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的特征、要素与建设路径①

2023-12-16刘松林赖韵臻

现代教育管理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双高高水平高职

刘松林,赖韵臻,陈 琳

(1.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华东交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强国、国家软实力显著增强”[1],完整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科技、人才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大业的伟大意义。《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计划用十五年时间,每五年为一个建设期,“到2035年,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下简称“双高计划”)。由此可以看出,国际先进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以下简称“双高”)是“双高计划”的远景目标。

为了解“双高”建设单位对“国际先进水平”的理解与规划情况,以大行政区为单位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各层次“双高”学校和专业群任务书共87份,以《意见》提出的“国际先进水平”目标为标准,对“双高”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中远景目标的设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各项目学校任务书中描述的目标有“国际先进”“世界一流”“世界水平”等,本研究认为这些表述均是指“国际先进水平”,其他的表述方式不予认可(见表1)。

表1 显示,从“双高”建设学校的最高档A 到专业群最低档C,设置了“世界先进水平”目标的比例基本呈下降趋势,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与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目标设置的比例有明显差距。C档专业群建设单位只有48%的学校设置了符合文件要求的远景目标,与高水平学校B、A 档建设单位分别相差52 和35.33 个百分点,32.96%的学校未设置或设置了明显低于规定的目标。更深入地分析发现在“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的建设任务中,大部分“双高”建设任务书未将“国际先进水平”指标分解到每个项目。这表明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目标任务还没有完全被“双高”建设院校重视、理解和落实到位,这需要引起教育部门、学术界及高职院校的高度关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首先,相当一部分学校对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缺乏信心,不敢设定“国际先进水平”目标任务,担心完不成任务,验收时过不了关。其次,由于《意见》给出了“国际先进水平”目标,但并未规定具体指标,而且目标需要通过三个五年建设计划才能实现,因此,有的学校无从把握。再次,“双高”建设学校及学术界对国际先进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开展的研究较少,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少。要理解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的内涵,关键在于深刻理解其特征,把握其要素。

学术及高职界对高水平专业群特征、要素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仅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建”的视角开展研究,对当下高水平专业(群)的特征、要素的探讨。例如,周建松等认为高水平专业特征是定位合理、理念科学、条件优越、认可度高、服务能力强、国际合作水平高。[2]有学者更直接把特征定位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3],有学者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角度对其关键要素进行了研究,如孙勇等人提出高水平专业群的要素是组群逻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4]二是从组织的视角开展研究,万卫等提出高水平专业群的要素是组织目标、组织环境、组织主体和组织客体。[5]三是从普通专业或专业群的视角开展研究,分析高水平专业群的要素。从文献梳理看,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在当下及未来怎么建设,由此选择建设路径,而没有从“国际先进水平”的角度研究高水平专业群特征、要素和建设路径。2022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组织了“双高”中期验收,从抽取的186所高职院校的验收自评报告看,鲜有学校从“国际先进水平”的角度检视“双高”目标的达成度,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本研究聚焦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探讨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构成的要素有哪些以及选择什么路径才能确保高水平专业群要素建设到位,体现出国际先进水平的特征,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决策与实施服务,为国际先进高水平专业群远景目标实现服务。本研究的高水平专业群是指对接优势产业链,能够引领创新、培养技术技能精英、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强,具有内在联系、国际先进水平可持续发展的专业集合。国际先进水平高水平、高职专业群是完整的概念,但实际上“国际先进水平”已有“高水平”含义,所以“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更简洁。在熟知的语境下,“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同样能给听者或读者传达正确的信息。因此,在本研究中国际先进水平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与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是同样的意思。

二、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特征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职专业群将能傲立于世界高等教育之林,一定有区别于其他普通高职专业群和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特征。《现代汉语词典》认为特征是“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6]事物的特征可以分为单一性特征和整体性特征。单一性特征是事物本质、要素、产品及其所形成的关系某一方面的征象、标志。整体性特征是反映事物本质、要素、产品及其所形成的关系整体的征象、标志。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贫困的哲学》中指出:“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7]系统论创立者美国著名生物学家贝塔朗菲说:“当我们讲到‘系统’,我们指的是‘整体’或‘统一体’。”[8]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既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系统。根据事物整体性特征理论,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特征可以从四个维度考察。一是高职高水平专业群的根本任务维度,即高水平专业群要干什么的维度,高水平专业群肩负着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技术升级、服务社会培训的重任。二是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关键要素维度。高水平专业群的要素有很多,但只有那些在专业群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才能真正体现专业群的办学水平。三是“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崇高使命维度。对国内而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目的是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过程中体现高职教育的担当、促进“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起到示范作用,带动本校或其他学校专业群的发展。对世界而言,通过世界一流水平的高职专业输出中国高职建设理念、理论与模式,造就一支世界一流水平的高职专业群师资队伍,引领世界高职的发展。四是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的水平维度。国际先进水平是衡量专业群水平的重要标准,要以之评判高水平专业群的要素、产出成效。根据以上四个维度,确定服务水平高、引领发展强、专家大师聚集、专业成果丰硕为国际先进水平高水平专业群的特征。

(一)服务水平高

服务水平高是高水平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技术咨询与职业培训等方面所展现出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教育的服务特征有三个层面:一是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这是所有教育都具有的特征。二是服务学生就业创业,这是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都具有的特征。三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都能够直接或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高水平专业群直接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的“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正是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重要特征的写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作为类型的职业教育的立身之本,是职业类型高等教育与普通类型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是“双高”专业群区别其他一般高职专业群的重要标准。“服务”是专业群教师团队、在校学生、毕业生、教学资源及研发资源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体现。

服务水平高首先“高”在培养出一流的技术技能人才,他们成为应用新技术新业态的先行者,成为职业岗位上的中坚力量、工艺技术的创新者、各行各业的创业者、大国工匠的传承者、工匠精神的实践者。其次,服务水平高“高”在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产品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核心竞争力,“高”在能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技术难题、改进企业生产流程与产品工艺的能力上。再次,服务水平高体现在研制的咨询报告、调研报告、经营方案等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经营的教科书式指南。服务水平高最根本的是专业(群)在推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国际影响的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服务水平高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水平专业群的要求,是高职高等性、实践性、区域性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引领发展强

“引领”是高水平专业群的重要使命。从词义看,引领是引导、带领、率领的意思。进一步考察,引领必须得有引导、带领与率领的能力,即引领力。郑敬斌等认为“引领力”是一个糅合“领导权”与“吸引力”软实力的概念,方向为何、领导地位如何获得、领导核心如何产生、引领魅力源自何处、以何种方式实现引领等均是这一概念应有之义。[9]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的引领力是其整体性特征的体现,是在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培养模式、技术研发、培训服务、专业成果及专业治理等方面被实践证明具有稳定的世界一流水平而形成的能够引导、带领、率领国际国内专业(群)发展能力。通过“双高计划”,培育一批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高职专业群带头人,他们成为专业的领头羊和领导者,引领国内国际高职专业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教育体系的完善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引领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创新既是专业群建设、思想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师团队建设的创新,也是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的创新,更是专业群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策略和方法路径等治理体系、治理模式的创新。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打造一批并始终保持在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职专业群,在专业群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究、技术服务与培训等方面走在世界高职最前列,成为世界高职专业群的标杆。“引领发展”“创新驱动”“国际先进水平”三者相互关联。“国际先进水平”是总要求和标准,“引领发展”是任务和使命,“创新”是方法。只有通过持续创新,使专业群始终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才能不断引领世界高职专业群的发展。专业群是产业发展不可替代的动力。2010 年,丁经昌教授提出了高职培养的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观点。[10]高水平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其技术技能的先进性与内在能量成为推动产业发展不可替代的动力。高职高水平专业群之所以成为产业发展不可替代的动力是因为其与产业的关系紧密、能为产业提供充足的优秀人才、为产业解决技术技能难题。专业群与区域优势产业链结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这种关系的改变会导致双方受到巨大伤害和损失。专业群为区域产业链培养的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劳动力需求,他们中一大批优秀人员成长为产业技术、生产、质控、销售、财会、管理等岗位的领军人物,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专业群教师以各种形式参与企业发展,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管理支撑,成为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专家大师聚集

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套用在教育上也非常贴切,一流的学校都是相似的,一流学校一定有一流的教师,从一流中学到一流大学概莫能外,高水平专业群也一样。《意见》明确提出,要“培育引进一批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他们是本行业有影响世界级的专家大师,以其应用研究、技术技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受到产业界的欢迎,得到政府或世界著名公认的基金会、组织的奖励、教育界同行的崇敬和世界高职界的认可。没有这样一批专家大师,专业群就不可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学科不同,高水平专业群专家大师具有自己的特色。他们在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上有很高的造诣与成就,能运用职业教育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实施、课堂管理、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他们是技术专家和技能大师,身怀绝技、手有绝活、技艺精湛,在行业中享有崇高地位。高水平专业群教师所从事的科学与技术研究不是纯理论探索,而更多是“扎根式”应用研究,研究对象不是探索未知的自然世界,而是工作世界、产业界遇到的实际问题。研究目的不单纯是探索事物的规律、揭示世界的本质、发现新知识,而是服务企业的需要,服务企业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产品质量、效益的提升,研究成果更多运用于生产、建设、管理实际。

(四)杰出技术技能人才辈出

杰出技术技能人才是指在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技术转化、技能传承、技能创造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一线人才。大学的产品是人才,人才质量决定了大学品质,可以说大学生的质量、杰出校友的数量、校友的表现和发展奠定了现代大学在同行、企业及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在大学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职能中,从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到高职院校,科学研究的功能逐渐减弱,人才培养的功能逐渐增强。无论是专科高职还是职业本科,人才培养都是其主要职能,人才培养质量决定了学校在区域政府、产业、社会民众中的地位,也必然影响国内外同行的评价。毕业生质量通过雇主、媒体、网络及社会大众的口耳相传,通过第三方机构的专业评估排名扩大影响。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毕业生成为区域产业、行业的杰出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物和优秀中高层管理人才,支撑企业发展。

(五)专业群成果丰硕

专业群成果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的专业群团队创造的育人、教学、科研、服务成果。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职专业群必须以一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及社会服务成果作支撑。实践证明,世界上一流学科专业均有一流教学、研究成果,越是顶尖的学科专业,其高水平成果也就越多。首先,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有骄人的育人成果,学生的学业成绩高,毕业作品有水平,有相当一部分可以转化成商品。学生各类竞赛活动参与率高,获得的高规格、高层次、高水平奖项多。其次,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有一流的教学成果,有经过实践检验培养了大批一流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成果,有在理论指导下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标准、培养模式、质保体系等教育实践成果,有与教育实践相配套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评价方式等方法工具成果。这些理论、实践与方法不断改革创新,成为国内外高职院校争相学习借鉴的榜样。再次,专业群有丰富的研究成果。高水平专业群的创新、技术技能精英的培养、专家大师的成长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持续深入的研究与实践。通过经常主持国家及省市级教育、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研究项目,通过立足岗位校本研究,教师及教师团队能始终站在教育教学与学科专业的最前沿。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通过承接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参与促进产业升级。专业群教学与科研成果得到国家、省市奖励,得到业界同行的认可,发明专利授权多,专利转化成果卓著,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

三、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构成要素

特征是构成要素的体现,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要素的确立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一是依据系统论;二是参考高职专业要素、专业建设与评估内容与指标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三是参考世界一流大学专业的要素先进性表现及表达方式。从系统论的视角看,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就是一个系统。系统论认为,“任何一个存在的系统都必须具备以下要素:系统的诸部件及其属性,系统的环境及其界限,系统的输入和输出。”[11]根据系统理论,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同样具有所有系统的三类要素。第一类是表示部件及其属性的要素,包括相对固定的结构部件和执行过程处理的操作部件,专业(群)带头人、教师团队属于相对固定的结构部件,人才培养模式是执行过程处理的操作部件。第二类是反映系统环境及其界限的要素。高职教育是与经济黏合度最紧的教育形态,课程、教学、设施、研发、服务与学生就业或需与经济社会结合,或需在其具体场景里实施。产业、企业、行业及其与之相关的校外实验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都可以列为高水平高职专业群系统的环境要素。第三类是反映系统输入与输出的要素,课程与教学资源、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教学科研成果奖等都可以列入此类要素。胡仁东梳理了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归纳出世界一流水平学科有四个要素:第一个是“先进的知识体系”;第二是“高水平的学科人”,主要是指学科的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学科团队;第三是“完善的学科制度”;第四是“突出的学科特色”。[12]“先进的知识体系”指的是先进的课程知识、课程体系,“高水平学科人”主要指的是教师或教师团队,而非学生。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的要素是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及技术研发、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中能起到关键作用的构成要件,包括区域优势产业链、行业地位崇高的教师团队、深受业界欢迎的一流课程、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政产校企深度融合的命运共同体、高水平实验实训室等。

(一)区域优势产业链

对接区域优势产业链是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基础。区域优势产业链是指区域经济发展在经济规模、技术创新、特色传承、财政税收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链,包括支柱产业链、主导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链。支柱产业(mainstay industry)是指在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中占有突出比重,构成国民收入重要来源,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产业。[13]支柱产业经过了较长时间发展,经济规模大,可以接纳高水平专业群的大量毕业生。支柱产业的技术已趋成熟,产业升级的需求更急迫,为高水平专业群参与技术攻关、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提供了契机。主导产业链(leading industry)是已经形成较大规模,政府重点扶持代表着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集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地方政府在“制定实施区域产业发展”与“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时,要将“人才先行融入各项政策”,因此,主导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是政府规划重点支持的项目,同时,其职业岗位需求潜在增量大,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供就业支持。主导产业的核心技术是最先进、最具活力、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技术。产业技术的“新”预示着需要不断完善、改进和发展,为高水平专业群教师参与技术服务提供了现实空间。特色产业链(specialty industry)是由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深厚文化传统、特色自然与人文遗产所形成的在区域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合。特色产业虽然规模不如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但由于其深厚的文化传承,具有人无我有的不可替代性,其核心技术技能不仅对区域产业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都有重要影响。

(二)行业地位崇高的教师团队

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职教师团队是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必要条件。梅贻琦先生早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指标。《意见》明确提出高水平专业群要“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一批”:有“一批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有“一批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有“一批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行业地位崇高的教师团队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体现在结构上。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口统计学结构合理,教师团队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合理的老中青年龄结构利于教师队伍的长远规划、培养和发展;二是“双师”比例高,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高,技术技能实践操作能力强,专业课教师能胜任实践操作课教学,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结构合理;三是功能结构优,世界著名的专家大师、教学名师、技术服务骨干教师、技能大师在教师中比例高。

第二,体现在师德师风上。专家大师才学高深、德高望重、爱生敬业,深受学生的爱戴。他们善于学习、砥志研思、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积极为企业解决技术技能与管理难题,深受企业行业的崇敬,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勤劳刻苦、一丝不苟、至瑧至善的榜样。

第三,体现在能力上。高水平专业群教师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能够把握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学习数字化教育技术,掌握本学科专业最前沿科学技术;教书育人能力强,能熟练运用最新信息技术于教学,善于融教授知识、培养技能与思想教育、立德树人于一体,善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营造“创新、和谐”的“团队文化”能力。[14]

第四,体现在水平上。高水平专业群教师在学术、教学、实操及科技服务等水平在世界高职界和相关企业行业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影响力,获得教育与企业的跨界好评。

第五,体现在成果上。高水平专业群教师立德树人有成效,杰出校友遍布区域行业企业,校友的品德、技术技能、管理、服务在企业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和极大影响。教学有创新,教师的教学成果在国内外学校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获得国家级以上部门表彰奖励。教师科研或技术研发对推动产业升级有重大或重要进步,产生了较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三)深受业界欢迎的一流课程

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必须有相应水平的课程作为支撑,专业群课程的国际先进性体现在课程人才培养的整体高效性、要素的先进性及使用者的欢迎度。张宇、徐国庆也认为:“高职院校要从整体性的课程建设思路出发,不能单独只关注解决某一问题。”[15]整体高效性是由课程结构、课程形态、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共同努力实现的。课程结构的载体是课程体系和单门课程。[16]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课程功能完整、课程数量丰富、课程类型特征明显、课程选择权大。思政课程、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三大类课程下可以逐级分为由若干课程模块组成的更详细的系统,由此构成一个多层级多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优化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与专业知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高水平专业群课程具有开放性、动态性、选择性与实践性等特点,是国际先进水平的体现,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和发展。美国学者奥斯汀指出:“我们的研究表明,学生几乎任何形式参与大学体验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17]开放性体现在课程体系的结构上,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删减单门课程、课程模块与课程内容,体现在课程开发技术上,可以打通课程与网络、智能终端、电子资源库及职业现场的联系,调用网页、网络资源、电子资源、数据库资源等。高水平专业群课程的选择性使得学生可根据规定从三大类课程的模块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在课程实施中,课程使用者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合当时条件与自己需要的课程内容,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有效性。实践性贯穿了高水平专业群思政课程、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始终,彰显了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随着连续三年的高职“百万扩招”及高职院校学历教育与培训“法定职责”的逐步落实,高职课程的受众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因此,受欢迎的课程一定是课程形态现代化、信息化、多样化的课程。只有这样的课程才能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基础的学习者学习,适应学习者随时学、随地学、随需学、反复学。例如,退役士兵学生的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线上学习的需求,学生可以结合教材通过观看视频进行自主学,学生遇到不理解、不懂的知识、技能,可以反复收听收看,跟着视频学和做。

国际水平高职课程内容是知识、方法、态度相互独立与联系,体现职业类型教育特征的有机聚合整体。这种课程的内容呈现“适应广”“功能优”“更新快”的特点。“适应广”即在学习主体上适应不同学籍、不同背景、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者。例如,课程内容要适应扩招后的高职学生学习方式变化。“功能优”即高水平专业群课程内容在培养学习者的能力、技能、方法、态度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在培养目标的达成上具有最大优势。“更新快”是指课程内容能够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及时更新。高水平专业群建立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修订制度,从制度上确保了课程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也由于开放性的课程设计使得课程使用者与实施者能便捷调用网络等其他资源,从技术上解决了课程内容与产业转型升级、科技进步相协调。

深受学习者和教师欢迎的课程同时设计了课程实施的环境、条件、方式、方法等要件,为学习者学习课程和教师实施课程提供便利。从空间看,国际先进水平的课程设计了课程实施的空间,明确课程是通过线下、线上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从平台看,互联网的发展造就并驱动了教学与资源平台的发展壮大,专业群课程根据课程目标、内容及学习者境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平台或平台组合,同时留有空间便于教师适当调整,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环境看,国际先进水平课程应根据教学内容规划课程实施的环境,课程内容与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相匹配,使课程内容与普通教室、智慧教室、理实一体教室、实验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室、生产车间、工作场地相融合,使课程内容与实验实训工具、设备、软件、系统等相融合。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课程配备了先进合适的课程实施方式方法,同时预留教师的二次开发空间,确保了教学质量。

(四)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具有杰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制订培养方案、确定培养规格、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实施、进行教学管理的比较稳定的结构化样式和运行方式。[18]世界一流的杰出技术技能人才是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关键是高水平专业群在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上要着力复合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锚定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快速反映产业技术发展变化,精准对接人才市场需求。“双高”建设要瞄准职业岗位高端和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开展人才培养全过程评估、诊断与改进,打造受业界欢迎的一流课程,构建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一流课程实施环境条件,发挥校企理论与实践能力俱佳的“双师”团队作用,创新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创造有中国特色国际先进水平实践导向的教学运行与治理机制,构建并不断迭代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管理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的权利。建立培优补差制度和弹性学制,创造有特长、拔尖的学生和有薄弱点、基础弱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教学资源和师资指导的制度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修业年限与毕业时间。实行资源开放制度,愿学习、想实践、敢创新的师生随时可以进入实验实训、图书馆、创客空间等学习研究空间。在教学实施上,以能力为本位,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关注学生发散思维、反思习惯、归纳总结能力培养。营造学以致用的氛围,创造理论学习、实际运用与问题解决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各要素保持与培养目标同向同行,高度一致,形成合力。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培基固本,学校要做强做优模式的每一个要素,使之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结构,使培养规格、课程教学、培养途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运行机制等要素有机契合形成整体合力。杰出技术技能人才的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培养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因此,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建设要着力构建有利学生全面发展完整人格的课程结构,开发跨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不断改革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组织,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完善教学运行机制,培养未来行业领军技术技能人才。

(五)政产校企深度融合的命运共同体

校企关系是世界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领域。美国一流大学与企业深度融合,产生了“硅谷”“波士顿128号公路”等产学研合作的典范。职业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的产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反思与经验总结,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又指出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2022 年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实行实体化运作”。事实上,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才能深度参与并主导产教融合。

政产校企深度融合的命运共同体是指政府部门、产业行业、学校、企业各方在合作中形成的发展目标相互融合,发展要素相互增强,发展过程相互推动,发展结果互享互担,互惠互利多元参与的集合体。李梦卿等提出:“‘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有三个重要的实施维度:资源、制度和文化。”[19]高水平专业群政产校企深度融合的命运共同体需要建立一个由政府推动且融入其中的政产校企融合平台。政产校企融合平台由地方各级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政府功能园区、行业管理部门、大型企业、行业组织参与,提供政府机关、行业、企业及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平台,满足国家特别是地方政府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及技术供给的需求,“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协调解决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对接、合作中的问题。从实践看,政产校企融合平台要建设三根支柱:一是人力资源融合发展支柱,依靠政产校企融合平台,产校企共育高水平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开发企业人力资源、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企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二是技术融合研发支柱,依托政产校企融合平台,共建共享实验平台,研发高价值科技成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教师创新能力;三是资源融合共享支柱,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的技术巧匠互兼互聘,校企共同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引进”,共商共建共享专业群与企业实验实训及生产性设施设备,共同开发职业岗位标准、教学标准与课程资源。

(六)高水平实验实训室

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实验平台和高水平实训室是先进应用技术研发必要条件,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必不可少的基础,是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领军人才知识获取、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技能提升和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基地,是教师团队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标志,有助于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技能水平、科研与技术研发能力的提高。高水平实验实训室包括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室、校外实验实训室。

高水平实验实训室是进行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知识应用、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的制度、空间、设备、人力、行为及其水平的有机聚合。高水平实验实训室在空间上有足够的场地,空间布局合理,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能够提供足够的实验实训工位。实验实训设备配置采取实事求是、新旧兼顾、购置结合的原则,必要部分保持行业最先进、世界最前沿,非必要部分可以沿用旧设备。高水平实验实训室的技术水平上呈现从低级技术向高级技术发展结构,囊括基础性、应用性及创新性实验实训,涵盖认知实训、操作实训、验证实验和创新实验。高水平实验实训室具有一支由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组成的师资队伍。实验实训骨干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学术或技能声誉,学术造诣高,有丰硕的科研或技术研发成果,能自主规划设计专业实验实训室,能带领团队独立制作实验实训设备或部件,实验实训团队结构合理,有技术、技能及信息技术人才。高水平实验实训室具有成熟健全的规章制度,实验实训室开放度高,进入便捷,管理规范,使用与完好率高。

高水平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具有行业最先进的设备、工艺、材料和管理模式,能提供足够容纳一定建制单位的实训实习岗位,方便实训实习管理,配备有领导、管理人员与运行机制,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实施实训实践。

四、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要素建设路径

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是一个诱人且宏伟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高水平专业群各要素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和学校的统筹规划、大力支持、扎实建设。

(一)系统谋划,建立落实“双高计划”远景目标的规划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系统观念”。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的实现需要紧紧抓住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的特征,围绕专业群要素建设,以辩证、联系、整体、发展的观念指导自上而下的整体规划布局。

首先,政府重视,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双高计划”是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一部分,是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各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将“双高计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及远景目标,并将其目标与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的子规划,确保从省、市两个层面保持五至十五年的持续关注度,确保支持力度的稳定性。地方要向中央看齐,将“双高计划”列入党委的工作要点,推进本辖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与专业建设。

其次,落实规划,制定“双高计划”建设行动计划。省级政府要领会贯彻中央精神,根据《意见》的要求,制定“双高计划”专项计划及远景规划。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联合省发改、财政,动员省级组织、宣传、编办、人社、科技、行业厅局等部门,站在优化职业类型教育的高度,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以创建国际先进水平高职教育为目标,突出优势产业、行业地位崇高的教师团队、高质量的课程、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政产校企深度融合的命运共同体、高水平实验实训室等专业群要素建设,制定5 至15 年分步实施可检测的“双高”建设规划,并细化成为省级专项行动计划。“双高”专业群建设院校要认真领会中央和《意见》文件精神,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目标,突出“双高”专业群高服务水平、强引领发展、不可替代的产业发展动力、专家大师、杰出技术技能人才、丰硕的专业群成果建设特征,在“双高”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双高”专业群建设行动方案,包括到2024 年的详细方案和2025—2035 年的行动纲要。通过建设,确保高水平专业群特征的亮度逐渐明亮,要素逐渐增强,三个建设期之间有效紧密衔接,最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问题导向,为强化高水平专业群要素建设提供充足的政策供给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的最大特色就是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突出“双高计划”的问题导向是高职人的共识。[20]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中央建设“双高”的战略决策落实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中央和地方围绕“双高”建设目标、任务和高水平专业群要素,出台政策、措施,全力推进“双高”建设。加强“双高”院校领导班子的建设,建立健全一套选人、用人、考核的制度,突出“双高”建设绩效与党政班子的提拔、晋升、奖惩相挂钩,为党的事业和“双高”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创新教师编制配备、职称职数和职称评聘管理办法。加大力度解决高职院校教师缺编问题,逐步降低“双高”建设院校在编教师生师比至16∶1 以下。推进“双高”建设院校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职数设置改革。随着“双高计划”建设期的推进,逐步提高高级职称岗位职数占比,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到学校任教。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和聘后管理制度,将职称评聘权下放给“双高”建设院校,国家制定“双高”建设院校教师职称评聘基本标准和聘后考核基本标准,并随着“双高计划”建设周期的更迭更新内容提高标准,各院校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促使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水平、素质随着“双高”建设向着国际先进水平不断提高、接近目标。出台支持教师发展平台建设、教师国内外进修学习、企业实践制度,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路径和平台。完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经费措施。强化高水平专业群与优势产业群对接机制,系统设计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推动校企行实验实训平台建设机制形成,优化教师与企业行业深度互动的制度环境。健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平台、激励制度,细化高职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享受同等待遇落地措施,强化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监测评估、经费保障、奖励制度与退出机制,形成“双高”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三)成果导向,凝心聚力做强高水平专业群要素

学校层面要锚定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目标,分解省市及学校的“双高”建设规划、行动纲要、行动计划,细化高水平专业群要素建设目标与任务,制订可执行的年度计划。只有一年一个台阶,久久为功,方能达成“双高计划”的最终目标。专业群建设单位要完善高水平专业群要素建设的环境、氛围、体制机制。

第一,完善专业群治理体制。治理就是“承认并尊重不同主体利益、价值”,并“借助一种公共互动装置来促成彼此间的最大公共利益,以此调动所有组织成员的参与热情”[21]。“双高”建设将实施三期延续15年之久,建设内容不仅有教学,还涉及党的建设、“三全育人”、科技研发、社会服务、对外合作办学等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设立直接隶属学校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的专业群建设统筹组织机构,负责进行计划、协调和统筹、组织实施“双高”建设工作。将专业群从虚体组织机构转变为实体组织机构,赋予其学术与行政管理职责,使之成为统领群内各专业,以专业课程、就业职业岗位群、产业链为纽带融合产业、行业、企业,兼具行政、学术、职业和产业特性的人才培养基层组织。管理权限下沉到二级院(系)与专业群,匹配相应的职能与责任。

第二,强化责任担当。建立自上而下的责任制,领导干部身先士卒,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形成自觉的责任传导、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文化。

第三,适应“双高”建设的需要。以创世界先进水平专业群为目标,以提高办事效率为核心,以师生满意为最高标准,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补缺漏,留废改立,营造心齐气顺、廉洁高效、激情干事的环境。

第四,创新激励政策。依据各单位和个人在“双高”建设、服务产业、行业地位崇高的教师团队、深受业界欢迎的课程、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政校企深度融合的命运共同体、高水平实验实训室创建等要素建设中作出的贡献,学校制定一系列规范性、考核性和激励性制度,以此激励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教辅人员等在其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五,创新教师职称评聘机制。健全聘期考核机制,完善评价标准,突出教育教学能力、课程能力与实践能力,突出育人业绩、教学业绩与科研技术服务业绩,加强考察教师在行业的影响力。及时修订评聘制度,使之与“双高”建设期同步,确保职称评聘与聘期考核的标准能有力促进高水平专业群各要素建设,向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目标迈进。

(四)过程管控,全面监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进度与效果

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学校和各行各业的精神风貌、主动作为、落实到位。因此,需要牢牢盯住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远景目标,围绕高水平专业群的特征、构成要素,对标《意见》、各级规划、纲要、计划及建设任务书等预设方案,加强过程管控,完善评价体系,确保政府、学校及行业企业在“双高”建设中能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结硕果。

第一,明确监测主体。“双高计划”需历经15年,跨四个“五年计划”,是支撑国家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科技强国战略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工程,需要各层面齐心协力,形成以中央主导、地方主抓、“双高”学校主责、第三方机构主推、企业行业参与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进度和成效的监测主体体系。加强国家的统筹职能,强化职业教育地方管理职责,压实学校的主体责任,发挥第三方机构和企业行业的积极性。

第二,确定监测对象。根据参与机制的理论,凡是对“双高计划”的实现有“共同职责与任务,有共同的价值理念”的部门都应视为监测对象[22],因此,监测对象是与“双高计划”有共同职责与任务的中央政府部门、省级政府、设区市政府及“双高”建设单位,重点是“双高”建设单位的高职院校。

第三,构建监测内容体系。监测内容是以职业技术类型教育的优化和高水平专业群的特征为指引,以建设国际先进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为目标,以《意见》的建设任务和高水平专业要素为核心,以各地“双高计划”建设规划为重点,以各院校的建设方案与“任务书”为基础,以2035 年为时间截止点,统筹规划“双高”建设的监测内容体系。

第四,创新监测方式。监测的时间可分为年度检查,中期评估和终期验收,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不同时段监测可以有不同的重点。年度检查侧重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进度、绩效与不足,中期评估重在检查监测对象高水平专业建设基础性工程、核心指标与保障条件、环境、机制的建设成效。基础性工程是指影响“双高计划”目标实现根本性因素的系统复杂工作,包括国家、地方、举办者、学校、专业群及关键任务等各层面相应的规划、计划、政策、机制、制度、方案、师资等工作,他们能确保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行稳致远,达成国际先进水平目标。核心指标是直接能与高水平专业群特征与要素相关联,并支撑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绩效指标。终期验收要全面评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成效,评估各专业群要素的达成度、专业群特征的亮度及对国际先进水平目标的贡献度,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形成可资借鉴的建设机制、经验与典型案例。

国际先进水平高职专业群的特征是专业群要素整体的集中体现,需要要素整体的支撑。高水平专业群及其要素的建设需要政府、学校与专业群的双向奔赴,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双高高水平高职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