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风险评估的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策略优化

2023-12-16王燕平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食品评估监测

周 达,王燕平

(云南华测检测认证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是关系到每个居民的“健康工程”,也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以及应急处置等职能,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等,对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能力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非法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仍然存在,食源性疾病事件时有发生。为保障居民“舌尖上的安全”,相关检测部门应以风险评估工作为抓手,积极探索优化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策略的途径。

1 基于风险评估的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现存的问题

1.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存在滞后性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存在滞后性,可能会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带来潜在的危害和风险。①从监测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方面来看,部分地区仍然采用老旧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其灵敏度、精确度和监测速度都远远无法满足现代食品安全监测的需求[1]。不仅不利于食品安全风险的及时发现,而且可能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得整个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的效能大打折扣。②从信息传递和分享的流程上来看,现有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传递机制仍存在问题,监测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有延迟,有的地方甚至缺乏及时和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这一问题可能导致整个监管体系反应迟缓,使得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风险发生扩散和升级。③从风险评估体系与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的衔接方面来说,目前的风险评估体系与监测体系之间的衔接并不理想。风险评估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需要准确、及时的监测信息作支撑,但现实情况却是两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存在障碍,无法实现有效衔接。这可能源于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之间的标准、流程、平台等方面的不一致,或者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有关。这些问题既不利于提升监管效能,又会影响到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1.2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业性不足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业性不足是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员综合素质、方法论和法规约束3个方面。①人员综合素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复杂性需要具备深厚的食品科学、毒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背景的专业人才。然而,部分评估团队缺乏具备这些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这不仅会使风险评估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受到限制,而且在处理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时,可能会偏离科学客观地评估轨道,引发错误的评估结论,给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严重风险[2]。②方法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不仅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还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和流程。但部分地区和机构缺乏统一的行业评估标准和准则,且在风险评估过程中过分依赖某一种技术方法或经验判断,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导致评估结果偏颇或缺乏客观性、可重复性。③法规约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应当有完善的法规体系进行规范和约束。但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在风险评估方面可能还不完善,一些具体操作细则、行业标准和准则尚未明确,给风险评估工作带来了较大困扰,使得不同机构在评估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一致的情况,甚至有可能出现法规盲区,对食品安全产生潜在风险。

2 基于风险评估的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策略优化

2.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制度

①建立全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可通过立法明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地位和作用,包括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方法、程序、标准和要求。例如,设定明确的评估程序,包括从数据收集到风险通报;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包括最大残留限量、添加剂使用量等;提出食品企业的操作要求,包括GMP、HACCP等。同时,还应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职能,包括但不限于风险识别:确定可能的食品安全风险源;风险定量:量化风险的概率和严重性;风险评价:评价风险是否可以接受或需要进一步控制;风险控制: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以减少风险;风险沟通:将风险信息传达给相关方,包括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以及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惩罚机制[3]。②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和流程,包括明确风险评估的范围、对象和内容,以及制定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流程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还应在总结前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和流程,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的培训和能力建设。例如,在风险识别方面,应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库,将存在潜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纳入库中,并定期更新。在风险评估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多层次、多指标的评价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等。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流程来规范风险评估活动,包括完善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和技术规范等。③促进风险评估与风险沟通和参与的融合。建立完善的风险沟通机制,包括建立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健全风险评估结果的发布制度,建立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制度等。同时建立相应的风险沟通平台,如针对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应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发布风险评估结果;建立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和事件的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接受社会监督;定期召开专家咨询会,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支持。此外,还应明确消费者参与风险评估的权利和责任。例如,应明确消费者参与风险评估的范围、方式、时间、渠道和要求等;明确消费者参与风险评估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责任。

2.2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

食品安全问题已不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涉及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和经济议题。因此,将科技与信息化紧密结合,在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方面展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①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必须对接最新的科研成果,以便进行准确的食品检测和分析。例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先进技术,可以精确分析食品中的微生物、重金属、残留农药、防腐剂等潜在危险物质。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无损检测食品中的水分、脂肪和蛋白质等成分;通过基因测序和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实现精确的食品来源追溯和真伪鉴别[4]。②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收集、分析和传输食品生产和流通的各项信息。例如,利用传感器网络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通过温湿度传感器、GPS定位等技术实时监测食品的存储、运输环境,确保食品品质的稳定。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使每一个生产和流通环节的信息都被加密记录在区块链上,从而增加食品流通的透明度和食品安全风险的可控性,实现食品的全链条可追溯。此外,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大量的食品安全数据,提前发现潜在的风险,从而采取预防措施。③加强科技创新及实施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各方的协同配合,如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对接,以全球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评估方法为基础进行食品风险控制。通过采用如蒙特卡洛模拟、贝叶斯网络等先进风险评估模型,更准确地评估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例如,采用生物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结合现场采样数据和历史食品安全事件数据库,构建食品安全风险的概率模型,实现对食品安全风险的量化评估和管理。

2.3 培养专业人才,提升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培养食品安全专业人才涉及教育体系的优化、企业合作、国际交流以及继续教育等方面,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专业机构等多方的紧密合作和共同努力,为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①教育体系的优化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这涉及对食品科学、食品工程、食品质量控制、食品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深入教学。在食品科学方面,深入探讨食品的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学等基本原理,使学生对食品的性质有深入的了解;在食品工程方面,让学生理解食品的生产工艺、加工流程、设备操作等内容;在食品质量控制方面,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各种质检技术和方法,如传统的传感器评价和先进的仪器分析;在食品法律法规方面,使学生熟知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条例,理解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除了传统的食品学科,还应融合生物学、化学、信息技术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为食品安全提供更加全面的技术支持。②企业与教育机构的紧密合作也是提升食品安全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开设校企合作班级,或者定向培养合同班等形式,进行食品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企业可以提供一线生产实习机会,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赞助、捐赠等方式支持教育机构开展食品安全研究,共同推动食品安全科技创新。③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食品安全人才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还可鼓励教师赴国外进修学习,学生赴国外交流访学,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安全专业人才[5]。④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是确保食品安全人才长期成长的保障。通过设立食品安全专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鼓励食品安全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此外,政府、企业和专业机构还可以联合举办各类食品安全培训班、研讨会等,及时传播食品安全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法规,确保食品安全人才的知识和技能始终处于前沿状态。

3 结语

综上,在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风险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它在对食品安全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能够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为更好地促进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风险评估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制定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不断提升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食品评估监测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评估依据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