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背景下自动化类专业育人模式构建
2023-12-18朱名强韦娟隆丹宁
朱名强 韦娟 隆丹宁
【摘要】本文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智造院教工党支部创建为例,分析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背景下自动化类专業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自动化类专业“匠心星”示范党建品牌引领校企行协同“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以“匠心”育人为核心,以“党建+专业”双融双促为主线,以一支一品“匠心星”示范党建品牌为引领,以“党建+阵地”“党建+基地”“党建+队伍”融合共建的实践行动为载体,以校企行协同“岗课赛证创”融通模式指导人才培养,培育具有“红心”的新时代“匠星”。
【关键词】样板支部 自动化类专业 匠心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7-0064-05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简称智造院教工党支部)为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于2022年通过验收。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背景下,我院党建与自动化类专业育人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首先,党支部建设品牌不够突出,特色不够明显,与专业建设融合度有待提高,出现“两张皮”现象,专业教师育人理念不够全面。如:自动化类专业的教师比较注重专业技术技能水平、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提高工作,存在“重教研、轻党建”“重专业教育、轻思政教育”“重技能,轻素养”等现象。其次,党支部在专业实训基地资源整合中作用不突出,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教师在实训基地、实训室的建设、管理中先锋作用发挥不充分,引领实践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工作不足。最后,党支部对教师资源的整合、课程团队的建设、师德与师能并重等方面力度不够,党员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战斗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针对以上问题,智造院教工党支部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的过程中,将党建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构建了“匠心星”示范党建品牌引领校企行协同“岗课赛证创”融通的育人模式,培育具有“红心”的新时代“匠星”。
一、“匠心星”示范党建品牌引领校企行协同“岗课赛证创”融通的育人模式的构建
智造院教工党支部在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过程中,推进党建文化与人才培养、产业需求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强化“匠心”聚力、向心力,以建强育人阵地激发“匠心”活力、战斗力,以融入产业需求增强“匠心”动力、执行力,筑牢“党建+育人”服务智能制造产业的“根”与“魂”,打造了一支一品“匠心星”示范党建品牌,构建“匠心星”示范党建品牌引领校企行协同“岗课赛证创”融通的育人模式(见图1)。以“党建+阵地”“党建+基地”“党建+队伍”融合共建的实践行动为载体,促进“三全育人”工作。以“匠心星”示范党建品牌打造为抓手,铸就师生党员的“匠魂”,树牢党员自我监督的“匠德”,凝聚师生的“匠心”,打造铸魂育才的“匠营”,建设“匠人”师资队伍,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的“匠群”,培育具有“红心”的新时代“匠星”。
智造院教工党支部以“匠心星”示范党建品牌为引领,精心建立党建与专业建设、育人工作相融合的载体,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和党建工作质量,引领党组织和党员教师将示范党建品牌融入育人工作中。“匠心星”示范党建品牌“匠心”与“匠星”相融合,培育有“红心”的新时代“匠星”。“匠心”既寓意为“工匠之心、工匠精神”,筑牢“匠心”思想根基,又寓意为“一颗红心”,有“匠心”,人人皆可成为“匠星”,成技能之星、创新之星、爱国之星、奋进之星、工匠之星。
校企行协同是指开展“党支部+企业”联合共建,构建共建共享共赢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校企深度融合平台,全面提升校企行协同育人水平。校企行协同方式及内容主要有:共建产业学院,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共同进行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等。校行企协同促进行业企业需求、岗位需求融入课程设置、课程改革、教学设计、技能考证、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过程,紧跟产业发展趋势,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岗位需求侧的紧密对接。
“岗课赛证创”融通中,“岗”即职业岗位,职业岗位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课”即专业课程,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打造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赛”即技能竞赛,技能竞赛能检验和衡量人才培养质量;“证”即证书,各类职业技能证书或资格证书是人才培养的技术技能水平的体现;“创”即创新创业精神、思维及能力,主要包含创新创业类大赛、创新作品设计活动、毕业作品设计活动等,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通过职业岗位需求分析,明确岗位职责任务所需知识、技能与素质,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将职业岗位、专业课程、各类证书、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类大赛或活动等进行融会贯通,形成“岗课赛证创”融通的课程体系。
二、“党建+阵地”融合共建,以“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一)突出政治建设,把牢育人的正确方向
教工党支部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落实育人任务最直接、密切的基层党支部,智造院教工党支部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统领、摆在首位,教育引导教师强化政治意识,凝聚育人工作合力,把政治理论学习转化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工作的“动力源”,以“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时时把牢育人的正确方向,发挥组织育人的功能。
(二)用好活动阵地,筑牢思想阵地,拓展宣传阵地
学院建好智造院教工党支部党建馆,将其作为党支部的活动阵地,满足党支部举行会议等工作的需要,展示党支部和党员风采及学院人才培养成效。学院充分利用党建馆,扎实有效地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常态化、标准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将“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并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通过组织专题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进行集中研讨、观看红色电影、开展专业调研活动等形式开展党员的集中教育和主题教育,突出学习导向,拓展学习路径,创新学习形式,将党员教育工作融入日常的育人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环节,实现专业技能与思想政治素质及职业精神的深度融合。通过党员辐射带动普通师生群体,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专题讲座和研讨,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师德师风教育工作融合,实现“教育党员有力”。强化“党建+互联网”工作,不仅通过宣传栏、讲座、专题报告、网站、微信群、班级QQ群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而且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拓展宣传阵地,展示党建、专业建设和育人等方面的成果,提升媒介运营新能力,拓宽线上线下宣传渠道,推动网络育人。
(三)强化“三课堂阵地”建设,建强战斗堡垒,促进“三全育人”工作
党员专业教师具有“党员+教师”的双重身份,不仅要落实立德树人工作,而且要在岗位上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哪里有“阵地”,党支部就覆盖到哪里、服务到哪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就发挥在哪里。根据教师党支部的职责和支部党员的构成,将教师党支部要坚守的“阵地”概括为三课堂“阵地”,即:第一课堂“阵地”、第二课堂“阵地”、第三课堂“阵地”。教师党员首先要知道党支部和党员的阵地在哪里,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坚守好自己的“阵地”,在“阵地”上体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的风范和本色。
1.“党建+第一课堂”阵地建设
第一课堂是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学标准和教学计划,在教室、机房、实训(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场所以课程教学活动为主的课堂,是专任教师实现育人目标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要内容包括课堂教学、专业体验、专业认知、实验实训、技能考证、毕业设计、岗位實习等。“党建+第一课堂”阵地建设的主要载体有“党员先锋行”系列活动、“三亮三比”活动、“两争”活动等。
“党员先锋行”系列活动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活动融合。以党支部开展“党员先锋行”活动为统领,开展企业调研活动、课程资源及教材建设、课堂教学能力大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示范课比赛等,如党支部与学院领导共同组织带头人、专任教师开展企业调研活动。根据调研的企业情况,将“产业发展现状、专业人才需求、企业和岗位需求、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等调研内容与“访企拓岗、学生实习就业、教师实践、产业学院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融合进行,以调研结果为依据,全面深化第一课堂课程改革,将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等及时纳入教学内容,紧密对接产业链,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与行业及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相匹配的课程、加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实现党建工作与课程建设工作同落实,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课堂育人效果。
“三亮三比”活动、“两争”活动与师资队伍建设融合。“三亮三比”活动一是“亮标准、比技能”,培养合格党员、合格教师;二是“亮承诺、比业绩”,培养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三是“亮身份、比作风”,培养先锋党员、十佳教师。学院通过“三亮三比”活动,提高党员、教师政治站位,让他们具备勇挑培育新时代“匠星”重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两争”活动指争做教书育人标兵、争做技术技能标兵,学院以“两争”活动为抓手坚持从严处发力、实处着手,通过实施“四聚焦四监督”行动,前移对党员干部监督关口,构建起“全要素”的党员日常监督机制,树牢党员自我监督的“匠德”。“三亮三比”活动、“两争”活动与师资队伍建设融合,提高了师资队伍建设成效。2021年和2022年,有10位教师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4位教师被评为十佳教师,为第一课堂“阵地”的育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党建与第一课堂“阵地”融合共建的措施、方法、载体很多,要充分调动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结合产业需求、专业特点、课程特色进行。
2.“党建+第二课堂”阵地建设
第二课堂是课后时间校内进行的、主要是教师在课后指导学生开展的专业技能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需求,是对第一课堂的辅助和补充,主要内容包括学科专业竞赛、“一专业一赛项”比赛、创新作品设计活动、毕业作品设计活动、专业社团和协会活动、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各类专业讲座、模拟面试活动、“工匠进校园”活动、“技能大师进校园”活动、“劳模进校园”活动等。
党员先锋岗活动、主题党日活动、与学生党支部联建活动跟第二课堂阵地建设融合。在办公室、实训室、宿舍等地方设立党员先锋岗,教师党员作为班级专业导师深入宿舍、班级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实习就业、党员发展等方面的指导,深入社团进行技术指导,深入实训室对学生进行各类大赛的指导与培训。通过主题党日活动与“青心向党、筑梦未来”学业困难帮扶活动、“党史进宿舍”活动、“工匠进校园”活动等融合,提高第二课堂育人成效。
3.“党建+第三课堂”阵地建设
第三课堂主要是社会大课堂,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开展的多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拓展。第三课堂“阵地”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社会实践、科技“三下乡”、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技术服务等专业性活动,学院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第三课堂活动,推动专业的进一步应用。
“党建+阵地”深度融合共建、相辅相成,随着产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党建+阵地”也将随着变化,进一步用好活动阵地、筑牢思想阵地、拓展宣传阵地,强化“三课堂阵地”建设,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建立育人工作载体,搭建多元育人活动平台,促进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党建+基地”融合共建,以“匠心”打造专业综合育人平台
党支部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筑牢理想信念根基,而且要在专业技能学习实践、创新创业能力、服务能力、就业能力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点,根据学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规律,依据学生身份角色“学生→预备员工→准企业员工→企业员工”的变换,党支部联合企业整合双方资源,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共建实习、实训、生产、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开发、技能大赛等多位一体的共享性服务性实训基地,建立开放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服务功能,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在基地的创建、使用、管理和维护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利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院通过开展星级实训室创建活动、建立“匠心智造”众创工作室、打造虚拟仿真实践平台等载体活动,“党建+基地”融合共建,以“匠心”打造专业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综合平台。
(一)以“匠心”开展星级实训室创建活动
学院开展党支部“比一比”活动,要求每一位专任教师负责至少一间实训室的兼职管理工作,开展星级实训室创建活动。星级实训室主要从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资产管理、环境管理、运行管理、效益管理等方面进行评比。兼职实训室管理员组织学生按照星级实训室标准开展创建活动,实现星级实训室共创共享共管,提高实训室的使用效果。党员负责的实训室获评星级实训室的可悬挂“党员先锋岗”的牌子,树立党员的标杆。通过星级实训室创建活动,增强了党员教师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服务意识,实现实训环境和实训过程与企业标准对接,营造了浓厚的行业、企业文化氛围。随着星级实训室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逐步增加信息化内容,如增加该实训室设备操作、实训项目视频,扫码即可观看,便于学生进行管理、使用、维护,提高了实训室的内涵建设成效。
(二)以“匠心”建立“匠心智造”众创工作室
“匠心智造”指以“匠心”筑牢思想根基,服务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党支部联合企业组建由创新创业导师、技术能手、技能大师、企业工匠等组成的众创工作室导师,以“匠心”打造自动化类专业在机器视觉、智能机器人、嵌入式、物联网、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方面铸魂育人创新实践平台,可完成基础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践项目,将创新教育融入专业实践教育,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充足条件。工作室提供师资、设备、技术、资源保障,校企共同组织,工作室导师引领和指导,学生更早、更多、更全面、更有条件、更愿意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开展“创新实验→创新作品→创新产品”的实践,为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等提供有力支撑,打造创新型“匠人”品牌。
(三)以“匠心”打造虚拟仿真实践平台
学院党支部通过开展“党员先锋行”系列活动,组织党员教师带动其他教师打造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建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西门子1500工业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等课程仿真平台,开发实训项目、使用视频等配套资源,有效解决了实践教学受时间空间限制、成本高、实验实训设备损耗损坏等诸多难题,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四、“党建+队伍”融合共建,建设高水平“双师型”“匠人”队伍
在党支部的统一组织下,以师德为先,依托校企协同创新中心、校企合作教师工作站、大师工作室等平台或载体,以“四有”标准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匠人”队伍。加强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培训、进修、传帮带、主持和参与教科研项目、参加或指导专业竞赛、参加教学能力大赛、企业实践锻炼、实验室兼职、编写教材、参与专业建设、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等方式进行培养,建立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团队、打造一证书一教师团队、打造一类赛项一教师团队等活动,打造党建与队伍建设双融双促的高水平“双师型”“匠人”队伍,为执行“岗课赛证创”融通的课程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一)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团队
打破原来专业教学团队的界限,将同一门课的师资进行重新组合,组建由“党员教师、思政教师、企业工匠或工程师、课程专业教师”融合的课程教学团队,构建协同育人同心圆。团队以党建引领,一门课程团队至少有一名党员,保证育人方向的正确性;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相配合,提高思政元素与课程专业知识的契合度,根据专业特色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弥补专业课思政育人的不足;企业工匠或工程师加入课程团队,能更有效地进行榜样示范及企业技术标准、企业文化与精神、新技术新工艺、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教育,落实校企协同育人;课程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在课程教学、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教改科研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学院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团队,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充分挖掘各门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有机融入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实现课程育人。
(二)打造一证书一教师团队
学院整合各专业团队资源,以党员为先锋,根据教师专业特长将教师划分到相应团队,根据自动化类专业课程体系,重点打造“1+X”证书“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物联网单片机应用与开发”“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团队和职业技能证书“低压电工作业”“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电工”团队。按照自治区“双师型”教师的技能证书标准,通过“传帮带”、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通过一证书一教师团队的建设,提高“双师型”“1+X”型队伍水平,为学生获取职业技能证书或“1+X”证书提供保障,为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提供有力支撑。
(三)打造一类赛项一教师团队
学院党支部以“比一比”活动作为载体,将自动化类专业所对应的竞赛赛项进行分类,根据赛项涉及的技术,结合教师的专长,重点打造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机器视觉系统应用、工业设计技术等专业赛项及各类市厅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等赛项教师团队。以教师团队指导学生专业竞赛团队,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竞赛为抓手,提高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竞赛育人。
(四)打造科研服务团队
以党支部开展“党员先锋行”系列活动为引领,根据教师的科研特长,依托校企共建的技术创新中心和实训室,共同组建科研服务团队,开展课题研究、技术创新、技术服务、专利申报、论文撰写等活动,将人才培养与科研融合,鼓励带动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引导学生在科研中成长和发展,培养科研诚信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发扬创新精神,从而提升科研育人的成效。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智造院在样板党支部创建背景下构建自动化类专业育人模式,推动了教工党支部建设与专业建设、育人工作融合高质量发展。2021年,智造院教工党支部获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支部书记荣获区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年,“匠心星”样板支部创建党建品牌获广西高校示范党建品牌。2022年,智造院教工党支部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背景下,智造院教工党支部以创新育人模式作为突破口,构建自动化类专业“匠心星”示范党建品牌引领校企行协同“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模式,以“匠心”育人为核心,以“党建+专业”双融双促为主线,以“黨建+阵地”“党建+基地”“党建+队伍”融合共建的实践行动为载体,系统融合课程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等要素,促进“三全育人”工作,培育具有“红心”的新时代“匠星”。党建与育人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推动党建与育人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聚力构筑育人同心圆。随着党建和育人工作的推进,融合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融合程度将进一步加深,融合的载体和形式将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黄小钊,江小艳.全国样板支部育建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路径探析: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J].广西教育,2022(6).
[2]周丹丹,黄欣碧,黄瑞捷.高职药学类专业中医药特色“三全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广西教育,2021(10).
[3]刘秋民,朱小丽.基于岗课赛证校企融通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3).
[4]战晓燕,张海娜,郑江平,等.以党建引领协同提升专业建设初探:以高职动物医学一流专业建设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1(6).
[5]贾梨淙,韩晶晶.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专业融合:以浙江理工大学“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为例[J].文教资料,2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