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网络文化观: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指南

2023-12-17周甄武

关键词:网络空间共同富裕精神

周甄武,岳 琪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 230601)

互联网的兴起,不仅为现实文化的发展开辟出新的空间,诞生出新的文化样态——网络文化,而且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网络文化一般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所开展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现实生活的强力渗透和全面融入,网络文化已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可从狭义与广义两个角度来理解。狭义是指人民在追求文化生活、自我价值等过程中获得和享受相对公平的公共文化资源的机会,即“在公共文化供给和文化市场供给中相对公平地获得精神文化资源和文化发展机会”[1],体现为人民群众在“文化获得、文化参与、文化享受与文化发展机会上的丰富和平等”[1]。广义是指使人民的精神生活均衡化发展,可以较好满足全体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也即“社会能为人们提供的精神生活条件,个人精神生活享有程度的衡量,国民精神状态与个人精神追求境界”[2]。网络文化既是现实文化在网络空间的延伸,与现实文化具有共性,又有自身特点,如传播快捷、及时交互、多元开放、平等共享等。网络文化的独特性有助于人们进行文化参与,促进文化发展,获得与享受文化成果,提高人民对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迈入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新时代发展特点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及对互联网发展的国际国内状况及趋势的把握,在重要会议、讲话、报告中就网络文化作出一系列论述,形成了内涵丰富、意义重大的网络文化观。国内学界也迅速将之作为研究热点,但很少将其与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本文拟从这一方面进行探讨。

一、习近平网络文化观提出的着眼点

习近平网络文化观的形成之所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因为它是以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着眼点的。

(一)着眼于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包括对美好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也包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与物质生活需求相比,范围更广、层次更高、形式更多。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蕴含着从关注人们的物质生活转变到关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关注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元化。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141。网络文化已成为当代文化发展的主要样式,从而也成为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但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其在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也会给人们造成精神上的危害。以习近平网络文化观为指导,加强对网络文化的治理,有利于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健康积极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

(二)着眼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传统的现代化在物质文明方面较为发达,但在精神方面仍然有可以改进的空间。习近平对此强调:“物资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4]22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要以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物质支持,又要增强文化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网络文化观指导人们发展繁荣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有助于滋养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实现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的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三)着眼于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3]139网络强国和文化强国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有助于推动网络强国的建设与发展。网络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网络文化强国,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与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相结合,在推动网络文化建设的同时实现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网络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文化强国的实现。习近平网络文化观有助于指导我们通过网络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建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从而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着眼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旨归,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其初级阶段,主要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断丰富和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能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就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虽然物质生活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清楚认识到物质方面的解放是实现精神解放的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精神层面的解放。习近平提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3]142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发展要以经济基础为重要保障,同时要重视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上层建筑的作用最大限度体现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网络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网络文化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最终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习近平网络文化观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网络文化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继承、中国共产党人网络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互联网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趋势的把握基础上形成的。其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主要由以下方面构成。

(一)注重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加强党对网络文化的领导

习近平特别重视中国共产党对网络文化的领导权。他说:“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4]7。网络文化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其初衷与网络文化发展的初衷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对网络文化的领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党领导网络文化发展的能力。党始终站在领导网络文化发展和建设的前列,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坚持尊重和遵循网络文化发展规律。同时,在党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使党有能力引领网络文化发展,为网络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是增强党领导网络文化发展的战略意识。从总体规划上进行谋篇布局,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运用到网络文化建设中,进行网络文化体制改革。将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提到重要议程,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出前瞻性的建设目标和发展要求。各级党委组织要以网络强国建设为出发点,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打破现有文化体制的束缚,完善网络文化治理机制。三是完善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以德才兼备作为选拔党员干部的标准,从思想上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保障党员干部引导网络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四是加强党对网络文艺工作者的领导。党员干部需要深入了解网络文化创作者群体,与广大网络文艺工作者交朋友,尊重广大文艺创作者,倾听广大文艺创作者的意见。同时,建立网络文化工作者之家,使文艺工作者团结起来,鼓励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创作出更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创作风气。五是党领导广大人民发展网络文化。中国共产党要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要有效将网络文化领导权下放给各组织和个人,使他们能够履行自己的义务,促进网络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繁荣发展网络文化,建设网络强国

对于网络强国与网络文化的关系,习近平曾这样说:“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5]网络文化发展既是建设网络强国的主要途径之一,又是建设网络强国的主要内容之一。习近平把建设网络强国与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结合起来,表明了网络文化建设对于实现网络强国具有重要作用。繁荣发展网络文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基础发展网络文化。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使网络文化发展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习近平将很多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融入网络文化的发展中,致力于使传统文化与信息化发展相结合,使传统文化适应信息化发展,借助信息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发展。同时,促进网络文化发展与时俱进,吸收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对其进行丰富发展,赋予网络文化以时代价值。网络文化发展,既要吸收传统的优秀文化,又要将时代精神融入其中,促进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二是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保障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网络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会对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可以强制性地惩罚违法行为,但不能代替解决人们思想道德的问题。”[6]138要以法治思维加强网络文化的管理,依法监督规范不良网络言行,严惩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实施网络文化治理专项措施。同时,要发挥道德对人们网络言行的规范作用,提升网民的网络思想道德素养,增强人们的网络道德和价值判断能力。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规范网络文化的发展,保障网络文化的建设。三是推动公共网络文化服务开展。要“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3]146。目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城乡差距,虽然乡镇不断引入网络基础设施,但是区域内网络基础设施分配不足,受到地域和活动场所的限制,很多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不高、更新较慢。因此,要加强城乡不同区域网络基础设施精准化发展,不断增强网络基础设施迭代更新,不断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三)实现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相统一,构建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7]。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要加强经济和网络文化发展之间的联系,促进网络文化更好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数字化的文化产业经济,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我们要加快对优秀中华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发展,推动互联网经济与优秀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提高网络文化的经济效益。一是实现社会效益优先,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习近平还谈道:“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3]165以社会效益为主导发展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企业要担当起社会责任,不断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在竞争中不断促进网络文化的完善,营造良好的数字文化产业环境。二是顺应网络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规范网络文化市场改革。要“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3]311,加速网络文化产业化发展,用数字化为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赋能,推动形成网络文化发展新格局,统筹网络文化产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网络文化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三是维护数字文化产业安全,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3]311。随着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网络空间中的数据风险不断加大,网络文化的发展也面临挑战。网络文化产业化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网络安全问题。同时,网络文化是网络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网络文化产业安全,网络文化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因此,要积极推动网络文化产业化发展,保障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发展

网络文化健康发展需要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某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破坏,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严峻复杂。”[8]42因此,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关注:一是关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西方国家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加强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以此达到颠覆国家政权的目的。因此,要求各级党委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把维护网络意识形态作为重要责任来履行,密切关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严厉打击各种渗透行为。二是占据意识形态主阵地。要依据网络文化发展的新特点,不断完善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扩大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防止泛娱乐化、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的风险,积极引导非主流意识形态发展,使其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建设好网上意识形态主阵地。三是多主体综合治理网络空间。“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必须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8]56综合治理体系体现为:首先多主体参与治理,即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个人自律方式的“多主体”参与治理;其次多种方式协同治理,包括采取经济、法律、技术和道德的等多种方式协同治理;最后多个国家、地区的合作治理,通过共建、共治实现网络文化共享。

用伟大建党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4]44。互联网作为目前最大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平台,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工作、娱乐,建立了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但是网络的虚拟性使很多事情变得难以控制,所以要广泛凝聚人们的共识,加强思想领域的声音。用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为国民提供精神食粮,让伟大的建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文化发展,让社会主义主旋律在网络文化空间响起。要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滋养人心方面的独特优势,利用好网上网下作用,促进形成良好的思想文化局面。

(五)坚持网络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在全球化大潮中,各国处于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相互联系之中,任何国家都不能孤立存在。面对新的全球机遇与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增强交流来应对挑战,其中文化交流是最具代表性的行为之一。习近平针对此方面提出论述如下:一是坚持对外开放,尊重文化多样性。各国必须摒弃文化偏见,秉持文化平等发展的原则。“只要我们加强交流,持之以恒,偏见和误解就会消于无形。”[6]205各国应积极参与网络空间中的文化交流。疫情期间,中国通过“云外交”等方式进行双边和多边交流,通过互联网将中国的思想、价值和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国,消除其他国家因不理解中华文化对中国产生的偏见,促进文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在交流互鉴中共建全球美好精神家园。二是打造网络文化交流平台。“倡导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8]44要坚持开放的理念,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世界先进文化走进来,为网络文化发展建立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各国仍然面临许多一国不能解决的网络文化发展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每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要推进网络空间文化的开放合作,在开放合作中拓展网络文化空间,构建国家网络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互联网更好地为世界人民服务。只有同心协力,共同面对问题,才能实现共同发展。三是尊重他国网络主权,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不搞网络霸权,不干涉他国内政。”[8]152互联网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网络文化对人类社会影响非常深远。人类社会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网络空间治理成为各个国家争夺的新型权力。国家是网络空间的管理者,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即国家的网络空间主权不容侵犯。尊重各个国家的网络空间主权,要重视对于各国网络主权的维护。一方面,各国对网络空间拥有管辖权,另一方面,必须尊重各国网络空间治理模式,确保各国平等参与到网络空间的治理。建设网络文化空间命运共同体,共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六)加强网络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提升网络文化软实力

壮大网络文化软实力,需要增强传播能力,提升国际话语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3]316话语权主要是指以语言为载体,接受和承认别人提出的观念,从而影响别人言行的能力。今天,各国之间的竞争不仅涉及技术之间的博弈,还涉及国家话语权的博弈。目前国际舆论体系总体上呈现西方强我国弱的局面,因此我国应努力提高网络国际传播能力。“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纳入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3]318要切实促进各级党委深入研究和探索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目标、理念、方式,为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建言献策。其次要创新传播机制。“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4]44新媒体的出现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使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利于交流,网络平台也成为各种思潮汇聚的地方,成为各种思想观点表达的载体。要利用好新媒体,在网络空间中构建新的文化传播体系。要塑造和提升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空间文化话语权,守住网络空间舆论主阵地。另外,还要提高传播效率,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4]46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拓展文化宣传途径、创新网络空间思想宣传方式,阐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让全世界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抓住互联网载体,有效利用网络传播文化的机遇,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扩大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三、践行习近平网络文化观推动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4]23习近平网络文化观为我们促进网络文化发展,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

(一)坚持党对网络文化的领导,创新网络文化供给

党对网络文化的领导是中国网络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党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和引导,推动网络文化发展与时俱进。习近平强调要加强网络文化创新,提供更有质量、更有影响力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正确引导和推动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原则。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9],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4]45。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重视网络文化的建设,强化以人民为中心,增加人们的网络文化获得感。创新网络文化内容建设,包含以下方面:一是提高网络文艺作品的质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深入了解群众的生活,真正反映群众的心声。因为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对人民的精神具有滋养作用,所以要使文艺作品体现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传播中国精神,展现国人的审美。网络空间不仅有阳春白雪,还有下里巴人,坚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打磨出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二是推进文化遗产活起来。要积极促进文物保护,发掘文物的更多价值。以物载价值,赋予其独特的中华文化价值。推动线下文化上线发展,丰富网络文化空间。“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的数字化发展。”[10]公共文化产业和文化馆线上发展,有利于全体公民更好地认识到中华文明。如借助博物馆在线小程序观看三星堆考古直播,让人们零距离观看历史文化发展。三是借助互联网促进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发展。据《中国日报》海外版报道,中国网络文学经过不断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网络文化作品记录了中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网络文学及其衍生品在国外受到广泛关注,如大英图书馆新收入16本中国网络小说,让全世界读者可以在线查询图书信息,借阅电子版。将优秀的文化作品转变为数码产品,以创新的形式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突破时空限制,为全世界网民提供了“身临其境”的环境。四是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端正网络文化创作理念,将明德和立德作为最基本的职业操守,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创作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要展现出中国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精神。此外,广大网络文化工作者要坚持站在人民立场进行创作,保持创新意识,促进最广大的人民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以优质的网络文化产品供给,消除人民的精神贫困,最终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二)促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开创文化事业新局面

要努力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融入文化体制改革中,推进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将数字文化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同时积极发挥数字文化的经济效益。一是创立互联网文化品牌。将优秀文化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创建具有示范意义的网络文化项目,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推进中华优秀文化成果数字化。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促进互联网文化品牌的普及,提高数字制造能力。建立国家数字实验室,丰富数字素材库,拓展网络文化表达形式。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企业影响力,打造世界知名的互联网文化品牌,让中国互联网文化企业进入中高端市场,给人们带来可靠的精神文化生活品牌。二是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集群。以核心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周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以国有网络文化企业为龙头,在发展过程中领导和协调其他企业共同发展。扩大文化产业的覆盖面,提高数字文化产业链的价值。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市场规律,建设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网络文化企业,形成共同探索的新型共享企业发展模式,引导文化科技企业实践数字发展道路,用数字文化产业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形成可持续的网络文化产业,保障文化创新发展。三是促进文化与数字经济区域协同。推动网络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发展融合,打造高质量的数字化网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文化消费发展,发挥市场主体活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发展新型开放性文化产业,促进外贸之间的合作,引入高质量的数字文化企业,促进产业集聚性发展,优化网络文化产业的分区和布局,在产业协调发展中促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区域消费新业态,形成数字文化经济发展新模式,从而丰富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增加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幸福感。

(三)深化媒体融合引导主流舆论发展,讲好高质量的共富故事

习近平明确强调:“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3]164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在社会形成通过共同奋斗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思潮。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加大思想宣传工作,引导主流舆论的发展方向,净化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热点事件和人民生活相结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发挥主导作用,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人们的心灵。二是促进新老媒体的融合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11]推动网络传播素材要贴近、符合人民群众,转化为易于接受的大众化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运用网络语言表达出来。利用新媒体在网络空间中呈现良好的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思想宣传工作。“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澄清各种模糊认识,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3]146要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的素材,为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思想宣传工作是围绕人做事的,互联网作为广大群众的聚集地,人们的大部分信息都是从网络上获得的,因此要加大对网络空间控制的力度。四是增加主流价值的影响,提高国际话语权,严格预防和抵制西方互联网错误思想的渗透。首先,媒体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坚守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其次,加强与国际媒体的合作,构建国际网络文化传播的新局面,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媒体,让世界共享优秀的中华文化。最后,提高党员干部国际传播能力,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可以亲自做、亲自抓相关方面的建设,切实推进实际工作开展,贴近群众,写出世界各国人民可以接受和喜欢看的内容。做好相关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将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全面提高国家传播能力建设,将优秀文化传播到海外,以多种形式展现中国故事,让海外民众更好地认同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中华优秀文化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话题,把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加强网络技术与人才建设,促进科技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2]互联网核心技术对互联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面对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美西方“卡脖子”问题,要想不被他们束缚,就必须打破核心技术的制约,推动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确保网络文化在平等的原则下进行交流,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安全的网络文化发展空间。一是研发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加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网络文化的发展应以网络信息核心技术为保障,在推进网络文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要发展核心技术,利用先进的网络核心技术治理网络空间,打破对国外核心技术的垄断,保障网络文化安全。扩大宽带连接范围,促进5G技术的应用发展,以核心技术构建网络文化信息运营平台,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发挥技术的力量,建设网络文化强国。二是要掌握核心的网络安全技术,维护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预防网络紧急安全事件的发生,建设网信安全平台,促进网络文化安全发展。企业和个人作为网络文化行为主体,在网络文化发展过程中要承担主要责任,做好网络安全的维护。网络文化数据安全则网络空间文化安全,建立网络文化数据安全中心,维护网络空间的数字安全。三是培育网信人才。首先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国家发布网信人才发展的政策,形成有利于网络空间人才发展政策。对待网信人才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要在社会上形成有利于网信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网信人才发展氛围。其次,大力培养网信人才。网络空间的发展取决于年轻人,网信人才培养要花时间,下大力气。在培养过程中,要邀请优秀教师进行教育,制定优秀人才培养方案,招收优秀学生,建立一流的网信人才培养基地。最后,改革创新型网络人才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计划,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促进网信事业的发展。通过发展网络人才和网络基础设施,为网络文化传播提供技术保障,丰富文化获取的渠道和方式,切实推动人们的精神生活获得感。

(五)增加网络文化交流互鉴,共建共享美好精神家园

习近平重视文化交流平台的建设,强调打造网上交流平台。他指出:“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8]156中国将携手各国为网络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各国在互联网中的文化交流,共享网络文化发展成果,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一是各国应坚持网络文化平等和开放的理念。对待所有民族的文化均需持以尊重的态度,因为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价值,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体现,所以各国应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可通过网络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弥合各国文化之间的优势,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共生。二是建立网络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文化因相互交流而丰富多彩,网络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不同文化在网络平台中进行交流促进相互融合和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文化的发展拓宽了渠道。在网络空间建立国际交流合作,以平等包容的态度进行各国之间的交流,增强网络文化的国际传播力,通过独特的中国特色网络传播方式展示网络文化的中国价值,用新的话语和规范说明中国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命运共同体。解读中华优秀文化,创办具有吸引力的网络文化主题活动,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国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使世界人民认识到中华优秀文化,中国人民也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促进网络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三是中国和世界携手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共享网络文化发展成果,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面对网络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抓住网络给文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处理好网络文化发展在数字时代面临的安全威胁,缩小各个国家之间的信息差距。与时俱进发展网络文化,通过创新为网络文化发展增添动力,助力产生更多的有吸引力的网络文化发展成果,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共同富裕精神
共同富裕
虎虎生威见精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