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古诗词教学策略的优化
——以部编版七年级古诗词为例

2023-12-18浙江省杭州市启航中学韩小凤

天津教育 2023年32期
关键词:群文杜甫可视化

■浙江省杭州市启航中学 韩小凤

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下古诗词教学仍然陷于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单篇化、知识化、模式化进行的困局。本文提出群文阅读、可视化、诵读积累等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可以拉近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诗词或凝练或优美或含蓄地传递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美好的追求,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语言艺术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古诗词不仅是初中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生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对初中生来说,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加强对作品思想内涵与语言艺术的探究,既有助于增加文学知识积累、提升审美水平、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又有助于他们理解中华文化,肩负起文化传承使命,增强文化自信。然而,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局

(一)单篇化的教学模式

在古诗词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循规蹈矩地进行单篇化教学,很少将目光投射到不同作家同类型作品或者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同类型作品的比较上,缺少联读和纵横对比意识,很多时候直接对语句进行翻译,简单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并未带领学生自主体会诗句的丰富内涵。此时,学生与诗人、诗句和词句之间是有距离的,往往“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学生与作品之间的隔膜未能消除。

(二)固定化的教学环节

古诗词语句凝练含蓄,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岁月积淀,要想通过短短的一节课来理解其中蕴藏的细腻情感和复杂意象是很困难的。然而教师由于时间限制,往往会挑选那些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和容易考查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竭尽全力地让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去学习,记住重要知识点。“背景介绍——重点字词——诗句意思——中心思想”这样固定化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记住知识点、背诵诗篇,但未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体性,学生难以掌握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方法,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探究。

(三)单一化的诵读方式

或急或缓、或高或低的声音与节奏,诵读用其表情达意,学生通过诵读的形式体会和模拟诗人内心或明丽或轻快或激昂或沉郁的情感。仅在课堂上齐读或个人读未能有效地将古诗词的节奏缓急、平仄变化所带来的韵律感,以及诗人丰富的情感表达与学生个人的独特体验紧密相连,难以激起学生吟诵古诗词的兴趣,更谈不上内化为个人情感与精神品质了,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停留在文字层面,缺乏对诗歌韵律美的享受。

二、古诗词教学策略的优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将古诗文中的格言警句、优美意境等融入学生的语文生活,使其欣赏品味和审美能力有所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优化古诗词教学策略、丰富古诗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一)群文阅读策略

《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一文提出“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由此可以知道,围绕确定的议题整合多首诗歌,古诗词群文阅读通过对比和探究来凸显作品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从而使学生对古诗词建构起更清晰的整体性认知。例如:学习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中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教师根据送别友人这一主题,另外选择了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渡荆门送别》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补充阅读王昌龄的《巴陵送李十二》,意在呈现同一诗人于不同时期,以及同一时期的不同诗人作品中的对送别友人这一永恒主题的表达。进行比较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词句、意象、情感基调等方面对这组送别诗进行对照分析,提示学生重点关注李白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抒写离别之情的角度和方法的异同,然后探究得出自己对这一类型诗歌的初步认识。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将同类型古诗词进行比较、对照,区分其异同,从而建构起对文本意蕴更丰富、更深刻的认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学生在阅读与学习过程中逐渐走进诗歌,不断地理解、探索、辨别,感受到了读诗的乐趣,增强了整体性阅读意识,提升了综合分析与筛选整合的能力。群文阅读策略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激发了课堂活力,既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又有助于推进古诗词教学策略由浅入深地优化。古诗词教学运用群文阅读策略,既可以积累语言,发展认知,也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为接下来的古诗词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可视化策略

从飞鸽传书到有线电话,再到如今的可视频电话,人们已经从文字语言时代迈入图像视频时代。时间轴、思维导图、鱼骨图以及各类图片、视频等可视化信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阅读材料中,初中生对视觉图像信息接触得更多、更深,也更为敏感。古诗词阅读也需要创新,而结合视觉图像信息对古诗词进行整合式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有效途径,能够贴合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1.画的使用。

古诗词教学应当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字词、句式、修辞等形式包裹着的“言外之意”,借助可视化的工具将这一过程化繁为简,以文字与视觉的整合,消除古诗词与学生之间的时间隔膜,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强化学习成果。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从三幅画中选择一幅作为本首元曲的配图,并阐述理由。

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诗歌中人物、景物、情感基调与图片的对应关系,借助图片,完成诗歌文本理解——图片色彩、线条、意蕴解读——辨析诗歌与图片的对应关系——概括理由——语言输出的思维过程,从而对“借景抒情”这一手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图的使用。

在教学七年级下册《望岳》时,教师就采用了可视化工具——时间线和思维导图。本单元强调在写景状物中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提出人要具有美好的品德与坚定的志向,要心怀远大理想与切实责任担当。教师围绕第五单元议题组织一组诗歌,如《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春望》《旅夜书怀》《登高》等,这些诗歌出自杜甫不同的人生阶段,很好地体现了杜甫的诗歌成就以及人格魅力。课前,教师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搜集有关诗人杜甫的生平介绍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以此描绘出杜甫生活与作品的时间线,直观地呈现了杜甫一生的四个时期(读书与壮游—困居长安—乱世为官—西南漂泊)。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材料,筛选了诗人重要的经历、与李白等友人的交往及各个时期代表作品,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整合,最终进行组内交流汇报与班级交流展示,达成对杜甫生平及其作品特点的进一步认知。通过可视化工具的运用,学生具体而直观地认识了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有着“会当凌绝顶”的远大抱负和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创作出无数佳作流传后世,正如其中一个小组所概括的:杜甫受到后世的推崇,不仅仅因为他拥有杰出的诗歌才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具有心怀天下苍生的广阔胸怀。通过时间线与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快速且直观地感受到了杜甫的鸿鹄之志和悲悯情怀,以及他与李白的诗作互答,明白了为何以“诗圣”称呼他,为何以“诗史”来总括他的作品,为何以“沉郁顿挫”来品评他的诗风。

由此可见,恰当运用可视化工具来学习诗歌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全面地梳理诗人的生活经历,促使其从时代背景和诗人境遇深入理解作品意蕴和创作风格。学生在使用可视化工具学习探究中提升了信息收集、筛选、概括、整合能力,接受了精神层面的洗礼,诗人的人格魅力与作品包含的淳厚情感从道德修养上引领学生成长,这是单篇串讲或知识化讲解很难达到的效果。

(三)诵读积累策略

从部编版语文古诗词篇目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来看,七年级注重对古诗词文本内容的概括与理解、知识的掌握与积累,八年级注重对古诗词的文体特点与意象、意境的感受与品味,九年级深入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剖析作者的心路历程与达成对作品的独特感悟,有层级递进的阶段性要求。因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起始阶段就要激发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通过晨读、课前时间帮助学生积累与课内作家、作品、体裁相关的古诗词,让学生对古诗词的不同体裁特点有所了解,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感,提升诗歌鉴赏能力的目标。

1.利用各种朗读软件和视频剪辑软件工具。

郑桂华教授曾提出诗歌教学的三个步骤:判读,即读懂诗歌的内容大意;对接,即联系旧知识或以往经验,与诗歌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抒发,即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或吟诵来体会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古诗词教学要十分重视诵读这一环节,“诵读是将静态的语言文字内化为动态的个人言语的活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也多次提到对朗读以及对朗读设计的要求。七年级古诗词在课后提出了对诵读的不同要求:反复诵读、多读熟读、有感情地诵读。七年级的学生对朗读设计已经有了学习基础,完全可以将朗读设计的知识迁移到古诗词诵读上,积极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在设计与诵读的过程中完成判读——对接——抒发的闭环。

当代的中学生成长于影音时代,他们对各类视频、音频软件的接受度较高,使用的熟练度也较高,这一点完全可以加以运用。在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4 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中,教师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配乐朗诵比赛。如图1 所示。

图1 配乐朗诵比赛流程图

与仅仅在课堂上齐读和个人读相比,这样的朗读比赛更能调动学生多感官情感体验,学生在聆听示范朗诵时,为自己的朗诵作品配乐时,为自己的朗诵作品配图时,既接受了他人对诗歌的演绎,又融入了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跨越了时空,拉近了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比赛过程中评分规则的制定提升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既促进了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与传承,又培养了其文学素养与文化自信。而在本次活动反馈中,班级里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这样的诗词朗诵比赛有利于自身的古诗词学习,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

2.利用晨读及课前时间。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课程标准要求,将朗读与积累贯穿始终,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中深入体会古诗词的文化韵味。“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及课前是古诗词朗读的良好时机,也是积累古诗词的机会。朗读材料不仅可以来自课内,也可以来自课外,可以是同一时期的作家作品、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也可以是相同主题或相同体裁的作品,为学生古诗词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部编版7-9 年级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六首李白的作品和六首杜甫的作品(如表1 所示),凸显了“李杜”的文学地位,体现了教材对代表性与典范性的重视。因此,利用晨读及课前时间对这些作家的作品进行朗读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积累与理解,也有利于古诗词联读和群文阅读的开展。

表1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李白、杜甫的作品

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体诗与词占有不小比重,可以将相同体裁的作品放在一起诵读,加深学生对同一类型作品特点的了解,体会其在句式、节奏上的韵味,感受作家内心涌动的情感。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新增了《满江红》(小住京华)《卖炭翁》《潼关》《晚春》等以爱国、笃志、惜时为主题的古诗词,因此,在选择朗读材料时还可以有意识地按照诗词主题选取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信念、奋斗进取有重要意义的古诗词,既有量的积累,又有情感价值观的引领,以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恰当地运用群文策略、可视化策略和诵读积累策略有助于突破当下古诗文教学单篇化和知识化的困局,为师生共同探索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可行的路径,旨在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会读诗、好读诗、乐读诗的人才。

猜你喜欢

群文杜甫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杜甫改诗
群文活动
杜甫与五柳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