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角度探索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的选题研究
2023-12-18毛洪霞张敏张金果
毛洪霞,张敏,张金果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当前,“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病害为重点,是以从病害原理到病害防治、从病害理论到病害实例这样的逻辑顺序进行编写的。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既要掌握关于重要农作物,如小麦、棉花、油料作物的主要病害,也要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病害实例有所认识,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实践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1]。“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是农林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关注的内容,该课程的思政建设与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学生爱岗敬业、积极服务“三农”等精神培养关系密切。因此,我们要从多个角度(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具体教学内容等)入手,积极融入课程思政,通过改革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等方式,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并行,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基本国情,形成健康人格以及积极服务“三农”的意识。
一、融合课程思政,引领课程教学模式变革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农林类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在学习完“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之后所学的专业课程,其内容包括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病害原理、防治等,涉及农业害虫学、植被免疫学、农业植被化学防护、农业普通害虫学等多个领域。此外,“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关乎着庄稼的丰产丰收,各大院校有必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阶段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来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立志服务于我国粮食安全事业的志向。同时,高校要积极响应《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有关号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生价值创造、知识传递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在学生日常教育中做到寓价值观培养于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之中,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积极促进教学中思政目标的实现。高校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的农业技术人才,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
(一)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虽然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有待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专业课学习只能在课堂中开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渠道、资源愈加多元化,教师在发挥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还要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切实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将专业课教学和思政教育的范围从单一的课堂扩展到线上、线下,使学生在课后也能利用线上平台或是线下资源进行深度学习与思考,从而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在“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中,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线上教学平台等渠道,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和线上平台之中,通过课堂讲授与课下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上发挥引领功能,课下则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引导学生主动挖掘、收集优秀植物病理学家的事迹、经历等资料,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联系起来。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教师在讲授“植物病害学的历史”时,可以设计“寻找植物病害学专家”的作业,让学生利用校内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线上资源了解我国所发生的一些重大植物灾害事件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事迹。
(二)积极利用第二课堂,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结合起来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思政的重要性,反而会让学生反感课堂。因此,教师不要过多地开展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要利用第二课堂这个隐性教育途径,将专业知识与课外活动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专业课教学质量与思政教育质量同步提升的目标。首先,高校要构建以隐性教学为主、显性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抓住与思政元素相关的知识点,深入挖掘与之相关的素材、资源以及研究进展等,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略带过与之相关的人与事。教师在布置作业和组织学生参加课后活动时,要以这些人和事为主,让学生在课后自主挖掘与之相关的素材和资源,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其次,教师要适当地开展线性教学。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与思政元素有关,教师应关注时事新闻,结合国内外出现的与农业生产、农业科技相关的重大事件,灵活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养成关心时事、关注科研前沿的好习惯。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要用具有激励作用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从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探索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受传统教育模式和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都觉得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开展,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等。然而,随着政治教育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发现思想政治教学并不一定要依赖专门的课程或常规的教学,因为思想理论的基础就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也成为各大院校开展专业建设与研究的热点。农业植物病理学作为农林类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极为丰富的外部教育教学资源,如新媒体资源、互联网资源等,可以有效地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进一步增强课程的交互性、实践性,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思考农业相关思政问题的同时,也能积极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而这也是农林类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师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议题[3]。任课教师应积极利用丰富、多元的线上教学资源,有效地将课内外资源整合起来,探索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以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之中,充分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多年来对农林专业课程进行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以下三条解决关键问题的有效策略。
第一,高校要针对植物保护的课程标准和植物保护所对应的职业特点开展课程思政理论研究,按照农业知识的发展规律、职业生活规律以及职业教学原理进行学习技能教育,把农民劳模教育、工人教育、劳动者精神、企业教育等内容融入日常教育之中。例如,在园林专业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园艺创新设计,从各类植物的病害类型及其发生环境入手,引导学生开展园艺创新设计,并给学生们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在教学中了解何为“工匠精神”、何为“创新”的同时,能将所学知识与专业实践联系起来,逐步形成技术创新的思想。
第二,高校要从“植被保护是保障农作物丰产与丰收的重要物质基础”的视角出发,在植被保护相关教学中挖掘并利用相关的思政教育资源,在课程中提出与植被保护相关的教学要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农作物种植、环境保护的魅力,并积极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让学生从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常见的农作物灾害以及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伤害,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学习农业植物病害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植被保护、病虫防治的实际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认识植被保护、病虫防治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4]。
第三,重视建设优质教学,提升科学教育素质。课程思政不能闭门造车,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电子白板、微课等手段,拓展专业核心课程的广度与深度,努力构建自然科学专业的课堂体系,这才是提升课程效果的根本关键。优质的教学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平台,也是形成常态化、日常化思政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例如,教师在讲解“环境因素及其对动植物病害的作用”时,可以借助教育网络、多媒体技术以及微课等教育资源,多元化地向学生传递与之有关的自然灾害数据、案例等,并指导学生深刻反思气候变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敬畏自然、适应自然、守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教师要在严格落实课程内容教学的基础上,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并将其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以此达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的。
三、以植物病理学历史为基础,立足课程思政,实现全科普及和推广
我国植物病理学历史宣讲是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的选题之一。教师要教导学生以农作物病害实例所涉及的思政教育元素为重点内容进行研讨,并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开展课程思政设计。回顾我国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史,与农作物病害事件密切相关的思政教育元素,就是在对抗、处理农作物病害中诸多学者、专家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专家、学者的光荣事迹。因此,在全科普及与推广过程中,教师要以植物病理学历史为基础,将历史事件、人物事迹以及时事新闻等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整合。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爱国热情。在我国植物病理学发展的100余年历史中,出现了许多重要事件和优秀科学家。借用这些历史事件和科学家的故事,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整理、搜集和总结植物病理学上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科学家事迹,根据教学内容对事件进行精心设计,并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作用。“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教材介绍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尤其是某些关乎我国利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在讲“植物检疫”的时候,教师要介绍我国与美洲就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几次进行谈判与较量的经历,介绍我国学者与专家在此次事件中为捍卫我国权益而做出的贡献,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知识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感受到我国科学工作者求真务实、爱国敬业的情怀和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学农爱农的热情和责任感以及勇于探索科学真理、保家卫国的奉献精神[5]。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和学科发展,在课堂中对学生积极进行指导。新时代,学生现有的观念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学生有时会对某些社会现状没有认识,直接影响着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专长和能力,在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指导与培训。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入与植物病理学有关的热点事件,并使其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促使学生关注社会时事、关注祖国、关爱百姓、关注环境,学会承担社会责任。例如,甘薯黑斑病于1937年从日本传入我国,后来在全国扩散。教师通过介绍甘薯黑斑病的分布与危害,教育引导学生不忘革命历史,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感情。小麦矮星黑穗病和印度腥黑穗病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对象,在介绍此类病害时,教师可适时引入“生物入侵”和“生物安全”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的严重影响以及对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国土生物安全刻不容缓[6]。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并行,教师应积极开展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工作,切实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整合起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以及服务“三农”的人才为终极目标,多元化、多角度地挖掘与课程相关的思政教育元素,开展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从根本上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