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殖密度对全州禾花鲤生长性能的影响

2023-12-16唐蕾滕谦文俊程沈佳庆

农业与技术 2023年23期
关键词:生长率全州存活率

唐蕾 滕谦 文俊程 沈佳庆

(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广西 桂林 541006)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利用生物互惠和资源互补利用等生态学原理,构建稻渔共作轮作系统,在水稻稳产前提下,产出优质无公害水产品,大幅提高稻田综合经济效益,保护和改善稻田生态环境[1,2]。

全州禾花鲤(C.carpio var.Quanzhounensis),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其为长时期稻田放养驯化选育的优良地方品种,因食水稻落花而得名[3]。全州禾花鲤体短,腹大,背部及体侧呈金黄色或青黄色,腹部紫红色皮薄,禾花鲤肉质细嫩清甜,鲜嫩可口,广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4]。目前该地区常规养殖禾花鲤模式:稻田分蘖期晒田后注水放苗,一般投放10cm左右的大规格鱼苗,在稻田养殖期2~3个月,上市规格在50~100g/尾,稻田养殖前期,水稻抽穗前适当投喂少量饲料以提高生长速度,1个月后期停止投喂,并以稻田中的生物饵料为食从而提高禾花鲤的品质和风味。

合理的密度是提高养殖效率的重要条件,根据水体条件、鱼种的种类和规格,合理投放鱼苗,以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5-7]。在稻田养鱼过程中,低密度养殖个体之间行为的相互作用减少,同时未充分利用稻田空间,影响总产量,降低了养殖效益,高密度养殖,很可能会造成鱼的缺氧,改变鱼类内在生理状况,同时稻田水体的营养物质满足不了鱼的生长能量需求,使养殖群体的生长率和存活率下降。在全州稻田养殖禾花鲤的过程,一般农户基本都是粗放模式,没有系统的管理,因此产量也是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当地禾花鲤产业的发展,因此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与禾花鲤生长的关系,对提高养殖存活率、生长速度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养殖密度对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很多,但关于稻田禾花鲤养殖密度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系统揭示养殖密度对全州禾花鲤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当地稻田养殖禾花鲤提供参考和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鱼

试验用的全州禾花鲤鱼苗由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禾花鲤苗种繁育基地自主培育,由优质本土禾花鲤亲本选育的优质苗,于2022年4月30日开始在池塘孵化后培育大规格苗种,培育期间鱼苗长势良好,健康无病害,期间投喂适口规格的禾花鲤专用配合饲料(蛋白质≥35%,脂质≥5%,灰分≤10%)。2022年6月29日,筛选体况良好的大规格鱼种开始稻田养殖试验,试验地点在全州县龙水镇特色农业示范区。

1.2 试验方法

本实验选取4块稻田进行全州禾花鲤养殖试验,养殖周期为60d。4块试验田放养密度分别为400尾·667m-2、600尾·667m-2、800尾·667m-2、1000尾·667m-2,标记为A组、B组、C组、D组,鱼苗投放规格相同,体重和体长分别为24.13±1.29g、9.28±0.33cm,每块稻田种植相同品种的水稻,统一管理,水源相同且充足、排灌方便、田埂坚固、保水保肥。每块稻田互不相通,并用高50cm的防逃网围住,稻田开0.4m深的十字形沟,0.7m深的鱼坑,鱼苗放养前半个月,用75kg·667m-2生石灰泼洒消毒,7d后施足基肥,再过1周左右,投放禾花鲤鱼种。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禾花鲤鱼苗进行养殖试验,放养前用2%~3%食盐水浸泡10~15min进行鱼体消毒。

养殖前30d,每日定时定量定点日投喂饵料为体质量的1%,30d后停止投喂。每10d测量1次生长指标和水体理化指标,每块试验田取样20尾,迅速测定其体长和体质量,测量后用3%NaCl溶液消毒10min后,放回试验田继续养殖;从每块试验田的四角和中心取水样各5份用便携式水质监测仪测定养殖环境的温度、盐度和溶氧,用氨氮测定试剂盒和亚硝酸试剂盒测定养殖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含量。

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版本2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在分析之前,将原始数据分别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和Levene检验进行正态分布和方差分析。对非正态和异构数据进行变换,直到达到正态性和同质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各密度实验组指标差异,差异被认为是显著的概率水平为P<0.05。

存活率(SR,%)=100×n1/n0

日增重(DWG)=(W-W0)/t

特定生长率(SGR,%)=(lnW2-lnW1)/(t2-t1)×100%

式中,n0、n1分别为实验初始禾花鲤尾数和实验结束时禾花鲤尾数;W1和W2分别为时间t1和t2时的体质量,g;W、W0分别为禾花鲤初始体重和养殖结束体重;t为试验总时间,d。

2 试验结果

2.1 理化指标

各个养殖密度实验组水体理化指标如图1所示,整个养殖实验过程,各个密度组溶氧为6.31~10.27mg·L-1,氨氮为0.01~2.02mg·L-1,亚硝酸盐为0~0.10mg·L-1,pH为7.76~8.17,基本在养殖正常范围内。各密度组溶解氧随着养殖时长增加而递减,其中D组60d时溶解氧最低为6.31mg·L-1,养殖10d后,各时间段溶解氧含量呈A>B>C>D的趋势,见图1a;氨氮含量随着养殖时长增加而升高,但其含量基本在养殖正常范围内,见图1b;各密度组亚硝酸盐含量在整个养殖过程都较低,养殖30d后D组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密度组,见图1c;各密度组养殖水体都呈弱碱性,A组pH值在整个养殖过程无显著变化,B组、C组、D组在10d后pH值略有降低,见图1d。

图1 不同养殖密度下稻田水体的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pH水平

2.2 生长情况

各个养殖密度实验组生长指标如表1所示,终末体长A组、B组、C组无显著差异,D组终末体长显著低于A组、B组(P<0.05);A组终末体质量最高为80.34±4.36g,D组终末体质量最低为57.23±6.27g,A组、B组终末体质量无显著差异,A组、B组跟C组和D组呈显著差异(P<0.05)且体质量A>B>C>D;各密度组的日增重呈显著差异(P<0.05),A组日增重最高达0.93±0.05g,日增重呈A>B>C>D组趋势。A组、B组净增增重无显著差异,A组、B组显著高于C组、D组(P<0.05);A组存活率最高,D组存活率最低仅83.78±3.16c%。终末体质量、体长、日增重、净增重、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都呈现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表1 不同养殖密度下全州禾花鲤生长指标

不同密度组禾花鲤养殖时间跟体质量的线性关系如图2a所示,各密度组禾花鲤呈指数生长,体质量增长速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养殖初期各密度组增长速度基本相同,20d后其增长速度随着各密度组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A组、B组、C组特定生长率在前30d基本相同,30d后均随着试验时长增加而降低,D组特定生长率则试验开始时就随着试验时间的增长而降低,且显著低于A组、B组、C组。

图2 不同养殖密度下全州禾花鲤体质量增长曲线和特定生长率

2.3 养殖效益

各密度组全州禾花鲤养殖试验的经济效益如表2所示,养殖最主要成本是购买鱼苗费用,试验用鱼苗购买价为30元·kg-1,试验结束商品售卖价格为40元·kg-1。C组(800尾·667m-2)的养殖纯利润最高为1098.86元·667m-2。

表2 不同养殖密度下全州禾花鲤的经济效益

3 讨论

3.1 养殖密度对生长的影响

养殖密度是影响鱼类生长重要因素之一[8,9],其主要表现在对水域空间和饵料的竞争程度,在稻田种养结合的模式下,高密度养殖会使水体溶氧降低同时水体中的生物饵料满足不了鱼类生长所需的能量,鱼类处于亚健康状态,制止了生长速度且降低存活率,而养殖密度过低,水体利用率较低,产量降低而减少了养殖效益。在本试验中,各密度组禾花鲤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其终末体长、体质量、日增重、特定生长率都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最低的A组生长速度最快,而密度最高的D组的生长速度最慢,这与美洲红点鲑(salvelinusfontinalis)、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中的研究结果一致[10,11]。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往往是通过提高养殖密度来提高养殖效益,同时通过增氧、换水、净化等手段优化水体环环境来提高养殖产量。然而在稻田养鱼中,为了养殖和种植的有机结合,最大养殖密度远低于传统池塘养殖,且对水体环境的优化手段很少且不具性价比,因此根据稻田养殖环境和养殖品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养殖密度尤为重要,这是增加种养经济效益最有效的方法。

在养殖过程中,生长曲线和特定生长率是衡量养殖物种生长情况最直观的指标[5,12],本试验中各密度组禾花鲤呈指数生长,体质量增长速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养殖初期各密度组增长速度基本相同,30d后其增长速度随着各密度组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可能与试验中前30d有一定投饵量有关,而30d后,增长速度随着各组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这可能是受养殖密度的限制。此外D组特定生长率从试验开始开始随养殖时间增长而降低,这说明D组可能在养殖初期就受到密度胁迫[13]。

3.2 养殖密度对存活率的影响

存活率是鱼类生存状况的直接表现,反映鱼类对养殖环境的适应能力[5,14]。本养殖试验中,整个养殖实验过程,各个密度组溶氧、氨氮、亚硝酸盐和pH基本在养殖正常范围内,稻田养殖受限制与水体深度,因而养殖密度远低于池塘养殖且基本不需要投喂,因此各理化指标基本正常。各密度组之间的溶解氧含量有显著差异,高密度组的溶解氧含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而溶解氧含量低的实验组存活率也显著低于其他密度组,因此养殖密度影响了溶解氧含量进而影响了养殖存活率。有研究表明,鱼类在特定的养殖环境下,养殖密度对存活率的影响存在一个阈值,当养殖密度低于阈值时,对死亡率无正相关,当超过阈值后,存活率往往随着养殖密度升高而降低[15]。本试验在稻田养殖环境下,由于稻田水体的空间限制,养殖密度大大低于池塘养殖,A组、B组、C组禾花鲤存活率均高于90%,证明其养殖密度未超过其阈值且未发生病害,主要的死亡可能是受天气变化和天敌造成。而D组(1000尾·667m-2)存活率仅83.78±3.16%,这可能是养殖密度过高造成的。

3.3 养殖效益分析

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为了达到最大的水体利用率,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通常选择高密度养殖,但与此同时也会出现生长缓慢和鱼的死亡率增加等问题,从而加大了养殖风险[14]。而稻田综合种养中,由于水体空间和饵料的限制,对养殖密度的要求更加严谨。本试验的4个密度组通过60d的养殖试验,均达到了商品鱼的规格(50~100g/尾),A组禾花鲤个头最大,平均为80.34±4.36g/尾,D组最小,平均为57.23±6.27g/尾。最终通过养殖效益分析得出:C组(800尾·667m-2)的养殖效益最高,纯利润为1229.68元·667m-2。因此800尾·667m-2可能是此阶段稻田养殖全州禾花鲤的最适密度。

4 结论

本研究系统揭示了养殖密度对全州禾花鲤生长特性的影响,养殖密与禾花鲤生长密切相关,各密度组禾花鲤的生长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体质量、特定生长率等生长指标都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最终养殖效益分析得出,800尾·667m-2的养殖密度可能是全州禾花鲤最适的养殖密度,这为当地稻田养殖禾花鲤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

猜你喜欢

生长率全州存活率
《全州三江口》
欧来荣作品
日本落叶松以林分平均木材积生长率代替林分蓄积生长率可行性验证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水产小白养蛙2年,10亩塘预计年产3.5万斤,亩纯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样做到的?
海南省马占相思生长率模型研建
基于海南省连清资料建立松树和橡胶树材积生长率模型
海洋浮游纤毛虫生长率研究进展
Alice台风对东海鲐鱼鱼卵仔鱼的输运和存活率的影响
广西全州小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