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体育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探索

2023-12-18王鑫

科学咨询 2023年21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思政政治

王鑫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

体育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任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科类型相对简洁。体育院校的学生有吃苦耐劳、积极主动、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优点,但同时存在对政治关心不够、组织自律性较差、文化学习兴趣不高、思想觉悟不高、易受外界干扰的缺点。大学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列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自我价值定位,为现代化强国战略作出贡献。因此,体育院校要针对体育专业的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这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现阶段在校体育学生的思政特点

(一)文化品质特点

高职体校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相比,在理论知识、理想信念、道德水准、生活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体校特长学生需要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比赛,使他们早早接触社会,这可以产生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学生通过竞赛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初出茅庐,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行为方式特点

体育系大学生为人坦率、直爽,善于社交,性格外向。他们对自己喜欢的工作或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热情和兴趣,在不同的运动比赛中经历过胜利的喜悦,也经历过失败的痛苦。体育系的学生社交能力很强,只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就会把彼此当成最好的朋友。在交际中,他们的语言往往不讲究分寸,言行不拘礼节,顾及感情,会被兄弟们的义气所“俘虏”。然而,这种不稳定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复性决定了其性格是可以重新塑造的。体校学生有很强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感,特别是在比赛时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获得集体的荣誉和成就[1]。

(三)心理素质特点

体育类学生有很强的竞技意识,充满好奇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个性独立、诚实、直爽,对困难和挫折具有很强的承受力,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和憧憬。在人格品质、自觉性、兴趣爱好、意志力等心理健康因素方面,他们优于其他大学生。然而,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较弱。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成长,但社会阅历不足、资历较浅、独立生活能力较弱、对自身了解不够全面,因此,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体校学生存在情绪容易激动、自我调控能力偏弱、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二、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社会环境的多样化,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困难

大学生的价值观偏离,使思政教育难以开展。与其他普通高等学校一致,体育院校的思政教育也以国家建设为依托,核心目标是使学生自觉地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然而,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这很容易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容易受到多种信息的影响,这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网络论坛、网络互动交流、微博热搜、微信公众号等都是大学生最喜欢的信息获取方式。网络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导致受众的思想观念多种多样且错综复杂。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不够完善,容易受到各种非主流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育和文献阅读的方式来开展,形式相对较为单一。相对于多元化的网络环境,大学生更倾向于自由、随意的网络环境,使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逐渐减弱[2]。

(二)对体育专业的过分强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

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要想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在这种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高校体育专业设置了大量的专业课,使思政课的占比有所下降。职业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是专业技术知识,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导向。同时,一些专业教师自身的素质还不够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还不够丰富,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

(三)教育内容与实际脱节,忽视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

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需要不断拓展创新的工作,要不断提高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和融入性,但现实中的思政教育缺乏创新。高校将重点放在了教学形式的改革上,没有注重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生动性,使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联系不紧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高校思政教育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没有及时跟上时代步伐,不能及时地适应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其课程内容不够新颖,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仅仅是照搬照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创造性和个性等方面的培养。

(四)教育方法单一,教学手段相对消极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大多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通过“背诵”“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参与程度低,师生互动程度低,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只进行思政原理的灌输,忽视政治情感、意志力、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教育,很难有效地将思政教育、专业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同时,由于高校体育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还不够透彻,普遍存在上课时间不足的现象[3]。

(五)师资力量不强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师缺少亲和力,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疏离感。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的专业联系不大,不能很好地结合教育改革的实际和师生的情况而实施,这就会影响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整体性和实效性。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扮演特殊角色。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最为紧密,是最早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人,是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执行者。高校辅导员既是大学生的正能量宣传者、知识传授者、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又是大学生思想工作的主力军。然而,由于日常工作繁忙,有些辅导员没有时间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对一些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难以将其与实际结合,难以确保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三、体育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创新策略

(一)树立创新工作理念,推动思政教育顺利开展

高校思政工作要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必须坚持以创新的工作观念为基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重视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互相尊重,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首先,高校思政主导者必须了解大学生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任务,掌握教育发展的程度和规律,通过树立主体性理念更好地推动学生思想进步。其次,高校思政主导者要确立“隐性”教育观念,即通过预先设定的教育素材为受教育者创造相应的环境,使受教育者的心灵得到升华,获得智慧,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政教育。因此,高校应从学生的生活环境着手,树立优秀的榜样,在“潜意识”的指导下,让大学生认识到塑造自身价值的意义,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4]。

(二)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将思政教育实效化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常常以切身利益为切入点,而非以抽象的政治作为衡量标准。在实践中,高校需要根据新的发展形势,不断创新思政工作方法,以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要做到这一点,高校必须将思政工作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高校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开展关怀式教育。特别是对部分心理或经济状况不佳的大学生,高校应采取关怀式教育,以达到思想上的感化。高校要以社会为基础,将大环境和小环境有机结合起来。马克思的理论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高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接触社会热点的同时,加深对思想政治的理解,进而达到教育的效果,这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创新。

(三)创新工作内容,提升思政教育成效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动学生的思政素养快速提升。高校应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价值导向和世界认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还应加强科学科研、心理素养、人际交往能力、就业方向、社会安定等方面的教育,使体育院校的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人才队伍

在新时期,社会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校要想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强大的骨干队伍。为此,高校要从思政教育的现有人才构成着手,按照“能岗匹配”的原则选拔素质过硬的人才。高校要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使广大的思政工作者能够看到自己的光明未来。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有效地激发思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防止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高质量人才流失。通过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对思政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和学习心得状况,高校对教师工作效能进行科学的评价,改变体育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只重表面、不重实操的现象。高校打造体育院校思政工作队伍,完善思政工作体系,将更多专业人才融入思政工作队伍中,可以更好地加快体育院校思政工作的进行。

四、体育院校思政教育未来的工作方向

(一)加强三观教育,从教育根基入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加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再加上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的侵蚀,使一部分人放松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从而导致道德滑坡。大学生是一群见闻广博的人,具有社会敏感度和迅速的反应能力。青年学生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导向是积极向上的,但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时,许多学生在选择和判断方面存在一些矛盾。总体而言,大多数学生向往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专制主义,强调社会责任感,把诚实看作人类最基本的素质。然而,在价值取向上,一些大学生更注重个人发展,重视实现个人价值,关注个人利益和物质追求。体育学院有不少家境优越的学生,他们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5]。

(二)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体育学校的学生通常都具备较强的运动能力,有些学生非常出色,甚至有望达到国际冠军水平。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教师可以加强事例引导,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和学生通过分析和探讨后得出,这些成就的取得必须依赖国家的培养、教师和教练员的培训以及个人持之以恒的努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三)开展以理服人的诚信教育

体育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真心实意地投入,他们不但要以理服人,而且要以情动人。在方式方法上,教育工作者应该建立平等对话,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更不能居高临下。诚信是一种美德,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工作者要想在教育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实事求是。同时,他们应以自身的诚实品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

五、结束语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高校要充分发挥其综合作用。作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体育院校在进行思政工作时,需要克服传统教育的缺陷,要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应坚持“全员育人”,充分利用体育的优势,建立适合高校学生特点的思政教育基地,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