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象与意蕴的区隔与共融——从书法艺术出发的摄影创作教学实践

2023-12-16岳继平边宇程泽华

河北画报 2023年24期
关键词:意蕴书法艺术文字

岳继平 边宇 程泽华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近些年,国内外艺术研究和实践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并结合时代特色的作品层出不穷。中国摄影师的创作实践以中式美学为依托,完成了惊艳世界的作品,如2021年施红华拍摄的黄山系列,画面的比例和形式呼应了中国传统立轴的形式,同时在意象上实现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蕴;2023年All about Photo Awards的“The Mind's Eye”大赛中,中国摄影师Haikun Liang从中国传统民俗炸狮子出发拍摄的作品,视觉震撼的背后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宏大叙事。

本案参照摄影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依据中国传统艺术类型,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为主要教学方法,结合“对分课堂”的实践探索,从一张字帖出发,引导学生将书法艺术与摄影相结合,思考不同类型中国传统艺术的展现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醒、自知和自觉,最终实现文化自信,通过自己的专业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一、书法作为摄影创作主题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指出: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从谈论中国的艺术。书法是很特殊的艺术形式,除了文字的可识别性,线条的艺术性也是其主要特征。书法是形象和意蕴的结合体,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认识,也是培养学生从形式和内容角度思考摄影观念的过程。

以摄影为媒介,从独特的角度和不同层面上解释书法的艺术美,在这方面,国内外艺术家都有成功的作品。摄影师Haley Friesen与书法艺术家Nobuhiro Sato合作完成的作品,将书法的艺术美和人体美相结合,通过彼此的融合印证了美的异同。艺术家Julien Breton将阿拉伯书法以光的形式展示,通过长曝光摄影与3D灯光书法,以光源重新阐述语言呈现另一种视觉审美。

中国摄影师储楚的《树语》系列,树枝的投影是书法文字,这些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书法文字,就像是风吹过后树枝的呢喃,枯枝是易碎的,但是这些书法文字却赋予了树枝以风骨,不懂这些文字的观者,可以看到自然和人和交互,熟悉文字内容的观者,看到了文字的内容,体会到了寂灭和寒冷中蕴藏的生命。图像与文学的搭配所组成的摄影文学有可能超越单纯一文学或单纯一图像所表现的艺术魅力。因为自己的美术和书法学习背景,摄影师将书法艺术的魅力进行了现代解读,可读但又被重叠模糊的字迹,它不再仅仅是在宣纸上展示的艺术形式,阅读也不是唯一和主要诉求,通过文字和绘画的重叠,借助摄影师实现了书法视觉整体的重构。

书法作为一种文字符号,通过摄影师不断地建构,在符号系统的建构中不断地被给予、颠覆、戏仿,从而产生出新价值、意义。书法作为摄影拍摄的创作主题,具有三个不同层面的价值和意义,最表层的是学生根据创作主题,结合摄影技术完成拍摄,在完成拍摄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专业上的问题,并在后续课程中解决问题;再深层次是启发学生对中国书法进行系统的认识,包括不同字体的造型特征,不同艺术家书写上的差异等;中国书法线条所形成的独特外观形态,书法中的线条能获得独立价值体现在线条的外观形态,更体现在线条的力量感、立体感、节奏感,通过课题的完成,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独特气韵,特别是书法文字所展现出的中国美学特征的认知与理解,应用到后期的学习和创作。

二、解构作为摄影对象的书法艺术

现阶段,书法艺术的传播仅仅依靠汉字理论和书法理论是不够的,和不同学科相结合,借助摄影媒介的特征,多层次和多角度地展示书法艺术,是保持它在艺术领域影响力的手段和方式。书法作为摄影对象,不是简单地拍摄书法文字,而是将书法所有的属性进行拆解,围绕书法艺术本身,进行创意摄影。

书法的完成需要艺术家借助工具和媒介完成并呈现,作为图像的书法艺术,以形式化的样式进入图像叙述之中,由此也影响了图像的形象塑造和空间构图方式,进而影响图像叙述的模式与阐释意义的生成。一般情况下,书法摄影多是展示其艺术特点,但其实书法摄影可以从它的物理属性、社会属性等方面同时展开。书法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是其社会属性,以中国书法艺术为例,从其社会属性出发,是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是中国人对于世界和万物关照的直观展示。汉字的符号化具有其他文字所不具备的特点,通过书法艺术,它可以超脱于工具性和纯粹符号状态,成为一种形式表现的情感符号。对书法艺术的解构,其实就是从形式和笔触这些直接呈现给我们的直观里面去发现深藏的内容。

三、对分课堂+PBL 的教学方式的适用性

摄影专业对拍摄工具、拍摄环境等的要求,给课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想要通过课程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按照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课程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出发,但并不刻意强调拍摄的方法和视觉效果,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尝试,适用于PBL教学方式的开展。PBL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以及获得的新知识和技能。但这种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获得,不能仅从学生作品获得全面认知和评价,课程在开展时,有意识的将对分课堂与PBL教学相结合,细节化的要求,解决了PBL在教学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一)基于PBL的教学模型

基于以上研究和调查,以及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课程在开展时,以问题为驱动,在完成拍摄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不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最终教师结合学生的调研和创作,分享相关知识,并提出新的问题,供学生课下继续研究。

课程的开展,从一张书法字帖开始,主题是根据目前已经有的拍摄对象完成拍摄,其深层内涵是通过主题的完成,综合提高学生的专业和文化素养。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学生根据他们的先验知识来分析问题。在最初的分析中,学生对这本书法字帖充满了好奇,有近一半以上的同学注意到了文字内容,并试图将文字的信息进行提取,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发现了媒介的特征,也就是纸张本身的物理属性,他们尝试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完成作品。个别小组还准备了书法材料,亲自尝试了书写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汉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毛笔的柔韧和现代书写的异同。

在这段时间的自学之后,综合和整合新获得的知识,学生可以自行准备拍摄道具,并将他们的新知识应用到作为知识获取起点的问题中。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合作复习所学的内容,并试图解决仍然不太理解的问题,并根据个人兴趣和理解,完成自己的创作。综合阶段结束后,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估他们的作品,为了保证课程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团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NPC(non-player character),在教室、影棚、网络等不同空间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熟悉相关领域所有的问题,但不直接参与解决,而是通过提供学生需要的材料,协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

课程的最后,教师汇总学生们所有作品,现场和学生一起建构思维导图,深入分析,教师提供从中国书法出发的艺术作品,特别是摄影作品,例如储楚的《树语》系列,和学生一起了解和发现艺术家的创作角度,从创作思想上归纳和提炼形象和意蕴的关联。

(二)课程的核心问题:形象与意蕴的区隔与共融

摄影是一门艺术,它涵盖了许多不同的技巧和方法,并且可以用来表现各种不同的意图和观点,摄影对光线、构图、对比度、颜色等诸多要素进行控制,最终目的是创作出更有意义和表现力的图像。歌德在《搜藏家和他的伙伴们》一书的第五封信中提出。强调作品既要有完满的形式,又要显示出内在精神,即意蕴和崇高的东西,那才是美的。所有的文化指称物都可以传送意义,所有的文化实践都仰赖于意义的建构,那么所有的文化必定需要利用符号建构意义、传递意义。艺术作品有“形”就有“意”,因为艺术家在创造艺术作品时,会注入特定的情绪、情感、思想、观念等精神因素。这就是艺术意蕴。艺术意蕴是附着在艺术作品中的意义,不能脱离艺术作品的语言形式结构。从本质上说,有价值的摄影作品要实现两者的结合。

形象与意蕴的区隔与共融是学生在开始课程和课程结束后认识的反差,在课程开始之前,学生对书法艺术的认识是书本的、片面的,并不能对书法艺术产生美的感受,或者说仅有的美的认识也是来自历史和权威的认定,不能主动自觉地去审美。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和多样的,有利用书写媒介特性,对含有书法文字的字帖折叠后拍摄,纸张折叠和展开的形式,既保留折扇的视觉美感,同时通过对光线的控制,强调了扇面的文字,引发观者对扇面题字等古代文人生活的遐想;也有结合书法文字和中国古诗词意蕴展示的“扶疏众木枝,弄影纷欹斜。”,同样是影子,加入了简短的书法文字,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黑白影调,而是墨色浓淡的意趣;更有学生结合现代的图像后期处理技术,将小组完成的含有书法文字的折纸作品结合在一起,通过斑驳的肌理和灰青绿的色彩过渡,立体化地展示了书法艺术,视觉上的恢宏有了郑和下西洋的气势。(图一)

图一:学生从不同角度完成的摄影练习

在拍摄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步发现,利用书法作品和书法元素置景,是对书法形式的展示,这种形式使用,传达的概念是模糊的东方印象,而不是更为细腻的意蕴表达,书法可以成为视觉中心和主题,也可以成为表达观念的符号。这启发了他们对其他类型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再是单薄和片面的,而是系统和深入的考察和挖掘。

(三)对分课堂+PBL的教学难点及解决

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在本次课程开始之前,已经学习了摄影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因为大家的文化背景,对书法艺术都有了大致的认识。如果学生不知道他们的学习领域,他们就无法处理问题,因为他们需要从以前的经验中选择知识,并与新知识相结合,以适当地构建他们的创作思路。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适当使用面对面教学,鼓励学生按照讨论、查阅资料、使用多种拍摄工具解决问题。课程开始的第一阶段,教师作为组织者,协助学生尝试完成思维导图,将有效的自助式学习方式,通过对分课堂,传达给学生,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为课程考核以及课程最后的总结准备资料。

对于教师来说,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复归于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享受学习权利、承担学习责任。这就需要教师从技术和艺术等多个层面对课堂进行把握,就本模块来说,摄影技术是必须的基础,但不是重点考察的标准,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影棚,也可以在自然光环境下完成拍摄,可以使用专业相机,也可以借助手机等拍摄工具完成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在构图、曝光与控制、后期处理等不同方面的问题,进而通过后期自我学习来解决。

四、结语

书法在中国人的审美和中国文化中如此重要,如果世界不能真正理解中国书法文化,对中国整体文化的理解也不容易做到全面、准确,从而会产生很多误解、猜疑和冲突。通过课题的完成,是解决拍摄技术过程,更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类型中形象和意蕴关系的认识的发展过程。

课程开展PBL模式和对分课堂的结合,使学习者能够有效地进行个人和小组拍摄。这种教学模式激励学习者在课程中更加主动、灵活和个性化。此外,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包括虚拟课堂和课堂活动,如讨论、解决问题、小组作业、通过视频会议、网络论坛、聊天和小组帖子的个人作业,激发了学习者产生适当和独特的创意作品。课程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作为评价指标,获得跨学科知识和技能。通过课题的开展,学生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上都更上了一个台阶,在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展现上,不再停留在书法字体本身,而是将书法当作一种表现语言和视觉符号。

猜你喜欢

意蕴书法艺术文字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所谓书法艺术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意蕴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