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2023-12-17马学梅许晓娜
文_马学梅 许晓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了识字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生活实际和具体的识字内容,选择恰当的识字教学策略,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同时,引导他们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识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主阵地中,尝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学段识字板块编排特点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学段识字板块编排遵循语文习得规律,力求引导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 个左右,学习独立识字,并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学段承担识字任务的板块主要有识字单元、拼音单元、课文单元和语文园地。其中识字单元重在渗透汉字文化,体现汉字规律,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识字能力。结合第一学段的识字分布情况分析,随着年龄和年级增长,学生需要掌握的识字量逐年增加,其中课文单元的识字数量在整个教材的识字板块中所占比例最大,语文园地板块的识字比例也在增大。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对学生喜欢识字和自主识字起到关键性作用。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依据“依类象形”“图成其物”原则构造出来的,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把握识字板块的不同特点,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爱上汉字,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识字单元的识字教学策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学段的识字单元涉及多种识字方法由易到难梯度上升。因此,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也应根据不同识字方法进行变化。当进行看图识字和字理识字教学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发现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在图文对照中理解字义,结合字义识记字形,了解象形字的构字规律,感受不同汉字背后的历史文化。在归类识字和字族识字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字进行偏旁归类,发现同一偏旁汉字特点以及形声字构字规律。在进行字谜识字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将识字与读字谜、猜谜底相结合,让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随机识字正音。学生在感受汉字独特魅力的同时,能够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以及民族自豪感。
拼音单元的识字教学策略。一年级上册的第二、三单元为拼音单元,《标准》把学习汉语拼音及借助汉语拼音认汉字等要求放在第一学段中。教师要厘清拼音与汉字的关系,教学定位要准确,目标要明确。根据统计,汉语拼音单元要求学生须认识31 个汉字,这里承担了少量的识字任务,教学中应将识字与拼音学习有机结合,让拼音帮助学生识字,让识字帮助学生读准拼音。故拼音单元的识字方法主要是结合插图、情景图或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识字。
课文单元的识字教学策略。据统计,第一学段的语文教材课文占整个教材内容的3/4,处于主导地位,教师选择的教学策略会影响学生第一学段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效果。第一学段的重点是识字与写字,提升学生识字效果以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力,须不断进行探索。结合日常教学经验以及课文编排特点,随文识字在课文单元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教学策略。在语文学习中讲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让学生通过学文来认识汉字,既可以使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汉字的形音义,又可以让学生借助汉字来理解和感悟课文。教师也可以采用偏旁归类识字、加一加识字、减一减识字、换一换识字、比一比识字、猜字谜识字等识字方法,总之既要保证识字量的积累,又要重视识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还要让学生体会阅读学习的快乐。
语文园地的识字教学策略。在第一学段的语文教材中,语文园地识字板块有“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几个栏目。其中“识字加油站”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灵活安排常用字,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字词句运用”则编排了形式多样的听说读写活动,主要强调学生的用字能力;“我的发现”鼓励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还将在生活中识字纳入识字范畴,将识字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汉字含义,还可以让学生在识字基础上正确使用汉字。教师还可以结合“词串识字”“查字典识字”“形声字识字”“形近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方法,力求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趣味和魅力。
总之,识字教学讲究方法和策略。在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识字板块的编排特点及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积极探索不同识字板块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为其中高年级顺利完成识字及读写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