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塘河站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2023-12-16何文龙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3年9期
关键词:粉细砂泵房工程地质

何文龙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1 工程概况

神塘河泵站位于无为大堤(桩号62+490)处,泵站设计抽排流量85 m3/s,排洪流量98 m3/s,采用5台立式混流泵,总装机容量10 000 kW,为II 等大(2)型泵站。该工程实施后,提高无为市区域排涝能力、减轻西河防汛压力,通过合理调度代排巢湖和裕溪河洪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2 神塘河站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工程区位于无为市境内长江中下游左岸滩区上,为河湖相冲积平原。地形较为平坦,地面高程8.00~9.50 m,马口河底高程5.00~6.50 m,两岸堤顶高程9.50~13.00 m,附近无为大堤堤顶高程17.50~18.00 m,距离长江支流叉江约0.90 km。

2.2 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

泵站工程区地处于扬子准地台(Ⅲ)下扬子台坳(Ⅲ2)沿江拱断褶带()。经过本区的深-大断裂主要有姥山逆掩断层。工程建筑场地Ⅲ类,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 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2.3 地层分布及工程地质特征

2.4 水文地质条件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①1、①2 和②1、②2、②夹层等粉质壤土、淤泥质土、粉细砂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受大气降水补给,与地表水存在水力连系,富水性一般。

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相对隔水层(②1、②2、③1 层)之下的③1、③2、③3 和③4 层砂性土层中,具有承压性。主要受长江水补给,与长江水位有水力联系,和马口河水力连系较弱。

3 神塘河站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存在主要问题

3.1 泵站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工程区内地层岩性及其空间分布比较稳定,同时也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地质现象,属稳定场地。但由于浅层地基土以软弱土为主,且下部多为透水性较大的粉细砂、砂壤土,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较差。(2)根据设计要求,进水闸建基面高程约1.50 m,底板位于②1 层淤泥质重粉质壤土中,允许承载力约为60 kPa,高压缩性,厚度大,层底起伏大,具微透水性。存在承载力不足及不均匀沉降问题。(3)前池、泵房及副厂房建基面高程分别为-1.00 m和-2.50 m,底板位于②1层土中,其允许承载力为60 kPa,具高压缩性,厚度不均。泵房荷载较大,地基须予以加固处理。(4)出水箱涵及出水闸建基面高程约5.00 m,底板位于②1 层土中,该层允许承载力约为60 kPa,高压缩性,厚度大于13 m。具微透水性。存在承载力不足问题。(5)基坑边坡主要为人工填土、①1层、①2层、②1层土,②1层软土抗滑稳定性差,灵敏度高,抗剪强度较低,对基坑边坡稳定性不利。前池及泵房处基坑深度最大,约为12.00 m,由于无为大堤紧邻基坑边界线,施工需加强现场监测工作,保证基坑及无为大堤的安全。(6)下卧③3 层、③4 层粉细砂,强度均较高,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厚度较大,可以选作桩端持力层,但需注意其顶板起伏较大。(7)地下水位较高,浅部为微透水性土层。泵房处基坑开挖较深,下覆②2层水平向、②夹层、③1层、③3层、③4层粉细砂层中承压水水头高出基坑底约6~11 m,采取深井降水以防止基坑突涌。

3.2 新筑堤防地质条件评价

新建无为大堤堤顶设计高程为17.60 m,进出水渠子堤堤顶设计高程15.50 m,堤基以下12 m左右土层主要为①1、②1、②2、③2层土,堤基地质结构为上黏中淤下砂结构。堤基存在不均匀沉降及抗滑稳定问题,新筑堤基工程地质定为较差的C类。

3.3 进出水渠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进、出水渠岸坡以①1 层、②1 层、②2 层土为主,可能会产生蠕变,部分岸坡以②2 层土为主,渠底揭露③2 层粉细砂,抗冲刷能力较差,建议采取一定的护砌措施。

3.4 建筑物地基承载力问题

神塘河泵站场地浅部地层以②1层软弱土为主,该层允许承载力较低,存在承载力偏低和不均匀沉降变形问题,需采取地基处理措施,采用水泥土搅拌桩、PHC管桩或钻孔灌注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PHC 管桩选择③1 和③3 层作为桩端持力层,钻孔灌注桩选择③3、③4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3.5 渗透稳定问题

人工填土、①1、②1 层等渗透变形均为流土,其允许比降计算值约0.36~0.45。

①2、②2、②夹、③3 层等砂壤土、淤泥质重粉质壤土夹粉细砂、粉细砂的渗透变形,除②夹层渗透变形为管涌和过渡型外,其余均为管涌、流土和过渡型。①2、②2 层土允许比降计算值约0.04~0.52,②夹、③3层土允许比降计算值约0.04~0.45,与土层不均一性密切相关。

3.6 基坑稳定问题

基坑坡比宜缓于1∶3.00,其中前池及泵房处基坑边坡高度较高,必要时需增设支护、补强等措施后再行开挖。工程场地地下水位均较高,建基面位于软土层中,其下卧层为粉砂性土,因此均需采取降排水措施。

4 地基处理措施

(1)泵房和压力水箱基础:设计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利用③3 或③4 层作为持力层,桩径1.20 m,正方形布置,桩间距3.00~4.00 m,桩长28 m,且伸入持力层不小于2 m。(2)前池、进出水池两侧的翼墙和拦污闸基础:设计选用预制混凝土管桩和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管桩利用③3层做为桩基持力层,桩径0.5 m,正方形布置,桩间距2 m,除出水池翼墙桩长28 m 外,其余桩长20 m;水泥搅拌桩利用②2或③1层作为持力层,桩径0.50 m,正方形布置,桩间距2 m,除出进水和拦污闸桩长12 m 外,其余桩长16 m;桩顶至基础垫层采用0.80~1.00 m水泥土褥垫层过渡连接。(3)新建无为大堤和穿堤涵基础:设计基础采用置换率较高水泥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②2 层为持力层,桩径0.50 m,正方形布置,桩间距0.80~1.40 m,桩长16 m。(4)进出水渠连接段子堤基础:设计对连接段两侧堤防外堤脚向内侧10 m范围内采用双向搅拌桩基础处理,桩径0.50 m,正方形布置,桩间距1 m,桩长16 m。

5 地基处理检测及监测观测

5.1 地基处理检测

神塘河站地基处理施工完成后,第三方检测单位采用静载荷法,抽检水泥土搅拌桩单桩承载力共11根、PHC管桩共6根;采用高应变法,抽检混凝土灌注桩单桩承载力共11根;采用静载荷法,抽检9 处单桩复合地基和3 处多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数据表(此略),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均满足设计要求。

5.2 监测观测

工程布设沉降计8支,埋设泵室主体底板下;渗压计16支,埋设位置为泵室主体底板下、节制闸翼墙及主体回填侧;土压力计8支,埋设泵室主体底板下。从2022年开始至工程完成,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可知,沉降计、渗透压力计和土压力计监测数据变化速率很小且趋于稳定,无异常数据且无明显变化。

6 结语

神塘河泵站从工程开工建设,至工程建设完成,施工过程中未出现基坑失稳及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变形等问题。神塘河站地质情况的剖析和基础处理方法,对长江沿岸淤泥质土中,建设大型泵站和水闸等基础处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粉细砂泵房工程地质
盾构法粉细砂渣料配制同步注浆材料及改性研究
进水池波浪对泵房水流进水条件影响的数值模拟及实验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富水粉细砂岩隧道涌水涌砂处理技术研究
改性水玻璃浆液在粉细砂地层中注浆加固的应用
暗挖隧道粉细砂层注浆加固施工技术
瓶型取水泵房工程设计与研究
泵房排水工程中剩余水头的分析探讨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
ABAQUS软件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