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二聚体在妇科恶性肿瘤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2023-12-16朱春玉杨晓清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截断值二聚体卵巢癌

朱春玉,杨晓清

(1 南通大学医学院,南通 226001;2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临床多使用组织学类型、分级、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等指标来判定肿瘤预后[1-2],但这些指标均需术后病理的评估。截至目前,仍缺乏可供临床应用的术前风险评估指标。D-二聚体作为临床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目前已被证实对消化道恶性肿瘤、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的预后具有指导意义[3-4],且其显著升高与肿瘤的分期、转移、预后密切相关。

D-二聚体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预后评估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D-二聚体在评估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妇科肿瘤的治疗与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1 D-二聚体的生物学意义

D-二聚体作为一种可溶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需要凝血酶、活化因子ⅩⅢ(因子ⅩⅢa)和纤溶酶的协同作用[5]。凝血酶在促使纤维蛋白原分解为纤维蛋白单体的同时,提供活化因子ⅩⅢ及纤溶酶形成的模板,再者纤维蛋白单体与被激活后的ⅩⅢ因子结合,生成含D-结构域共价键的纤维蛋白聚合物。最后,纤溶酶降解交联的纤维蛋白,释放FDP 并暴露D-二聚体抗原,即产生D-二聚体[6-7]。D-二聚体在凝血和纤溶活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广泛用于排除静脉血栓栓塞症[8]。

2 D-二聚体的截断值及临床应用

目前,D-二聚体常用的截断值为500 μg/L,但由于检测方法的不同,这个数值有一定差异。除血栓性疾病以外,仍有较多可致D-二聚体升高的生理或病理情况,如炎症、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年龄、妊娠等[6]。

由于D-二聚体浓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其对栓塞的特异性降低,R.A.DOUMA 等[9]建议对年龄>50 岁的患者,D-二聚体截断值更改为(患者年龄×10) μg/L。H.J.SCHOUTEN 等[10]研究也证实经年龄调整后D-二聚体截断值在不改变敏感性的情况下特异性显著增加,提高了D-二聚体测定在≥50 岁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癌症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被激活形成高凝状态,成为驱动癌症进展的关键因素,但凝血系统在癌症发病机制中作用尚未明确。目前研究[11]认为癌细胞直接参与凝血,或诱导血小板聚集,或调节内皮细胞和炎症过程,从而促使凝血功能与癌症进展双向调控,导致血栓或出血的同时,促进肿瘤生长、侵袭、间质形成和转移等。W.H.LI 等[12]的一项荟萃分析证实D-二聚体升高与较差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无病生存期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皆显著相关。Y.LIN等[4]同样发现,消化系统癌症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更差的OS 相关,且在结直肠癌D-二聚体水平对OS 的影响最大。

3 D-二聚体在评估妇科肿瘤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3.1 D-二聚体与卵巢癌 根据2022 年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发布的统计数据,虽然卵巢癌发病率位于女性恶性肿瘤10 名以外,但死亡率却高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5 位[13],其高死亡率、预后差的特性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健康。目前CA125 在卵巢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14],但其并不是反映卵巢癌预后的充分指标,急需寻求新的生物标志物。研究[15]发现,卵巢癌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Y.YAMADA等[16-18]研究发现,D-二聚体为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OS 的独立预后因素,D-二聚体水平越高,生存率越低,预后越差。此外,L.QIAO等[17]的研究明确了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CA125 呈正相关;P.LIU 等[18]发现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卵巢癌患者比低值患者具有更高的化疗耐药率,进一步表明D-二聚体可能在EOC 患者的预后中扮演重要角色。

卵巢癌的一线治疗包括细胞减灭术和基于铂和紫杉烷的化疗,大多数晚期患者易在18 个月内出现复发并产生化疗耐药性[19],限制了进一步治疗方式的选择。晚期卵巢癌患者5 年生存率仅25%,如何评估预后情况,积极干预,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预后刻不容缓。刘建军等[20]发现血浆D-二聚体>300 μg/L是影响卵巢癌患者化疗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W.CHEN 等[21-22]通过回顾性研究表明,D-二聚体升高是FIGOⅠc~Ⅳ期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OCCC)患者一线铂类化疗反应不佳和临床预后差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后将纳入研究的临床分期扩大至OCCC 的任何阶段,单因素量分析同样证明D-二聚体为OCCC 患者铂耐药的影响因素。J.N.YANG 等[23]通过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指标发现高D-二聚体-INR 患者与较差的RFS 和OS 显著相关;再根据临床分期进行分层分析,临床早期患者(FIGOⅠ、Ⅱ期)的D-二聚体-INR 与EOC 预后无显著关系,FIGO Ⅲ、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INR 与EOC 的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OS 显著相关,表明高D-二聚体-INR 水平可能是卵巢癌复发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因此,D-二聚体是预测卵巢癌预后的一个具有前景的临床指标,但最佳截断值尚未确定。CA125 与D-二聚体联合指标已应用于卵巢癌的诊断及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但对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仍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卵巢癌化疗过程中还应评估不同时段D-二聚体水平,通过对D-二聚体的动态观察选择最合适的化疗方案及剂量,进一步改善患者5年生存率。

3.2 D-二聚体与宫颈癌 宫颈癌是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一旦复发,预后差。研究[24-25]发现,宫颈癌患者在行根治性手术前,高D-二聚体水平者5 年OS 明显低于低水平者,但两者研究的截断值分别为500 μg/L 和300 μg/L。C.XU 等[26]回顾性分析了接受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FIGOⅠB1、ⅡB2 期)95 例患者,依据是否复发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结果表明D-二聚体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提示D-二聚体与宫颈癌患者PFS 相关,但多因素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不是PFS 的独立预后因素。K.NAKAMURA 等[27]同样发现,D-二聚体水平不是宫颈癌患者PFS 的独立预后因素,但多因素分析表明D-二聚体为宫颈癌患者OS 的独立预后因素。

由于目前在宫颈癌方面的研究仍局限于单中心,且D-二聚体的截断值未能确定,因此仍有待于进一步临床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前瞻性研究予以证实。

3.3 D-二聚体与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居中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发达国家居首位[28]。在子宫内膜癌预后风险评估中,目前尚无临床认可的生物学指标。研究[29]发现CA125 可用于预测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但其灵敏度及特异度较低,存在一定局限性。D-二聚体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相关研究较少,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否提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复发和预后尚不清楚。Q.LI 等[30-31]发现不同年龄、绝经前后状态、FIGO 分期、肿瘤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管间隙浸润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但D-二聚体水平是否为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尚无定论。而Y.J.HUANG 等[32]认为,术后第1 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预测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如低分化、晚期、更深的肌肉浸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和宫颈浸润。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被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目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与D-二聚体关系的研究多针对妊娠期妇女及儿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者[33],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儿童明显增高[34],但在健康非妊娠期成人中研究甚少。一项关于高凝状态是否受内脏脂肪组织、代谢综合征和代谢标志物影响的研究[35]表明,在病态肥胖(BMI>40 kg/m2)患者中纤溶标志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和D-二聚体显著升高,体脂肪分布与促凝血、抗凝血参数显著相关,BMI 与促凝因子Ⅷ、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亦显著相关。

由于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预测价值及截断值尚无定论。肥胖与高凝指标间的相关性可能提示D-二聚体在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D-二聚体在妇科恶性肿瘤预后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且廉价、便捷,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有关D-二聚体预后意义的研究多为回顾性分析,也缺少与其他指标联合应用的研究,尚需多中心、大样本、联合应用的前瞻性研究来判定其评估预后的准确性。同时,D-二聚体对不同分型妇科肿瘤的预后评估前景有待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截断值二聚体卵巢癌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异常糖链糖蛋白不同截断值排查肺癌的作用分析
卵巢癌:被遗忘的女性“沉默杀手”
海南省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流行病学特征及促甲状腺激素筛查截断值的设定
Wnt3 a和TCF4在人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microRNA与卵巢癌转移的研究进展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论连分数的应用