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的十年经验与新挑战

2023-12-18金姬

新民周刊 2023年46期
关键词:倡议共同体一带

金姬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相关学术论坛层出不穷,不流于“空谈”而最终可以落地的国际交流更有意义,11月24日至26日在复旦大学举办的第七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就是这样一场承前启后的头脑风暴。

此届论坛以“‘一带一路’的十年经验与新挑战”为主题,“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相关领域的近两百位国内外政、商、学界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回望过去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全球性治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一带一路”的下一个“金色十年”提出“复旦方案”。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

10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而在此次论坛开幕式的演讲环节,与会专家也回顾了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倡议给全世界带来的影响。

11月24日至26日在复旦大学举办的第七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齐炜分析“一带一路”十年成就的两个重要经验,坚持“一带一路”初心,助力各国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对现代化的追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市场化高标准,持续作为“行动派”,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和制度性开发,分享市场机遇。

匈牙利雅典娜基金会主席诺伯特·希兹马迪亚(Norbert Csizmadia)说,在多极化秩序下,要借助地理学、结合亚洲视角和中国视角理解世界的复杂性、连接性和可持续性。“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欧亚地区的新时代,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中国贡献,是真正的合作共赢。匈牙利是首个加入“一带一路”的欧洲国家,开展了匈塞铁路项目,双方要合作建立欧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共创未来。

Aiyana国际首席运营官亨利·迪尔曼(Henry Tillman)指出,中国在基础设施、绿色能源、数字技术、新能源汽车和中医药等多个领域取得领先地位,通过在新疆启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和文化联系,中医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得到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在东南亚蓬勃发展。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不仅给相关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

对此,开幕式主持演讲的几位嘉宾有关“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做出了更多阐释。

巴基斯坦前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Masood Khalid)表示,多边主义、区域合作是大势所趋,“一带一路”倡议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了基础设施、技术和发展赤字方面的困难,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符合全球发展中国家愿望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应同合作伙伴一道加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共同维护国际秩序,保卫人类和平。

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马来西亚国会众议院原副议长翁诗杰提出,“一带一路”的全新阶段是开展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未来“一带一路”项目的未来支柱,旨在通过解决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危机来应对其他竞争性倡议的挑战,中国的绿色技术将被引入发展中国家,建设互利共赢的全球共同体,重塑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曾敬涵分析“一带一路”在欧洲取得的成就和影响。面对不同欧洲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理解,他列举不同的“一带一路”叙事以及反响,认为在未来国际政治将面临叙事之争,战略叙事则是国家塑造国内国际行为体行为的重要工具,包含身份叙事、政策叙事和系统叙事。

作为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紀工程,共建“一带一路”的第一个十年只是序章。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共建“一带一路”将会更具创新与活力,更加开放和包容,为中国和世界打开新的机遇之窗。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表示,古丝绸之路文化、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构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四大支柱”。党和国家的理论工作者要围绕“筑牢‘四大支柱’”建新功,需在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方向深化研究,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建言献策。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行政官周强武认为,战后国际治理体系在国际安全、经贸合作和国际发展领域正面临着挑战,为进一步推进国际治理体系改革,全球南方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协作,伸张正义、共推改革,世界大国特别是北方大国应在改革上率先垂范,要加强南北对话,做大合作蛋糕,持续推动多边治理改革,更好发挥新兴国际机构的作用。

塞尔维亚国家“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博扬·拉力奇(Bojan Lalić)表示,道路、港口、铁路、管道是“一带一路”的重心。在下一个十年,除了硬联通基础设施,人本身也将是战略的核心,即“以人为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欧盟使团经济商务处原公使夏翔讲述了中国与欧盟的两个重要战略计划——“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门户计划”之间的关系,以及中欧的潜在合作机会及挑战。他表示,中欧应以更开放的心态积极开展战略对接,精心规划好路线图,确立重点合作方向和领域,敲定双方可合作项目,以期取得1+1大于2的合作效果,共同推动全球互联互通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面向未来,共建“一带一路”仍会面临一些困难,但只要各方携手同心、行而不辍,就能不断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商、共建、共享,让共建“一带一路”越来越繁荣、越走越宽广。

猜你喜欢

倡议共同体一带
爱的共同体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