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族民间音乐特点与发展路径分析

2023-12-17秦宇税琳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7期
关键词:民间音乐朝鲜族发展路径

秦宇 税琳

【摘 要】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变迁、发展的映射,反映了各民族人民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状况,是各民族人民智慧和劳动的象征。朝鲜族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家庭的一部分,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地域色彩与鲜明民族风格的音乐艺术,为民族音乐文化增添了绚丽的篇章。在民族文化更加开放、多元的当今时代,在保留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华与特色基础上实现创新与融合,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成为时代命题。结合朝鲜族音乐的分类与形式,分析其发展的特点与社会价值并对朝鲜族民间音乐发展进行路径探析,以更好地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朝鲜族;民间音乐;特点;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7—106—05

引言

我国的朝鲜族主要聚居于延边地区,民间音乐是朝鲜族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思想情感、价值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集中体现了朝鲜族人民的生活风格与文化习俗,对于研究、了解朝鲜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变迁,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朝鲜族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主要包含了民歌、舞蹈、器乐等内容,其节奏明快多变,曲调悠远深长,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与渲染力,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与社会价值。

一、朝鲜族民间音乐的分类与特点

(一)朝鲜族民间音乐的分类

第一,民歌。民歌也被称为民谣、歌谣,是劳动人民在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即兴演唱的歌曲风格,一般是口口相传,歌词较为简单朴实,风格明快生动,情感的感染力丰富多彩,经过无数创造与传唱,流行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朝鲜族民歌是朝鲜族劳动人民在辛苦耕作、嫁娶、节日、收获时节等生产生活中创作、流传的民间音乐形式,体现了朝鲜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意识形态、情感表达、审美价值、风俗习惯,在传唱的过程中由于劳动形式的不同而整体风格有所区分。劳动形式的不同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有个体劳动和集体劳动之分,以个体劳动者为例,由于是个体活动,劳动者的歌曲演唱更多的是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如对自然的歌颂,辛苦耕作的快乐,丰收的期待等个人思想表达,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因为是即兴创作,歌曲的演唱节奏也较为随意,朗朗上口,简单明了[1]。还有一种是在集体劳动过程中演唱的歌曲,这种形式的民歌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往往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秩序性与节奏感,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一唱一和或一人领头众人齐唱,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演唱内容,如纤夫歌、伐木歌、渔夫歌等。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语言风格等因素的不同,民歌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朝鲜半岛的北部民歌较为奔放高昂、豪迈洒脱,中部地区的民歌较为优雅、明快,南部地区较为含蓄内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朝鲜族民歌也受到朝鲜半岛民歌风格的影响,民歌风格多样化,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民歌,其共同点是抒情民歌较多,如赞美纯洁的爱情、自然风、内心的悲伤等。

第二,器乐。朝鲜族的民间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形式多元的乐器,使音乐的表现形式与意境更为生动深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打击乐器是朝鲜长鼓,也就是杖鼓,流行于延边一带,其音色柔和,在不同的演奏技巧下,能够发出相应的音色,多用于传达欢快明媚的情绪,适用于独奏或伴奏,是深受广大朝鲜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民族乐器。伽椰琴又叫朝鲜筝,是朝鲜族传统的弹拨乐器,类似于古筝,音色清越,能够表现出复杂多变的情感变化,在民歌的演唱中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性。此外,还有民间齐奏、吹奏乐器的总称新阿乌,竖吹气鸣乐器细筚篥,音色宽广的短箫等。

第三,舞蹈。舞蹈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在朝鲜族民间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朝鲜族舞蹈也应运而生,为民间音乐的发展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如源于朝鲜族的农乐舞蹈,象帽舞是流传最为广泛、最具民族特色、人民群众较为喜爱的舞蹈形式,历史悠久,来源于古代的丰收,其关键要素是帽子上的绸带,来源于表演时,通过晃动颈部使象帽上的彩带翻飞,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根据舞者的能力,象帽的彩带数量和长度也不相同,有的技艺高超的舞者可以带动二十多米的彩带,极具美感与艺术价值,舞蹈氛围浓厚。现象帽舞已被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產名录,对于像帽舞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2]。还有盘索里,叙事性较强,由一位演唱者在中间表演,表演的形式通常是说唱,还有一位鼓手伴奏,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注重现场群众的反应与互动,气氛活跃。

(二)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特点

1.朝鲜族民间音乐独特的乐曲结构形式

乐曲的结构形式是一种对音乐作品的时间结构的认识,因为无论是变奏曲,交响乐还是歌曲都具有时间的延续性,需要随着时间一点点伸展变化,时间的延续过程就是音乐作品的基本构成。而且这种延续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性,有一定的逻辑规范与章法,也就是音乐作品的构成需要一个基本的结构形式并符合人们的审美逻辑,使音乐旋律更具感染力与表现力。正如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乐曲的结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根据乐句、乐段、乐节等要素的分析与划分乐曲的结构形式也各有不同,主要通过音乐元素对比,音乐素材的展开、变奏、重复丰富乐曲内容。乐曲的结构形式融合了音乐创作技巧,音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美学概念、文学性等诸多因素,因而需要从整体上全面地了解和学习音乐的结构形式,并注重音乐内容的作用。

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结构形式较为多元,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乐段体结构形式,通常由多个一个,两个或多个乐句构成独立完整的音乐单元,体现较为完整的音乐思想情感,具有流畅自然的特点。朝鲜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反映朝鲜族劳动人民的生活现状、人文精神,乐曲内容大多简洁明了,蕴含丰富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观念,乐曲的篇幅不是很长,乐段完整流畅。根据民歌的题材、节拍、演唱速度,其乐曲结构形式一般是由一个乐句构成简单的独立乐段,上下呼应或承上启下;还有通过民歌内容的重复以及变奏形成的三乐句非正规乐段,极大地丰富了民歌的音域与表现手法,给人耳目一新的听觉享受。另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复合乐段也是朝鲜族民间音乐较为普遍的结构形式,通过民歌情节对比、凸显等音乐素材处理,让民歌更加生动,富有美感与渲染力,体现出朝鲜族民间音乐艺术的独特风格[3]。

2.朝鲜族民间音乐的乐音调式

乐音调式是音乐构成的关键要素,阐述了各音乐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通常以一个主音为中心和开始、结束的节点,其余各音按照一定顺序与规律进行排列组合,构成丰富多彩的音阶变化,是长期音乐创作实践的乐音形式,构成了音乐作品的基本基调,赋予音乐作品以情感表现与渗透力。各地区和民族的语言、历史、文化、地理风貌不同,决定了乐音调式的差异性与多样性。而乐音调式由于音阶、音律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发展出多层次、多种风格和形式的表现手法,体现了音乐的色彩与魅力[4]。

朝鲜族民间音乐的主要乐音调式为不带半音的五声调式,根据色彩与功能可分为平调和界面调两种类型,表现出不同的旋律与情感色彩,有的较为轻快明媚,有的较为感伤惆怅,同时在旋律结构形式上又具有一定的共性。根据不同的乐音调式旋律、音阶等,可具体划分为界面,平调,下界面,平界面以及上平调,相当于我国民间音乐的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以及羽调式。其中界面与平调在朝鲜族民间音乐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乐音调式的主旋律。

3.朝鲜族民间音乐的音乐旋律特点

旋律是构成音乐作品的关键性因素,奠定了音乐作品的基本曲调,根据不同的旋律可以让听众获得不同的听感体验,感受音乐作品的整体风格与感情色彩。旋律的构成要素包含音乐的节奏与进行曲线,即旋律线,使音乐的起承转合更加富有层次以及节奏感。朝鲜族民间音乐的旋律的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语言文化,其民间音乐旋律是在朝鲜语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具有朝鲜语的语言特点,包括发音与语法结构。

在乐音的排列组合以及进行过程中,朝鲜族民间音乐显现出下降以及抛物线的旋律格式。下降进行的民歌在歌曲的高潮或高音部分音阶开始逐渐下降至中心音,但民歌的下降进行并不意味着一路降调,而是指整体风格是下降进行的,一般音乐风格较为舒缓低沉。而抛物线进行的民歌顾名思义整体呈现物理抛物线的风格,高潮部分位于歌曲的中间范围,歌曲的开始与结束部分较为平缓。音乐旋律能够直接体现出民族的音乐艺术风格,并且不受语言文化、地理位置的限制,具有浓厚的民族语言文化特色。

朝鲜族民间音乐的旋律音程根据不同的节奏以及表现形式一般以四度为中心,辅以五度六度等形态,使音节曲折变化,情绪对比以及音调调节。朝鲜族民间音乐旋律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以及艺术观赏性,流畅自然,生动形象,体现了朝鲜族人民的审美价值与艺术创作特色。

4.朝鲜族民间音乐的“长短”特点

音乐是由若干节拍与节奏组成的,节拍将抽象的时间概念融入音乐创作中,使音乐艺术更加符合逻辑规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朝鲜族民间音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民族风格的音乐节奏与节拍,辨识度较高。朝鲜族民歌中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是节奏感强,节拍中经常出现重音,以加强歌曲的情感表达。长短不一词指代乐器的音乐模式,是一种有规律的节奏序列。“长短”在朝鲜族民间音乐中代表特定的音乐概念,不仅表示长短音,还包含节拍得快慢、强弱、旋律的抑扬顿挫、情绪等因素的内在关系,是朝鲜族民间音乐节奏与节拍的独特表现形式。较为常见的“长短”种类有三拍子长短,如中莫里,古格里;以及二拍子长短,如安当等[5]。

在朝鲜族民间音乐作品中,以三拍为基础的音乐节奏与节拍占有较大的比重,体现出朝鲜族的独特音乐节奏体系。“长短”的重要表现形式与形态是音乐的节奏,音乐节奏的不同排序组合构成了音乐形式的多样性,抑扬是朝鲜族民间音乐的一种重要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节奏形态的高低变化。长短的类型有变奏型与基本型,二者相辅相成,可以相互转化,使民间音乐的情节内容产生对比与转折,朝鲜族民间音乐创作中经常会融入这种音乐手法,提升音乐的灵活性。

二、朝鲜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一)朝鲜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当地的劳动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形成我国朝鲜族特有的文化风貌。在民间音乐内容和形式上,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东北地区的音乐思想与意识形态,丰富和创造出受到广大劳动人民喜爱的民歌与舞蹈,展现了我国朝鲜族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的品质与审美意识。在抗战时期,这一阶段的音乐主要围绕抗战主题开展,产生了大量的民谣,军队进行曲,歌颂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的奋斗与抗争精神,表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与不屈不挠、奋勇杀敌的勇气与决心。在这一时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朝鲜族革命者以及音乐作曲家,创作出的歌曲广泛流传于根据地与人民群众中,鼓舞了士气,成为朝鲜族人民群众的斗争口号,具有意义深远的时代价值。

东北解放后,为朝鲜族民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一时期的朝鲜族民间音乐以现实为基础,创作了大量表达战争结束的喜悦与创建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动力,朝鲜族民间音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朝鲜族民间音乐得到进一步发展,音乐的创作技巧与形式都发生了较大改變,并不断进行创新与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

(二)朝鲜族民间音乐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朝鲜族民间音乐经过历史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风格,体现了朝鲜族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与生活习俗,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其构成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促进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文化需要继承与发展,但在朝鲜族民间音乐的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为:

其一,传播方式没有得到更新。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得以普及和推广,文化传播工具更加多元。大众传媒的发展如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使文化的传播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改变,更加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我国朝鲜族民间音乐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6]。朝鲜族人民聚居的地区对现代化传播媒介的接触与普及较慢,导致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进程缓慢。

其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朝鲜族年轻人离开家乡到其他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朝鲜族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不再只依靠种植农作物,生活方式更加灵活,为年轻人外出学习和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朝鲜族年轻一代对于本民族的民间音乐文化没有得到全面系统的教育,逐渐失去民族文化的学习环境,对民间音乐文化认识不足,民间音乐传承的责任落到了老一辈的身上,缺少民间音乐的传承人。

其三,受多元文化思想的影响,一些朝鲜族人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没有形成正确的民族意识,缺少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7]。

其四,学校对于朝鲜族民间音乐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学校对其重视不足,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高,课程体系安排不够合理,过于注重学生汉语课程以及文化的学习,忽视了朝鲜族语言以及民间音乐的教育。部分教师的朝鲜语专业素养不足,教学方式传统,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发展规律,未能结合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没有引导学生认识、思考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无法使学生形成传承民间音乐文化的意识与责任感。

三、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社会价值

朝鲜族民间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旋律优美、曲调婉转,随着朝鲜族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而创作、演唱、流传,在传承过程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是朝鲜族民族精神的象征与体现,不仅具有很高的民族艺术观赏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一)朝鲜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

朝鲜族民间音乐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形成于朝鲜族底层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是劳动者在辛苦劳作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思想情感而即兴创作的音乐形式,用以传达与宣泄劳动人民的意志、情感、价值观。最初流行于广大乡村地区,后渐渐传到繁华的城市[8]。因为大多是口口相传的形式,形式较为简单明了,内容短小凝练,在传唱过程中会不断加入新的元素与个人主观情感。体现宫廷文化的宫廷音乐以及不同题材的劳动民谣,祭祀以及节日的舞蹈音乐等,从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风俗习惯,情绪表达。文化的产生离不开现实生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民间音乐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提供了丰厚的创作素材,能够直观地看出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历史背景,对于研究和了解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二)朝鲜族民间音乐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

朝鲜族民间音乐创作基础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勇敢的象征,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在传唱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体现了较高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在朝鲜族民间音乐内容中,很大一部分是对于纯洁的爱情的憧憬与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对于现实生活的批判与斗争,如根据《春香传》一书改编的民间音乐作品春香歌,歌颂了成春香与李梦龙不畏权势,争取婚姻自由的坚贞美好的爱情故事[9]。同时揭露与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上层社会的昏庸无能,赞美敢于斗争的高尚品格,对于劳动人民的价值观以及思想意识产生了启示作用,引导人民群众的思想觉醒。

(三)朝鲜族民间音乐的抒情娱乐价值

朝鲜族民间音乐节奏鲜明,韵律感以及感染力较强,包含了民歌、舞蹈、器乐三个部分。民歌或简洁轻快或缓慢悠长,能够表达出欢喜与忧伤等情绪,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而丰富多彩的传统舞蹈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节日风俗,历史悠久、种类多样的乐器独奏或伴奏能够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这体现出了朝鲜族民间音乐的抒情娱乐价值[10]。音乐是思想情感的具体体现,朝鲜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节日习俗、生活习惯、娱乐方式、精神面貌。

朝鲜族人民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与集体意识以及乐观的心态。朝鲜族人民较为注重节日风俗的庆祝与纪念,每当节日来临,人们都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饰,准备好饭菜,家人和朋友们聚在一起欢声笑语,载歌载舞,通过形式多样的歌谣和舞蹈来传达节日的喜悦与幸福,享受节日的轻松、快乐的氛围。朝鲜族的风俗习惯通常也伴随着民间音乐,如婚礼、丧葬、农乐舞、跳板、荡秋千等,使活动气氛更加浓厚,劳动人民通过形式多样的民间音乐表达了节日风俗的思想情感以及娱乐休闲方式,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丰富了朝鲜族劳动人民的精神生活[11]。

四、朝鲜族民间音乐发展的路径探究

(一)加强引导

文化的传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过程,必须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引导作用,鼓励、支持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朝鲜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事业中,并帮助群众树立传承意识与责任感。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如宣传团、朝鲜族民间音乐演唱会等,促进朝鲜族民间音乐的广泛传播与影响力,加深人民群众对朝鲜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产生学习朝鲜族民间音乐的兴趣,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传承过程中。加大对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与保护力度,为朝鲜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提供经济支持。同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工作中,全民参与,并邀请相关学者专家进行主题演講与问题答疑,形成文化保护的社会思潮。可以丰富和创新宣传内容与形式,通过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加强宣传效果[12]。

通过投资建设朝鲜族民俗村与旅游基地,融入民间音乐文化元素,如四物农乐、象帽舞、民歌演唱等,让游客更好地感受朝鲜族民俗文化独特魅力,自觉投入参与到文化传承工作中。

(二)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是一种意识形态,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与责任感。首先应加强课程体系与教材的更新与编写,设置朝鲜族民间音乐课程,并根据不同的年级和专业,对课程教材进行改编,使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更好地吸收课程内容。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朝鲜族民间音乐相关知识。同时,教师应该精通朝鲜语与汉语,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民间音乐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避免单一的理论输出[13]。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教师应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将思政以及德育内容融入民间音乐课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传承的意识、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文化自信。由于经济的发展,很多朝鲜族人民选择到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工作和生活,使一部分朝鲜族学生无法得到父母的陪伴,无法通过家庭教育的熏陶感受民间音乐文化。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安排与照顾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14]。学校应加强与地方部门、企业的合作,充分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开设民间音乐文化展览博物馆、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人认识朝鲜族民间音乐文化,同时进行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民间音乐传承提供动力与人才支持。

(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整合民间音乐文化资源

当前,在我国朝鲜族民间音乐传承过程中出现缺少相关信息与资源的现象,文化资源较为分散,没有整体的概括与总结,为传承工作增加了难度。为此,应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整合民间音乐文化资源。调查的主要区域是东北三省,其他各地区也应进行调查,以增加调查结果的完整性与全面性。通过多种调查方法,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收集与整合相关资料与信息,从而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各地区朝鲜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根据实地调查结果整理与总结民间音乐文化相关信息与资源,为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研究工作提供系统全面的物料基础,从而进一步推动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继承与发展[15]。

五、结语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继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朝鲜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音乐艺术,构成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篇章。朝鲜族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即兴创作而成,口口相传,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曲调优美,展现了朝鲜族劳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背景,具有高度的社会研究意义与审美价值。为使民间音乐更好地得到继承与发展,需加大对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力度,鼓励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传承工作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導青少年树立传承意识与责任感,自觉投入到民间音乐传承事业中。

参考文献:

[1]尹航.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与发展探索[J].今古文创,2022(5).

[2]赵清月.琴弦上的朝鲜族传统音乐——伽倻琴曲《桔梗谣》作品分析[J].戏剧之家,2021(33).

[3]张笑晗.互文性探讨之朝鲜族传统音乐《阿里郎》[J].名家名作,2021(8).

[4]徐族屏.黑龙江省朝鲜族民间音乐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17(6).

[5]王维.民间舞钢琴伴奏音乐的艺术风格研究——以“朝鲜族民间舞”为例[J].艺术品鉴,2020(11).

[6]金顺福.论新时代视野下朝鲜族音乐教育新观念[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6).

[7]于丽峰.浅谈黑龙江省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与发展[J].黄河之声,2019(12).

[8]金卉.中国朝鲜族民间音乐传承现状调查——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J].艺术评鉴,2019(5).

[9]范元玲.我国东北朝鲜族民间音乐初探[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10]郭琳.基于教育传承的黑龙江朝鲜族民间音乐研究[J].艺术科技,2019(1).

[11]李禹凝.基于中国朝鲜族音乐的传统与研究发展[J].黄河之声,2018(18).

[12]陶雪莲.朝鲜族传统民间音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艺术品鉴,2017(12).

[13]谌愿平.浅谈朝鲜族民间音乐的“长短”性[J].北方音乐,2017(9).

[14]刘绵绵.吉林省少数民族音乐发展脉络研究——以朝鲜族为例[J].艺术教育,2020(10).

[15]张德俊,祝文娟.绽放的金达莱——由《民歌中国》朝鲜族专场音乐会看民族音乐发展[J].北极光,2019(4).

★通讯作者:税琳

作者简介:秦宇(1988—),汉族,南首尔大学博士,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教学与声乐表演、艺术管理;通讯作者:税琳(1990—),汉族,硕士研究生,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理论作曲、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民间音乐朝鲜族发展路径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KORE A TOWN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消失的原因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