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冷害对新疆沙湾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以2023年为例
2023-12-16高婧毛荣井立红井立军高永健
高婧毛荣井立红井立军高永健
(1.沙湾市气象局,新疆 沙湾 832100;2.塔城地区气象局,新疆 塔城 834700;3.沙湾市农业农村局,新疆 沙湾 832100)
引言
棉花是一种喜温、喜光作物,具有很强的抗旱、耐盐碱能力和环境适应性[1],一生要经历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等5个主要生育时期,棉花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长中心不同,每个时期要求的最高、最低及适宜温度有所不同。棉花产量潜力及纤维品质优劣与温度、日照时数及日照百分率、降水等密切相关[1]。棉花苗期长根、长茎、长叶,以增长营养体为主,并开始花芽分化,要求光照充足和温度适宜才有利棉苗生长,是形成棉花优质高产的基础;蕾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是棉花产量和品质形成的敏感阶段;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发育最旺的时期,是决定棉花产量构成因子中铃数、铃重以及纤维品质的关键时期。进入盛花期后,营养生长明显减弱,生殖生长逐渐转为优势;吐絮期是棉花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巩固、增强阶段,良好的温、光条件是棉花获得优质高产的保证。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沙湾地处气候变化敏感区域,近60年来呈现显著增暖增湿,气温增暖、积温增加对棉花生长发育十分有利。与此同时,气候变化造成天气、气候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灾害性高影响天气事件也日趋增多,如春季大风、低温冷害、持续高温、暴雨洪水、冰雹等。其中冷害是影响新疆棉花生产最主要的灾害[2]。针对低温冷害对棉花生产影响的诸多研究表明,由于气温增暖和新疆普遍采用地膜植棉,使播种期逐渐提前,棉花播种及苗期常因冷空气入侵,遭遇霜冻、低温冷害,造成棉花缺苗、断垄及毁种重播[3],或是出现烂种、烂芽、烂根,保苗率降低,出土棉苗生长缓慢,影响棉花正常生长、成熟[4,5]。傅玮东等[6]指出,对北疆棉花单产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为≥10℃积温、平均气温、发育期间隔日数和日照时数。张永红[7]研究发现,温度对棉花生育有直接影响,低于18℃对棉花蕾铃脱落有影响,日极端最低气温≤18℃的天数越多,蕾铃脱落越明显。李铁山[8]指出,棉花铃期遇到低于15℃以下温度,低温会影响棉株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转与干物质的积累,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十分不利;李新建等[9,10]通过热量指数作为指标来定量评估新疆棉花冷害等级。
1 研究区概况
沙湾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南部,地处新疆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沙湾辖区主要河流,自西向东分别为巴音沟河、金沟河、宁家河、玛纳斯河、大小南沟河,均发源于南部天山山脉高山及中低山区,由冰川融水、雨、雪水混合补给汇流而成,是棉花灌溉的重要水源。沙湾行政区域面积为13110km2,棉花种植主要在山前冲击-洪积平原区,积温条件好,日照时间长,具有得天独厚种植棉花的光热资源和气候条件,是全国第1批60个优质棉花生产县之一。自2016年开始,沙湾市连续多年承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先后荣获全国重要农产品(棉花)生产保护区、国家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国家主要农作物(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沙湾棉花经历稀—密—高密的发展过程,棉花品质优、产量高,是全国产棉大县。2023年棉花种植面积达116667hm2,占耕地面积的71.4%,是沙湾农业的支柱产业。沙湾植棉区以种植早熟陆地棉为主,采用地膜覆盖(宽膜或超宽膜),膜上点播,适度密植,节水滴灌,化学调控,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等一系列综合措施。随着种植制度模式化和规范化程度的不断推进,目前正向生产动态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迈进。
2 数据来源
气象要素日值数据来源于2023年沙湾、乌兰乌苏、炮台3个国家基本站和安集海、金沟河、老沙湾镇、柳毛湾镇、四道河子镇、沙北区等6个区域自动站,主要包括逐日气温、降水、日照、地表温度、草面温度、5cm地温等,国家站历年平均值时段为1991—2020年;棉花生育期数据来源于沙湾、乌兰乌苏、炮台等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主要有播种期、出苗期、三真叶期、五真叶期、现蕾期、开花期、裂铃期、吐絮期、停止生长期等9个物候期。区域划分:中部棉区(沙湾、安集海、金沟河、乌兰乌苏),北部棉区(炮台、老沙湾镇、柳毛湾镇、四道河子镇、沙北区)。
3 2023年棉花冷害
3.1 苗前冷害
4月上旬沙湾植棉区平均气温6.1~7.2℃,比历年同期偏低2.6~4.2℃,比2022年同期偏低8.8~9.2℃。降水较历年同期偏少,日照时数比历年同期略偏多。4月7日开始出现持续升温,日平均气温升至12℃以上,持续7d后,部分棉农开始播种,至17日沙湾市棉花播种面积达8%左右。
4月17—19日沙湾棉区遭遇明显降水、寒潮及局地大风天气,中部棉区出现大到暴雨,降水量在16.5~21.5mm,是历年同期的3倍左右;北部棉区出现中量的雨,降水量在8.0mm左右,是历年同期的1.5倍左右。4月18—22日,中部棉区日平均气温在7.3~8.2℃,比历年同期偏低5.9~7.5℃,日最低气温降至0.9~2.1℃;北部棉区日平均气温在8.5~10.0℃,比历年同期偏低5.5~6.5℃,日最低气温降至-0.5~0.8℃。受此次强降水、降温天气影响,沙湾棉区4月18—22日持续5d日平均气温≤10℃,低于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10.5~12.0℃,对棉种萌芽、出苗十分不利。播种至出苗期间,棉花处于最不抗冷害的发芽期,发芽到胚轴显著伸长这段时间,是棉花苗期冷害敏感期。根据实地调查情况显示:沙湾植棉区受此次寒潮和大降水影响,造成沙湾棉区已播棉花出苗困难,甚至出现烂种、烂芽。17日前播种的棉花,在4月28—29日出苗,出苗率不足70%。同时,大降水使田间持水量大,大型机械无法进地,播种进度受滞。
3.2 苗期持续低温冷害
5月2—6日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及局地大风天气,对棉花出苗和幼苗生长造成危害。通常情况下,棉花出苗7d内,若气温降至4℃,地面温度降为0℃左右时,幼苗叶片将会发生轻微受冻;当气温降至3℃,地面最低温度降到-1.5~-0.5℃时,幼苗严重受冻。沙湾棉区气象监测显示:5月2—6日沙湾植棉区出现断续降水,以微到小量为主,5月2日、4日和5日,沙湾棉区出现6~7级偏西阵风,瞬间极大风速19.4m·s-1。
由图1可知,受天气影响,5月2—6日沙湾中部棉区日平均气温在8.2~9.1℃,比历年同期偏低7.5~7.7℃,比2022年同期偏低13.1~14.0℃,日最低气温降至0.4~3.5℃;北部棉区日平均气温在9.7~10.1℃,比历年同期偏低6.5~7.9℃,比2022年同期偏低13~14℃,日最低气温降至1.1~2.0℃。由图2可知,地面最低温度从5月2日开始明显下降并维持较低,5月5日中部棉区降至-0.3~0.1℃,北部棉区降至-1.5~-0.8℃。由图3可知,5月3—6日,沙湾棉区草面最低温度降至-5~0℃,其中5月5日降至最低,中部棉区为-4.7℃,北部棉区为-2.7℃。对于在4月中旬—下旬初播种的棉花,在4月末—5月初已出苗,低温霜冻天气对已出苗棉花造成严重危害。由图4可知,5月2—6日中部棉区日照时数为27.6h,比历年同期偏少38.1%,比2022年同期偏少23.2%;北部棉区日照时数31.7h,比历年同期偏少31.0%,比2022年同期偏少19.7%。光照时间减少,光合作用降低,不利于有机物质的合成,影响棉苗的生长发育。
图1 5月上旬逐日平均气温
图2 5月上旬逐日地面草面最低温度
图3 5月上旬逐日地面最低温度
图4 5月上旬逐日日照时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气象台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棉花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光温条件的需求,制定了棉花不同生育时期低温冷害分级判别指标(下文中冷害指标均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气象台业务体系标准)。依据北疆棉区苗期低温冷害指标,5月2—6日沙湾棉区日平均气温≤12℃,持续时间为5d,判定为出现苗期中度冷害,棉花出苗缓慢和困难,部分棉田出现了烂种、烂芽、僵苗、死苗等现象。特别是4月末—5月初出苗的棉田,抗冻抗病能力弱,受冷害影响严重,北部棉区的部分棉田缺苗、死苗严重,只能进行重播或改播其他作物。
受持续低温天气影响,5月上旬,沙湾植棉区气温特低,比历年同期偏低4.0℃左右,比2022年同期偏低约9.0℃,为2006年以来最低值;日照时数在70.9~80.3h,较历年同期偏少15.7%~22.9%,比2022年同期偏少17.3%~23.5%。根据5月5—13日对棉田苗情调查显示,此次持续低温天气对已出土的幼苗危害较大,造成棉苗烂根、枯萎。中部、北部棉区棉花每667m2株数明显少于2022年,比近10年平均值也偏少。5月气温持续偏低,棉苗生长迟缓,发育进程晚于常年和2022年。对采取人工补种措施的棉田则出现了大小苗情况,增加棉花中后期管理难度。
3.3 延迟性冷害
2023年沙湾植棉区早播棉花受4月17—19日寒潮、降水天气影响严重,进行了补种或重播,大部分棉花在4月下旬—5月初播种,较历年同期偏晚5~8d。5月上旬又遭遇持续低温天气影响,棉花出苗晚、棉苗生长缓慢,棉花生育期推迟。从播种以来的温度条件来看,4月下旬气温偏低0.9~1.5℃,5月上旬偏低3.7~4.3℃,5月中旬偏高2.2~2.7℃,5月下旬偏低0.9~1.7℃。4月中旬—6月上旬≥10℃积温比历年同期偏少207.5℃,比2022年同期偏少326.9℃。总体上来看,苗期气温偏低,积温偏少,棉苗生长迟缓。沙湾植棉区大部分棉花在6月中旬初期进入现蕾期,比历年同期偏晚5~6d,出现蕾期轻度延迟性冷害。
3.4 障碍型冷害
北疆棉区障碍型冷害是指在棉花花铃盛期(7月15日—8月15日),遇到持续3d以上的日平均气温≤20℃(或日最低气温≤15℃)的强降温天气,属中度障碍型冷害。受冷空气活动影响,8月14日,沙湾棉区普遍有小到中量的雨,全天阴雨无日照。8月14—16日,中部棉区日平均气温在17.3~19.8℃,北部棉区在16.7~19.5℃;8月14—17日,中部棉区最低气温降至13.7~14.4℃,北部棉区降至12.0~14.7℃。由于2023年春季出现明显回寒天气,气温不稳定,沙湾棉区大部分区域棉花播种期推迟,5月上旬受持续低温影响,发生苗期中度低温冷害。受其影响,积温条件差于常年和2022年,棉花生育期延迟5~7d。所以,8月14—16日可以判定为出现了障碍型冷害,只是影响程度略偏轻。
4 低温冷害影响及防御技术措施
棉花苗期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棉籽发芽迟缓,出苗困难,易受病菌侵染,导致烂籽、烂芽。在采用“干播湿出”精量播种技术的前提下,根据天气情况,尽量避免在低温时段滴出苗水,以酌情减少滴水量,提高滴水频率的方式进行出苗水,同时随水滴施黄腐酸钾,增加抗病性,提高营养吸收,促进发芽生长。
出苗后受低温影响,棉苗抗病力降低,棉苗弱小迟发、生长缓慢,甚至出现烂根、死苗。需及时开展田间查苗,及时补种。对于严重缺苗、烂种、烂根的棉田,果断进行重播或改播其他作物。重播棉花需适度密植,狠抓“水肥控”管理,提高群体优势。
勤中耕,深中耕,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棉苗生长,减轻低温危害。
在低温时段采用烟熏法,在棉田上风口燃放烟雾,形成烟雾隔离层,放烟持续时间应以能覆盖最低温度发生时段为宜。
受低温冷害影响,棉花生育进程停滞或延缓,棉田普遍存在大小苗情况,根据苗情适当轻控,采取“以促为主,合理化控”的方式进行化学调控。
苗期遭受低温冷害影响,棉花植株个体生长量低,可利用棉花再生能力强和无限生长的特性,适时增加施肥量,及时补充营养,施肥量要比平常年景增加10%左右,施肥次数也要增加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