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台州学院音乐系为例

2023-12-16陈乾英

河北画报 2023年24期
关键词:音乐学师范应用型

陈乾英

(台州学院)

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宣言》的发布,标志着新文科建设进入全面启动的新阶段。音乐学(师范)是新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的培养制度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学师范专业的关键导向,是确保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产出的重要因素。音乐艺术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性,发挥着特殊的育人功能。音乐学(师范)学科要适应新文科发展,必须加强质量的把控,促进音乐学(师范)学科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升。音乐学(师范)是新文科建设过程中必须以进一步实施“就业为导向,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适应现代服务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满足当地音乐产业的发展需求。鉴于此,本文将以台州学院音乐学(师范)专业为例,通过对教育事业发展现状与音乐教育人才需求现状、音乐学(师范)专业代表性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计划、学校人才需求核心问题进行的全面调研及系统分析。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分析

针对我国音乐学(师范)专业的高校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调研了具有音乐学(师范)专业的国内多所院校,横跨多省,省外高校选择了贵州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省内高校选择了杭州师范大学、绍兴文理学院、丽水学院、温州大学。对其音乐学(师范)专业所在学院与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音乐学(师范)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大多为“立足师范、面向社会、强化多能、突出特长”,培养“多能一专、全面发展”的音乐应用型人才。根据地域性特点,各高校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发系列课程,如丽水学院挖掘“畲族歌舞”“浙西南民间艺术文化”,塑造具有区域化特点特色专业。

省内外院校音乐学(师范)本科专业培养目标

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省内外院校音乐学(师范)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一致,但各个院校的文字表述稍有不同,但基本意思相通,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素质知识结构要求、知识结构要求、能力结构要求。

台州学院音乐学(师范)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本专业适应于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和教师教育的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以台州为立足点,并面向浙江,培养富有高尚师德和教育情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音乐理论与技术,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最为基本的技能素养,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熟悉地方传统音乐,适应面宽、应用性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是从思想道德方面素质、业务方面素质、文化方面素质、身心素质四个方面的要求来阐述人才培养标准的,台州学院为标准,从社会对于人才培养为核心,客观接地气,从事实出发,对应关系上详细阐述了具体的人才培养要求内容和相配套的主要课程或教育培养环节及措施。从根本上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标准和措施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出人才培养的整个脉络。

二、现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现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台州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为例,进行了更进一步调研。调研内容主要针对音乐系的发展、从业人员收入、行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学生最需要培养的能力、哪些课程应该删减、新课程开设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来看,我校音乐学(师范)专业现行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办学特色不够突出。地方院校音乐学师范专业设置特色专业必不可少。首先我们要以毕业生回访、毕业生座谈、毕业用人单位的回访以及在校大学音乐学师范生调查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的培养,围绕两个方向展开教学设置,这两个问题分别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两大问题,课程设置多元化,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基本核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分层实施教学,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本地本院实际和社会需求而制定特色课程,主要由台州传统艺术和艺术科学前沿课程组成,如开设“台州乱弹”“临海词调”等当地特色课程,地方课程也通过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学术讲座、实地调查采风等多种课程教学模式实现。

二是学科交叉的内容比重较少,特别是多媒体、网络科技等对于未来音乐学师范的影响重大,因此,在科技创新的新时代,音乐教育也无不例外,必定要注重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开发与研究。课程设置中可加强音乐与美术、音乐与科技、音乐与旅游等多方位的渗透与合作,基本目的是让学生建立起创新的意识以及发散的思维,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理念相互融合,促使多样化、多边化、灵活化发展,使得地方高等学校音乐师范的教学真正能与市场相接轨。

三是音乐学师范课程板块设置急需进一步调整,具体表现如下:课程由全校性公共课程、专业学科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等部分组成,其中大一大二课程设置中,教育类、思政类、公共课占比比较大,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而师范生技能方向课程,如即兴伴奏、乐队编配、舞蹈编导、合唱与指挥、活动与策划、数字与编辑等方向课程实战课堂涉及不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讨

(一)“立体重构”,优化课程体系

结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学(师范)的专业优势,增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进一步强化地方院校师范音乐学专业以基础音乐教育服务我基本点,目的指向性为社会基础教育服务,合理配置全校性公共课程、专业学科方向课程、专业基础方向性课程等课程模块,统筹协调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程配置,与时俱进,开放统一,形成多维度知识结构,构建分解分层分类的教学内容与资源,实现多课程互融共促,多元化发展,最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界能力。

除此之外,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进行持续评估和改进。学校可以定期对培养模式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就业情况,收集学生和业界的反馈意见,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这有助于确保培养模式与音乐产业的需求保持紧密对接,并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和效果。

(二)“全程融入”,建设特色思政课程

结合教学育人,必须“立足师范、面向社会、强化多能、突出特长”,培养“多能一专、全面发展”的音乐应用型人才,将思政课程融入巧妙地落实整体培养过程,将地方音乐元素融入课程,培养学生对当地音乐传统的理解和创新能力,做到课程与“专业教育”“特色育人”“实践创新”紧密联系,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切实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传道授业解惑,提升专业素养,并切实让学生树立好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信念,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推动地方音乐文化的发展。

(三)“与时俱进”,增设新兴学科

紧跟时代,将音乐与微专业相结合,进行地方资源整合,将音乐与设计美术相结合,鼓励高学历教师开展新课程教学,与时俱进,开设游戏音乐、视频剪辑等课程方向,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增设视频剪辑、游戏音乐等方向课程,基础学科为先,以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为纽带,将基本转化为实践,在大学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学期贯穿实践环节,将教育见习细分为观摩见习、体验见习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战环节,在高度重视基础学科的同时又兼顾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大做强优势学科,产、学、研融为一体,提升硬件条件,如增设录音棚、影视音乐视频剪辑设备、乐器工厂等,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实践操作的实践条件。加强与当地文化馆、教育局、基层文化机构、琴行等合作与交流,搭建更为广袤的演出实践机会,学校、地方、机构等多方协同育人。除此之外,提升教师多方位技能,交流学习,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切实做到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出让社会满意的当代音乐学师范人才。

(四)“混合教学形态”,融合教学模式

基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音乐与舞蹈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多个指导文件思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学(师范)相关课程均应坚持以育人育才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为中心,以地方高校音乐学技能课程的学科特性为中心,构建扎实的、充实的、创新的、有机的课堂。地方高校音乐学(师范)按照本学科特定的专业方向拓展学科交融,按照需求为导向,增设音乐与管理方向、音乐与市场营销、音乐与视频剪辑等课程类目,并将美术方向课程、书法课程、文学类课程、音乐治疗、传播学等跨专业学科方向课程引入推进,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碰撞,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们的竞争力。另外,课程设置中,建议将拓展英语中的学术英语、商务英语、雅思等选修中的其中一到两门换成音乐英语或跨文化国际留学生双语民族音乐欣赏等选修课程,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紧扣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理论的交叉研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五)“知行合一”,建设“校地合作”实践基地

由于专业的学科特殊性,决定了音乐学它必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实践方向课程必须依托大量的实践实战,将理论知识落地转化为实际能力,因此,固定的实践基地必不可少,一般应包括校内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

其一,校内。注重课件实训、实践练习评析,以民乐团、合唱团、舞蹈队、戏剧团、地方剧团等不同实践类团体为基本落脚点,运用批判性思维与实战型练习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融合,以演促练。

其二,校外。切实落实双导师制培养方案,通过团体演出、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研习,长期聘请中小学一线教学名师专家为校外导师,个性化指导,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合作形态,通过专家讲座、名师进课堂、分组课堂、个别课堂等多方式多渠道展开,确保了创新教学加实践教学的实际落地与开展,切实培养优质音乐人才。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地方性应用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学校可以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如研讨会、讲座、音乐大师班等,并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与国内外知名音乐院校或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流项目、联合培养等活动,提供学生与国际音乐领域接轨的机会,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四、结语

总之,我们必须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需求侧”为导向,以“艺、教、工、思”融合的美术学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的总体目标为纲,着力培养具有崇德尚艺的情怀、融合创新的音乐专业基本功、扎实娴熟的艺术教育教学能力、适应时代的高素质应用型中学音乐教育人才。重视各音乐课程的相互渗透,通过课程设置、产学合作、实践导向、创新培养等多种手段,“紧扣主题,四年一贯”的实践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备专业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建构音乐专业“专业化—团队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围绕进一步建设与发展应用型课程以及应用型教学团队,进一步调整、充实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重视教学实践,开发音乐类专业的实训课程,与当地音乐产业紧密对接,并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音乐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使教学的各个环节进入不断地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音乐学师范应用型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音乐学人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