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师德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2023-12-16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谢琼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文欣
文/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谢琼;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文欣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应具有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很多师范院校的校训,就是指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本领,二要思想品德高尚、为人正直。拥有崇高道德素养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引路人[1]。高职思政课教师是培养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一系列观点和论述,关于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给予高度重视,并提出“六个要”“做四有好老师”“坚持四个统一”等号召。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总体师德师风状况良好,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有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这影响着高职院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找到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师德素养的路径方法至关重要。
一、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师德素养提升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此时,人已经摆脱对人的依赖性和对物的依赖性,是包括劳动自由、人的需求的满足与发展、社会关系的丰富、个性的自由发展在内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从发展主体而言,它不是一部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是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就意味着人类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在此阶段,人的生活是自由而和谐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设计自己的生活,工作不再受职能部门、时间地点的限制等,是一种美好幸福的状态。教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方面,社会要想达到这种形态,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从物质层面来说,在社会生产中人需要学习和掌握工作技能、技巧,学习生活必需的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劳动,创造价值,满足自身生活需求,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从精神层面而言,教育能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为精神财富的极大涌流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引导。另一方面,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教育的时代使命。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这是古今中外的共识,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揭示了教育如何培养人,而关于我国教育培养什么人早有答案,那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我国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高职思政课教师的任务,需要高职思政课教师持续努力。与此同时,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需要全面发展,换言之,要想教育出全面发展的学生,那么教师本身也应该有全面的发展,高职思政课教师应以全面发展的形象和姿态站在学生面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学生,才能真正促进教育的发展。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师德观。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重要作用,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依靠。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师德师风在教师素养评价中居于首位。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居于首要位置,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新时代的教师,要继续弘扬中华民族良好的师德,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要有赤诚之心、奉献之心和仁爱之心。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一方面,在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给学生讲好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榜样人物,讲好他们的故事,为学生传递正能量。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面镜子,拥有高尚的师德才能更好地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以德立学。
其次,高职思政课教师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力量。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而在为人师表的要求下,要想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就需要教师本人也是全面发展的,在德智体美劳的排序中,德是排在第一位的,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格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所在,而高职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培养青年的重要使命,因此,必须大力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的师德素养。
最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第一准则,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会对受教育者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教师节到北京八一学校慰问师生时谈道:“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因此,作为高职思政课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并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各方面为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形象和榜样,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要求。我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师德,其中蕴涵的师德思想内容丰富,流传深远。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精华,有助于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师德素养提升。
早在2000 多年前,我国古代就已经设立了各种层次的学校,西汉时期形成教师聘用的规则,教师的聘用一般采取征辟或荐举的方式,需要有保举状,在保举状内证明教师具有相应的德行与学识,且德行排在第一位;唐朝中央官学对教师订立了专门的考课制度,以决定升迁、奖惩。教师不论职位高低、资历深浅,都要参加考试。此外,唐朝将教师素质纳入考评范围,柳宗元的《河东先生集》提到,“非博雅庄敬之流”无法得到提升,宋朝时,学生能够参与教师考评,明朝对于教师的素质管理有更全面的制度体系,设立了相关监督机构,不仅监管学生,而且监督教师的言行举止。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其思想对我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孔子十分注重师德,其关于师德的很多思想至今仍然焕发着生机活力,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认为,教师必须首先身正,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曾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表明,他认为教师必须有仁爱之心,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形成了优秀的师德文化,为今天的教师师德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规范,成为新时代教师师德素养提升的理论依据。
二、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师德素养提升路径
(一)高职思政课教师应自觉提升自身师德师风水平。德高为范,教师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注重自身的言行,以良好的教师形象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高职思政课教师应了解自身使命与担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自觉提升自身师德师风水平。
首先,坚定信仰,爱岗敬业。高职思政课教师应自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多阅读,多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提升政治素养方面,高职思政课教师应主动定期学习党的相关知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进行教学讲授时,将党的最新会议精神、相关政策、时事政治等融入思政课教学中。
其次,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良好的师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高职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群体,应该得到教师更多的关爱,高职教师应该具有仁爱之心,多了解学生,关心关爱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正所谓“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在教学中,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该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学习教育相关理论,树立师德师风的敬畏心,坚决不触碰红线底线,以自身的言行感染学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师德师风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常抓不懈,而常态化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体系,高职院校应明确师德师风要求,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教师准入机制,从入口把握教师道德素养。2022年11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发布《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明确了不能进入教职工队伍人员类型,以及针对犯罪教职工相应的处理办法,《意见》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就依法严格执行犯罪人员从业禁止制度,进一步加强司法保护与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的衔接作出了规定,旨在净化校园环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根据《意见》的相关规定,高校应建立相应的准入退出机制,把具有不良师德师风的教育者拒之门外。
其次,应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师德师风考核标准,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校情况进行细化和具体实施。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于存在道德问题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打破传统思维限制,在保障教师应有权益的同时,加强对于教师师德师风问题的监督与考核。高职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以教学、科研、校园活动和社会服务为基本载体的,在不同领域应有相应的考核机制,着力形成学校-学生-社会的评价制度网络,将学校、学生、社会三方面的评价与教师的考核挂钩,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评价考核机制,使教师师德与社会公德相结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不损害学校形象。
最后,应做好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师德师风的建设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常抓常管常教育。制度建设是养成良好师德师风的根本要求,而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良好师德师风的必不可少的内在条件。第一,定期召开师德师风学习大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对师德师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师德师风的建设标准和基本要求。针对这些重要指示精神,高校应及时召开相关会议进行集体学习。第二,举办师德师风相关专题教育讲座。高职院校可以邀请相关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安排专门的讲座。第三,召开学习优秀榜样的座谈会。
(三)努力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助于塑造一个人优良的思想行为,相反,污浊的环境氛围会阻碍教师师德师风的提升。因此,培育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对于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水平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培育良好校园师德师风氛围。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活动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一种群体文化。良好师德师风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营造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加入尊师重教的相关内容,让高职思政课教师在受到尊重的前提条件下开展教学和科研,这样有利于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尊师重教的校园氛围会激励教师,更好地关爱和回馈学生。针对思政课教师方面,应加入师德师风的宣传教育。
另一方面,营造高职思政课教师师德提升的社会氛围。高职思政课教师是高职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高职思政课教师个人应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尚的品质。同时,作为一种职业,高职思政课教师群体应该享有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的尊重,因此,应着力提升该群体的社会地位,提升其薪资和福利待遇,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