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制度的理论依据、现实关照和实践路径

2023-12-17李茹月唐莉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制度

李茹月 唐莉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36,并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在“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的重要内容中,就已经明确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2]11,从根本上解答了文化建设制度的性质和方向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决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制度,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制度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具有深刻的学理支撑。

1.从文化内在结构层次理论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和最深层次要素,决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主导和引领着制度文化的发展

文化结构是不同表现形式的文化内在的相互依存、协同运动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前提和基础,由“现实的人”以及“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3]146,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构成。在物质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制度文化,包括社会习俗、乡规民约、规章制度等各种行为规范。“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3]222人们按照这一生产过程和社会关系“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4]145,由此形成了价值观念、思想理论、思维方式、道德风尚等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文化结构的核心,是文化特质和功能体现最集中、最深刻、最稳固的部分。价值观是精神文化的灵魂,标识着精神文化,乃至整个文化的性质,引领着制度文化的发展方向。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价值观的基本体现,价值观为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发展提供价值选择和基本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深层的精神文化,核心性是其本质特性。“核心”一词包含两个层面意思:一是居于中心地位,二是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意味着了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思想观念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5]25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6]678,第一次从文化视角定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七大将核心价值体系定位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意味着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主体工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7]11,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揭示了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大将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作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构筑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路线图”。从“根本”,到“本质体现”,再到“兴国之魂”“精髓”,最后到“基本方略”,充分表明了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战略核心地位。抓住了核心价值观,就是抓住了文化内在结构协调运转、同向发力的关键,就等于抓住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精髓,就等于“从发展路线或链条中找出最重要的环节”[8]505。

2.从马克思主义上层建筑理论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上层建筑,必然规定制度上层建筑,引领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马克思指出:“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9]2“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即政治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的“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即思想上层建筑,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的统一构成了整个上层建筑。观念、信仰、信念是思想上层建筑中最深层、最基本、最稳固的范畴。价值观在思想上层建筑乃至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于主体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制度作为思想文化的社会关系,属于政治上层建筑范畴。价值观与制度同为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从价值系统的内在结构来看,价值观“自身不会自动地‘实现’,而要通过有关的控制来维系。在这方面要依靠制度化、社会化和社会控制一连串的全部机制”[10]141。这种在一定的思想关系、伦理关系、价值关系基础上形成的载体、中介、手段构成了制度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上层建筑中的核心价值,除了其本身所具备的价值观属性,还不可避免地带有社会主义制度特质的显著标识,引领着制度上层建筑。正是这种价值观属性和社会制度属性的统一,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中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第一,核心价值观凝聚着国家共同的价值信仰、价值理想、价值目标和价值规范,能够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运行和巩固涵育精神土壤。第二,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关于重大社会问题的价值共识,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能够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有效运行提供必要的价值环境。第三,核心价值观能够把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社会主体的利益要求相衔接,能够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实现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指明正确方向。

3.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价值浓缩和本质体现,规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马克思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揭示了意识的客观物质性。他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3]152,“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3]152。列宁提出了“科学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赋予意识形态阶级性和党性的政治属性,指明了科学的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是与一切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对立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文化发展与意识形态是辩证统一的,文化通过意识形态的形式展现出来,意识形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历史上的政治文化、伦理文化、宗教文化和哲学以及艺术文化都积聚在意识形态的诸形式之中——即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宗教、哲学和文化等意识形态之中”[11]29。意识形态“以表现一定社会中人们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为内容,其基本功能就是直接参与社会生活,以巩固和改变一定的社会关系”[11]31。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必须由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决定,这是发挥意识形态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的内在要求。

任何文化形态都有特定的意识形态,任何意识形态都有特定的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所要表达的,最根本的是价值观。”[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人类社会价值观发展规律,实现了对各种正确价值观的升华以及对各种错误价值观的摒弃。其利益主体是全体人民,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价值愿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认同并积极践行。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价值浓缩,核心价值观规定着文化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必然引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来说,这种引领作用源于核心价值观在设计文化制度、发展文化产业、创造文化产品、传播文化理念等方面的牵引作用上。因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必须实现用核心价值观来约束和规定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动这一重要任务,这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13]865。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制度的现实观照

先进的文化制度,是把某一社会形态中的文化精华与时代的现实需求融合衔接,这是展现国家制度优势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既取得丰硕成果亟须凝练为制度,也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亟待制度保障。

1.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迫切需要制度化、规范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化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阵地意识显著提升,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存在的被动局面得以根本性扭转。在管网治网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占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主阵地,网络生态持续向好。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网信事业快速发展,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逐步提高。

第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果丰富。我们党带领人民投入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民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开展农村书屋阅读实践活动,以文明之风滋养了乡村文化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从不同视角传播了中国声音,展示了中国风貌。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以弘扬先进文化、多出优秀作品为目标,充分发挥了文艺精品的示范导向作用。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革命文化得到广泛传承。传统文化中的平等观念、民本思想、“亲仁善邻”思想等得到创造性传承,各地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带一路”成功打造“中华文化讲堂”“丝路之旅”等文旅品牌,推进了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合作。在支援革命老区建设,开展红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计划,建立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运用话剧、影视剧、艺术节等多种形式讲述革命故事等方面取得成效,革命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

第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颇见实效。新时代孕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精神、女排精神、塞罕坝精神、工匠精神等,树立了当代中国精神的鲜明标识。各行各业的时代楷模和英雄模范辈出,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显现出来。一些地市建立助学圆梦志愿服务项目,以社区、社团为单位组织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

实践证明,我们党在文化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政策法规完善、产品输出、软实力提升等方面提出的新思想新举措,是适应我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且富有成效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迫切需要将这些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制度化、规范化。

2.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依然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亟待构建体系化的制度加以保障

当前,我国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出现诸多现实问题,制约先进文化发展的现实障碍依然存在。

第一,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国际上各种社会思潮纷纭激荡,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激烈,一些西方敌对势力极力制造“颜色革命”,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司法独立”,企图通过争夺人心、蒙蔽群众,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些错误思想动摇了部分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价值观扭曲,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违反党纪国法,缺乏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

第二,社会文化生态更加复杂,制度设计的价值观引领有待增强。当前,网络欺诈、造谣诽谤、兜售非法物品等言行时有发生。舆论工作机制还未能完全适应新媒体格局和受众需求的变化,回应动员能力不足。一些文艺创作把作品当作获取利益的“摇钱树”,脱离人民和现实,形式大于内容,导致文化产品所承载的重要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此外,由于主流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引领力不够,见利忘义、职业失德等道德问题久治不绝,社会文明风尚有待提高。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制度设计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原有的特色传统文化尤其是乡村文化的精神元素和传统价值未能充分展现出来。红色革命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缺乏更加健全的制度保障,一些历史文物、文化景点遭到破坏,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和继承。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色和制度优势在世界文化体系中未得到充分彰显,制度创新未能同思想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完美衔接。

第四,法律法规制度存在缺位问题,价值导向在制度中不够鲜明。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涵盖不够全面,执法力度不严,文化产业、文化产权等缺乏法律规范和法律保护,对一些违反党纪国法、造谣诽谤、制假售假、食品安全问题、旅游不文明等行为惩治力度不够;存在法律法规不配套,衔接度较弱,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诸多现实问题表明,文化需求端与供给端出现失衡,导致有效制度供给不充分不匹配。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4]333可见,构建体系化的制度以补齐制度短板,是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才能满足“符合国情、有效管用、得到人民拥护”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指出:“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15]265这是国家制度的评价标准,也是衡量国家制度优势的重要标准。

第一,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才能满足“符合国情”的现实需要,这是制度建设的立足点和基本前提。“符合国情”要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不能照抄照搬他国模式,必须依据我国历史文化传统、既有制度积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等国情来谋划,赋予制度以现代社会的价值指向,把“建构什么样的先进文化制度”同“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发展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时代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功能和作用,满足“有效管用”的现实需要。只有把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行之有效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上升到制度层面,使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塑造人的主体性、提升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进而解决文化发展面临的现实矛盾,才能使社会更加团结一心,更加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第三,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才能明确制度立场和价值目标,满足“得到人民拥护”的现实需要。核心价值观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平、法治、正义、自由等的现实诉求,既能保障人民群众在文化制度实践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又能经得起人民群众的实践检验和评价。当这一制度被人们认可和拥护,他们就会自觉地去执行,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就会充分发挥。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制度的实践路径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制度,囊括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各环节,要与教育传承、宣传示范、实践养成相统一,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中,不断发挥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引领作用。

1.注重固本培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要从根源抓起、从长久抓起,必须以固本培元为基础,使核心价值观发挥凝魂聚气的基础性作用。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必须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持续深入推进。一要全方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以科学的理论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高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能力,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引导人们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二要全员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推动全民行动、人人参与,构筑“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教育合力网。三要全过程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之中,涵盖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包括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学政治课程以及高校思政课,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

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孕育而成的丰富土壤,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脉所在。要建立健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重视传统节日和民俗的当代延续,运用学校教育、媒体宣传、民间传承等途径广泛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要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结合时代要求不断拓展和完善,赋予其新内涵,以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使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焕发生命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涵育文明的独特优势。

2.注重建章立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法律政策体系完善建设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任重道远,体制机制完善分量更重,必须以建章立制为保障,使核心价值观建设规范化、长效化。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是内在统一、双向互动的有机整体。一是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包括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制度、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群众工作机制、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等。二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占据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制高点。三是坚持干部带头,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带好头、做表率,以优良党风促进政风带动民风。

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建设。“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3]857。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一切文化制度设计都必须围绕这一价值立场来展开。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方文化建设的政策倾斜力度,使基层文化工程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搭配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平台,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更多社会力量积极主动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

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律政策体系完善。依靠法律、政策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首先,把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方面,实现法律规范性和制度引领性相结合。加强法治宣传,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引导全社会树立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等,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治理过程的方方面面,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建设协同并进。其次,要把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落实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之中,实现公共政策同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良性互动。

3.注重宣传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文化产品创作和生产机制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经过长期有效的宣传和引导,才能转化成社会共识,为广大人民普遍认知与认同,必须以宣传引导为重点,使核心价值观“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一要多形式组织开展道德楷模宣传活动,动员各类新闻媒体、互联网等线上传播阵地,结合线下传播,运用大众化语言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事迹宣讲、主题报道、访谈节目中去,自上而下,由近及远,多渠道壮大巩固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二要讲好公民道德故事,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以核心价值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特别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

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设。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做好这一工作是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和道路的大事。坚持党管媒体原则,确保各级各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纳入管理范围,杜绝“舆论飞地”。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了解民意、发现问题、动员群众、推动工作,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塑造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新格局,在完善体制机制中不断提高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产品创作和生产机制建设。一切精神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以及文化活动的创作和生产都应当符合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实现人民性与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相统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生产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内涵式作品,以高尚的思想品格和独特的艺术品位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要针对不同类型文化产品进行生产引导,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全方位拓展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传播途径。尤其要以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4.注重知行合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诚信建设长效机制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更重要的是解决行动自觉问题,必须以知行合一为重点,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活动。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之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在凸显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上求实效,必须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个人等创建活动,使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要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要始终把家庭建设教育好,以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优良家风营造党风清明、政风严谨、民风淳朴的良好风气。要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阵地,加快完善公共阅览室、图书馆、全民健身馆、全民创客空间、科技馆、文化馆等覆盖城乡的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民享用率。要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共建活动,如“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城乡共建活动、“文明单位-贫困乡村”的结对帮扶活动等。

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的健全。创新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要健全志愿服务组织培育机制,推动更多公共资源如承接公共服务、参加公益创投、获得社会捐赠等扶持志愿服务。要立足国家需求和人民需要组织开展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进乡村、进车站、进医院、进景区,等等,逐步扩大志愿服务阵地覆盖面。要完善志愿者招募培养机制,通过精准化教育培训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要推进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建设,以先进典型为示范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健全。诚信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国家精神面貌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使讲诚信、重诚信、守诚信成为人们的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要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建立信用信息记录,健全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实现各领域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要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联动机制,鼓励褒扬守信,加强失信惩戒,推动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表达,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以固本培元为基础、以建章立制为保障、以宣传引导为重点、以知行合一为落脚,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才能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人民群众的美好向往以及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制度,将助力实现人民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的目标任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制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