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南郑区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技术
2023-12-17高江波李汉斌
高江波 李汉斌 李 磊
(汉中市南郑区秦巴生态保护中心 陕西 汉中 723100)
南郑区位于汉中市西南部、汉中盆地南部,东邻城固县、西乡县,南临四川省,西与宁强县、勉县交界,北至汉台区,南北宽79 km,东西长83 km,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2°24′22″~33°07′50″、东经106°30′12″~107°22′23″。 全区国土总面282 378.5 hm2,其中林地面积204 193.76 hm2,占总面积的72.31%;森林面积178 118.96 hm2, 森林覆盖率63.08%。 本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11℃、 降雨量1 050 mm。 南郑区处于全国油茶“三带九区”栽植区,适宜油茶生长[1-3]。
油茶,又名茶子树,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南方主要木本食用油料树种, 栽培利用历史超过2 000 年。 茶籽出油率高,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90%。茶油口感独特,保质期长,易吸收,深受欢迎。另外油茶可深加工成保健食用油和护肤化妆品等[4-6]。虽然南郑区油茶林保存面积较大, 但是多种原因导致南郑区油茶林长势差、经济效益低,急需进行改造提升。 为了更好地发展油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林区人民增收。 本文作者通过走访调研梳理南郑区油茶林低产低效原因, 基于实践归纳总结提出改造措施,以期为南郑区油茶林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1 南郑区油茶资源现状
1.1 油茶林现状
经调查统计、查阅相关文献,南郑区油茶林现保存面积为3 333.33 hm2, 其中20 世纪人工栽植油茶林保存面积2 733.33 hm2(纯林666.67 hm2,与马尾松等树种混交2 066.67 hm2), 近10 年新发展油茶种植基地600 hm2。 全区油茶林主要分布于濂水河和冷水河的海拔1 100 m 以下浅山丘陵区域。油茶林保存面积较大的乡镇有黄官镇、两河镇、青树镇、濂水镇和法镇,其余镇均有零星分布[7-9]。
1.2 油茶种苗资源
从2007 年开始,南郑区按照林木良种选育技术规程,在全区现有油茶资源中选育出了汉油1~10 号良种, 其中汉油1 号、 汉油2 号、 汉油7 号、 汉油10 号通过了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 经过多次试验,成功引进了国家级油茶良种长林4 号、长林40 号等, 建成省级 “油茶种质资源圃”6.67 hm2,年可出圃良种穗条150 万条, 能够满足当地油茶种苗繁育。
2 南郑区油茶林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
现存油茶林大部分为荒山或杂灌林,长期处于荒芜状态,缺乏管护,直接造成油茶林低产,且现存大部分油茶林进入衰退期或者停产期,急需改良更新。
2.1 管护不到位
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 集体林分山到户,经营者管理粗放,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疏于垦复施肥,油茶林长势差、产量低、经济效益差,陷入恶性循环,致使油茶林被马尾松林替代,形成了上层为马尾松及下层为油茶、杂灌树种的复层林。
2.2 经济效益低
南郑区现存油茶林多属多代萌生,整体树龄长、品种老、产量低,随着时间推移,油茶林进入衰退期或者停产期,产量少、产值低,急需改造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由于油茶种植规模小、产量低,没有形成订单农业,油茶鲜果以原料廉价出售,直接影响林农的最终收益, 从而造成油茶林经济效益低。 据统计测算,油茶林每公顷收益远低于耕地每公顷收益。
2.3 缺乏项目支持
油茶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项目资金投入少。虽然南郑区油茶保存面积全市最多, 但是缺少对口项目支持,上级落地项目很少,当地政府财政能力不足以承担大规模油茶项目实施, 鲜有的新造林项目仅能支付种苗费和栽植人工费, 没有配套后期管护抚育费用。 缺乏项目支撑直接制约油茶产业的发展。
3 改造技术措施
基于南郑区油茶林低产低效现状, 提出砍灌清林、深挖垦复、挖竹节沟、密林疏伐、稀木补植、修剪整形、合理施肥、嫁接改造、病虫害防治等低产低效林改造措施。
3.1 砍灌清林
要以保护油茶树为目的,先清理下层的刺藤、灌木和非目的树种,再清理中层小径阶树木,对大径阶树木按照先剔枝、截头,再采伐的顺序进行。 采伐木、枝梢、杂灌、刺藤等物全部清理运出林地,不得丢弃在油茶林内;对易萌生的小橡子、刺荚要连根挖除,确保低改林地质量。 清理林地必须注意保护油茶树,避免机械损伤和人为破坏;对压倒、压伤的油茶树要及时进行扶正处理。
3.2 深挖垦复
深挖垦复是油茶增产的基本措施。 依据油茶林地势坡度选择垦复方式, 坡度小于15°的缓坡全垦,坡度大于15°的陡坡采用带垦或穴垦。 垦复可以清除杂草、提高土壤通气保水性能、增强土壤抗旱能力,从而改善林地环境,减少病虫危害,促进油茶生长发育,提高油茶产量。 清林工作结束后,沿等高线方向进行垦复,将树叶和地上腐殖质埋入土中,做成外高内低的树穴或水平带。
3.3 挖竹节沟
如果地形地势条件允许,垦复工作结束后开挖竹节沟,竹节沟能保水保土增肥。 沿等高线环向开挖,由上到下作业,土堆放于沟槽下方,沟宽0.4~0.6 m、沟深0.2~0.4 m,沟内间隔4~6 m 筑一个小土埂(类似竹子);根据坡度确定沟上下水平距离,一般间距8~10 m,坡度越大间距越小。
3.4 密林疏伐
油茶种子易于萌发,容易出现密度较大、高低悬殊的油茶密林,当郁闭度大于0.7 时要清除长势较弱的树和衰老树,保留健壮、长势旺盛的油茶植株。 疏伐后密度控制在1.5 m×1.5 m。
3.5 稀木补植
超过3 m×3 m 的林间空地要进行大苗补植。 补植时要挖大穴栽植,穴为60 cm×60 cm×50 cm,穴内要施足基肥。补植时间宜在冬末、春初,补植苗应选当地适生的2 年生汉油系列嫁接苗。 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栽植,务必做到根舒、苗正,填土踏实。
3.6 修剪整形
修剪时要因树定型、剪密留疏、去弱留强,培养合理的树体结构和树形。 修剪时间以冬季为主,在采果后春梢萌发前进行。 低改后,宜保留春梢,疏剪徒长枝、重叠交叉枝、病虫枝,重剪衰老枝。 保持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控制郁闭度小于0.7,对枝叶过于密集的树体剪除少量直立大枝,开好“天窗”。
3.7 合理施肥
油茶具有“抱子怀胎”的特性,常年花果不离枝头,充足的肥料是高产稳产的必备条件。 根据油茶生长习性,不同时期施用不同种类肥料。 大年以磷钾肥为主, 小年增施氮肥或复合肥。 冬秋季以农家肥为主,春夏季以复合肥为主。 盛果期主施磷肥,适当配合施入氮肥[10]。
3.8 嫁接改造
砍灌、垦复1 年以后,油茶林分基本恢复,对劣株油茶树单株采用高接换冠的方式进行改造, 按树体结构的布局保留3~4 根主干作为嫁接砧木, 通常采用插皮嫁接方法,嫁接时间宜选在5 月下旬至9 月中旬。 开春前应对林地深挖垦复、追施氮肥,以促使砧木生长旺盛, 确保嫁接成活率。 嫁接后需做好剪砧、解罩、解绑、除萌、扶绑等工作。 嫁接穗条首选本地适生的汉油系列接穗。
3.9 病虫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优选耐抗病品种, 以日常田间管理和生物防治为主、 药物防治为辅,综合防治策略。
3.9.1 病害防治 南郑区域油茶主要病害是油茶炭疽病和油茶软腐病。
油茶炭疽病为害时期长。 在整个生育期内, 病原菌反复侵染油茶的叶、花蕾、幼果、梢、枝,造成茶树落叶、落芽、落蕾、落果、枝梢枯死,严重受害的植株, 枝干部大面积溃疡、 整株枯死。 修剪时剪除病虫枝、 叶、 果, 刮治伤口用酒精消毒, 剪下的病虫枝、 叶、 果必须带出林地处理; 6 月下旬使用内吸杀菌剂喷雾进行防治, 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
油茶软腐病,发病时油茶大量落叶、落果。 一般3 月下旬始发,4-5 月遇阴雨迅速蔓延,6-8 月最重。在发病期喷洒1%波尔多液500 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500 倍液,每15 d 喷1 次,连喷3~4 次。
3.9.2 虫害防治 南郑区域油茶主要虫害是油茶象甲和油茶蓝翅天牛。 油茶象甲主要以幼虫咀食种仁造成危害。 采用人工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利用成虫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 药剂防治在6 月中下旬进行, 可选用50%杀螟松乳剂800 倍液喷雾防治。 油茶蓝翅天牛以幼虫蛀食油茶树干、 枝条为主。 4 月中下旬使用毒签或打孔注药毒杀幼虫,用涂白剂涂刷枝干预防产卵。 4-7 月,在虫枝结节下部涂刷50%二溴磷乳剂1 500 倍液进行防治。
4 改造成效及展望
4.1 改造成效
依托历年科技示范工程, 选取部分低产低效油茶林作为示范点,采用砍灌清林、深挖垦复、挖竹节沟、密林疏伐、稀木补植、修剪整形、合理施肥、嫁接改造、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进行改造。 改造3 年后,经实地调查示范点改造成效可知,油茶树生长旺盛、挂果多、优果率高、病虫害少;统计分析经济效益,增产50%以上,每公顷产籽810 kg、每公顷产油201.5 kg,出油率24.88%,山茶油按照100 元/kg 计算,油茶林低改后每公顷产值达到2 万元,改造效果明显,林农大幅度增收,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4.2 展望
以陕西省“521”科技示范工程、科技三下乡活动、科技宣传月、林农技术培训班等活动为抓手,逐步提升林农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和丰产管理技术。2022 年,南郑区已申请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目前处于国家林业局审核阶段。 如若项目审批立项,将以本文作者提出的改造措施为技术依据, 通过项目引领、科技示范辐射带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