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萤火虫

2023-12-18吕世豪

山西文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木船灯笼萤火虫

吕世豪

为着逃离京城酷热,女儿决定利用暑假,带我们到一处叫珍拉丁湾的海边度假。从北京到吉隆坡本来只有六个多小时航程,为了避开马航飞机,专挑了新加坡航班,绕道新国转机而抵达吉隆坡的。在马来首都逗留数日,然后来到这里。

珍拉丁湾依山傍海,风景很美。它有干净的沙滩,它有绿色的海浪,它有徐徐吹拂的海风,它有异域风情的枣红色吊脚楼……我们在这里赶海,在这里泛舟,在这里观看海龟、练习射箭、欣赏音乐。为着躲避猴群骚扰与巨蜴出没,有时也乘半小时一班的小火车,穿越热带雨林到潘泰海滩捡贝壳写诗。

第三天午饭时,女儿宣布下午六时用餐,七时半准时出发到红树林看萤火虫。女儿告我,这里是马来的关丹,是全球萤火虫聚集最多的地方,你是诗人,如不安排过后你会恨我骂我的。我问要买票吗?女儿笑了,说世上哪有免费的午餐?听说每人要花150 元马币,折合230 元人民币时,我说太不值了。小外孙赶紧插话,说在北京看几个歌星演唱,都得几百元的门票,咱们几个人看成千上万的萤火虫表演,太便宜了。我翻了她一眼,没再吭声。

萤火虫是老一辈人对童年最深刻的回忆,也是他们一生很难抹掉的梦幻世界,而我儿时却没见过,怎能不激动呢?像鲁迅、巴金、郭沫若、沈从文等文学大学,都曾用文学语言讴歌描述过萤火虫,我却不能。我一生读诗爱诗写诗,既喜欢唐代诗人李白在《咏萤火》中“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的诗句,也喜欢印度诗圣泰戈尔在《萤火虫》中“你微小/然而你并不渺小/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的诗句。你想,萤火虫能以发光的形式独立生存,这容易吗?就这一点已经够伟大的了,也值得人类歌颂的了。

半小时车程,便抵达了萤火虫之旅的出发地。我们迅速穿起橘黄色的救生服,不准化妆,不准喧哗,并要求一律关掉手机的照明装置。几十名观光客分乘四艘木船,每条船上只有十几个座位。我们是跟一家法国客人登船的,夫妻俩带了五个小不点的孩子,最小的还是婴儿,刚刚出生七八个月,令人不可思议。

我们坐着木船划入了暗夜,没有了人语,没有了喧嚣与人间灯火,头顶也不见星星,耳畔只有木浆在河水中哗哗翻动的响声。这是一条宁静的小河,两岸是黑压压的树木丛林。我想,如果是白天在河面上泛舟,红树林的景色一定是很迷人的。

不一会儿,木船便放缓划速,慢慢向岸边树丛靠拢。眼前忽然刺眼一闪,便有一个亮点在我面前摇晃;在大脑迷惑之际,又一个亮点也亮了,也在我面前摇晃。就这样亮点越来越多,忽明忽暗,时近时远,次第向我闪烁,让我真有些应接不暇。夜色终于将我推入萤火虫的世界,也让游人和孩子们沉浸在了童话般的迷宫……

说实话,我也曾讴歌过萤火虫,但那仅是一种想象,却从来没有身临其境,如此近距离地目睹与触摸这成千上万神奇的小精灵。它们日伏夜出地潜藏在树丛中,这些精致的小灯笼,就像圣诞树上的灯光,在一闪一闪中散发着诗意,飘曳着柔和与浪漫。

临来时有人告我,说马来的萤火虫与众不同,它们不是各提一颗小灯笼到处乱飞,而是一动不动蹲在丛林里传递亮光,要么次第绽放,要么同时闪亮同时熄灭。此话错了。不一会儿,就有流萤按捺不住寂寞,提着灯笼向游人飘来,那漫天飞舞的点点闪光,不时在游客头顶盘旋,溅起阵阵朗朗笑声。那灯笼时而挂上孩子的发丝,时而又停留在老人的背上肩上。有一只淘气的萤火虫,居然就大胆落上我的手背,紧接着又飞向手心,让我手忙脚乱一番。一只小小昆虫,飞得如此漫不经心、悠悠自得,也让我如此陶醉,不能自拔。诗人的心灵世界瞬间也亮了起来。

这是一个迷人的夜晚,一个让你回味无穷的夜晚……

欢乐时光总有过去的时候。在木船调转船头返航途中,几声雷声催来一阵瓢泼大雨。木船只配备了几把雨伞,外孙女坐在我们前排,她同情身旁的法国母子,将伞全都撑向他们,自己却给淋成了落汤鸡,成为这次萤火虫之旅的又一个亮点。

茫茫尘世,能在夜雾中提着灯笼行走的,除了人类,那就是萤火虫了吧。萤火虫是大地上的星辰。天上的星辰只会在原地眨眼,萤火虫却可自在地飞行,而且是提着自己的光芒。

在广袤的昆虫世界,我只佩服两类昆虫,一类是蝉,一类是萤火虫,前者能给我们带来听觉审美,后者则会带来视觉审美。但蝉为了发出声音,只需经历一次蜕变;而萤火虫为了发光,则要经历六次撕心裂肺的蜕变。难怪历代文人墨客,把更多的颂词都献给了流萤。在小小的萤火虫面前,我只能用敬畏的眼光表达自己的心声。

萤火虫是一种很脆弱的生命,它们喜欢在生态环境好的河流、湖泊、湿地及森林中生存。最惧干旱、酷热、洪涝及灯光、农药、粉尘的污染。萤火虫是美好田园的最好装饰,是乡愁乡音中最亮丽的琴弦。我殷殷期盼有一天也能坐在家乡的田埂上和小河边,夜夜都能观赏“萤火虫秀”的独特景观。

猜你喜欢

木船灯笼萤火虫
糊灯笼
萤火虫
萤火虫
鸟与灯笼
挂灯笼
挂灯笼
《小木船》后传
抱抱就不哭了
夏天的萤火虫
江苏太仓元代古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