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身运动营养补充剂相关食品标准概况

2023-12-16谢继辉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营养食品补充剂兴奋剂

谢继辉

(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51)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各种体育相关产品也进入大众生活。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的摄入有助于运动人员更好地进行锻炼,并快速恢复体力。在运动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常规饮食摄入是不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使用运动营养补充剂。但各类运动营养补充剂在我国食品监管体系中属于不同的分类,执行不同的标准。食品监管部门对此类产品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也易发生归类错误。因此应厘清运动营养补充剂的相关概念、分类和产品标准,为消费者和食品监管单位提供参考。

1 运动营养补充剂概念

运动营养补充剂是运动医学概念,指在运动前、中和后食用的,可提升运动能力、延长运动时间,或帮助身体恢复的,不属于违禁药物的食品。常见的补充剂有7种。①肌酸具有促进肌肉生长、增加力量和参与能量代谢等功能。②蛋白质类包括大豆植物蛋白、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等,其用于肌肉合成,运动后及时摄入足量的蛋白质可显著提高机体的恢复能力。③微量元素,如钠、钾、钙、镁和铁等。各种微量元素参与维持体内的电离平衡,维持生理活动、信号传递等作用。运动中大量电解质随汗液流失,如不及时补充,可能出现头痛、乏力、抽搐、恶心、意识模糊等一系列症状。④氨基酸类,包括支链氨基酸、谷氨酰胺和牛磺酸等。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在运动中,氨基酸类物质能为机体提供能量、减少肌肉蛋白分解以及缓解乳酸生成。牛磺酸还有镇静中枢神经,增强心肌功能和缓解疲劳的作用。⑤维生素类,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等。维生素类物质作为辅酶参与机体的能量代谢,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运动产生的自由基。维生素B6还参与蛋白质代谢和血红蛋白的形成。⑥提供能量的糖类,包括葡萄糖和果糖等。糖类是运动中的主要能量来源,机体中储备的糖原过度消耗后,会出现低血糖症状。耐力型运动中尤其应注意补充。⑦左旋肉碱能够辅助脂肪代谢,也能通过改变线粒体内呼吸酶的活性,提高人体的氧化功能,增强人体自身肌肉的耐力。运动后使用左旋肉碱,可以缓解肌肉疲劳。⑧咖啡因。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提高兴奋度,提升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提高代谢率和抑制食欲。

2 与运动营养补充剂相关的食品标准

常用的运动营养补充剂多为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在我国食品分类中可归属于食品添加剂类、营养强化剂类、保健食品原料或普通食品原料。其涉及的通用标准主要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2]和《保健食品原料目录》[3]等;而涉及的产品标准主要有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运动营养食品和运动饮料等。

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

食品添加剂是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质,多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满足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只有在GB 2760—2014标准中列出的,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使用范围和限量使用。常用营养补充剂中的咖啡因、抗坏血酸(维生素C)、核黄素(维生素B2)等,都在GB 2760—2014标准的列表中,可按照目录列出的食品种类按对应限量添加。

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

营养强化剂也是额外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物质。添加营养强化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中的营养强化剂执行标准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常用运动营养补充剂中的维生素类,L-赖氨酸,左旋肉碱,牛磺酸,钠、钾、铁、锌等微量元素,都在GB 14880—2012标准的目录上,可按照该规定的类别和使用量添加入食品中。

2.3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制定的保健食品管理目录。该目录中包含了许多维生素类、微量元素等运动营养补充剂。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原料只能用于保健食品生产,不得用于其他食品生产。

3 运动营养补充剂相关的食品分类

我国食品监管中的分类依据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该目录将食品分为32大类。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可以在商品标签上找到产品分类。

3.1 运动营养食品

运动营养食品是为满足中等强度运动人群的生理代谢状态、运动能力及对某些营养成分的特殊需求而专门加工的食品。运动营养食品当前版本执行标准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 24154—2015)[4]。

GB 24154—2015标准把运动营养食品分别按照特征营养素和运动项目分类。对于按照特征营养素分类的运动营养食品,规定了能量、蛋白质、脂肪等参数的要求;对于按照运动项目分类的运动营养食品,规定了速度力量类、耐力类和运动后恢复类的必须添加成分和建议添加成分以及使用量,此外也规定了运动营养食品中可选择添加的营养素含量。

3.2 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特殊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差别是其声称具有如增强免疫力、减肥、辅助睡眠等保健功能,或者能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多数运动营养补充剂是以保健食品的形态摄入的。常见的乐虎、东鹏特饮等均含有运动营养补充剂咖啡因、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运动营养补充剂。其他常见含运动营养补充剂的保健品有左旋肉碱片、蛋白粉等。

运动营养补充剂在保健食品中大多以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的形式存在,其含量通常会在企业标准中进行规定,产品标签上也要明示其功效成分或标示性成分的含量。消费者可按照标签明示值计算所摄入营养补充剂的量。

3.3 运动饮料

运动饮料是按照运动或体力活动人群的生理特点设计的,能被机体迅速吸收以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的饮料,常见的有健力宝、脉动等。运动饮料的执行版本标准为《运动饮料》(GB 15266—2009)[5]。该标准规定了运动饮料中的钠、钾等电解质的含量及可添加成分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含量。

3.4 其他类别普通食品

除了保健品、运动营养食品等特殊食品外,还有些食品宣称添加了营养补充剂,可以提升运动能力,补充能量或控制能量,但其产品分类是普通食品,如糕点、饮料、糖果等。由于当前我国的食品抽检中,普通食品一般不会检测功效成分等参数,所以这些普通食品包装上宣称的功效成分是否足量,实际上缺乏监督。有些正规商家会制定企业标准来规范生产产品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可作为食品监管过程中的判定依据;而有些厂家则规避监管。例如,①一款宣称为“减肥代餐”的减肥餐包,产品类别标示为“糕点”,执行标准为《糕点通则》(GB/T 20977—2007)。该标准里并没有对能量进行规定,因此执行该产品的能量参数没有判定依据。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 24154—2015)中也有代餐类食品,执行该标准的食品,其能量必须符合“部分代餐835~1 670 kJ/餐,完全代餐3 350~5 520 kJ/日”的标准。②有一款产品名为“蛋白粉”,但其产品类型为“植物蛋白固体饮料”,执行标准为《固体饮料》(GB/T 29602—2013),按照该标准规定,其蛋白质含量超过0.5%即为合格。而同样名为“蛋白粉”的保健品,其蛋白质含量可能超过80%。③一款商品包装上有“左旋肉碱”字样,但查看其产品类型,为“压片糖果”,执行标准为《糖果 压片糖果》(SB/T 10347—2017)。查该标准里并无左旋肉碱的含量规定。再查《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发现左旋肉碱不可添加于糖果中。由此可以判断这不是正规产品。由于食品分类众多,建议消费者可以按类似方式,在购买时查看标签,注意产品的分类和执行标准,慎重选购。

4 合法运动营养补充剂与违禁药物(兴奋剂)的区别

违禁药物也称兴奋剂,因为同样可提高运动表现,很容易与健身营养补充剂混淆。兴奋剂不可在食品中使用。目前,我国体育运动总局等多部门每年会联合公布《兴奋剂目录》[6],凡是目录中所列出的皆为违禁药物。最新版目录(2023年版)将兴奋剂分为了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麻醉药品、刺激剂(含精神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医疗用毒性药品以及其他相关品种共计7类375种。健美爱好者使用增肌产品、减肥人群购买减肥产品,马拉松爱好者购买增强耐力的产品之前,应注意配料表成分中有无《兴奋剂目录》中列出的违禁药物,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当前我国已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反兴奋剂条例》《反兴奋剂管理办法》等多项法规管理兴奋剂。

5 结语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运动营养补充剂的概念也进入普通体育爱好者的生活中。但与专业体育运动人员不同,普通健身爱好者往往缺乏运动科学的知识积累,对运动相关产品的购买也往往不是通过专业渠道,如通过社交媒体直播、朋友圈带货、口头介绍等方式购买的运动补充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为保证身体健康,运动健身爱好者应多了解运动营养补充剂的相关知识和我国的食品标准体系,明白食品的分类和相关质量标准,有选择性、科学地购买和使用相关产品。也需要了解兴奋剂的概念,能区分兴奋剂和合法运动营养补充剂,远离兴奋剂。用科学的、安全合法的方式提高运动成绩、增强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营养食品补充剂兴奋剂
运动营养食品的选择策略探究
东盟健康补充剂管理概况及对中国的启示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使命所向与危机消解
别给孩子乱补膳食补充剂
高科技是否变成奥运的“兴奋剂”
ω-3补充剂无法延缓认知衰退
聚唾液酸和唾液酸寡糖的生物合成及其在营养食品中的应用前景
反兴奋剂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