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的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探讨
2023-12-18于志浩
于志浩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新疆阿拉尔 843300)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下,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经贸合作重点领域急切需要英语翻译人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但从整体上看,其中依然存在大量问题[1]。因此,我们要针对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找准解决方向,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英语翻译人才,才能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提供帮助。鉴于此,笔者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对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一、“一带一路”建设与翻译市场需求
“一带一路”倡议在2013年首次提出,经过多年来的持续推进,当前各领域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英语翻译人才需求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新变化。
(一)英语翻译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我国经济从不同层次、渠道和领域获得了持续发展。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国在贸易、文化、法律以及政治等多方面都需要与外界实现对接。英语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门语言,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因此,面对当前市场上英语翻译任务量的逐步增加,社会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也会持续增加,这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市场发生的重要变化。
(二)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增加
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我国与多个国家及地区开展了交流与合作,其中必然涉及了不同地域的民俗和文化,涉及贸易、经济以及商务。翻译人员一定要在经济、文化、商业以及法律等方面掌握相应的知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熟悉一些法律法规,这样才能为推进贸易的顺利进行提供助力[2]。在商业领域中,时间等同于生命,翻译人员必须提升工作效率。“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商贸交流不应只停留在用纸币“推敲”上,还应尽量缩短翻译的时间,这样才能为自身发展迎来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一带一路”下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多数高校都在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纷纷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主要导向开展教学改革,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强调将重点放在实践应用上,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通过实际调查研究来看,当前,高校在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工作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都紧跟国际发展的形势,积极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不仅开设了专门的英译翻译专业课,而且开设了很多小语种翻译专业的课程。但是纵观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模式的制约和影响,我国高校在翻译课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依旧照本宣科,将理论知识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虽然很多高校都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与改革,很多教师也在尝试引入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旨在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但是从实践教学的效果来看,教学依旧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3]。很显然,这种教育模式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翻译水平的提升。
(二)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众所周知,学校师资队伍的水平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翻译师资队伍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的翻译专业持续增多,很多高校的师资力量早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一线外语教师承担翻译教学的任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这些一线教师并不具备在职场上从事翻译工作的经验,他们为学生提供的帮助和指导也仅限于一些专业层面的知识,在职业层面上的指导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这种情况下,教师为学生讲授的知识基本停留在语言转化层面,学生根本无法将翻译教学放在特定的文化交际活动中。除此之外,当前,多数高校的翻译队伍在学历、职称以及年龄等方面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很多高校的师资队伍中缺乏中青年教师,而年长的教师又对工作缺少热情,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极为不利。
(三)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实践又可以为理论提供指导。因此,从翻译的角度来说,只有在实践工作中经得住长期考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才能应用于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工作中,进而充分发挥其作用。一方面,学生需要在学校学习大量的翻译理论;另一方面,学生还要进入到社会中积极接触有关翻译的工作,投入到翻译实践中。纵观当下的实际情况,大部分高校都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从实际调查来看,目前,多数学生在校期间的翻译理论基础都比较扎实,但在开始工作后,其理论知识却不能与翻译市场的实际相适应,很多学生会抱怨自己学到的知识与工作实际不相符,无法满足翻译工作的需求[4]。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探究,一是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翻译专业教学对理论实践的结合并不重视,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四)文化意识比较淡薄
语言为沟通交流提供了桥梁,文化为连接的实现提供了纽带。“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超过60个,这些国家涉及了不同的文明、文化,翻译人员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国家的文化、风俗,才能达到无障碍交流的程度。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英语翻译教师只注重学生对词汇、语法等翻译理论的学习,很少会引导学生关注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算认识了单词,了解了语法,在翻译时也会缺少味道,不够地道。
(五)学生综合素质较差
近年来,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被纳入教育大纲,虽然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相应提升,但从整体上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依然存在不足。第一,很多学生对翻译策略、翻译理念并不了解,这是学生以后从事翻译工作时的一大弱点,可能会导致翻译结果出现严重偏差。第二,目前,大部分学生的翻译意识比较薄弱,在翻译操作中,很多学生可能会将自己的社会经验、自己对事件的看法融入进去。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如何培养英语翻译人才
对于高校的英语翻译教学而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机遇,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以往的翻译工作基本是由翻译专业的人才来完成,“一带一路”涉及了非常多的国家,很多国家的经济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这无疑为高校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面对当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做以下改革工作,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胜任“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翻译工作。
(一)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翻译理念
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来看,高校打造高素质、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可以为翻译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盾。首先,教师可以从学校中走出去,参与到多种类型的师资培训中,以促进不同教学方法的融会贯通。其次,高校可以通过研讨会等方式帮助教师对教学方法、技巧进行分析反思,以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和专业素养。然后,从优化学生翻译理念上来看,教师应该将出发点放在职业观念上,摒弃以往“以翻译为赚钱工具”的理念,引导学生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外文化交流中翻译工作的重要媒介作用。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形成平等意识,不能将文化交流停在表层翻译上,而要加深对另一种语言文化的了解,从而避免出现由于文化差异而引发的误译。
(二)实施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内容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应加强对人才培养方式的优化与改革,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在对教育方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一带一路”倡议要求,通过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持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循序渐进中帮助学生提升翻译能力。再次,在对翻译人才实施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翻译竞赛等方式为其开展接近地区文化的翻译活动,使其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掌握翻译习惯和表达方式。最后,高校还可以通过团体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翻译任务,例如,一些学生选择有关就餐、问路的翻译内容,一些学生选择与文化交流、文学相关的翻译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进行培养,使其掌握更多的翻译技巧和中外文化知识[5]。
(三)加强“一带一路”校企合作
要想提升学生英语翻译的整体水平,高校必须将翻译实践训练放在重要位置。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翻译人才面临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并且这些要求都是动态性发展的,这就要求高校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战略。具体来说,教师应该走出学校,定期进入“一带一路”合作企业中参加学习和培训,以便及时了解企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并调整教学计划。教师要及时调整翻译实践教学规划,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翻译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其次,高校应该基于翻译工作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将“一带一路”合作企业中的应用型人才引入高校担任翻译实践教学的导师。导师应该与高校教师一同着手制订教学大纲,并针对翻译实践教学规划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最后,高校要创设出“一带一路”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练习。学生可以进入到“一带一路”合作企业中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翻译了解共建国家的风俗、文化,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翻译能力。只有教师、导师以及学生一同努力,教师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发现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才能将学到的翻译技巧运用到翻译任务中,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达到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持续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当前我国对外交流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依托各大高校的学科优势,持续对课程进行优化,将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课程设定为必修课程,构建起以跨学科专业为方向、以英语为工具且目标明确的课程体系。例如,农业大学可以依托农产品加工、种植与养殖等学科优势,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需求,开设具有特色的“农业科技阅读与翻译”课程。民族大学则根据学校自身特色,专门开设基于民族语言文化的相关课程。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则专门开设“东南亚经济”等相关课程。此外,根据“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对外交流的需求,高校也可以开设与展会、工程、经贸等专业相关的课程。
(五)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培养时,高校应该与“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相结合,加强对学生交流能力、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帮助其更好地了解经济、风俗和文化等方面的中西方差异,从而帮助其提升翻译的准确性,不断提升其反应能力。例如,在对英语翻译人才进行培养时,高校应该以“促进文化交流”为主题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中西方之间文化差异的认知与理解,使其更好地接受多元文化并形成跨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6]。此外,在开展翻译教学时,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其他教学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观看其他国家的图片、视频以及资料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另一个国家的文化、语言以及风俗习惯,提升其翻译能力,以避免其在翻译时出现误译的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实为高校开展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这不仅是一个机会,而且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虽然现阶段高校学生在英语翻译能力上依然与企业的用人需求上存在着显著差距,但笔者相信学生只要在英语学习中端正态度,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做好词汇、语法的积累,积极练习翻译技能,树立跨文化意识,在不久的将来必然可以承担起翻译的职责。总之,高校在开展英语翻译教学时,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持续推进英语翻译教学优化与改革,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学生创造翻译实践的机会,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