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路径

2023-12-18黄缨焱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黄缨焱

【摘要】本文简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载体建设的需求,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不足之处,从增强信息互动性、构建融媒体平台、新媒体赋能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提升教师新媒体素养等四个方面探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7-0056-04

文化载体是指以各种物质和精神形式承载、传播文化的媒介或工具。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文化载体的应用是指利用各类文化产品,在文化建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此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载体的应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推动作用,文化载体的开发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当前,社会进入了数字化媒体盛行的时代,即新媒体时代,以电磁波及影像传播技术为基础的媒体形态和传播形态极大地丰富了文化载体形式,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这表明以新媒体为基础的文化载体建设与应用,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教育目标落实。但就现状而言,部分高校教师对建设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缺乏清晰的认知和充足的实践经验。本文结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载体建设的需求及建设过程中发现的不足,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路径。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载体建设的需求

文化载体具有形式多样性、影响全面性及影响方式渗透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在当前网络多元文化的碰撞、冲击及融合过程中被不断放大。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应该深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载体建设的需求,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一)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表达的需求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以生为本,内容包含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涉及的理论知识量大,但是其文化载体比较传统、单一,极大地限制了思想政治理论的表达方式,也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新媒体时代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在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设备获取海量信息。网络传播方式具有多元互动、资源共享、信息兼容等特点,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交互性及实时性较强等优势。高校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而富有时代特色,能较大程度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表达的需求。

(二)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感染力的需求

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当前信息传播方式除了传统的通过书籍、广播、电视等媒体传播,还出现了多维交互立体传播模式,即个体在网络中进行信息资源的生产、传播、共享及反馈。在此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也扩展到网络平台,尤其是微信、微博、抖音、学习强国、哔哩哔哩弹幕网等新媒体已成为常用的文化载体。这些新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服务个性化、多媒体化,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投放其中,会使教育内容更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更贴近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喜好,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三)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互动性的需求

目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兴趣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沿用传统的口述式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单方面宣讲下被动接受理论灌输,师生缺乏互动,使学生在课堂的“点头率、抬头率”较低。此外,部分教师开展思政课教学时,仅针对课本内容进行理论解读,或讲述相关故事作为教学延伸,缺乏与其他素材的联动,也未能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诠释思想政治理论,这样的教学较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学生成为教育文化载体的建设主体之一。网络社交的匿名性和便捷性、非面对面特点,便于学生发表见解,新媒体平台传播的互动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和交流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不足

(一)文化载体建设偏离大学生需求

大学生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正处于由不稳固向稳固转化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可能进一步自我巩固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思想道德体系,也可能在多元文化中形成背离主流价值的理想观念。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关键在于所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满足其真实需求、能否增强其情感认同。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学生思想特点与成长需求了解不深入,所使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落后、单一,对多元、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更多是停留在“空喊”的阶段,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二)网络文化载体建设缺乏统筹管理

进入互联网时代,国内高校陆续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校园网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网络交流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部分高校没有根据这些发展变化及时“升级”校园网,导致校园网的信息滞后、互动体验差,使学生对校园网平台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网络文化载体的交流传播作用。此外,由于技术水平、资金压力及人员配置等多种原因,部分高校对学校的新媒体平台缺乏完善、合理的统筹管理,这难以发挥新媒体平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育人作用。

(三)对新媒体文化载体缺乏足够认知

当前,大学生接触新媒体文化的比重不断增大,其思想动态呈现出新的特征,同时其在网络上具备受众和传播者双重身份。进行新媒体文化载体建设时,部分高校教师只看见新媒体的优势,鼓励学生积极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思想政治学习,而忽视了新媒体的负面作用,对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不当言行监管、评价不到位,这極大地降低了新媒体文化载体的育人效果。此外,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心理、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容易受外界影响,新媒体文化中部分错误、腐朽或落后的思想可能会误导学生,使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进而影响其健康成长。可见,高校教师对新媒体文化载体了解认知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入,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容易形成教育漏洞,最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路径

(一)掌握文化载体建设的主动权,增强信息互动性

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虽然具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但是也充斥着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和价值取向,网络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为确保学生免受不良影响,高校应当与时俱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密切关注网络上的热点问题及意识形态新动向,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避免学生群体价值取向多元化而造成意识形态冲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通常是纸质形式,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大多是单向的,而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及时做出反馈,容易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文化载体的信息互动性,教师要始终掌握文化载体建设的主动权,以有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例如,广泛采用微信、微博、论坛、短视频App等网络社交平台作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工具,运用短视频、微动漫、网络直播等方式传递思想观念。

总体而言,利用新媒体技术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文化载体,增强信息互动性,首先要确立师生“互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清除传统主客体观念的阻碍,形成平等交流的对话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团队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设置网上议题圈,筛选符合主流价值的教育素材,使用学生熟悉的网络语言和表达模式,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典型实例,促使学生冲破信息圈层的隔阂,扩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范围和深度,实现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及具体需求的靶向驱动,有效提升师生间对话质量。其次,通过隐藏参与主体发挥网络交流的积极作用。网络交流的显著特征是从技术角度模糊时空界限,使师生能够以“显性不在场、隐性在场”的方式进行互动,消除传统课堂面对面所产生的紧张、畏惧情绪,这样师生间更容易畅所欲言,能自由地交流意见、想法,使信息传播精准化和多维化。最后,网络的交互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捷、平等、畅通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传递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吸收量。

(二)构建融媒体平台,促进各文化载体形成育人合力

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的传播媒介,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媒介单独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播的重任。目前,媒体融合是现代信息传播发展趋势,高校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也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树立融合理念,以跨界思维为建设思路,秉承创新与继承、多样化形式及统筹协调的建设原则,整合多种媒体,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平台,形成强大的文化载体合力,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在融合理念下,高校应统筹多种因素,充分考虑教育内容满意度、学生参与度、载体对学生的影响度、学生供给质量、环境及科技等影响因素,将校园网、校报及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相结合,打造“一网一报一微”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平台。一方面可以通过改版学校微信公众号,设计《筑梦青春》团学栏目、《绽放时光》文体栏目、《拾光剪影》微视频栏目及《聚焦时刻》品牌栏目等,加强对优秀网文、短视频、经典故事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推送。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校报、文化墙等传统线下文化载体建设,登载校园故事、校友风采、时政热评等内容,与网络媒体相呼应,营造浓厚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传统纸媒与新媒体形成聚合效应,更易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

(三)新媒体赋能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当下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实现校园文化育人。高校进行校園文化载体建设,也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认清学生“网络原住民”的特点,分析学生的思想成长需求,强化新媒体赋能,使所建设的校园文化符合学生的兴趣、关注点、身心发展规律。

一是以新媒体技术赋能校园文化内容建设。校园文化内容的质量与呈现方式,极大地影响着文化育人的效果。新媒体技术属于新型的信息技术,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将其应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中,能生产出更契合学生需求的文化内容。例如,使用VR、AR、全息影像等技术制作校园红色文化节目,能够极大地提升节目的呈现效果,吸引学生沉浸入声色画俱全的虚拟场景之中,增加真实的体验,由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二是以新媒体平台赋能主流价值塑造。在新媒体时代,要实现正能量与大流量同频共振,可以通过平台的传播作用带动更多学生传递正能量。例如,部分高校利用一些短视频App或短视频网站建立网络文化平台,鼓励师生围绕时事热点、社会观察、文化传承、人生感悟、校园风采等方面创作短视频、微电影、动画作品等,进行“讲中国故事”系列、“时代精神与中国梦”系列、“高举旗帜,不忘初心”系列、“乡土乡情”系列等主题作品创作,涌现出《星火》《星辰大海》《思政课里的大山故事》等诸多优秀作品。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使学生获得思想的成长。

(四)提升教师新媒体素养,保障文化载体建设效果

教师的新媒体素养对新媒体文化载体建设的效果影响较大。因此,高校要注重提升教师的新媒体素养,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文化载体的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一是增强教师的新媒体应用意识。首先,新媒体时代的网络环境错综复杂,教师应该主动增强新媒体应用意识,实现心态和思想上的双重转变,积极探索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方式方法。其次,教师应当提高对网络信息的敏锐度,主动占领新兴传播媒介的制高点,及时抓住话题热点、思潮动向,去伪存真、去恶从善,将网络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始终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再次,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喜好。当代大学生是伴随新媒体成长起来的一代,新媒体已经成为其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教师提前调查了解学生爱用的各种新媒体软件,选择与其相适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有机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最后,教师应当始终保持理性。尽管新媒体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但教师仍要把握其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均衡,始终将新媒体定位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创新建设的有力工具,避免过于依赖新媒体而导致本末倒置。

二是加强教师新媒体理论教育与技术培训。当前,高校进行教师培训更多是将重点放在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等方面,较少涉及新媒体方面。因此,在新媒体时代,高校的教师培训需要适当增加新媒体内容,并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首先,遵循适用原则进行新媒体理论知识教育,侧重新媒体应用方法的讲解、操作实训,并采取分层培训的措施,根据教师的年龄段及现有水平划分为不同层次分别培训讲解,或者依据其教学科目划分培训侧重点,如对思政课教师侧重对论坛、微信、微博、短视频App等新媒体的操作特点进行讲解,指导其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政教学。其次,引入先进设备及辅助软件进行新媒体操作技能培训,如使用虚拟仿真技术、VR设备、视频制作软件等,指导教师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并在教学中积极应用,以适应当前文化载体建设中对网络传播媒介的需求。最后,在新媒体教育培训的形式上,要灵活运用经验交流会、技术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学习分享教学内容与新媒体资源的融合技巧、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内容,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共同进步。如部分高校借鉴先进培训机构倡导的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将培训教师分为6—8人的学习小组,指定一名培训教师为小组顾问,组员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由顾问组织小组开展不同学缘结构教师间的合作型、自主探究型学习,由此帮助教师熟悉不同媒介特点、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了较大改变,高校需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构建融媒体平台形成文化载体合力,通过新媒体赋能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积极提升教师的新媒体素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创新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南艳.微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文化载体创新研究[J].文化学刊,2021(8).

[2]赵明家.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J].化工进展,2020(1).

[3]申思達,张悦.融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23(4).

[4]唐银梅,张炜钊.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路径探析[J].时代报告,2023(7).

[5]闫薷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效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22.

[6]许文英.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现状: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J].法制博览,2020(22).

[7]龚强,侯士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应用现状及其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3).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