冬奥文化与冰雪运动发展研究基地,北京 100084)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冬奥成果人民共享……让人民身心更健康、就业更充分、生活更美好,实现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1]“共享”是宝贵的奥运遗产,建设共享型社会是新时代我国公共治理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将残疾人事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残疾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发展性强、融入性好的公共体育服务是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社会文明程度,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北京冬残奥会在残疾人服务保障、赛会参与、群体融合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奥运遗产,如何将其进一步沉淀、提炼、优化为公共服务经验,助力我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难度大、挑战性强的系统工程,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共享观、新公共管理等相关理论,以北京冬残奥会遗产中的共享理念为研究对象,收集残疾人服务标准相关的规章制度、赛会手册和公开报道等相关资料,并对5 位参与赛会场馆、城市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以及3 位北京冬残奥会观众(肢体残疾人)进行深度访谈,归纳总结北京冬残奥会完成多维度共享表达并实现残疾人体育参与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探讨奥运遗产转化为公共治理智慧的路径及方法,以提升残疾人的社会融入感,促进群体间的共享、共治、共融。

1 奥运遗产与残疾人公共服务中的共享观

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下,共享即“让人民共同享有治理成果”,维护底线、把握重点,优先解决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生存和生活问题[2],共享是奥运遗产的重要内涵,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价值导向。公共服务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与共享的内涵高度契合,各群体应无差别地参与基本公共服务,共同获得公共资源并满足发展性需求。

1.1 奥运遗产中的共享观

2018 年,国际奥委会发布《奥运会遗产战略方针》,强调奥运遗产应让居民长期受益。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表述,凸显了文化交互及公平对话[3]。2022 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结束后,中国学者从共享是什么、如何展现、应如何传承等方面阐释了奥运遗产中的共享观。吴浩[4]认为,北京冬奥会的精神遗产是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和合共生,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新实践。刘婧怡等[5]认为北京冬奥会以共享未来为愿景,坚持共享办奥理念,完成了国际奥委会遗产内容的规定动作,体现了“北京方案”。赵乾[6]认为北京冬奥会后,冰上项目训练设施应实现公共服务功能,让群众共享。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充分关注残疾人如何在北京冬残奥会中高质量共享奥林匹克盛典,如何在赛会结束后共享奥运遗产,尚未专注于研究北京冬残奥会中各个群体赛会参与的共享表达。本文认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遗产中的共享观即赛会结束后,奥运的物质、文化和人力资源仍然发挥功效,持续、普遍地惠及社会各群体。

1.2 残疾人公共服务中的共享观

中国在残疾人就业、照护、康养等方面构建了公共服务平台,成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驱动力。在残疾人公共服务研究中,学界充分阐释了中国的服务体系、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并从共同富裕、共享福利、公平就业等角度阐释了残疾人在公共服务中的共享方式,认为应提升残疾人的公共参与能力,保障其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刘婧娇等[7]认为,新时代残疾人福利的理念是促进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是促进平等、参与、共享。白维军等[8]认为社区应以就业帮扶、社会融合、权益保障等措施帮助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张晓阳等[9]认为学术界应关注残疾人社会融合的介入策略和平等共享理念。共享是残疾人服务与奥运遗产的共同理念,也是北京冬奥会的价值意涵,现有研究尚未总结北京冬残奥会中关于共享的成功经验及公共治理遗产,未能充分关注残疾人如何通过体育共享来满足个人发展需要。基于此,本文将共享作为奥运遗产与公共治理的结合点,探析如何让北京奥运遗产中的共享理念在公共服务中更广泛地惠及残疾人,并转化为公共服务治理智慧。

2 残疾人公共服务共享的理论依据

保障残疾人的共享权益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重要价值理念,也蕴含于不同学派的公共管理理论中。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从主体角色、内容层级等维度解释了残疾人公共服务中的共享观,即残疾人应从基本生活到身心发展的各层次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能够以不同身份参与、影响乃至修正公共服务,实现多层次、多角色共享。

2.1 残疾人多层次共享:从基本共享到发展型共享

物质、精神、制度、思想和价值是构成文化的关键内容,也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文化维度[10]。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能较好地解释残疾人的基本共享。罗尔斯提出,所有人都处在最广泛的平等自由体系中,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全体成员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务受益权。罗尔斯在“公平的差别”原则中提出,“社会分配应该对‘先天不幸或运气较差者’等‘最少分配者’有利”[11]。受制于自身功能限制,残疾人在公共服务参与路径、信息接受方式、公共活动空间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基本共享”的公共服务应提供残障津贴、必要的假肢和辅助器具、保护性就业等专项内容,以补短板的方式弥补残疾人公共资源获取能力的不足,维护残疾人的生存底线。

从物质到价值观,不同层次的社会发展成果为公众的多层次共享奠定了基础。在残疾人公共服务领域,共享不仅包括满足日常生活、功能辅助、恢复护理等生存需求的基本共享,还包括实现个人价值、社会融入、身心成长等高层次需求的发展型共享。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就在生产资料公平和分配正义的前提下,强调了物质及阶级基础上的思想及价值共享。马克思认为,共享正义的内涵更丰富,无产阶级如果不能共享精神性成果,就不能在科学知识、文化水平等方面实现自我提升,人类整体解放的构境叙事便缺失了现实精神力量。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联合起来的个人”共同支配生产资料,共同享受大家创造的福利,实现人的共享发展[12]。在更广阔的共享观指引下,发展型福利被纳入残疾人的公共服务体系,并且创造了更多的社会参与机会,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提升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融入感。2008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着力建设发展型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结合上述理论和中国实践,残疾人的公共服务应具有内容上的纵向多层次性,满足经济、安全、社会交往、自我展示等不同层级的目标乃至实现综合性的康养目标。

2.2 残疾人多角色共享:从基本参与到深度融入

20 世纪70 年代末,新公共管理理论(New Public Management,NPM)在学术界兴起。与传统模式相比,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民主参与及个人责任,主张适当削减政府职能,政府是引导者而非实施者。政府服务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绩效接受市场检验,“社会服务的效率体现在对顾客的吸引上”[13]。新公共管理理论重视顾客的声音及反馈,个体不仅是公共服务的被动接受者,更应自主选择服务内容并进行意见表达,深度参与公共服务。基于此,残疾人不仅是公共服务的受益者,也是公共服务的建议者、供给者、完善者,甚至是改变者。在公共文化体育中,残疾人具有多元身份,包括但不限于参赛者、观赛者、管理者、评价者、服务者和决策者。接受服务只是残疾人的公共体育基本参与,畅通无障碍地进行意愿表达、服务评价,甚至完成自主服务,实现新公共管理视域下残疾人的深度参与。

综上所述,不同的公共管理理念支持并解释了公众如何实现公共服务的多角色、多层次、全流程参与,也关注了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各群体在公共服务中的平等参与权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在实践中诠释并延展了现有理论,对残疾人的体育共享进行了中国式展现。

3 北京冬残奥会中的残疾人体育共享

残疾人的体育共享需要以多重角色深度参与各个环节,满足个人需求并进行自主表达。2022 年,中国对北京冬残奥会进行了高规格的战略定位、持续化的制度建设和系统化的服务设计。中国以共享为重要元素阐释北京冬奥理念、制定赛会标准并落地志愿服务,助力残疾人以多重身份全流程参与奥运活动并康复身心,实现公共服务的基本参与、自我提升及全员共享,在赛前、赛中及赛后各环节对残疾人体育共享进行了中国式表达。

3.1 赛前呈现:共享理念的思想沉淀与行为动员

北京冬残奥会遗产包含尊重、扶持、友爱等要素,构成了“一起向未来”的共享理念,广泛动员残疾人参与赛会筹备、火炬传递等活动,为冬残奥会的场馆设施设计、志愿服务、公共服务奠定了思想基础。

3.1.1 共享理念深度阐释,多种文化交融对话 北京冬残奥会的共享理念根植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形成于奥运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北京城市性格的深度交融。共享是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上述精神内核充分融入国家战略性重大活动。不论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格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互助思想,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都体现了和衷共济、协作共赢的价值观。北京成功举办了1994 年“远南”运动会、2008 年残奥会等高规格残疾人体育赛事,形成了相互尊重、包容理解、服务至上的办赛风格。2022 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为“一起向未来”,与北京“首善之都”大气包容的文化理念高度契合。奥运遗产和中华文化都蕴含了不同群体间平等交融、协同扶持、共享发展的理念。残疾人通过体育获得更多的社会融入机会、更平等的社会参与过程、更丰富的社会共享成果,这是奥运的基本价值导向,也是中华文化包容性、友善性的生动体现。

3.1.2 共享理念赛前落地,残疾人多角色参与 现代助残理念认为,残疾人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为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将北京冬残奥会提升到全新的战略高度,筹备过程中对残疾人进行了广泛动员,有效发掘了体育管理、运动竞技、公益服务等领域人才。自2016 年起,中国连续举办“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与其中。此外,中国还建设了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和多个冬季项目基地,全国冬残奥运动员由不足50 人发展到近千人[14]。基于此,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达到217 人,为历届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除专业运动员外,残疾人还在赛会其他组织环节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中21%为残疾人,覆盖了多个行业的优秀残疾人代表[15];开幕式上,800 多名参演人员中30%是残疾人;志愿服务岗位选拔了19 名具有专业能力的残疾人[16]。我国残疾人以管理者、服务者、展演者、竞技者、体育及文创产品生产者等多种角色全面参与到赛会筹备中,成为赛会组织的重要主体,共享奥林匹克的成就感。

3.2 赛会表达:共享理念的集中化呈现

赛会表达是在比赛期间,主办方通过赛场服务、赛会组织、赛事安排等,在短时间高度凝练地完成比赛的价值观呈现。赛会表达是即时性行动表达,源于赛前的历史沉淀、体育认知和文化传承,并在赛后将赛会精神凝结为运动遗产,惠及后续利用并产生深远影响。在北京冬残奥会举办期间,中国提供了精细化、人性化、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实现了设施、观念、信息和服务无障碍,保障了残疾人享有基本参与、赛场自由呈现及意愿畅通表达的权益,构建了多层次的发展型共享平台。

3.2.1 赛会硬件设施助力残疾人自主参赛 首先,以制度建设明确硬件设施标准。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制度规范和行动指南,如《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等,确保赛会无障碍设施及服务的规范化、国际化、人性化。各项规定既明确了基本原则,又精细到具体操作,规范了赛场中的无障碍设施与参赛及观赛残疾人的比例要求,明确规定服务中应如何保障残疾人的人格尊严,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残疾人共享冬奥体育的权益及可行性。

其次,以专用设施实现“补偿性”的起点公平。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根据不同人群的实际需要,分别设立专门的服务设施,以“补偿性”福利弥补运动功能限制,保障残疾人的基本参与权。例如:赛会为肢体残疾人设立福祉车、备用轮椅和拐杖等通行工具,为视障残疾人提供可触摸式盲文阅读材料和地图等,助力残疾人实现信息共享和无障碍参与。北京冬残奥会满足残疾人运动员现实需要的同时,也提升了赛会参与的便捷性。例如: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残疾人运动员专用道可实现坐姿运动员热身、参赛、赛后采访等环节的全流程独立完成[17]。所有场馆从公共区域到竞赛区域,都设置了无障碍道路、出入口、电梯、服务台、语音提示系统、标识系统、专用防疫物品摆放台等,视野好的观众席被预留为轮椅席位,确保残疾人运动员及观众处于体育参与的公平起点上。

再次,以整体性设计保障群体间的融入性公平。赛会筹办之初,中国就设定了两个冬奥“同步筹办、一岗双责”的基本理念,注重常规设施的残疾人适用性功能转换。北京冬残奥会竞赛场馆全部沿用冬奥会已有场馆,并进行相应转换和调整,实现设施兼容、无障碍参与。例如:冬残奥会在冬奥会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加宽测温门以保障轮椅通过,不为残疾人增添额外的参赛成本;赛场常规设施的桌角、凳角等尖锐处都贴上防撞保护条,候场室的桌椅均摆放在残疾人使用及通行的最佳位置;赛会场馆和冬残奥村所有动线保证无障碍通行,将残疾人需求融入普通人生活。通过设施的“适残化”改造,北京冬残奥会以较低的办赛成本保障残疾人的参赛获得感,促进群体间融合。

最后,以科技赋能残疾人的深度自我表达。北京冬残奥会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构建了无障碍智慧服务平台,为残疾人提供了有“爱”无“碍”的高品质服务。如手机App 无障碍路线导航、奥运村内生活设施智能控制、咨询智能播报系统、机器人服务等,都可以让残疾人结合自身特点及需求自主选择服务内容,并进行畅通的意见反馈及服务评价。科技赋能降低了残疾人的体育参与成本,提升了残疾人自主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助力其完成自我表达,实现纵向深度参与,塑造了友好型体育环境。

3.2.2 赛会软件服务实现平等化的尊重与交融 赛会服务特别是志愿服务是柔性的奥运价值表达方式,主要通过志愿者的陪同、引导、支持等体现人文精神、体育情怀及共享价值,是国家助残观念的外观化表达。北京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兼顾中西方的助残理念,充分结合残疾人的平等观念和自主意识,在实践中优化了中国传统的“大包大揽”“事无巨细”式助残模式,通过提前构建残障友好的竞赛及观赛环境、“全程陪同并适时介入”的服务方式、有尊重感的沟通提供了平等化、精细化的共享服务,保障了残疾人运动员的自主、深度、全面参与,促进了群体间的交流与共情。

志愿者JLY:“与残疾人运动员交流的时候采用蹲姿,让自己的身位与运动员在同一高度,平视交谈。残疾人运动员更期望被视作普通人,或是正常的独立个体。运动员的个人能力很强,十分灵活,大部分动作可以自主完成。我们只需要随时关注,在获得其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碰触他们的轮椅等工具来辅助他们。”

志愿者WLY:“在赛会服务过程中,残疾人丰富、积极的内心世界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新西兰运动员对颁奖花束很感兴趣,他安静沉稳,对世界有着敏锐生动的洞察力;德国运动员开朗热情,和我分享德国与中国在赠送礼物方面文化内涵的不同,他们对生命和运动的热爱重塑了我对运动的观念。自冬奥结束后,我竟也养成了有氧运动、控制饮食的习惯。”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将普惠与特惠相结合,兼顾残疾人的“保护式”共享,更注重“融入式”共享。同时,中国将补差与赋能相结合,进行精细化组织设计,志愿者适度介入,结合科技赋能,提升残疾人共享奥运的可行能力。赛会表达是冬奥共享的主体和关键,是共享理念的集中化行动阐释,是奥运遗产向公共服务转化的必要前提。

3.3 公共服务:共享理念的时空拓展

以重大体育赛事为契机,提升举办地的公共服务质量,是奥运共享理念的时空拓展。北京冬残奥会的公共服务拓展在筹办之初已经开始,长期延续并广泛惠及残疾人,实现了冬奥治理向公共服务的初步转化。2019 年11 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 年行动方案》(京政办发〔2019〕20 号),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周边等区域为重点,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并实施常态化管理。在实践中,北京打造了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和100 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18]。同时,北京优化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健全公共交通中的无障碍通行设施,部分医院手语导医覆盖挂号、就诊、取药、化验等全流程,方便残疾人患者就医,同时增加盲文书籍和“有声电影”的供应量。河北张家口赛区在2018 年至2021 年7月新建及改造盲道350 多公里,缘石坡道4 422 处,为残疾人出行提供更便利的条件[19]。时空拓展将共享的要义从体育盛会拓展到社会公共服务,实现了奥运遗产的落地化、普惠性表达。

肢体残疾人ZHJ:“有了这些‘无障碍圈’,我出去看病、买点东西方便了很多。我在一家电子用品商店还看到了盲人导购员。我希望这些福利能维护好,长期为残疾人服务。如果能够进社区服务,就更好了。”

城市公共服务体现了奥运会为残疾人带来的公共体育福祉,是奥运共享理念的时空拓展。公共服务能够促进社会群体广泛参与奥运,优化公众体育认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通过良好的赛前呈现、赛会表达和公共服务时空拓展,完成了共享理念的中国化阐释,特别对残疾人运动员如何全面、深度、自主参与体育活动,共享文明成果,进行了生动诠释。北京冬残奥会的赛前呈现是历史文化的长期积累,赛会表达是国家能力的集中展现,公共服务拓展是奥运遗产的总结延续,三者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逻辑上相互关联,共同完成了北京冬残奥会中的残疾人体育共享。

4 北京冬残奥会遗产向公共服务转化的路径

北京冬残奥会增强市民的助残意识,促进“残健融合”,增强社会建设的包容性[20],充分体现了群体间共享的内涵。赛事结束后,奥运遗产需转化为长期性的公共服务,通过有效措施提升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可行能力,实现深度参与和自主表达,进一步深化平等、参与、共享的残疾人社会融合理念。将北京冬残奥会遗产落地为残疾人普遍受益的公共体育资源,本质是将赛会期间的短期服务向长期治理、特定群体向全面普惠、展示化表达向沉淀型福利转变。转化过程既要探索赛前与赛后的不同表达路径,又要传承奥运成功经验。

4.1 奥运设施持续使用:多渠道保障残疾人参与公共服务

促使奥运设施从赛会时间内的集中化、竞技化使用转换为持续性的大众化、普惠化运行,是实现残疾人公共体育文化参与的准入性环节。残疾人的体育参与需求体量小,硬件设施质量安全标准高,需要配置餐饮、休息等全流程无障碍设施。低需求量及高成本增添了奥运场馆设施的闲置风险。北京冬残奥会的硬件设施需要进一步融入公共治理,为残疾人的公共体育文化参与营造友好环境。

4.1.1 以科技遗产赋能,降低残疾人参与成本 北京冬残奥会的人工智能、网络平台等助残系统可以向公共服务领域普及,为残疾人提供体育资讯、教育科普、智能语音、出行导航等服务,实现公共服务智能化,降低残疾人配套设施的运行维护成本。应兼顾残疾人现实需求设计智能产品,依托数字媒体平台技术助力残疾人实现远程观赛、居家健身及群众体育参与[21];推行手机终端App 预约服务,保障残疾人就近使用冬残奥会的专门运动设施,在使用期间接受特定的安全保障及体育指导。

4.1.2 以制度遗产明确标准,提供高质量服务 北京冬残奥会制定了详尽的无障碍体育场馆标准,应适时普及到公共服务中并优化现有设施,保障残疾人顺畅、安全、便捷地参与公共体育活动。应落实冬残奥会期间发布实施的城市无障碍设施标准,充分依托无障碍通道、商业网点、公共交通、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助力残疾人尽可能全流程自主获取公共服务,全面融入社会生活。应延续并优化赛会期间的区域合作,促进残疾人文化体育设施跨地区资源共享、标准统一,提升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及均等性,降低区域间合作的制度成本。

4.2 传承志愿精神:培育自主共享的助残文化

中国的传统助残方式是为残疾人提供庇护性服务,虽然为个体提供了有效支持,但淡化了残疾人的社会融合[22]。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建立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对残疾人的公共服务也应从庇护性转变为融入性,借鉴冬残奥会“需求导向、适度介入”的助残理念,培育自主共享的助残文化。

4.2.1 以残疾人需要为导向,提供精准服务 公共服务中,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介入帮扶时应以残疾人的现实需要为导向,认可并尊重残疾人自身的行动能力和思辨能力,根据需求提供精准、适度服务,既协助残疾人获取服务并保障自身权益,又维护其参与公共服务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志愿者LYK:“以前我与残疾人的接触比较少,冬残奥会的经历更新了我的观念。以前我认为帮助残疾人就是大包大办、无微不至,但是现在我觉得要更加尊重其自力更生的能力,他们有能力完成自主行动。在其明确提出帮扶要求时,我们再给予帮助。以后在生活中和志愿服务中,我都会关注到这一点。”

4.2.2 以残疾人成长为导向,加强群体互动 公共服务应助力残疾人实现社会融入,促进残疾人与其他群体共享体育文化发展成果,共同学习成长。社会组织和志愿群体应培育“关注、信任、辅助、共融”的新型助残文化,将公共助残服务与残疾人的身心康养、个人成长相结合,在服务中发现、发掘残疾人对公共服务的参与、评判、建议能力,营造“尊重信任—适度介入—共同提升”的残疾人友好型社会环境,加深残疾人在公共服务中的参与感、融入感和获得感,促进群体间共享。

4.3 助力残疾人全面融入公共服务:以奥运遗产带动发展型共享

残疾人的社会需求包括生存、安全、社会交往、自我实现等多个层次,文化体育参与充分体现了残疾人的自我价值,有助于残疾人的发展型共享。应将北京冬残奥会遗产融入公共体育参与,并以体育参与带动残疾人的多层次社会发展。

4.3.1 以奥运遗产带动残疾人稳岗就业 探索体育产业、文创产品、公共服务等奥运遗产相关领域残疾人就业岗位,提供专业运动、体育辅助、产品设计及制作、同伴服务等就业机会,并以专门设岗招聘、灵活就业及家中就业等形式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提升就业便捷度。应提升体育对残疾人就业的持续化、常态化带动作用,在成都大学生运动会、杭州亚运会等国际重大赛事中延续北京冬残奥会经验,为残疾人提供专项岗位。全社会将创造并稳定残疾人就业岗位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为残疾人提供专项就业培训指导,提供就业信息并维护就业权益。在公共体育服务等领域为残疾人提供专项公益性岗位,促进残障群体的人力资源潜能开发和社会融入。

4.3.2 以奥运遗产带动残疾人高层次福利发展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促进残疾人冰雪运动普及,“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每年参加人数达30 万,全国共有8 所特殊教育学校被确定为冰雪特色学校,7所特殊教育学校成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23]。应以此为契机,推动残疾人体育参与和教育、康养相结合,带动残疾人高层次社会福利发展,使体育教育融入残疾人终身学习;通过体育培养强身健体、社会融入意识,常态化举办残疾人专项赛事及群众健身活动,为残疾人搭建社会交往和自我实现的平台。

4.3.3 以奥运遗产带动残疾人公共表达 公共表达是残疾人公共体育参与的深层次环节。应借鉴北京冬残奥会的智能化服务经验,延续使用北京冬残奥会产品并开发新的参与平台,确保视力、听力、肢体残疾人等群体都能通过合理的渠道准确表达个人诉求和意愿。此外,应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参与平台,借鉴冬残奥会的智能化、多元化信息发布方式,在相关政策发布、专项设施建设及相关活动举办前面向残疾人广泛征求意见,在事中同步关注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在政策推行、设施投入使用及活动举办后,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将残疾人意见表达作为公共服务优化提升的重要依据。

5 结语

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是残疾人共享健康、融入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北京冬残奥会的共享理念为我国残疾人公共服务带来新的治理智慧。冬残奥会遗产的高效价值转换能够带动残疾人在公共体育服务中实现身心康养,满足多层次需求,助力我国构建残疾人友好型社会,带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赛会遗产残疾人
赛会制视角下中超联赛不同水平球队位置球员跑动表现分析
遗产怎么分
千万遗产
鸟的赛会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遗产之谜
遗产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