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医学生使命担当的培养与路径研究
2023-12-18郭清燕余义才梁德萍
郭清燕,余义才,梁德萍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广东茂名 525400)
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1],经济上的满足促使人民对自身身体的康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需求日益增加。我们要将健康融入各领域的发展,促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有质的提升,形成并推广社会普遍认可的健康生活方式,构建完善健康教育体系。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也意味着,健康中国这个新时代的要求呼唤医学生承担光荣使命。
一、新时代高职医学生使命担当的内容
健康是经济高速发展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人们对医疗卫生领域及医护人员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医学生作为即将成为医护人员的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上也肩负着守护人民健康的使命。那么,医学生的使命担当是什么?古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认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医生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医技精湛、医德高尚”,这也是古代人们对习医者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期望。随着国内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医学生的使命担当有了不同的期待。医学生的誓言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要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由《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倡议发起并承办的“医学生在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使命与担当”(网络)研讨会提出,医学生要向抗疫一线的老师学习,做新一代优秀医学人才,做到德艺双馨、中西结合、守正创新、健康普及、勇担责任。
二、新时代培养高职医学生使命担当的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勇于探索、迎难而上的精神,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2]。高职医学院校应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医学生使命担当的教育。
(一)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共筑“铸魂育人”的使命担当培养主阵地
高职医学院校在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应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医学生的思想动态、就业状况及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实际。第一,高职医学院校应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在校内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廊园”,与地方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引入白求恩、钟南山、李兰娟等医学领域模范人物的真实案例。教师要讲好诚信教育和感恩励志教育,坚定医学生救死扶伤的职业信念,帮助其学好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为其今后从事医学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第二,高职医学院校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的要求,恰到好处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例如,“临床医学概要”课程的教师在讲授教材第一章时,要融入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为医学事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在第三章“内科学各个系统疾病”的教学中,教师要融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使学生关爱病人,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情感和临床思维。医学生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医学事业而奋斗。
(二)新生入学教育要筑牢专业学习之思想根基
新生入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热爱医学、坚定成为医学人才极为重要。高职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并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开展新生入学教育。高职医学院校可以邀请行业资深教授给新生进行医学专业学习的启蒙,邀请学科带头人深入浅出地介绍专业的基本情况。高职医学院校可以邀请二年级学生给新生就学业生涯规划、学习心得、学历提升等问题进行经验交流,请优秀实习生分享实习的乐事以及企业对在校生医学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此外,高职医学院校可以邀请优秀校友畅谈工作体验、就业心得、从业感想。教师可以在开学典礼和专业教育中宣读医学生誓言、诵白求恩精神、讲古今名医故事。
(三)医德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是培养医学生使命担当的丰厚土壤
高职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人才的过程中开设了人际沟通、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是高职医学院校开展医学生医德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的主要方式。首先,高职医学院校要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坚持美育、智育、体育、劳育的有效结合,在医德医风教育中融入美学、法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强、见识广的医学生。其次,高职医学院校要开展医德规范教育。医德规范是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医学院校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掌握医护人员的相关法规及办法,让学生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最后,高职医学院校要在岗位见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现场教学的形式开展医德教育,让学生目睹患者被病症折腾时的无助及痛楚,体会家属的焦虑不安及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因此,高职医学院校要强化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的课程建设,举办人文社会科学讲座,让医学生在不断增长医学知识的同时,全面了解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医德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是医学生从接触医学到进入正式岗位前必不可少的培养环节,也是培养他们使命担当的重要内容。
(四)创新多元共育培养机制,拓宽使命担当培养的渠道
1.校园文化建设是使命担当培养的有效载体之一
高职医学院校应营造带有学校特色且蕴含着医学精神和使命感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医学生形成厚德精业、健行康民的崇高医者精神。例如,高职医学院校可以在校园内摆放医学大家(张仲景、李时珍、华佗)的雕像,在校园里张贴“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服务”、健康生活方式二十条等健康宣传标语,让学生感受到医学教育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医学使命感和责任感。此外,高职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公告栏、广播站、公众号、校园网站等宣传阵地,大力宣讲和传播医学名家(白求恩、钟南山、屠呦呦)的典型事迹,营造良好的培养医学生使命担当的网络舆论氛围。高职医学院校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有特色的专题医学教育文化宣传活动,如医师节宣誓活动、“5.12 ”国际护士节、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报告会、抗疫主题的征文和文艺演出等。高职医学院校可以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和教育活动,使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医学生,增强医学生的使命担当,使医学生自觉肩负起医学重任。
2.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医学生使命担当的有效途径
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职医学院校在周边医院、街道或者乡镇广泛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围绕专业特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中医文化进校园、健康义诊、临床见习、常见病调查、三下乡志愿服务、疾病预防宣讲、应急救护技能进社区。医学生参加送医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中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提供健康咨询,送医送药,建立健康档案,切实解决贫困百姓的就医难问题,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免费享受医疗服务。高职医学院校要让医学生体会到一种“被需要”的满足感,从而使他们坚定为医学事业奉献的信心。
3.以双创教育为平台,让双创成果培育医学生的使命担当
高职医学院校要以双创教育中心为平台,强调双创融合、专创融合、产教融合。在双创教育中,教师要挖掘医学领域的新知识(如新药品的研发、医疗器械的改进和发明、医疗卫生企业创业的典型案例),为学生补充医学领域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病例,让医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能够围绕当前社会急需的治疗药物、急缺的医疗器械及优化的就业程序、医疗机器人等进行深入了解,激发他们解决这些领域难题的兴趣,从而开展市场调研,提出创新创业项目设想,尝试推进并逐步推向市场,让自己的创新成果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医学知识的价值。
4.以强健的体格及健康的人格肩负医护岗位的重担
医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承载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历史重任和使命。然而,当代青年对手机及网络的依赖让他们轻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因此,各大医学院校高度认可体育运动对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高职医学院校在重视运动会、体能达标测试的基础上,还完善校园体育设施,把“阳光乐跑”纳入学分考核范畴,开展八段锦、太极拳比赛等,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增强体质,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经营自己、提升自己,塑造健全人格,为今后踏入医学领域奠定基础。
5.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让名师团队成为医学生使命担当培养的强力支撑
高职医学院校应从医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引进措施和培养措施,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校、省、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递进式培养及协同机制,打造具有医护药技特色的教师团队。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既是能够教书育人的教师,又是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教师要承担医护人员和教师的双重责任,必须表现出强烈的医学使命担当和责任感。对于病人的病情、疼痛、期望和家庭情况,教师要有责任心和同情心,要有敢想敢做的人格魅力,有对新病情、新领域进行大胆创新的精神。优秀的教师团队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医学生,让学生钦佩的同时也终身受教。
三、新时代培养高职医学生使命担当的研究意义
“生命重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3],医学生对自身专业使命担当的认识意义重大,也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
首先,高职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的使命担当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重大课题的内容,让医学生能更加明确自身的使命担当。新时代,医学生的使命担当以健康中国战略和广东省“十三五”规划精品课程为依据,高职医学院校要让医学生的使命担当具体化,细分化。医学生能更加明确他们的学业生涯规划及人生目标,深刻理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
其次,高职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的使命担当有助于推动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深化青年医学生对责任担当的认知。高职医学院校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精品课程为着力点,填补教材、著作方面的空白,辅之白衣天使讲座、诗歌朗诵、文艺表演等方式,把医学人文素养融入这些具体的思政内容当中,逐渐增强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承担起新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
最后,高职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的使命担当有助于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助力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医学院校把这些理念融入医学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求未来的医护人员不仅要助推百姓健康状况的大改变,而且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健康助力。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校一个永恒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医学生作为新时代及未来医学发展的基层骨干力量,肩负着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使命担当,既要提高医学本领,又要有不服输的精神,勇于拼搏奋进,既要坚定“治病救人,服务人民”的神圣使命,又要厚植爱国情怀,铸牢圆梦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